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香港下屆特首之多維度比拼(2022.3)

發布日期:2022-04-04

◎成一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是香港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三場選舉的最後一場,也是最重要的一場選舉。誰將出任新一屆特首,舉世矚目,萬眾期待。

本來,在香港多月控制疫情取得「零確診」的好成績,並緊鑼密鼓與內地磋商回復免隔離兩地通關的良好氛圍中,在施政報告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美好藍圖,香港各界反應良好的激勵作用之下,特首林鄭月娥信心滿滿,頻頻出現在媒體的聚光燈下,完全是角逐連任的姿態。確實,林鄭作為現任特首,她要競選下屆特首,其優勢肯定是得天獨厚的。之前,不少分析家也認為,林鄭連選連任的機會比較大。

但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這最關鍵也是最敏感的時刻,由於政府在防疫中的漏洞,第五波疫情席捲而來,香港感染變種新冠病毒的人數連創新高,政府的「動態清零」所有防線瞬間崩潰,儘管政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後知後覺地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嚴控措施,但根本無濟於事。在香港市民恐慌和憤怒聲中,在疫情失控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之下,毫無疑問,政府就像兩年多以前面對「黑暴」的情況一樣,進退失據,方寸大亂。如此一來,各方面的因素都有了變化,一切的一切反而變得撲朔迷離,難以捉摸。原定3月的選舉為此延至5月。

香港的未來對下屆特首提出了更高要求

很多人認為,香港回歸,政權和主權變更,且實行的是前所未有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沒有前車可鑒、沒有經驗可循,還要面對殖民統治者退出香港歷史舞台的心不甘、情不願,必然埋下種種暗樁、設置種種障礙,無論誰當香港的特首,都註定是極為艱難的。確實,這25年以來,歷任特首,從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到林鄭月娥,幹得都很苦,一路走來,磕磕絆絆,應對內外反中亂港勢力的挑釁和攻擊,已經焦頭爛額、疲於奔命,苦不堪言。根本拿不出多少時間和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自從中央出手,實施香港國安法,無懼外國勢力的干擾,徹底剷除了反中亂港的土壤,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現在,香港的政治生態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社會上沒有了亂港分子橫行街頭、肆意妄為,立法會也沒有了反對派的拉布、攪局以及無休無止地與特區政府「對着幹」,前方的道路已成坦途,下屆特首施政必將可以順風順水,放手施政,發揮自己才能,一展胸中抱負,留下傳世美名。

顯然,這種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肯定並非全面。香港經歷了25年泛政治化的衝擊,不僅蹉跎了歲月,錯失了機遇,嚴重影響了經濟各方面的發展速度,同時也積壓了許多社會矛盾,自身的優勢遭受了巨大的削弱。香港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

下屆特首首先要應對這麼幾個難題:一是特區政府的管治威望和管治能力,在一次次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失當之中,不斷降低;二是民生問題積重難返,尤其是「劏房」、「籠屋」驚世矚目;三是香港的產業結構嚴重失衡,缺乏可持續性發展的活力;四是香港的經濟狀況受疫情打擊損失巨大,元氣大傷;五是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機遇中仍顯得漫不經心,多年過去,進展甚微;六是香港的「人心回歸」以及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尚處在作「表面文章」階段,距實質性的效果相去較遠。

要解決香港存在的這些難題,絕非易事。以前,特首水平不夠、能力不足,幹不成大事,尚可說社會環境惡劣,反中亂港勢力猖獗,導致力有不逮;現在,迷霧散去,陽光之下,有多高的眼界、多大的本事、多強的能力,「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一舉手,一抬足,一項措施,一個政策,是非成敗,容不得半點含糊。客觀而論,在香港重回正軌的重要歷史關頭,對下屆特首的要求絕對更高!

比拼誰有強烈的改革意識

全國政協副主席、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曾對治港者提出了五大標準,一是立場堅定的愛國者;二是有擔當作為的愛國者;三是為民愛民的愛國者;四是有感召力的愛國者;五是有責任心的愛國者。他還提出了五個「能不能」的問題:能不能始終把握好「一國兩制」實踐大方向?能不能堅守為民情懷?能不能破解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能不能鞏固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能不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香港更好的發展?

