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四項「公投」折射台式民主困境(2022.1)

發布日期:2022-02-23

☉文/莫能御

理論上,「公投」議題本應得到科學探討和充分溝通,民眾可在理性思考基礎上再決定投票意向。面對民進黨的凌厲宣傳攻勢,不少民眾早已失去獨立判斷能力。鑒此,無論4項「公投」結果為何,恐均非真正民意的表達,更難起到應有的糾偏、補足作用。

12月9日至10日,美國舉辦「民主峰會」,台灣地區受邀參加;會上,民進黨當局代表「與世界分享台灣成功民主故事」,推介「台灣模式」,備受美國肯定。對此,民進黨當局「深感榮幸」,再次標榜自身屬「全球民主陣營」,指責大陸「進行威權主義擴張」,與台灣形成對比。然而,台式民主成色如何、品質高低、是否真正體現民意,值得深究,近期島內熱議的4項「公投」就很能說明問題。

一、「公投」議題中「昨非今是」與「昨是今非」

一段時間以來,國民黨、民進黨等台灣主要政黨圍繞於12月18日舉辦的4項「公投」展開激烈攻防。它們既啟動「陸戰」(組織戰)、加大支持者動員力度,又發起「空戰」(輿論戰)、強化宣傳,以求鞏固基本盤、籠絡中間選民。藍綠兩黨甚至互揭老底,彼此攻擊、抹黑,它們為一己之私而在「公投」議題上的變化反復得以充分顯露。

(一)「反對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公投」。國民黨指稱,民進黨在野時以「維護民眾健康」為由高喊「絕對反對瘦肉精」,並在2012年6月「立法院」審議含瘦肉精美牛進口時連續霸佔會場、進行暴力杯葛;2016年1月贏得「大選」後不久便針對含瘦肉精美豬進口議題表示「哪有能耐不開放」,2020年8月更以一紙行政命令便宣布開放進口。民進黨指稱,國民黨執政時出於強化台美經貿聯繫、打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路徑的考慮,開放含瘦肉精美牛進口,迄今也未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在野後卻抵制含瘦肉精美豬進口,顯示其「為反對而反對」,前後標準不一。

(二)「珍愛藻礁公投」。國民黨指稱,民進黨在野時與環保團體站在同一戰線要求保護藻礁,蔡英文更寫下「藻礁永存」的諾言;執政後卻強推不切實際的能源政策、修建更多天然氣接收站,致使藻礁被嚴重破壞。民進黨指稱,公文顯示,決定在桃園觀塘一帶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是馬英九當局;蔡英文執政後,才決定縮小開發面積,減少對藻礁破壞。

(三)「綁大選公投」。國民黨指稱,民進黨過去一直扮演「公投」鼓吹者、推動者的角色,先要求實現「公投立法」,後加入「公投綁大選」條款、降低通過門檻以打破「鳥籠公投」;執政後卻因2018年10項「公投」結果對己完全不利就讓「公投」與「大選」脫鈎,屬於典型的「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民進黨指稱,國民黨長期視「公投」為洪水猛獸,曾利用「立法院」多數優勢對「公投」作出各種限制;如今卻反其道而行之,居心可測。

(四)「重啟核四公投」。國民黨指稱,民進黨首次執政時決定續建「核四」並由蘇貞昌「內閣」追加預算;在馬英九執政後迅速轉變立場,激烈反對核電,迫使「核四」被封存。民進黨指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任新北市長時公開宣示「沒有核安就沒有核四」,現在卻改口說「台灣要核電、核四要重啟」,應向民眾道歉。

二、「公投」動員中民眾未享免於恐懼的自由

1941年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四大自由」,即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其中,免於恐懼的自由原意指「在世界範圍內徹底裁軍,達到任何國家都沒有能力對任何鄰國發動武裝侵略的程度」;後被引申到政府(當局)與民眾關係上,即政府(當局)應進行良善治理,尊重和保障民眾權利,使其免於被傷害、被侵奪的恐懼,踏實、安心地生活。然而,在台灣民主發展歷程中特別是蔡英文執政期間,島內民眾很難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2020年「大選」前,蔡英文和民進黨利用香港修例風波,販售「芒果乾」(「亡國感」),營造「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悲情氛圍,同時加緊「抹紅」國民黨和韓國瑜,激發起多數民眾對國民黨上台後兩岸關係進一步密切的疑懼和「台灣主體性被國共兩黨聯手消融」的危機意識,一舉扭轉不利局面。此次4項「公投」前夕,民進黨當局所作所為也基本比照上述套路。

