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2022: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2022.1)

發布日期:2022-02-23

☉文/漁樵夫

2022年對中國來說,將是至為關鍵的一年。中共二十大舉行前後,政治色彩十分濃厚。「換屆之年」的經濟運行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政治之年」社會的穩定。瘟疫改變歷史進程和世界政經版圖的事件不勝枚舉,在後疫情時代的2022年,中國經濟面臨諸多問題,這一年中國經濟復蘇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下好「改革棋」,走好「平衡木」,重構經濟與行業版圖,均為題中之義。

2022年是人類抗擊疫情的第三年,亦將是各國經濟政策全面重啟之年。這一年,中國不僅將迎來冬奧會,執政黨更進入至關重要的「換屆年」——召開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共二十大,經濟維穩任務可謂不容有失。

2021年尾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坦承: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內外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

有經濟學者分析,當此關鍵年份,經濟至少有九大挑戰橫亙其前:

其一、疫情延宕

儘管全球抗疫已進入第三個年頭,但2022年,全球經濟料仍將處在新冠疫情陰影之中,未來疫情如何演繹將決定2022年全球經濟復蘇圖景。

自2021年10月起,疫情進入第四波上升期,「毒王」奧密克戎橫空出世,更增抗疫變數。目前,奧密克戎已向歐洲和美洲迅速蔓延,對第四波疫情形成推波助瀾效應。

2022年初,中國還將舉行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根據2021年東京夏季奧運會和夏季殘奧會經驗,日本新增病例從奧運會前的每日千例,勁增到奧運會期間的每日過萬例、甚至2萬多例,可見未來中國冬奧防疫抗疫壓力不容小覷。

如奧密克戎病毒爆發和冬奧會疫情擴散相互疊加,將推動全球第四波疫情由歐洲向其他主要經濟體蔓延,全球經濟抗疫時間表或延長至2022年下半年。

其二、供應鏈危機

疫情延宕下,全球範圍出現的供應鏈危機2022年或仍持續。

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美國諸多企業、工廠產能不足,多地出現食品飲料、服裝和日用品等不同程度斷貨情況,多個產品和服務價格的普遍上漲。事實上,2021年4月第二波疫情之後,由於全球供應鏈中斷,幾乎所有國家均出現通脹。

受港口防疫加碼、碼頭用工不足等影響,原本緊張的航運局面「雪上加霜」。物流時間拉長、貨物周轉率變慢,塞港、塞船現象漸成常態,海運費用暴漲。2020年5月以來,全球集裝箱運價指數(WCI)大幅上漲380%左右。

國際投行高盛等機構認為,由於各國新旅遊限制規定對正常生活產生較大影響,供應鏈問題的解決將會進一步拖延。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數據,在全球範圍內,2021年只有不到一半的船舶準時抵港,船舶延誤使交付時間延遲增加了一週以上。該機構數據還顯示,如果奧密克戎衝擊供應鏈,或讓2022年亞洲GDP下降1.6%。

OECD在其最新發布的經濟展望中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達到5.6%,並在2022年和2023年放緩至4.5%和3.2%。

其三、樓市轉冷

當前,中國城鎮化進程正在放緩,非農就業佔整體就業比重已超75%,且城鎮新增外來人口逐年下降,主要購房群體(25-44歲)人口日趨減少。由城鎮化快速推進帶動的樓市超級上行週期已成為過去。

2021年三季度以來,房地產市場快速放緩。7月開始即低於去年同期,進入負增長階段。

瑞銀中國住房問卷調查顯示,受訪者未來兩年購房意願大幅降低。預計2022年房地產新開工下跌10-12%、房地產投資下跌4-5%。

中國官方的樓市調控亦全面升級,從「三條紅線」限制開發商槓桿,到銀行業「兩條紅線」遏制房地產貸款的集中度,再到對地方政府土地拍賣溢價設限,調控金牌可謂一道接一道。

中國過去以房價為龍頭,房地產、金融、地方政府基建三角循環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行至末路,亟待轉型。在城鎮化放緩、人口負增長和房住不炒政策大背景下,2022年房地產投資負增長概率極大。

樓市走弱對中國經濟的拖累效應亦引起各方關注。有分析估計,房地產對中國GDP貢獻度在20%到30%之間,房地產活動走弱不僅會削弱地方政府財力,更會拖累建材、家電、汽車需求,以及居民消費支出。

如房地產投資負增長,就意味着GDP增長率損失可能高達2%。彌補此缺口將是穩定2022年中國經濟關鍵一環。

其四、消費低迷

疫情衝擊下,消費復蘇乏力,是經濟週期下行的另一隱憂。疫情過後,消費接力復蘇,曾一度被寄予厚望。但在多輪疫情反復下,消費遭受「二次打擊」,反彈中止。根據西南財大調研顯示,2021年三季度隨着疫情反復,居民對於未來工作收入穩定程度的預期再次惡化。