誰有資格出任下屆特首?除了1月19日「視頻達人」冼國林先生率先公開表達參選意願之外,香港輿論界還提出了一批「夠資格」的「猛人」名單:其中有「疾風知勁草」的前任特首梁振英,有積極進取的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有勢頭正旺的政務司長李家超,有穩健務實的財政司長陳茂波,還有當年「23條立法」的操盤手葉劉淑儀、人脈甚廣的世衛組織前總幹事陳馮富珍、曾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的史美倫,以及充滿傳奇色彩的前港交所主席李小加。當然,「夠資格」的人士並不意味着就有一定參選之意願,有參選意願也不意味着一定會入閘。不過,客觀而論,這批名單也大致囊括了幾乎所有的可能性。

25年的矛盾積壓,25年的小步慢進,香港現在的情況與內地改革開放前有些類似,觀念保守、制度老舊、效率低下,不做不錯、做多錯多的思想普遍瀰漫在公務員隊伍中。在「夠資格」的人士中,若比誰更優勝,第一個要比的,就是誰的改革意識強!香港的治港隊伍,無論是思想觀念、價值體系、行為準則、問責模式、賞罰機制,還是政策條文、規章制度、人才框架以及種種少、慢、差、費的繁文縟節,都必須以全新的視角進行全面的審視和梳理,以雷霆的手段進行改革。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之下,香港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肯定是沒有出路的。因此,下屆特首首先要具備強烈的改革意識。

比拼誰有兩地溝通之利

世界的機遇在中國,香港的機遇在內地。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香港經歷過「亞洲四小龍」的輝煌後,由於產業結構嚴重失衡,「賺快錢」的模式逐漸被淘汰,經濟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制約,優勢越來越少,瓶頸越來越窄。形成對比的是,內地在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中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活力,社會發展一日千里,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惜的是,香港回歸以來,從政府到商界,只是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而不能自拔,放不下身段,調整不了心態,儘管國家一再關心香港的發展,提出了很多措施,提供了很多機遇,但香港還是失去了「比翼齊飛」的機會。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明知道「粵港澳大灣區」協調發展,對香港百利而無一害,而香港就是進入不了角色,找不到感覺,形不成合力?為什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重振雄風、再造輝煌的唯一出路,而香港仍然是一副漫不經心、「你急我不急,冷水燙牛皮」的姿態?其原因只能是兩個:一是不願;二是不能。

「不願」是思想觀念問題,看不清時移世易,對內地的迅猛發展視若無睹,迷戀港英時期遺留下來的那一套思維方式和運作體系,以為香港僅靠「國際性」三個字,就能夠吃老本;「不能」是個人的能力問題,不了解內地的真實情況,不熟悉內地的溝通方式,在實質性協商和談判中,往往出現「雞同鴨講」的窘況,事倍功半,難見成效。

由此可見,下屆特首能夠站在國家大局的高度,立足香港未來發展,了解內地、熟悉內地,關係良好、溝通無礙,此一條件至關重要!

比拼誰有足夠的勇氣、擔當和定力

中國有句古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對為官為政者的使命要求和職責擔當。這句話放在今天的香港,放在5月8日選出下屆特首的現實情況下,仍然具有很強烈的現實意義。

鄧公說,香港的「一國兩制」50年不變。如果以25年為界,分為「一國兩制」的上半場和下半場,那麼,下屆特首所面對的就是「下半場」的開局。這個「局」開的好不好,直接關係到香港未來25年廣大市民的福祉,也關係到香港的興衰榮辱。

作為「一國兩制」下半場的開局者,一定要有一往無前的精神,敢衝敢闖。在改革的路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不計個人的榮辱得失,不怕守舊勢力的阻擾;在創新的途中,勇於面對困難、勇於面對失敗。同時,更要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境界和情懷,有使命,有擔當,工作在前,榮譽在後;責任在前,享樂在後;不管浪急風高,無論艱難險阻,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屹立潮頭,把危難留給自己,把幸福留給市民。

比拼誰有能力領導香港戰勝疫情

目前,第五波疫情呈現出大爆發態勢,香港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不得不說,特區政府這兩年對疫情的防控,口頭上說得多,實際上做得少;表面功夫還算不錯,精準到位,各種預案環環相扣、滴水不漏的防疫措施則距離尚遠。而且,一旦防線被突破,也缺乏嚴防死守、步步為營的全盤戰略,導致確診人數爆發式增長,屢創新高。

香港疫情「井噴」,國家主席習近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香港特區政府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確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

中央的大力支持,大大提振了廣大市民的抗疫信心。但是,香港特區政府應負的「主體責任」萬萬不能因此而推卸。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誰能勇挑重擔?誰能力挽狂瀾於既倒?誰能領導香港走出「疫境」?值此關鍵時刻,更應該慎之又慎,好好比拼一番。

下屆特首,絕不僅僅意味着鮮花和掌聲,更重要的是神聖的使命和沉甸甸的責任。「有比較,才有鑒別」,「夠資格」的人不少,當選的只有一人。選舉委員會的各位選委任重道遠,一定要火眼金睛,精挑細選,為市民的福祉、為香港的未來,選出德才兼備、眾望所歸的下屆特首!

下屆特首,絕不僅僅意味着鮮花和掌聲,更重要的是神聖的使命和沉甸甸的責任。「有比較,才有鑒別」,「夠資格」的人不少,當選的只有一人。選舉委員會的各位選委任重道遠,一定要火眼金睛,精挑細選,為市民的福祉、為香港的未來,選出德才兼備、眾望所歸的下屆特首!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