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

首頁 > 最新文章 > 青年論壇

疫境自強(2022.3)

發布日期:2022-03-09

◎黃麗芳  香港菁英會副主席

執筆之時,正值香港疫情的高峰期。同一時間,筆者發現近月多了自殺個案,新聞也報導因為接種疫苗而發生家庭爭執傷人事件。加之政府提供的資訊未算足夠,醫療系統已到了超出負荷的時候,同時坊間謠言、專家意見實在太多,充滿矛盾,令社會充斥負面情緒的陰霾。

資料正正是給市民接種疫苗的動力

事實上,政府公佈確診資料的確有滯後,就算大家在大廈管理處通告見到確診個案資訊,在衛生署的地圖或確診或檢疫大廈的名單中,並不會即時「上榜」,有朋友分享不論在私人屋苑或公共屋邨也發生類似的情況。究竟社區內有多少未知的個案呢? 市民應該如何自處呢?本來資料就是給市民一些心理準備,萬一要強檢,也可以早點計畫方案。資訊的不對稱、滯後,更容易給有心人可乘之機,混淆視聽,鼓吹對政府的不信任及仇恨。

既然政府要鼓勵市民接種疫苗,例如要接種第三劑,但是卻未見詳細的確診者接種了多少劑疫苗的資訊,已接種1劑、2劑、3劑疫苗的確診者病症及情況如何,重症患者有多少是未接種疫苗者?有沒有疫苗接種者就算是確診者的緊密接觸者也沒有確診呢?(筆者相信有這些例子。)這些資料正正是給市民接種疫苗的動力,為何當局不多加發佈及宣傳呢?

現時在家居檢疫的人士,有多少是已接種疫苗的、他們的情況如何? 政府對他們的支持如何? 如果全家確診了,當局有什麼支援、社區有什麼資源可以尋找、患者如何可以確認自己痊癒、解除威脅、甚至可以外出覆診呢? 如果住院,還可以憑檢測CT值知道出院時間,至於家居檢疫的標準如何,他們可以在社區診所、私營診所做分流嗎?希望內地公共衛生專家可以給我們多點經驗分享,令社會早日免除高度恐慌。

由於政府的措施、定義會因應不同情況修改,例如「同事」最近已不算是緊密接觸者了。以往一座大廈要有2個確診個案才需要強檢。相信不少市民最近才知道「安心出行」的風險提示,不一定要強制檢測等等……政府的收緊措施會到何年何日?要個案到哪一個數字才會進一步收緊,到哪一個水準才會放寬 (例如變回初確單位數位)?種種一切的不確定,難免令市民感到不安。

不要做謠言的傳播者

負面情緒如恐慌、憤怒、沮喪,解決不了問題,筆者認為在疫情期間,要保持正面心態。負面心態,反而有機會自亂陣腳,倒不如自己先想想不同情況,做好幾手準備。我們也不要做謠言的傳播者,以免愈描愈黑,模糊真相。例如葵湧廣場票控,就算警方已立即澄清,竟然也有不少市民信以為真、以訛傳訛。在充滿挑戰的疫境下,保持良好的心理質素、逆境自強很難,但我們需要樂觀面對,好好生存,活出生命的意義。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