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聚焦

首頁 > 最新文章 > 國際聚焦

格拉斯哥大會:方向正確 步子不夠(2021.12)

發布日期:2022-01-03

☉文/胡后法

面對氣候危機,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世界各國必須摒棄舊的思維,以勇氣和智慧應對危機。各國只有齊心協力,團結協作,才能戰勝危機,挽救地球,挽救人類自己。雖然還有遺憾與不足,但格拉斯哥大會畢竟向着這一目標又邁出了重要一步,雖然步子不夠,但方向是正確的。

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近幾十年來,世界上每年發生的大大小小的天災越來越多,從洪澇到乾旱,從颶風到海嘯,從霧霾到水源污染,地球正在不斷提出嚴重警告:如果不改變生產方式和行為方式,人類的生存將難以為繼,人類的健康將無法保障,地球將不再成為與人類和諧相處的家園。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使人類免遭自我毀滅的悲劇,1995年3月2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首次締約方大會在德國首都柏林召開,標誌着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意志,人類與氣候危機的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此,締約方每年都召開一次會議,至今已通過了《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等一系列歷史性文件。這些協議的簽定對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里程碑意義。每年召開的締約方大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就單個議題而設立的多邊磋商機制,它涵蓋的國家最多、持續時間最長、國際關注度最高。

2021年11月3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即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拉開了帷幕。經過二十多個春秋的努力,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全世界對氣候危機的認識不斷增強,各國正在將抗擊氣候變化的意識越來越變為實際行動。在本次大會上,各國經過近兩週的共同努力,減少了分歧,擴大了共識,最終達成了《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通過了關於森林和土地利用的宣言,為進一步落實巴黎協定奠定了良好基礎。會議取得的成果超出了預期。事實證明,人類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道路上又邁出新的步伐。

但是,人類面臨的氣候挑戰日趨嚴峻,應對氣候變化的任務更加緊迫。回顧格拉斯哥大會的整個過程,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依然顯得緩慢,會議在一些關鍵核心問題上並沒有取得突破,人類戰勝氣候變化的決心雖然有了增強,但認識與行動之間還存在着不小差距。

中美聯合宣言成最大亮點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國和美國在氣候問題上的態度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美國作為最大的發達經濟體,本應走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前列,為世界各國樹立榜樣,但美國往往言行不一,或者對人對己雙重標準。如美國總統拜登本次出席會議,80多輛汽車組成的車隊浩浩蕩蕩,「招搖過市」,實是會議主題的諷刺。美國的態度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影響。而中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雖然面臨繁重的發展任務,但不能因為發展而忽視環境和生態,將增加氣候負擔作為經濟發展的代價,中國的行為可以對廣大發展中國家起到示範作用。

美國民主黨歷來重視氣候問題,拜登總統作為民主黨政治家,一直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之一。其前任特朗普總統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作為上任後的第一個重大決策,拜登毅然決然地宣布重新加入協定,足見拜登對氣候問題的高度重視。

總體上看,中美兩國在格拉斯哥會議上的表現沒有辜負世界的期待,兩國在氣候問題上的共識和合作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尤其是兩國在會議期間發布的《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更是給會議帶來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驚喜」。不僅各締約國給予了高度評價,世界各大媒體也紛紛以「鼓舞世界」、「中美發出強有力信號」、「中美邁出重要一步」等顯著標題予以報道。

中美聯合宣言的發布,無疑提振了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聯合國秘書長稱讚中美宣言是「向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事實證明,再難的事情,只要中美合作,就可以克服困難、化解矛盾,辦成很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為世界和平與穩定提供保證。宣言發布後,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和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先後舉行新聞發布會。

據解振華透露,為了達成這份宣言,中美雙方工作了10個月時間,進行了近30場視頻會談,還分別在上海、天津、倫敦、格拉斯哥進行了四輪面對面會談。克里在記者會上表示,作為全球最大排放國,中美需要向世界「指明方向」,展現雄心、採取行動。他認為,雖然中美間不乏分歧,但在氣候問題上,合作是完成這項工作的唯一選擇。

眾所周知,美國近年來一直採取對華圍堵戰略,把中國視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將中美關係推向了冷戰的邊緣。正是在這個敏感時刻,中美聯合推出了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宣言,實屬出人意料、來之不易。究其原因,說明共同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許多棘手難題,比中美競爭重要得多,而沒有中美兩國的攜手合作,解決這些難題是不可能的。世界同坐在一條船上,面對狂風巨浪,要麼攜手抗爭,要麼同歸於盡。正是基於這一事實,相信未來的中美關係,雖然還會充滿競爭與對抗,但不至於你死我活、「魚死網破」。

