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來風

首頁 > 最新文章 > 八閩來風

福州:鄉村振興「有裏有面」(2022.2)

發布日期:2022-03-07

☉文/安娜

中國在「十九大」的時候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分為七大內容,包括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品質興農之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自2017年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福建省福州市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有福州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讓福州的鄉村振興「有裏有面」,更讓外出的大雁歸巢。

「小積分」讓鄉村振興「由表及裏」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

4年前,一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在福州市範圍內轟轟烈烈地開展。一系列行動舉措扎實推進,村道變得整潔平坦,裸房改造重獲「新生」……廣袤田野上展現一道道「鄉鎮靚、村莊清、人居美」的風景線。

三分整治、七分維護,如何建立長效機制,讓鄉村「顏值」常駐?福州市委鄉村振興辦、各縣(市)區乃至鄉鎮、村落自問過無數遍。深究之下,破題的關鍵浮出水面——「幹部幹、群眾看」的情況突出,必須喚醒村民主體意識,讓村民從「袖手看」變為「動手幹」。

為此,福州市多次召開農村建設品質提升工作推進會,研究部署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長效機制「文明積分制」,並以「先試點、後推廣」的思路開展。

去年起,隨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文明積分制的試點推廣,福清、長樂、羅源、永泰等4個縣(市)區湧現出不少好經驗、好做法——

在福清,新厝鎮漆林村組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隨手拍、前後比」活動,發動群眾主動發現問題、督促整改問題;上逕鎮南灣村延續「南灣物業」的管理模式,在農戶中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提升;

長樂則積極探索形成「政府財政引導、集體村財投入、鄉賢群眾捐資」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模式,引導動員黨員、鄉賢、企業家等積極主動參與文明積分制;

永泰在積分制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保潔收費制度,按戶籍人口每人每年20元的標準收繳保潔費,推動保潔服務在試點村範圍內全覆蓋。目前,試點村村民開始自覺繳納保潔費,保潔費收繳率已達92.5%……

目前,文明積分制已在長樂、福清、羅源、永泰4個縣(市)區的526個村進行推廣,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小切口」,推動鄉村振興「大戰略」。

一場場由表及裏的蛻變悄然發生。

「文明積分制的推行,既能提高環境整治實效,又能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福州市委鄉村振興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福州市將以中央、福建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福建省市黨代會和市兩會精神為指引,計劃在福州市涉農縣(市)區推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文明積分制。

外出大雁歸巢 讓鄉村振興動能強

看着家鄉曾經荒蕪的土地種滿瓜果蔬菜,這讓池斯檜成就感滿滿。出生於閩侯縣荊溪鎮廷坑村的他,15歲就離開家鄉到城裏闖蕩。2020年,在外漂泊20多年的他,放下城裏的建材生意,返鄉創辦農業公司。在村鎮的支持下,他和其他返鄉創業者給家鄉帶來不小的變化。

為什麼要放下熱鬧的城市生活和穩定的事業回鄉創業?「2020年因為疫情阻隔,我在家鄉待了半年。細細品味這裏的一草一木,才發現家鄉原來是這樣美。但看到村裏大量農田拋荒,我感到很心疼。用家鄉的美景打造一個世外桃源,發展鄉村旅遊的念頭在我腦中閃現。」池斯檜說。

廷坑村的池家古厝至今保留完好,這裏曾是金門海戰烈士池振亮的家。去年初,在閩侯縣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廷坑村依託優美的生態環境和紅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此時,池斯檜創辦的池氏農業發展公司落地廷坑村。

之後,村裏近300畝的土地流轉到池氏農業發展公司,開展果蔬種植、水生植物培植、休閒農業等項目。公司還把空置的民房租來改成民宿,開展研學、公司團建等體驗項目。土地流轉後,村民們多了兩份收入——土地流轉金(一畝每年300元-700元)和為農業發展公司種菜的收入(每天150元-200元)。

「沒想到這裏的生態環境這麼好,週末帶孩子來體驗一下鄉村生活,很方便,也很愜意。」來自鼓樓區的王先生說,廷坑村的旅遊業態比較豐富,除了美景和鄉村家常菜,還能體驗沙灘摩托、射箭、果蔬採摘、竹林飲茶等項目,可以愉快地待上一整天。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