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2021年回顧:中國大事與大勢(2021.12)

發布日期:2022-01-03

☉文/葛夫

2021年行將接近尾聲,這一年有很多「想不到」,想不到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急轉直下破了5%,想不到孟晚舟事件戲劇性得到解決,想不到中美領導人直到年末才進行了視頻會晤,想不到今年以來中國政壇人事調整幅度如此之大……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外交、人事、政治等多個領域的變局,從種種「想不到」中一窺2021年的大事與大勢。

今年以來,中國與美國、加拿大、澳洲、立陶宛等國關係持續緊張,與印度、日本等國關係尚未改善,中國的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嚴峻。

外交破局:中美關係迎來機會窗口期

特別是美國拜登政府熱衷於拉攏一幫盟友集結力量來對抗中國。不管是美英澳組建的「奧庫斯聯盟」,還是美國主張的「印太戰略」,亦或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框架。可以說,美國布局的每一步都劍指中國,且對中國的「圍堵」行動有重重加碼的趨勢。

從10月26日到11月3日,美國在僅僅9天內就對華打出了五記重拳。這第一記重拳美國就打在了中國電信的身上。當地時間10月26日,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以「維護重大國家安全」的名頭,撤銷了中國電信美洲公司在美國的經營資質。

美國對華打出的第二記重拳將範圍延伸到了外太空。10月28日,美媒披露,美國衛星抵近監視中國的通信衛星「實踐二十號」。只可惜,面對「美國-271號」衛星的抵近監視行為,中國先進的通信衛星迅速實現變軌運行,從而擺脫了美國衛星的追蹤。

美國對華打出的第三記重拳,11月3日美國防部發布所謂《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在美國精心炮製的這份報告裡,美方不僅大肆渲染「中國核威脅論」,還極力炒作中國軍事實力給全球安全製造隱患等失實內容。

美國對華打出的第四和第五記重拳都打在了中國大陸的軟肋台灣問題上。10月3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美國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軍事行動,同時美方承諾將依據所謂的「與台灣關係法」繼續幫助台軍提高「不對稱戰力」。11月3日,美軍最高將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公開表示,美軍有能力在世界任何角落展開各種軍事行動,如果局勢發展到需要軍事介入的程度,米利表示,美軍勢必會出兵「協防台灣」,這點毋庸置疑。在六中全會召開期間,幾名反華議員還乘軍機公然訪台。

儘管如此,雙方仍未放棄外交對話與合作。最近美中關係出現緩和氣氛,美國與中國在聯合國氣候峰會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合作對抗氣候變遷,習近平與拜登11月16日也相約進行線上會面。

拜登與習近平可謂「老朋友」。拜登之前曾透露自己與習近平認識超過10年、進行超過24小時私人會晤、同行2萬7000多公里。外界對這次「老朋友相見」高度期待。不過,由於中美關係的結構性矛盾,指望兩位領導人通過一通視頻連線,就能夠徹底扭轉中美關係,無疑是過於樂觀了。

但顯然,這次會面為中美關係的改善帶來機會的窗口。分析認為,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努力緩和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尤其是孟晚舟事件的解決,解開了中美、中加關係中的死結,使得劍拔弩張的關係得以緩解。習近平與拜登的視頻連線,也是緩和中美關係的一次重要努力。對中國來說,明年初冬奧將開幕,中共二十大前也須維持穩定,因此中國領導人持續開展多邊和雙邊的「線上」外交,積極破局,有意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經濟放緩:中國崩潰論再現

2021年,中國現在正面臨着不斷強勁的結構性的逆流衝擊。「灰犀牛」和「黑天鵝」事件時而出現,經濟增速回落、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全國多地限電……全球疫情走勢和經濟走勢趨於複雜,一些新情況和老問題交織疊加,風險挑戰依然不減。

9月份,中國發生了多年來罕見的電力危機,東北地區無預警拉閘限電,對社會民生的影響成為當時的焦點。但在那之前,東南沿海的大量製造業工廠面臨「電荒」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不少工廠因為各種限電措施,不得不停工停產。

