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恒大爆雷 中國開啟後地產時代(2021.12)

發布日期:2022-01-03

☉文/白雪冰

恒大作為大型房地產+債務集團,代表着中國經濟舊發展模式和舊增長動能。當前,擺在中南海案頭的選擇題是:未來的經濟引擎,是倚重科技創新、新型「智」造業,還是繼續靠建築工地、房產債務集團,以及地方政府長期依賴的土地財政。答案顯而易見。這實際是關乎中國未來國運的重大方向性抉擇問題,隨着地產紅利退去和經濟巨輪的轉舵,中國經濟調整轉型的大幕將徐徐拉開。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樓市龍頭企業——恒大集團深陷財務危機。據統計,截至2020年末,恒大集團淨負債率為153%,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83.4%,現金短債比為0.54。恒大負債總額高達1.97萬億元人民幣,約合3000億美元,相當於南非一國的GDP。

恒大爆雷 樓市危局

恒大2021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其1.97萬億的負債中有1.5萬億將在本年到期。恒大旗下的「恒大財富」多款理財產品9月8日起開始停止兌付。在此之前,淮北礦業、壘知集團、利歐股份紛紛發公告稱恒大方拖欠其數億款項。

恒大曾經風光一時。今年8月美國《財富》雜誌公布世界500強大公司中,恒大位列全球第122名,中國入榜的8家房企中恒大排名第一。如今,這個中國房企的「帶頭大哥」卻成為風暴中心、眾矢之的,並可能成為中國樓市寬幅調整的序曲,樓市泡沫破裂的開端。

恒大之外,萬達的去房產、SOHO潘石屹的「逃跑未果」、SOHO中國下屬企業北京建華置地公司涉偷逃稅款被立案檢查,泰禾和華夏幸福的爆雷、河南建業的求救信等,均顯示中國房地產調整大幕已經拉開。

有數據顯示,今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達12822億元,將成為2019-2023年之間的償債高峰。從當前發債情況看,2022年償債規模預計仍將維持在9000億元左右的高位區間。

恒大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之下,當前中國房企遭遇的資金問題,已有擴散跡象,千億元量級房企相繼出現債務違約亦不在少數。僅在上半年就已有12家房企違約,違約規模高達191.92億,成為今年中國企業信用債違約行業首位。更有觀點指,目前市面約有70%房企會逐步退出,接下來的中國樓市,爆雷聲只會越來越多。恒大危機加速暴露後,海內外資本市場均深受其累。

2021年初至今,中國恒大股價下跌超80%,恒大債券亦大幅縮水。滬深兩市數十家民企房地產企業股價持續下跌,估值屢創新低。港股內房板塊亦進入下降通道。與房地產高度關聯的銀行、保險及上下游企業亦多有波及。

21年下旬,恒大掌門人許家印宣布自救戰略,包括大幅壓降房地產開發建設規模;10年內實現由房地產業向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

三大引信 引爆驚雷

當年高歌猛進的龍頭恒大,何以遭遇滑鐵盧、深陷漩渦,概括而言,可謂內外多因疊加使然。

一、高槓桿

多年來,中國民營地產巨頭高速擴張,高槓桿、多拿地、快周轉是這些巨頭百試不爽的「造富捷徑」。伴隨瘋狂拿地的「大幹快上」,是這些企業資產負債率的扶搖直上。

據恒大公布,目前尚有有息負債5700億元,去年最高時8700億元,融資成本在10%以上,境外發債甚至遠超於此。標普全球評級(S&PGlobalRatings)將恒大的信用評級下調到CCC。截至今年6月,恒大應付款項和合約負債合計高達1800億美元。

無獨有偶,當前中國多家房企出現高槓桿下的債務危機。據調研,中國100多家房企均面臨現金流困難局面。據中國房地產報數據顯示,2020年排名前50的上市房企中恒大、碧桂園、萬科、綠地控股負債規模均已超過萬億。而Wind截至2021年8月的數據亦顯示,包括華夏幸福、泰禾、四川藍光發展等在內的多家房企已發生債券違約。

不計後果的高槓桿發展模式,最後為中國樓市埋下了越來越龐大的債務地雷。當前,中國住房總量已告別總體短缺,房企靠高槓桿、快周轉實現高利潤的時代已一去不返。高槓桿、高負債發展模式如不改變,大概率還有更多企業走向危機。

二、市場轉向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數據顯示,自2月達小高峰後,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持續收窄。同時,由於8月處於傳統銷售淡季,疊加調控政策趨嚴,單月銷售成交規模不及去年同期。

8月,中國300城經營性土地總成交建築面積達10191萬平方米,環比7月全月下降24%,同比降幅更高達49%;土地成交總金額降至2462億元,環比上月下降28%,同比下降54%。