另有調查顯示,2021年中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0年的低點持續向上修復,但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受疫情影響顯著修復更慢,央行城鎮儲戶調查問卷顯示居民儲蓄意願仍較強,對應的消費意願則偏弱。未來數月,鑒於北京冬奧會和全國兩會將接連召開,預計中國疫情防控仍不會放鬆,交通運輸、餐飲等服務性消費仍將受制,並拖累居民部門收入修復,加之樓市繼續走弱、教育等行業受到監管收緊影響,居民消費增長將繼續承壓。

其五、出口下行

延宕不絕的疫情推遲了各國經濟轉型步伐,發達國家以消費帶動貿易增長模疲態已現,傳統增長模式面臨更大挑戰。

與2020年相比,2021年中國貿易條件已呈現惡化趨勢。5月以來,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持續位於收縮區間。考慮到基數較高、全球供給改善、東南亞出口經濟體生產修復、人民幣匯率處於高位等因素,加之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給出口帶來的新不確定性,2022年出口增速預計將於上半年顯著放緩,並於三季度觸及全年低點。按照出口增速對GDP增速彈性,預計出口將在同比增速上拉低中國2022年GDP約1.6%。

此外,中美貿易摩擦具有長期性、隱秘性及複雜性,面對逆全球化和中美脫鈎風險,2022年出口形勢難言樂觀。

其六、滯脹抬頭

2021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行推動製造業生產成本持續處於高位,導致製造業增長趨緩、盈利能力減弱,甚至部份企業由此陷入困境。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0月,CPI與PPI同比分別為1.50%和13.50%,較9月分別上升0.80%和2.80%,表明PPI與CPI之間的剪刀差呈現繼續擴大態勢,生產端成本壓力仍然突出,PPI向CPI傳導消費端的壓力逐步體現。總體看,中國經濟運行已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類滯脹」趨勢。

造成這輪類滯脹的原因既有實體經濟週期因素,但更多來自國際生產貿易環境及金融市場投機因素,以及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造成的不確定性。

從全球範圍看,2022年,在悲觀疫情態勢下,或出現經濟停滯與雙高的PPI和CPI並存,被視為是「兩次石油危機以來又一次真正的全球滯漲」。

其七、信用風險

隨着行業景氣週期已過,以及中國官方對房地產行業調控不斷加碼,導致諸多房企,甚至一些頭部企業,陷入債務危機,引發市場對房地產行業信用風險的擔憂。

2021年前11月,中國新增違約主體25個,違約債券合計規模1938億元。前50強房企違約數量佔到十分之一,大企業信用風險衝擊市場情緒。

2021年底,中國恒大發布公告,宣布債券實質性違約。無獨有偶,華夏幸福、藍光發展、協信遠創、泰禾、中國泛海、北大資源、陽光100中國、新力控股、花樣年等頭部房企皆進入違約房企名單之列。

展望2022年,信用風險尤值得關注。2021年四季度房企整體到期債券為1082億元,2022年上半年到期債券3671億元。尤其是所波及的低級別企業,鋼鐵行業、煤炭、新能源等行業信用風險將呈現新特徵,償債壓力巨大。

其八、就業壓力

進入2022年,中國就業壓力亦將持續增大。

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此是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超千萬,亦是近幾年增長人數最多的一年。

數據顯示,中國16-24歲青年失業率,達到15.4%,為總失業率的三倍。除總人口中青年就業壓力增大外,創業對就業帶動能力亦在趨弱,而勞動力市場亦面臨多重失衡和供需錯配壓力。

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平均每新增一個市場主體所對應的新增城鎮就業數量為0.9個,到2020年,已降至不足0.5個。

從勞動力供給看,疫情反復給民眾心理和工作習慣留下了「疤痕效應」,勞動力就業意願恢復需要更長時間。考慮到2022年經濟增長仍面臨放緩壓力,經濟下行壓力向勞動力市場滯後傳導,全年就業壓力或繼續抬升。

特別是當前中國經濟復蘇中,外需為主支撐,而外貿和勞動密集型行業相關度較高,若後續外需市場回落對就業壓力釋放將繼續構成利空。

其九、能源約束

2022年,全球能源供應或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衝擊:一是極端氣候變化或繼續伴隨;二是地緣政治矛盾激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將影響區域性能源短供,從而進一步傳導影響全球能源供需平衡;三是全球正經歷能源結構轉型陣痛期,未來能源市場脆弱性將提升。