中國經濟放緩的另一個跡象是房地產市場急速降溫。中國官方一直在設法抑制房地產投機,限制房地產企業過度借貸,之前下的「猛藥」正顯現成效,房地產投資、銷售和新建住房都呈下滑趨勢。

反復無常的疫情和官方堅決的「清零」政策,也在持續衝擊經濟。旅遊、餐飲等行業受到嚴重衝擊。《經濟學人》引述旅遊網站Flight Master的數據顯示,8月中國航空公司的運力不到全部運力的一半,9月也僅恢復至三分之二。

到10月,旅遊業好不容易緩過勁,但隨後再度暴發本土疫情,北京、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山東等省區市隨後叫停跨省旅遊。最近互聯網上就流傳這樣的段子:「今年的旅遊、會展、酒店行業就好像驢拉磨,驢好了,磨壞了;磨好了,驢病了;驢和磨都好了,韁繩斷了;磨和韁繩都好了,驢瘋了。」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經濟崩潰論」再現,美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10月24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形容,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災難的邊緣搖搖欲墜」;一旦中國垮了,全世界都會被拖下水。

在中國經濟飽受質疑和國內迷茫情緒蔓延的時刻,官媒新華社在10月24日發表《十問中國經濟》長文,通過採訪「權威人士」,回應經濟後勁、能源安全、房地產企業債務等人們關切的問題,向外界派發定心丸。

此前,新華社也曾發表評論文章《「看空」中國經濟者何以頻頻「落空」》指出,回顧中國經濟騰飛的進程,不難發現,唱衰中國的雜音從未消停。然而,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看空」中國者被中國經濟的實際表現一再「打臉」。

事實證明,在經濟發展方面,中國有自己行之有效的辦法和經驗。西方經濟學界和政界如果不破除陳舊的思維桎梏、不放下傲慢和偏見,很難讀懂中國經濟。

文章稱,推動經濟發展,中國既有戰略定力,又善於應變求變。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開局之年,面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帶來的風險挑戰,中國既保持了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中國去年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12.7%,彰顯強大韌性,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動力和信心。

文章指出,推動經濟發展,中國既有政策工具,又有創新活力。文章援引新加坡《聯合早報》評價說,中國把主要精力放在苦練內功上。「這既是中國的正確選擇,也是中國能持續抗壓的力量源泉。」

人事洗牌:「60後」封疆大吏上位

最近一段時間,黑龍江、江蘇、江西、湖南、西藏、廣西、雲南7個省(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更換了省級黨委書記,其中江蘇、江西兩個省同時更換了省長,另外有河北、遼寧、福建3省也因人事連動關係換了省長。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來,全國已有12個省(自治區)省委書記調整;有15個省(自治區)省長(區政府主席)調整,如果算上今年去代轉正的,今年已有21個省(自治區)省長(區政府主席)進行調整,幅度之大可謂空前。

那麼為何如此密集調整?

原因之一,到了或接近65歲的換屆退任年齡,按照《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所進行的正常人事調整。一般來說,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省長任職規定:62歲可新(升)任,63歲可連任,64歲不留任,65歲正常退任。比如不久前卸任山東省委書記的劉家義以及卸任湖南省委書記的許達哲,分別出生於1956年8月和1956年9月,已年滿65歲。此外,在近期7名新任省委書記中,除江西省委書記易煉紅為1959年9月出生外,其餘6人都是「60後」(1960年以後出生)。

此番調整後,34個省級單位中,60後省委書記共有17人,佔比50%;60後省長(區政府主席)共有29人,佔比超過了85%。經過變動之後,無論是省委書記還是省長,「60後」已經成為中共省級地方大員群體絕對主力。

根據公開數據,最年輕的省委書記為江蘇省委書記吳政隆、山東省委書記李幹傑,二人均為1964年11月出生;最年輕的省長(含代省長)為新任福建省代省長的趙龍,出生於1967年9月。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省委書記調整,同級平調或省長晉升較多;省長調整,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省會(首府)和計劃單列市一把手出任較多。例如福建省代省長的趙龍,此前為廈門市委書記;江蘇省代省長許昆林,此前為蘇州市委書記;浙江省代省長王浩,此前為西安市委書記;湖北省省長王忠林,此前為武漢市委書記;安徽省省長王清憲,此前為青島市委書記。

