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奧密克戎來襲防疫又增不確定性(2022.2)

發布日期:2022-03-07

☉文/子瞻

當前,天津、河南、西安疫情出現反復。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奧密克戎正以極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原本正試圖開始與病毒共存的世界各國又一次陷入封鎖與開放的矛盾中。始終堅持「動態清零」的中國,這樣的激烈衝突卻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人們在一輪又一輪的本土疫情中開始思考,「動態清零」政策如何保障可持續性。

近期,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奧密克戎正在全球範圍內擴散,成為迄今為止變異最嚴重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波及上百個國家。始終堅持「動態清零」政策的中國也未能倖免,天津已陸續出現近百例感染奧密克戎的確診患者並且源頭尚不明晰;河南今年以來已經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超300例,同時迎戰德爾塔和奧密克戎變異株;西安雖然發現的確診病例以德爾塔毒株為主,但已經成為湖北武漢之後中國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在一波接一波變異毒株的不斷衝擊下,人們又陷入新一輪的擔憂與緊張。

在人們還沒有走出上一輪德爾塔變異株帶來的陰影時,奧密克戎形成新一輪衝擊,為全球防疫再度增添不確定性,人們也紛紛擔憂:這種變異是否比目前大肆傳播的德爾塔毒株更具傳染性?是否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是否會造成現有疫苗、治療藥物以及免疫防禦系統失效?

但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人能對上述問題給出確切的答案。在一切都充滿未知時,原本正試圖開始與病毒共存的世界各國又一次陷入封鎖與開放的矛盾中。在此之前,歐盟、英國、美國、新加坡等多國正籌劃重啟跨境旅行,但奧密克戎的突然出現打亂既定計劃,迫使邊境重啟再度按下「暫停鍵」,本已放鬆的國內防疫措施再度收緊。

在世界範圍內,支持和反對封鎖的衝突在奧密克戎影響之下更顯尖銳。而在堅持要求實現「動態清零」的中國,這樣的激烈衝突卻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如今,西安當地混亂不堪的防疫政策與「不唯實、只唯上」的行政作風招致外界大量批評。除此之外,天津已陸續發現感染奧密克戎的本土病例且源頭尚不清晰,在全城強制核酸檢測的要求下,新增確診病例料將繼續增長。

面對奧密克戎來襲,防疫又增不確定性的局面,人們無不迫切想知道:持續封閉是否是明智之舉?奧密克戎是否會拖慢全球復蘇進程?與病毒共存是否仍有可能?中國「動態清零」策略能否守住防線?

揭秘奧密克戎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奧密克戎變異株具有前所未有的刺突蛋白突變數量,在最重要的刺突蛋白上的突變有32個。與之相比,當前佔主導地位的德爾塔變異株僅有16個。所謂刺突蛋白是負責病毒入侵的蛋白,在新冠病毒侵染人體細胞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儘管真實世界和實驗資料尚不足推斷奧密克戎的傳播能力和致病性,但已有研究表明,奧密克戎變異株有些位點的突變可能進一步促進病毒的感染和傳播。有相關專家認為,奧密克戎對人體的適應性增強了,這或意味着奧密克戎複製的時間縮短,並且在更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傳染他人。

在最早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南非,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奧密克戎在南非的流行率急劇增加,在兩周內已經測序的所有病毒基因組中佔到88%,而德爾塔變異株僅佔約10%。

就致病性而言,初步證據表明,大多數感染奧密克戎的人症狀輕微。病毒學家常榮山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從南非方面的數據看,奧密克戎對呼吸道的損傷能力或有所下降,但其對肺部的損傷能力如何仍不清楚,依然需要積累更多的資料才可以作出準確的判斷。到目前為止,奧密克戎的致命程度似乎不如德爾塔變異株,有專家將這一現象稱之為「一線希望」,但同時也承認,這並不足以阻止奧密克戎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破壞。

儘管對於奧密克戎的傳染性和致病性目前知之甚少,但人們已經開始擔憂現有的防疫工具將面臨何種挑戰。越來越多的初步研究表明,全球大部份地區接種的新冠疫苗都幾乎無法抵禦傳染性極強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感染。但所有疫苗似乎仍能提供相當程度的保護,避免奧密克戎引起重症,這也是最關鍵的目標。

