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五時代」元年中國經濟迎戰「十大考驗」(2022.3)

發布日期:2022-04-04

◎漁樵夫

在經濟逆風期,處理好長短期矛盾,有效化解社會紛爭,確保社會民生穩定均是底線。社會面不穩,宏觀經濟將連鎖生亂。因此,防風險、守底線,可謂至為關鍵。進入2022年,中國經濟將棋入中局,此刻進退落子,無疑關乎全域勝負。弈好此子,不僅是經濟問題,亦是政治問題。2022年,中國唯有穩中有守、穩中有進、穩中有改,中國經濟才能衝破寒霜冰封,踏春而行。

經歷了互聯網平臺大整肅、中概股血洗、教培風暴、花樣年違約、恒大爆雷等一系列腥風血雨,2021年中國經濟「全年報」顯示,當年經濟同比增速為8.1%,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同比增長分別為18.3%、7.9%、4.9%、4.0%,季度增速逐步下滑。

增長中樞下移 「五時代」啟幕

其中,四季度經濟增速更是降至一年半以來最低水平。有觀察家指,中國四季度中低速增長屬近年來十分罕見的較差表現,其蘊含的經濟下行壓力之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在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大背景下,中國經濟2020和2021的平均增速業已跌入「5區間」,為5.2%。多個經濟學家和機構預測,2022年中國經濟還將在「五區間」低位徘徊。

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降至5.1%(原預測為5.4%)。中國社科院發表《經濟藍皮書》亦預估,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5.3%左右。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2022年逆週期寬鬆政策有望前置,全年中國經濟增速料達到5.5%。

回顧歷史,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的30年,平均年增速在10%左右的高位。2012年開始在7%-8%區間徘徊,「7時代」持續了四年。2016進一步減速,進入「6時代」。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中樞料將下移至5%區間。

中國提出到2035年實現GDP翻番目標,未來15年,年均GDP增速應維持在4.5%-5%之間。由於未來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增多,如何保住「五區間」不失守,可謂重任在肩。

「疤痕效應」未除 十大挑戰凸顯

當前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疫情持續延宕,且在疫情影響之外仍存諸多結構性因素,導致國內經濟恢復仍不穩固不均衡,供給和需求仍面臨諸多制約。

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數據均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動能仍偏弱,新冠疫情對經濟增長仍有結構性影響和「疤痕效應」。進入「5時代」元年的中國經濟,將面臨八大挑戰。

其一、疫情延宕

2022年,中國仍將面臨新冠疫情演進以及嚴格隔離限制措施。2022年開年,西安、天津、河南等多地疫情散發,加之北京冬奧、全國兩會,以及下半年的中共二十大,中國可能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嚴格防疫限制政策,甚至不排除進一步加碼。

特別是在奧密克戎等變異毒株大肆攻城掠地下,更多城市可能被封鎖,跨地區及城際出行或面臨更多限制,線下活動受限或臨時關停或持續更長時間。

其二、消費疲弱

在2020年低基數效應下,中國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2.5%的增長,兩年平均增長率僅為3.9%。分月份看,去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1.7%,遠低於各方預期,創2020年8月以來最低。

新冠疫情多點散發頻擾中國,對服務業衝擊尤為明顯,特別是線下消費。

有分析指,消費是後週期變數,消費復蘇前提是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預期回到正常軌道。而按兩年平均複合增速看,2021 年四季度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延續回落,四季度央行問卷調查顯示居民收入獲得感和消費意願仍處在低位。考慮到冬季散點疫情擾動和消費後週期特性,2022年,消費繼續向上空間仍相對有限。

其三、投資不振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4.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3.9%。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僅增長0.4%,製造業投資增長13.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僅為4.4%。

當前,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已在遞減。諸如2008年金融危機的「四萬億」數據一樣,大幅增加基建投資和刺激房地產市場已是「此路不通」。

此外,今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融資和項目審批或嚴格受控,今年基建投資或再度低於預期,其抵消房地產投資下降作用亦更為有限。

其四、樓市下行

經過近年一系列政策調控後,曾經高歌猛進的中國樓市走出下行曲線。

考慮到房地產行業基本面、景氣週期、市場情緒的變化、以及政策收緊影響,加之房地產稅在部份城市啟動試點,2022年中國房地產活動仍大概率延續下行。在房地產活動深度下跌、市場信心低迷情況下,即便政策進一步放鬆,房地產市場情緒和購房意願或仍不及預期。