(一)製造恐懼,恫嚇民眾

一是再打「抗中保台牌」。民進黨當局將「公投」抬高到「選擇走向世界還是擁抱中國」的高度,稱為維護「台灣主權和自由民主現狀」,須反對4項「公投」,否則「中國最高興」。蔡英文以「台灣隊長」身份帶頭喊話,稱「現今中國對台灣威脅如此之大,不能再內鬥」,要求「辣台派」投下反對票,向國際社會展現「台灣與民主陣營站一起的決心」。

二是着重打「恐嚇牌」。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等刻意向民眾放大4項「公投」通過的「嚴重後果」,簡單歸結為「反美豬是讓台灣孤立公投,珍愛藻礁是缺電公投,公投綁大選是混亂公投,核四重啟是核災公投」。概言之,4項「公投」牽扯台灣「國家安全」:

反對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危害經濟安全。表示該「公投」受到美國高度關切,一旦通過將失信於美國,不利於雙方經貿發展,無助於台灣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最終台灣貨物無法出口,「讓子孫沒工作」。

珍愛藻礁——危害能源安全。表示該「公投」如通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無法興建,勢必增加燃煤,既不利於改善空氣污染,也增加中南部電廠壓力與負擔,造成無法穩定供電風險,並使台灣能源轉型困難。

公投綁大選——危害民主安全。表示如更改兩者脫鈎的現行規定,將導致選舉過程混亂,「註定投票投到晚上12點、開票開到凌晨2點」。

重啟核四——危害環境安全。表示核四已封存許久,設備老舊落後,重啟存在核洩漏風險,危及北部近1000萬人的生命健康,且核廢料處置亦是難題。

(二)污蔑對手,打壓異己

鑒於4項「公投」中2項由國民黨發起,2項得到國民黨協助,民進黨當局遂將矛頭對準國民黨,通過「抹紅」「抹黑」等方式,與「抗中保台牌」相呼應,分化對手陣營、擴大本土民眾支持。例如,稱國民黨「不愛台灣」,意在製造亂局、加劇內耗,削弱台灣實力。又如,稱國民黨「受中國遙控」,企圖破壞台美關係、影響自由貿易,阻擋台灣連結國際,「台灣只好倒向中國」。再如,稱國民黨散播謠言、製造假新聞,誤導民眾。總之,民進黨通過「藍綠對決」的操作手法來模糊4項「公投」的民生問題本質,進而可發揮「泛綠」基本盤大於「泛藍」的優勢。

三、「公投」難以發揮代議制民主的補充作用

「公投」衍生自人民主權原則,其制度設計的本意是補充代議制民主的不足,特別是代議制民主已無法反映民意時,通過直接民主表達民眾利益訴求,對代議制民主的恣意妄為形成制約。早在國民黨「獨大」時代,台灣黨外人士及民進黨人便不斷主張「公投」,從而為反對國民黨當局提供有力武器。

2016年、2020年,民進黨兩次得到台灣多數民眾認可上台,但其所作所為卻難符多數民眾期待。此次4項「公投」的發起,均旨在展現主流民意,糾正民進黨當局施政缺失,解決島內經濟社會發展癥結和民生問題,是對蔡英文及其執政團隊「權力傲慢」的反撲與抵制。但民進黨當局基於維護政治利益的立場,將4項「公投」視為2022年「九合一」選舉的「前哨戰」,有着不能輸的壓力,故明確提出「4個不同意」的主要訴求,並傾注幾乎所有黨政資源,竭盡全力爭取「公投」不獲通過。

黨務方面,民進黨發動黨務工作者和黨籍公職人員,深入各縣市、各鄉鎮舉辦「公投」宣講,原計劃400場,現已增至2100場;格外重視中南部執政縣市,全力催出「深綠」基本盤。政務方面,各「部會」負責人拋棄「行政中立」外衣,公開為民進黨政策辯護,還支出公帑刊登宣傳廣告;國民黨質疑民進黨「濫用行政資源」,更為此破天荒地拒絕審查明年度總預算。就連一向被視為「冷衙門」的「監察院」也動起來為民進黨背書,公布「核四不符安全要求」調查報告;有「監委」更公開表示「台灣未對核災做充分準備,應終結核電」。

理論上,「公投」議題本應得到科學探討和充分溝通,民眾可在理性思考基礎上再決定投票意向。面對民進黨的凌厲宣傳攻勢,不少民眾早已失去獨立判斷能力。一些綠營人士本反對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強烈要求保護藻礁,但在民進黨鋪天蓋地的輿論影響和「抗中保台政治正確」的裹挾下紛紛轉變立場。

正如柯文哲所說,此次「公投」最大問題是變成藍綠意識形態對決,「目前的社會需要討論對話,但很不幸常看到仇恨動員」。鑒此,無論4項「公投」結果為何,恐均非真正民意的表達,更難起到應有的糾偏、補足作用。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