一些健康專家認為,在接種疫苗六個月或更長時間後,免疫力可能會下降,因此他們正在推廣疫苗加強針,以提高抗體水平。獲批在美國使用的疫苗製造商莫納德、輝瑞生物科技和強生,以及在歐洲廣泛使用的阿斯利康都表示,正在研究奧密克戎,並表示有信心、有能力針對這種變異株調整配方。

就中國的疫苗製造企業而言,中國疾控中心病毒預防控制所所長許文波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中國針對奧密克戎已經做好包括滅活疫苗、蛋白疫苗、載體疫苗等多條技術路線的前期技術儲備和研究,部份企業相關前期設計已經開始。

而在病毒檢測方面,目前看奧密克戎對檢測結果的影響有限。許文波解釋稱,奧密克戎突變位點主要集中在新冠病毒S蛋白上,中國主流的核酸檢測試劑引物和探針標靶區域比較穩定。奧密克戎對中國現有核酸檢測試劑敏感性和特異性沒有影響,主流的檢測試劑可以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輸入。

全球防疫再遇新難題

在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出現之前,世界多國原本已經開始嘗試「與病毒共存」,大幅放寬對疫苗接種者的入境限制。但面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奧密克戎,世界多國再度繃緊神經嚴陣以待,在境內及邊境防疫措施迅速升級,不少國家又一次陷入追蹤首例病例、相互指責和禁止旅行等令人痛苦而熟悉的循環。

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1日,全球已有近60個國家和地區施行旅行限制,南非等國被美國、英國、歐盟、俄羅斯、巴西等國家劃入「紅色名單」。不過,在世界各地對非洲南部實施旅行禁令之後,南非官員抗議稱,他們的國家因為速度和透明度而受到懲罰。

當前,不同大陸、不同鄰國、甚至是同一國家中的不同城市再次選擇了不同的應對方式。有媒體評論指出,這種對新冠病毒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作出的一盤散沙的應對,一直以來都是新冠疫情應對的特徵和阻礙。

目前,歐洲各地以不同程度部署着世界各國在過去兩年中逐漸熟悉的所有工具——封鎖、證明疫苗接種狀況的通行證、限制私人聚會、強制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都出臺了新的限制措施以減緩奧密克戎的傳播,主要是減少室內的人員混雜。

法國總理稱當前的局面是一部「沒有結局的電影」,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迅速傳播使法國病例數量激增至歷史新高,給公立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帶來了額外的壓力。

但顯而易見的是,大規模實行封閉的阻力也在不斷增加。當德國決定採取新措施關閉所有夜總會,禁止10人以上的私人聚會,並將對電影院和文化體育活動實施進一步限制,數千人走上德國街頭抗議。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否有遏制病毒傳播的規定,陽性檢測結果都在擾亂世界各地的商業。聖誕節期間,奧密克戎對全球旅遊、娛樂和體育賽事造成了嚴重破壞。

奧密克戎的應對措施在國家、地區甚至醫學專家之間都難以達成共識。世界各地的專家大多擔心,可能被感染的人數太多,會造成大量患者,使得本已緊張的醫療系統不堪重負。但這種擔憂仍然遇到了反對,反對者認為,現在應該作為地方性疫情來處理,各國應該放棄封鎖,轉向更寬鬆的規則,包括縮短隔離時間。

牛津大學醫學教授、英國政府顧問約翰.貝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奧密克戎「與我們一年前看到的疾病不同」,「一年前,重症監護病房人滿為患,許多人過早死亡,在我看來,這樣的可怕場景現在已經成為歷史,我認為我們應該放心,現在的情況能持續下去。」

不過似乎更多的醫學專家認為,在當前情形下,各國陡然收緊防疫措施雖是過激反應,但可以理解。在不確定性之下,採取謹慎的措施是絕對有必要的。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認為,奧密克戎作為新型毒株,帶來各種不確定性,特別是現在注意到可能具有強傳播力,因此各國在風險評估後,採取更加謹慎甚至看起來過度反應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為應對奧密克戎而採取的封閉政策無疑將直接影響全球經濟,一波三折的全球復蘇進程或將因為奧密克戎進一步遲滯。奧密克戎變異株可能加劇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貨膨脹的不平衡,並推遲全球經濟恢復正常的時間。不過,黃嚴忠分析認為,全球重啟過程並非直線式,決策者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並不意味着回到原來的老路上,大方向仍是與病毒共存,走向開放。