對中國而言,2022年,中國經濟復蘇亦將面臨更多能源約束。

2022年,中國「雙控」政策料將延續連貫性,能耗強度降低目標預計仍在3%左右,這亦是實現「十四五」規劃中到2025年能耗強度降低13.5%的目標所需的年均降幅。

由於能源供給彈性小、恢復速度慢,2022年能源供需缺口或持續擴大,進而推動能源價格大幅上漲。

能源結構轉型過程中,由於可再生能源和綠色科技發展需要時間,限制現有高能耗、高碳排放行業或導致短期內能源和原材料短缺,從而拖累經濟增長、推高物價。一些傳統行業的規模收縮亦可能造成失業、資產品質惡化及銀行壞賬增加。推動綠色能源轉型過程中,間歇性能源對經濟活動產生不確定性風險,亦是2022年面臨的重大難題。

經濟突圍需「五箭併發」

瘟疫改變歷史進程和世界政經版圖的事件不勝枚舉,為此有學者以「新冠」為歷史新紀元的開始。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欲順利突圍多重逆風,迎來「換屆年」的2022年將是至為關鍵的一年。

中央經濟會議提出,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2022年,中國經濟欲突圍內外多重逆風,需「五箭併發」。

其一、新週期走好平衡木

新冠紀年後,中國領先全球進入復蘇週期,但亦更早進入增長回落階段。

2022年,中國經濟結構將面臨20年來最大巨變,以房地產和傳統基建的老週期漸漸落下大幕,屬於新能源、新基建的新週期新時代加速到來。

多家機構認為,疫情反復繼續影響消費和生產,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對中下游投資形成壓力,房地產市場調整將拖累投資和消費,局部金融風險隱患依然存在。

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回落至5%左右。

2022年是冬奧年加執政黨換屆之年,有效防範系統性經濟風險,需在穩增長、保就業、控物價等政策目標間,走好平衡木。

按照官方部署,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將成為2022年中國經濟關鍵字,意味着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勢頭要有所改變,穩增長的必要性提高。在此當中,提振消費、強化經濟內生動能的必要性明顯提升。

其二、下好「共富棋」

「共同富裕」是中國官方提出的長期目標,旨在通過貫徹執行一系列政策來減少社會不平等現象、實現共同富裕。2022年,「共富」將邁出實質性步伐,包括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擴大養老保險和醫保及其他社保覆蓋面,以及醞釀推出包括房地產稅試點等稅制改革。

「共富」是穩定中國經濟增長的長遠大計。下好「共富棋」,不僅可助力經濟均衡發展,更可支撐長期消費,可謂一石多鳥。

2022年應對疫情衝擊和穩增長須考慮如何更多依靠擴大居民消費來實現,此不僅關乎當前,更利好長遠。

其三、促「脫虛向實」

2022年,經濟復蘇離不開實業興邦。實體經濟的強弱,可謂是防止金融風險,抵禦經濟波動的關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2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以此分析,中國貨幣政策在堅持穩健基調基礎上,邊際上或適度寬鬆,保持實體經濟流動性合理充裕。再次當中,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建設,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至關重要。

財政政策方面,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將繼續保持「積極」。2022年,中國財政政策既要發揮總量調節功能,更要發揮結構性改革作用,在提振實體經濟等目標下行走。

其四、政策「糾偏」

「糾偏」前期政策執行中的過激行為,防止「一刀切」「冒進式」「運動式」政策亦為2022年的當務之急。

例如在「雙碳」推進方面,對符合條件的煤電、煤炭企業和項目應給予合理信貸支持,不盲目抽貸、斷貸,加強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金融支持,促進更多資金投向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應落至實處。

自2020年底以來,中國對互聯網、教培行業的監管風暴,亦有望在2022年迎來政策執行層面的適度糾偏。從最初的疾風驟雨,轉為更有序協調的和風細雨,以此有效化解風險,實現軟着陸。

其五、跨週期調節

鑒於疫情多輪反復加劇經濟週期性波動,拖累經濟增長甚至拉低潛在產出水準,2022年,中國經濟加強跨週期調節可謂勢在必行。

隨着經濟短週期從峰值滑落低谷,一方面,宏觀政策不盲目斷檔、退出,不轉急彎,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繼續為經濟修復提供必要支持;另一方面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宏觀政策定力,堅持推進結構性改革和調整,不走「強刺激」老路,均是其中奧義。

受內憂外困多重因素影響,2022年,中國經濟復蘇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下好「改革棋」,走好「平衡木」,重構經濟與行業版圖,均為題中之義。惟其如此,中國經濟才能走出沼澤谷底,達至浴火重生。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