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朱立倫重作馮婦挑戰才剛開始(2021.11)

發布日期:2021-12-09

☉文/匹夫

值得注意的是,朱成為2001年黨員直選以來首位得票率未過半的主席當選人,顯示黨員並未完全賦予其藍營共主的氣勢與聲望,朱要帶領國民黨振衰起敝、2024年重返執政,挑戰才剛剛開始。

9月25日,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選舉結果揭曉。前黨主席朱立倫擊敗現任黨主席江啟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和前彰化縣長卓伯源,最終以未過半的得票率當選新一屆直選黨主席。相對於2015年黨主席同額補選以超過99%的超高得票率入主黨中央,此次朱僅以45.78%得票率、8萬5164張選票勝選,領先第二名張亞中不到2萬5千票,贏得並不輕鬆。而且,選舉結果呈現出黨員人數低(37.07萬人)、投票率低(50.71%)、得票率低與得票數低的特點,朱、張、江得票幾乎三分天下,不啻反映出國民黨內仍有相當多的基層黨員對以朱立倫為代表的黨內精英充滿失望和不信任情緒,對朱過去工於算計、缺乏擔當和「換柱事件」等也難以釋懷。

從整個選舉策略和重點來看,朱當選主席仍停留在傳統的固樁算票遊戲之中,主要依靠地方勢力和黨內公職基於「亡黨感」危機動員所營造出的「全黨救一人」氛圍而驚險勝出,未來似很難帶給國民黨新氣象。值得注意的是,朱成為2001年黨員直選以來首位得票率未過半的主席當選人,顯示黨員並未完全賦予其藍營共主的氣勢與聲望,朱要帶領國民黨振衰起敝、2024年重返執政,挑戰才剛剛開始。

兩岸論述如何撬動「傾綠」民意結構

開拓國民黨的民意基礎

2020年江啟臣擔任黨主席後,國民黨中央淡化「九二共識」、冷處理兩岸關係,在蔡英文當局所謂「維持現狀」的「中華民國台灣」論述壓縮下,國民黨逐漸失去大陸政策的優勢,嚴重拖累了國民黨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角色,引起黨內的強烈不滿。這次選舉過程中,兩岸論述成為四位候選人交鋒的焦點,競選過程也無處不透露出黨內涇渭分明的兩岸路線分歧。

儘管朱立倫一改過往未正面回應「九二共識」的狀況,明確強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和延續黨章、黨綱中的重要基礎,公開批評江的「憲法九二」主張,並輔以強化地方派系和基層動員,一度掌握了先機和優勢。不過,在張亞中、江啟臣的左右夾擊下,「朱江對決」最後演變為朱立倫代表的「親美和中」路線和張亞中較偏統的深藍路線的路線抉擇。朱立倫最終勝選意味着國民黨多數黨員在平衡江啟臣本土路線及張亞中親陸路線間,理性地選擇以朱為代表的相對穩健的兩岸路線。

9月25日當天,朱立倫在勝選感言宣稱,國民黨在兩岸路線上絕不會變成「小綠」,不會畏懼任何民進黨貼的標籤,明確重申要重建兩岸交流平臺與溝通管道,在黨章、黨綱規範下重啟交流。在回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賀電時,朱也稱兩岸人民同為炎黃子孫,「深盼兩黨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求同尊異,增進互信融合,加強交流合作,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前行」。這顯示朱立倫力圖扭轉一段時間以來國民黨兩岸論述陷入被動局面的決心和意志。

然而,在挺朱立倫陣營強大的危機動員下,張亞中仍獲32.59%的得票率,代表在兩岸路線的選擇上,張拋出的「兩岸和平備忘錄」等主張仍得到黨內逾三成黨員的肯定和支持。張所展現出的得票潛力,再度表明黃復興黨部及深藍黨員在國民黨內選舉以及對黨路線走向上,仍擁有強大的主導能量,這將是朱當選後如何把國民黨黨意和台灣民意拉近距離的嚴酷考驗。

這一考驗主要來自於過往30年之間兩岸關係與台灣主流民意已發生質變的嚴峻現實。而國民黨的黨員結構與身份認同與這一現實存在極大差距,黨齡滿40年、65歲以上、終身不需繳交黨費的黨員約20萬人,以「中國人認同」居多,20-29歲選民對國民黨支持度在政黨排名墊底,比民眾黨和「時代力量」還低。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今年6月最新民調顯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民眾為63.3%,認為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有31.4%,僅2.7%自我認同為中國人。如果將後兩者視為外省籍和傳統的「中華民國派」,國民黨只能爭取這部份人的支持,而不能從六成以上的「傾綠」民意主流中有所拓展,未來選舉要取得勝選將會變得極為艱難。

尤其是民進黨重新執政以來,兩岸論述已不再是國民黨的優勢。身為黨主席,朱立倫的首要難題是,要如何說服選民在經歷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兩次勝選後,認同「九二共識」、重新回歸馬英九路線會比民進黨好?一如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所言,如何讓目前被定位為傾統的形象,與國民黨尋求扮演台灣穩定的力量取得折衷,讓政治光譜往中間走,解決在台灣開拓票源局限的問題,也是新主席的重要任務。