中國「動態清零」如何保障可持續性

與世界多國錯綜複雜的法規相比,中國的疫情防控政策更加一致和明確:在追求「動態清零」政策時基本上處於封閉狀態。不過,中國近期的本土疫情和奧密克戎變異毒株來襲,使得輿論場也開始討論「動態清零」的可持續性問題,尤其是如何能在疫情來臨的封閉狀態中更好保障人們的各項基本權利。

近期,陝西西安的本土疫情呈現出湖北武漢之後最嚴峻的局面,一個月以來確診人數已超過兩千。雖然這一數字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動輒單日破萬的確診數,但在中國如此嚴格的防控措施之下出現這一局面仍然令人們感到不安,西安隨之迅速採取封城措施,千萬級人口的城市在毫無徵兆中停擺。

對世界大多數國家而言,遭遇疫情時採取嚴格隔離管控措施是通行辦法。但是在病例數量以千計時,斷然採取徹底的封城管理,所有資源由政府集中統一調配,卻是中國獨特的應對之策。

不可否認,這一方式在及時阻斷疫情擴散傳播中確實發揮出重要作用,但西安此次在封城之後的疫情應對可謂是「漏洞百出」,在一次又一次的輿情風波中,人們開始反思這一防控方式的代價。

在西安應對疫情過程中,由於食品物資調配不到位,導致有人饑餓難耐,為買一個饅頭走上街頭但遭到防疫人員毆打;由於管理失職,導致發熱患者多次上報社區但無人應答,只好自己獨自上街攔住防疫人員最終被確診一家六口全部感染;由於僵化執行防控規定,導致突發心梗的老人和懷孕八月的孕婦被醫院拒之門外,無法得到及時救治,最終老人去世、孕婦流產……從發生新冠肺炎至今已兩年,西安卻在應對過程中出現如此情況,人們開始擔心,「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具體到每一個普通人時,自己是「我們」,還是要必須被付出的「代價」。面對防疫策略的混亂,每一個人在憤怒的同時,心裡都有一個「為什麼」。

或許這一切可以從「致命的自負」中得到解釋。在徹底停擺的城市中,集中的權力開啟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試圖通過行政力量介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並進行有效的管理,這就陷入了「致命的自負」。之所以稱之為「自負」,是因為這樣的決策既忽視了「不能」,也忽視了「不願」。

所謂「不能」,是在如今的現代社會中,面對千萬人口的城市,企圖通過行政手段管理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可謂是難於登天。僅從食物配送上看,西安的物資儲備並不匱乏,但是依然有許多民眾尤其是身處城中村的家庭,無法及時得到食物。由此可見,問題出在配送埠。在市場環境中成熟運作的物流體系,在封城政令下被棄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線毫無經驗的社區工作者以手搬肩扛的方式運送物資,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只可能是一線工作人員身心俱疲,被隔離的民眾怨氣衝天。

所謂「不願」,是在權力高度集中的結構下,面對封城的嚴格指令,負責應對一線具體情況的工作人員無法靈活解決問題,導致問題出現後決策權上交,通過層層上報解決問題。

正如有評論指出,西安應對疫情時出現種種問題,但很難找到真正的「大反派」。如果複盤西安孕婦流產事件可以發現,是嚴格遵守核酸檢測的規定,還是拯救孕婦和孩子,站在事後看根本不是個問題。

但當時的決策者面對的不是這樣的選擇,他所面對的選擇是違規的責任風險和延誤治療造成後果的責任風險。如果他判斷違規的責任風險更為確定,就會進行風險處置,比如向上請示。向上請示等於決策權上交,也就意味着兩種風險都被轉移了。這完全符合理性選擇。

在這套「理性選擇」中,變數取決於兩種風險的權衡。如果不是特別強調合規性的封城狀態,合規性風險的權重降低,延誤治療的責任風險上升,他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但是,封城的特殊情況下,合規性風險放大,避險選擇的向上請示明顯更佔優。如此一環環往上走,直到一位可以無視合規性風險的決策者出現。要麼這位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要麼他的道義感壓倒了風險判斷。

嚴格的合規性,恰恰是行政體系所追求的,合規要做到像1和0那樣涇渭分明。但行政手段的社會治理並不是萬能的。治理的範圍越大,面對的情況越複雜多變,系統性問題就越多。站在外部看,都是局部問題、道德問題,站在內部看,都是系統性問題。由此可見,在探討中國「動態清零」如何保障可持續性時,人們既是在探討社會治理問題,更是在探討權力結構問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