在此情況下,預計2022年房地產銷售和新開工下跌10%左右、房地產投資下跌5%左右。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認為,房地產投資放緩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拖累因素之一。房地產活動走弱可能會削弱地方政府財力,並拖累消費及重工業品需求。

其五、金融風險

2020年末,地方債務率達93.6%,且不包括隱性債務。據報道,2020年底隱性債務預計達20-40萬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已成中國國民經濟運行的重大隱患。

在地產融資持續收緊大背景下,房地產企業流動性壓力明顯增大,債務違約事件越發頻繁。

以爆雷的房企巨無霸恒大為例,據其中期報告披露,截至6月底,集團總負債達1.97萬億元。這一數字相當於南非全國GDP規模。

由於房地產業鏈條較長,房企爆雷往往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容易形成從企業債務向金融領域的傳染,並影響社會穩定。一旦金融風險發生連鎖反應,無疑將拖累整體經濟表現。

其六、出口放緩

2021年12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放緩至20.9%,進口同比增速放緩幅度更巨,從11月的31.7%放緩至12月的19.5%。

與疫情前兩年相比,2022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將有所放緩。

從需求角度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勞動力短缺、供應鏈中斷、通脹壓力上升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面臨巨大壓力;受「疫苗鴻溝」、政策差距等影響,低收入國家和發達經濟體復蘇差距不斷擴大,部份國家刺激政策過快退出,引發需求萎縮、價格波動。

從供給角度看,國際供應鏈加速重構,發達經濟體片面追求產業回歸,正在分化市場,降低全球資源配置效率;全球供應鏈紊亂和瓶頸效應短期內難以徹底緩解,原材料價格過高、運力結構性失衡、晶片等重要零部件短缺等問題持續存在。

中國前兩年的出口增長,其動力主要來自於歐美疫情嚴重導致的產能縮減,令訂單轉移至中國,即「替代效應」。伴隨疫苗加速推廣、疫情錯位影響逐漸消退,未來中國出口「替代效應」將逐漸消減。

事實上,中國出口競爭對手——其他亞洲國家工廠產能近期已總體趨於穩健,出口訂單或回流到原產地,中國從疫情中收穫的戰略紅利行將結束。而與之相反,奧密克戎如加速擴散,或引起中國製造業大省的嚴格隔離,其產業鏈穩定性或受到衝擊。有測算認為,奧密克戎將給中國經濟帶來短期0.6個百分點的供給側衝擊風險。

2022年,由於疫情仍延宕不絕,加之全球半導體短缺,物流不暢和成本上升,以及地緣政治影響下貿易區域化加劇,預計全球貿易增長不確定、不穩定性將增強。中國官方亦承認,今年外貿形勢十分嚴峻,穩增長的困難和壓力前所未有。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綜合成本明顯上升,經營風險和壓力處於高位。

其七、人口挑戰

官方發布的中國人口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人口僅增加48萬,創1962年以來人口增長最低。

到2035年前後,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將達約21%,進入「超老齡社會」。從老齡人口絕對增量看,2020到2035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規模將增約1.5億,65歲及以上人口規模將增約1.1億,平均每年分別增加1千萬和743萬。

未來十年是中國經濟試圖趕上美國的關鍵時間窗口,卻恰是中國人口結構發生根本性轉變的十年。

中國社科院研究顯示,中國人口將從2027年開始收縮。與此同時,過去不斷增長的勞動年齡人口亦開始掉頭向下,以年均780萬人的速度減少。

在少子化、老齡化程度加深、社會整體養老負擔加重的過程中,中國如何維繫和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經濟活力、社會活力成為重大挑戰。

其八、預期轉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需求緊縮、供給衝擊、預期減弱,是2022年全國經濟面臨的三大挑戰。其中,預期轉弱,可謂是三大挑戰中最為嚴峻的一項。

作為經濟先導指標,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自4月份以來連續回落,9月份和10月份跌至收縮區間,其中小型企業製造業PMI連續7個月處於收縮區間,而住宿、餐飲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回落至收縮區間。