與市場行情走淡同時出現的是,中國城鎮空置率升至22%左右,按存量計算,中國樓市中約有1億套住房處於空置狀態,尤其是三四線城市,住房空置率相比大城市更高。在人口老齡化、人口出生率低迷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未來十年,中國住房空置率還將進一步增加。

有數據顯示,目前恒大在中國各地拿到的地皮高達2.93億平米,估值五千多億。如今市場轉向,進入非景氣區間,資金壓力將立即「顯影」。

有分析認為,在行業持續「房住不炒」、融資政策「借新還舊」背景下,行業整體爆發式增長已成過去時,「大而不倒」預期已被打破,房地產行業內部份化將進一步加劇。

三、政策轉向

在去泡沫大背景下,中國樓市正由此前的金融化逐漸變成去金融化,恒大今日的生死劫,便是去金融化之明證。

根據統計,截至8月,中國今年已累計出臺房地產調控逾420次,政策密集程度創下新高,顯示出去泡沫化決心。這些調控政策特別是「三道紅線」的出臺,使得過去房企依靠「高增長、高周轉、高槓桿」的擴張模式行至末路,中國樓市高歌猛進的最佳窗口期已成為過去。

順週期時,高槓桿借貸發展,是戰略成功的利器。但「此時蜜糖、彼時砒霜」,在急剎車的政策轉向時,高債務就變成了毒藥,尤其對嚴重依賴貸款與發債融資的行業與企業更是如此。

在資管新規、「三道紅線」等多重政策制約下,中國房企融資能力被極大限制,制約「野蠻生長模式」的掣肘越來越多。

最近幾年「只聞樓梯響」的房地產稅終於在近期有了定論:房地產稅改革試點正式出臺,進一步釋放嚴打炒房信號。

而中國樓市政策風向的轉變,其實亦是中南海遏制諸多野蠻擴張行業的重要一環。除樓市外,互聯網、校外培訓等行業,均在今年踩下「政策急剎車」。

三重衝擊 不容小覷

恒大危機連鎖引爆的中國樓市大調整,將產生三大衝擊波,震盪金融業和中國經濟。

一、金融海嘯

中國各地樓市調控持續加碼,融資環境不斷收緊,房企競爭加劇,房企「壓力山大」。據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房企破產數量超470家。截至到9月初,中國今年已有274家房地產公司宣布破產,平均每天1家,資金實力弱的小型房地產公司首當其衝。有外媒指,恒大事件或成中國的「雷曼兄弟事件」。

中國地產業直接與間接貢獻近30%中國經濟活動,債務涉及銀行貸款的40%,對經濟影響可謂舉足輕重。據稱,恒大近2萬億負債,涉及超過128家銀行和逾121家非銀行機構。恒大持有的資產約為在2007-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前的兩倍。房地產行業山雨欲來,中國多家銀行在該領域的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均出現「雙升」現象。

如恒大倒閉,勢必會嚴重衝擊地產業以及金融機構穩定,大批金融機構若出現破產或運營困境,恐掀起中國版的「金融海嘯」,地方財政亦會深受其累。由於恒大債務牽涉數百家金融機構,其中包括部份境外機構,一旦出現違約,不僅將導致中國金融市場遭受重挫,亦或蔓延至世界多地金融市場,引起國際金融市場震盪。

二、拖低就業

8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中,消費、生產、投資、進出口等數據均低於市場預期,供需兩端延續回落,經濟壓力加大。保就業重要性顯著提升,8月城鎮調查失業率中,16-24歲失業率15.3%,仍明顯高於疫情前的13%左右。房地產行業因其行業自身體量龐大,上下游產業鏈條長,在宏觀經濟運行和穩就業方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數據顯示,恒大在中國280個城市擁有1300個房地產項目,相關僱員人數多達380萬。其輻射面之廣,關乎穩定就業和社會民生。如一旦引爆失業潮,不僅會重創樓市經濟,更會直接影響社會穩定。

三、拖累經濟

過去20年,拉動中國經濟繁榮的重要發動機之一,便是樓市經濟。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共註冊「房地產銷售」相關企業188.8萬家。房地產目前總市值400萬億人民幣,超過歐洲、日本和美國總和。

恒大引爆的樓市大調整,將對中國經濟「穩增長」產生巨幅衝擊。

「房地產領域的去槓桿正遏制中國經濟復蘇。宏觀政策已開始重新校準,但房地產活動放緩會衝擊內需和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惠譽在報告中稱。

惠譽將中國2021年經濟增長預測從8.4%下調至8.1%,並指出主要原因是房地產放緩將打壓內需。隨着恒大危機加速演進,其股票和其他資產將大幅貶值,甚至會引發損害整體經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長亦會產生負面效應。