促進黨內團結、順利推動改革及妥善處理「藍白合」

攸關2022、2024年兩場選舉前景

2022年選舉的勝敗將直接攸關島內政治生態變化和國民黨2024年能否重返執政的關鍵戰役。朱在選舉期間不僅立下縣市長選舉15+、「六都」過半的高目標承諾,甚至明確表示當選後會做「稱職總教練」,讓「立法院黨團」、14個執政縣市、各地方議會與社會資源整合起來提出2022年地方選舉最好的候選人名單,團結一致打贏。當選後,朱也表示「從今天開始,國民黨會是一個空前團結、充滿戰鬥力的國民黨」,並誓言帶領國民黨這家百年老店在2024年重返執政。

然而,目前國民黨政黨支持度仍在低蕩徘徊、前有民進黨追殺後有民眾黨緊追,要在兩岸、中美與美台關係之間尋求利益平衡,並有效制衡民進黨順利打贏2022年縣市長選舉、實現2024大選重返執政的目標,前景並不樂觀。

首要面臨的重大挑戰是如何維護黨內團結。此次選舉期間朱與張亞中、江啟臣內戰炮火兇猛、互相攻擊,黨內已瀰漫分裂氛圍,選後要如何團結整軍,化解不同支持團體間的心結,是朱馬上要面對的問題。儘管朱選後強調,從此刻開始要團結全黨同志,並已致電給另外三位候選人呼籲團結。但是,選舉過程中,挺朱陣營強力操作棄保、亡黨感、退黨潮等議題,耗損了黨內元氣,要有效彌平裂痕實不容易。張、江分獲逾三成選票,代表他們背後集結了一大批深藍、外省、黃復興以及主張世代交替和國民黨本土化的力量,這將是朱整合黨內兩岸論述難以忽視,且必須正視面對並加以疏導的兩股力量。此外,黨內大老包括馬英九、吳敦義、吳伯雄、趙少康等在選舉中基本保持中立態度,韓國瑜甚至遠避美國。選後如何妥善處理好與這些人的關係,形成黨內良性監督和加乘效應,既考驗朱的智慧,也是觀察朱能否實現國民黨大團結贏得2022選舉,翻轉基本盤的重要指標。

第二個挑戰是如何順利推動黨務改革和青年政策,吸收更多中間選民特別是青年選民的支持。在藍營基本盤已固定在兩成上下的情況下,爭取更多的中間選民支持將是其能否重返執政的關鍵。朱承諾一年內政黨支持度與認同度必須要超越民進黨,讓黨變成選將的資產。但是,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的政黨支持度與民進黨仍有一成多的差距,而負面評價高達近六成,20-29歲的年輕選民對國民黨反感度達68%,中立選民為52.7%,進一步反映出中間選民對該黨傳統老派思維和老人政黨的刻板印象。強化領導力,改善黨的僵化守舊形象,吸引更多的青年黨員,拓展支持群體,攸關國民黨能否擴大支持基礎。

第三個挑戰是如何妥善處理「藍白合」以打贏2022選戰並直攻2024大選。朱表示「國民黨不能排除任何一種勝選可能」,但跡象顯示朱領導下的國民黨主流策略將是「少談兩岸,多談民生」,在疫苗、「萊豬」等議題上與民進黨正面對決,這與民眾黨完全重疊。路線重疊是導致民眾黨不斷向國民黨挖腳成功的根本原因,也可能成為「藍白合」的重大障礙。此外,兩黨支持基礎不同、領導人合作意願有異,特別是2022年選舉國民黨已明確縣市長15+、「六都」過半的目標,民眾黨則明確5位現任「立委」參選縣市長且縣市議員高額提名的策略,導致國、民兩黨最有可能在台北、新竹市選舉合作上產生衝突。在柯文哲基本確定參選2024大選下,「九合一」選舉的競爭勢將波及國民黨的重返執政之路。2024若因此在野勢力無法整合,民進黨有可能長期執政。

「親美」與「和陸」「反萊豬」矛盾如何拿捏

考驗國民黨重建對美信任

朱立倫擊敗張亞中而當選,某種程度上被外界視為「親美」路線的勝利。正如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稱,在紐約求學多年的朱立倫是國民黨內有實力的政治人物中對美國態度最為友善的一員。今年以來,朱在不同場合不斷強調國民黨與美國的關係,聲稱「堅持民主自由立場,捍衛中華民國,親美反共是最基本的路線」。選舉期間朱也稱,台美關係就像兩岸關係一樣重要。朱的親美態度也得到了美方的肯定,當選後迅速獲得「美國在台協會」發表聲明祝賀,美方表示期待與朱合作,促進共同的民主價值及利益。

然而,朱能否獲得美國的信任和支持,不僅要爭取美方對其兩岸論述的認可,也要爭取美方對國民黨處理「萊豬」議題的理解。一方面,在島內「反中」社會氛圍下,國民黨的兩岸路線既要回應島內整體民意,也要受到民進黨操弄「台獨」民粹和中美競爭博弈的制約。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公開指出,國民黨須提出不同於「九二共識」且能處理與陸關係的務實看法,要求國民黨認真看待美方關切,改變美國民間與國會對國民黨的負面看法。因此,如何在民進黨無限放大中美競爭的前提下,修復與美方溝通的管道,重建美國的信任,使國民黨成為兩岸、中美和美台關係良性發展的最大公約無疑將是朱面臨的棘手難題。另一方面,「反萊豬公投」將是國民黨修復與美方關係的重大考驗。朱已公開宣稱包括「反萊豬」在內的四項公投是對民進黨的不信任案,「一定要過」。如何化解「公投」對台美關係的衝擊,將是朱重建美方對國民黨的互信面臨的又一大難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