此外,有媒體觀察到,多位黨政一把手出身航空航天領域。例如湖南省委書記張慶偉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而在他之前任湖南省委書記的許達哲,以及現任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也都曾擔任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黨組書記;而現任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曾擔任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現任四川省省長黃強,擔任過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兼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

這些高官,在大學畢業後,都相當長一段時間默默無聞、深耕我國航空航天相關領域,他們也是近年來中國航空航天領域快速發展、趕超世界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在此輪調整中,尚未調整的四大直轄市和廣東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省(市)委書記均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近五年沒有調整過。還有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潤兒、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等,最近兩三年沒有調整過。

有分析指出,參照往屆的慣例,省級黨委換屆一般分為上、下半場。也就是2021年下半年將會開啟省級黨委換屆「上半場」,約半數省份將完成換屆事宜。2022明年上半年進行換屆選舉「下半場」,剩餘省份將陸續完成換屆。

有觀察認為,在六中全會之後,預計尚未調整一把手的省市區將會陸續出現調整,如此31個省級行政單位在明年二十大召開之前完成人事布局,而人事調整將是布局明年中共二十大的重要一環。

政治新局:中共進入二十大政治週期

備受關注的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11月11日閉幕並對外發布公報。聚焦百年成就和歷史經驗,中共通過了黨史上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歷史上曾通過兩份決議,第一個歷史決議於1945年通過後召開了中共七大;第二個歷史決議於1981年通過後召開了中共十二大。專家指出,前兩個決議都是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照亮了接下來要走的路。這第三個歷史決議總結出的歷史經驗,也必將為中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提供有益的借鑒。

這份決議對於中共來說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對中共百年和十八大以來的成就進行了政治定位問題;同時,對於一年後召開的中共二十大來說,此次六中全會也是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它的召開象徵着中共政壇加速進入二十大時間。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議決定將於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中共二十大。

有評論認為,今次通過歷史上第三份歷史決議,旨在為二十大之前釐清歷史脈絡,總結經驗教訓,引導黨員們團結一致向前看,讓二十大可以把重心放在對未來的長遠規劃上。這份決議必將是中共黨史乃至中國歷史上又一份重要文件,起着承上啟下之功,就「中國為什麼能有今日之成就」和「中國準備如何繼續發展」給出了一份重量級答案。

六中全會主題看似與中共人事布局不相關,但是在時間節點上,距離中共二十大整一年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時間上正值各省級地方黨代會陸續開幕初期。從現在至2022年上半年,中共各省級地方大員尚未更替的將完成,其中一些官員,特別是四大直轄市官員甚至有可能在二十大更上層樓,因此格外引人關注。

有觀察家分析認為,與前兩個決議相比,如今中共所處的時代背景、奮鬥目標和國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共目前也不存在前兩個決議通過時黨內外對歷史問題的重大分歧。

中共之所以要通過第三個歷史問題決議,一是要在建黨百年宣揚中共取得的重大成就;二是要對中共歷史經驗、尤其是第二個決議以來的歷史經驗進行總結,畢竟這段歷史也需要中共給出一個權威說法;三是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中共未來30年的行動綱領,即全黨必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全力爭取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共前兩個歷史問題決議,都在重要的歷史節點上發揮了統一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大作用,中共當然希望第三個決議也能收到相同的效果。同時,中共將于明年秋季舉行二十大,第三個歷史問題決議出臺後,也將為外界解讀中共下一步戰略提供更多的依據。

往下一步,中共在新的百年要為何而奮鬥?六中全會公報透露出,除了已宣布的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外,在實現這兩大目標的同時,中共還雄心萬丈地要建設馬克思主義執政的現代範式。

可以說,六中全會為明年即將召開的二十大做了理論上、思想和戰略上的總結和準備。預計建設馬克思主義執政的現代范式將成為中共下個百年孜孜以求的目標。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