當前不少企業家信心低迷,不擴張不投資的心態突出;購房者預期疲軟,房地產行業債務螺旋下行風險加大;地方官員在防疫、穩增長等多元目標下疲於應對。

預期轉弱背後,是全球遲遲無法走出疫情,回歸常態的「精神陰霾」。各地不斷出現疫情反彈和嚴格封鎖,打亂了經濟尤其是服務業復蘇步伐,造成不少地區企業停工停產,眾多微小企業資金鏈斷裂導致破產。

2022年,奧密克戎等新病毒演變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國經濟走出疫情更增新變數。此外,監管環境收緊亦導致企業信心進一步下降。

內地大V胡錫進直言:很多地方的生活場景蕭條,工作不再好找,很多人的收入停滯甚至下降了。與此同時,人們感受到了越來越多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東西,思想解放少了,政治正確性變得無處不在,我們社會的闖勁在萎縮,保平安思想在不同人群中間蔓延。這讓很多人對經濟能夠重新擴大張力信心不足。

其九、供應鏈衝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產業鏈穩定和供應鏈暢通面臨空前挑戰。從防疫物資短缺、生產停擺,到疫苗供應不足、製造業「缺芯」,供應鏈風險問題正在世界範圍內凸顯。

全球供應鏈緊張已帶來原材料價格飆升、物流成本上升、周轉率下降。如2022年,疫情仍加速蔓延,對原料產地、加工地、航運業等關鍵環節造成的衝擊料將加碼,導致全球供應鏈瓶頸問題進一步加劇。

而中國作為全球價值鏈中的重要組成部份亦將繼續遭受衝擊。從手機、電視、電腦、汽車等行業,到5G、人工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領域,均將受供應鏈「腸梗阻」影響,阻礙中國製造業生產發展。

其十、外部擾動

2021年,中美關係並未像外界期待的那樣得到全面改善,反而陷入了更為複雜的競合格局。美西方勢力對華的戰略圍堵持續,台海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當前的中國,正處於內外部環境同時發生巨變的特殊節點。

有觀點指,全球價值鏈將在新冠疫情疊加中美摩擦作用下加速調整,中美之間在高技術領域的價值鏈將出現很大程度分離,並引起全球價值鏈逐步分裂為兩個體系甚至多個體系,中國經濟產業鏈供應鏈發生中斷點堵點風險亦將加大。

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和全球產業鏈的變化,將深刻影響中國國內經濟發展進程,甚至對中國經濟復蘇形成「強擾動」。

破舊立新 動能轉換

2022年,中國大概率開啟「五時代」元年。筆者認為,進入「五時代」,三大關鍵字應為題中之義。

一、穩中有進

繼2014和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之後,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明確該中心任務。

2022年是北京冬奧舉辦和二十大召開之年,「穩字當頭」「穩中有進」可謂不容有失。如何維穩,一則應維持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增長趨勢,二則應維持社會民生大局穩定。而欲達成此目標,就需在促進新增就業、實際收入增長和收入分配等多重指標間尋求平衡。

二、穩中有改

2022年的「五時代」,是破舊立新和動能切換的「五時代」,經濟重尋中速增長平臺,高品質發展可謂勢在必行。

如何切換經濟增長動能?至少應包括以下五重意涵:從追求數量的高歌猛進轉向追求品質的高品質發展;從高耗能、高污染的「灰色GDP」到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GDP」;從地產依賴症、投資依賴症,到消費等新動力、新動能;從人口紅利、資本積累,轉向人才紅利和科技創新;從先富轉向共富,從追求效率到更兼顧公平。

三、穩中有守

鑒於中國經濟未來將長期處於「五區間」甚至之下,「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疊加帶來的多重壓力,以及財政長期平衡等挑戰均不容小覷。

在經濟逆風期,處理好長短期矛盾,有效化解社會紛爭,確保社會民生穩定均是底線。社會面不穩,宏觀經濟將連鎖生亂。因此,防風險、守底線,可謂至為關鍵。

「發展才是硬道理」,於「五時代」的中國仍然適用,而制度改革、硬骨頭層面的改革,仍是抵禦風險的制度性保障。

進入2022年,中國經濟將棋入中局,此刻進退落子,無疑關乎全域勝負。弈好此子,不僅是經濟問題,亦是政治問題。2022年,中國唯有穩中有守、穩中有進、穩中有改,中國經濟才能衝破寒霜冰封,踏春而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