如考慮中國對互聯網、教育、娛樂圈等領域資本大整肅,政策疊加所產生的「共振」或會衝擊整體經濟增長,並加劇當前金融防風險壓力,明顯抬升短期社會成本。

拆彈排雷 一箭雙雕

恒大所觸發的中國樓市變局和危局,當前已引起多方關注。拆彈排雷過程中,雖可能傷筋動骨,卻亦有一箭雙雕之效。

一、助益「共富」

中國權威部門的一份報告顯示,0.4%的家庭掌握了70%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高於美國。

中國房地產長達幾十年的爆發式增長造就了一個個造富神話,除了許家印、王健林、王石、楊惠妍這樣位列富豪榜的房地產企業家外,更有無數依靠房地產投資實現財務自由的炒房者。

胡潤研究院發布的榜單顯示,2020年中國千萬資產家庭達202萬戶,億元資產家庭13萬戶,擁有3000萬美元的「國際超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8.6萬戶。值得一提的是,「炒房與炒股」是中國1/4「超高淨值家庭」的財富晉升密碼。在億元人民幣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構成中,企業主佔比75%,炒房者佔比15%。

樓市的高歌猛進,樓價的高高在上,在成就一個個房產富翁的同時,亦反過來增加了市場主體和居民成本,降低經濟活力,給經濟長期增長和實現「共同富裕」帶來阻力。目前來看,樓市高速擴張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亦越來越明顯。因此,借恒大爆雷,大刀闊斧整肅樓市,無疑將利好中國「共富大業」。

二、經濟轉型

在過去中國經濟的數輪下滑週期內,房地產+大基建仍為主要的經濟拉動力。債務膨脹+房價飆升,造就了幾十年不落幕的財富神話。

高房價、高利潤吸引大量資金「脫實向虛」,流向房地產行業加速逐利,從而導致流入其它高精尖行業的資金減少,多個「卡脖子」領域一直受制於人。樓市的虛熱,對中國勝出「科技冷戰」、提高科技創新競爭力顯然並非利好。

當前,中國城鎮化率已超60%,中國人均住房水平亦近發達國家水平,如仍依靠債務和擴張投資拉動,樓市泡沫破滅清算的一天將加速到來。

恒大作為大型房地產+債務集團,代表着中國經濟舊發展模式和舊增長動能。當前,擺在中南海案頭的選擇題是:未來的經濟引擎,是倚重科技創新、新型「智」造業,還是繼續靠建築工地、房產債務集團,以及地方政府長期依賴的土地財政。

答案顯而易見。這實際是關乎中國未來國運的重大方向性抉擇問題,隨着地產紅利退去和經濟巨輪的轉舵,中國經濟調整轉型的大幕將徐徐拉開。

地產變局 賽道轉換

當前,中國以房地產為基礎的泡沫化、產業空心化問題已全面凸顯。中國經濟正試圖轉換賽道,減少對樓市地產依賴,轉向錨定新發展動能。當此轉換窗口期,三點關竅需要把握。

一、把握平衡

在疫情衝擊、百年大變局及大國博弈前提下,樓市拆彈排雷更需慎重。

由於樓市牽扯面甚廣,需在減少經濟對房地產依賴和防範系統性風險之間尋找平衡點,既不能讓風險過度蔓延,衝擊中國經濟藍圖,亦要防止踩剎車之後經濟降速過猛,而出現「剎車換油門」的政策急轉彎。

就長期趨勢而言,當前中國城鎮化進入新階段,整體經濟轉型升級,仍離不開房地產市場的健康合理發展。因此,在長期和短期目標之間,仍需保持平衡,既不能將樓市「一棍子打死」,令市場陷入斷崖式下跌危險通道,引起系統性危機,又要避免樓市虛火重燃、泡沫重演。規避房地產市場「失速」和「泡沫」,走好平衡木至為關鍵。

二、精準拆彈

中國樓市之所以尾大不掉,與地方財政和金融的深度捆綁可謂是深層次原因。當前,盡快解除房地產與金融和地方財政的風險綁定可謂當務之急。

業內人士建議,應依據法治化和市場化原則,根據房地產行業特點「分類施策」「精準拆彈」,建立「防火牆」,化解房地產行業風險,既能逐步化解房企高槓桿問題,讓負債有序壓降,又能避免多米諾骨牌效應,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確保中國經濟復蘇勢頭不被擾動。

三、制度改革

疫情及國際大環境影響下,當前中國經濟復蘇屢遇波折,越是在經濟下行之時,金融越易「脫實向虛」,實體經濟發展越呈乏力勢頭。如何令擠壓樓市泡沫和提振實體經濟、實現良性循環,除了靠雷霆政策和行政性手段外,更多要依靠深層的制度性改革。

後地產時代,中國應避免「政策急轉彎」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盲目調控、一刀切調控。土地市場供給應走向多元化,告別市場壟斷,加速房地產市場長效改革,從根本上改變土地財政。建立在「共富」原則下的房地產行業和各類城市的城鎮化發展目標,實現居民公共住房規範化和制度化,均為題中之義。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