富國必須承擔更大責任

格拉斯哥氣候大會雖然為未來應對氣候變化點燃了新的希望,但與國際社會的期待相比還有差距。在資金等核心問題上,大會依然沒有取得突破,而資金是解決氣候問題的關鍵。尤其是對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減排帶來的是雙重壓力,沒有資金,一切都無從談起。

一方面,減排勢必削弱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優勢產業,這些產業往往都是低端產業,附加價值不高,但卻關係到不少發展中國家的生存。由於處於低端產業鏈,往往也是影響生態和環境的重要源頭,要削減甚至停止這些產業,對發展中國家無疑將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影響民生和社會穩定。另一方面,對低端產業實施減排,不僅需要先進的設備、引入先進生產技術,還需要經濟轉型,培植新的替代產業,而這一切都需要投入巨額資金。

實際上,發展中國家對減排的重視並不亞於發達國家。改善氣候、減少排放、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關係到發展中國家的切身利益,因而對它們同樣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它們願意為改善全球氣候作出應有貢獻,但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最大問題是「錢從哪兒來?」它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問題,是發達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正是基於這一事實,2009年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哥本哈根大會曾經明確,發達國家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問題。

然而,12年光陰過去了,發達國家並沒有兌現承諾。這不僅打擊了發展中國家改善氣候的努力,妨礙了國際氣候行動的推進,而且影響了國際協議的權威性,傷害了國際間的政治互信。應當說,發展中國家在過去十多年內,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很大的自主貢獻,但發達國家的資金承諾卻沒有完全兌現,使兩者形成了明顯反差,這無疑是對下一步國際氣候行動的一瓢冷水。

在本次締約方大會上,各國圍繞資金問題展開了激烈較量,其中印度在會議期間的表現折射出這一問題的無比複雜和艱難。印度是世界排放大國,面臨巨大的減排壓力。在本次大會上,印度總理莫迪面對巨大國際壓力,不得不作出了到207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印度的承諾雖然給會議帶來了小小「驚喜」,但卻附加了發達國家必須提供一萬億美元資金援助的限定條件,莫迪甚至設定了希望在2030年資金到賬的期限。

然而,誰都知道,印度提出的條件是脫離實際的「獅子大開口」。西方國家即使「良心發現」,真心願意提供援助,也沒有能力拿出如此巨額的資金。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責怪印度。印度的要求並不過份,真正違背承諾的是西方發達國家。對照12年前達成的每年提供千億美元的協定,發達國家至今沒有一年達標,其中美國欠帳最多。不出所料,美國本次也拒絕了印度的援助要求。

可以預料,印度的碳中和承諾不大可能兌現,其根本原因是發達國家不願承擔更多的減排責任和資金保障。想來莫迪心裡很明白西方不大可能提供一萬億援助,他之所以「獅子大開口」,一是出於「將西方一軍」的考慮,既然西方對減排如此急迫,那就請用實際行動表達你們的誠意;二是明知西方不會提供足夠資金,印度屆時兌現不了碳中和的承諾,也就可以找到正當理由為自己解脫。可見,如果貧富國家之間不能就資金問題達成共識,並見諸於實際行動,任何美好的減排計劃都將難逃扯皮的命運。

從格拉斯哥氣候大會的最終結果看,世界各國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普遍得到了增強,在適應、資金等核心問題上取得了一定進展。然而,與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現實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相比,這些進展是不夠的。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一些核心關切,會議沒有給予足夠的回應。

作為歷史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家,發達國家理應承擔更大的減排責任。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首要的任務是克服貧困、解決生存問題,減排對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實際上是雪上加霜。而對發達國家而言,應對氣候變化是改善環境,是錦上添花。因而,發達國家應當從兩個方面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一是更大幅度地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真正兌現承諾,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候危機的能力;二是發達國家應「自我加壓」,承擔更多的減排義務,加快採取落實氣候公約的各項實際措施。

嚴峻的氣候危機,讓世界各國坐到了同一條船上。面對氣候危機,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世界各國必須摒棄舊的思維,以勇氣和智慧應對危機。各國只有齊心協力,團結協作,才能戰勝危機,挽救地球,挽救人類自己。雖然還有遺憾與不足,但格拉斯哥大會畢竟向着這一目標又邁出了重要一步,雖然步子不夠,但方向是正確的。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