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從各地「頭號任務」看全國「兩會」熱點(2022.3)

發布日期:2022-04-04

◎稼韌

2月11日,天津市「兩會」開幕。至此,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已召開省級地方「兩會」。今年,地方「兩會」在以下方面釋放了更強的發展信號,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全國「兩會」及全年政策的主要脈絡。

「穩字當頭」繪製新藍圖

今年1月以來,地方經濟「年報」紛紛出爐,多個省份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呈現動力強、態勢穩、韌性足的整體特徵。

31個省(區市)中,GDP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的佔比超過三分之一,包括廣東、上海、北京、浙江、江蘇、福建、山東、湖南、安徽、湖北、四川、河南等。其中,廣東GDP首次突破12萬億元,連續33年位居全國首位。江蘇、山東、浙江分別突破11萬億元、8萬億元、7萬億元,湖北、四川、河南均突破5萬億元。

從目標完成情況看,約有八成省份完成了2021年經濟增速目標。在同比增速跑贏全國的11個省份中,東部地區省份佔據5個席位,中部地區佔據4席,西部地區佔據2席。

在披露上年成績單的同時,各地也在積極謀劃2022年經濟工作重點。從地方「兩會」釋放的信號看,「開門穩」和「全年穩」成為共同特徵。

——在經濟增速目標方面,相較2021年GDP增長目標,26個省(區市)均下調了2022年目標。

除了北京和天津(均為5%以上)之外,其餘省(區市)的2022年GDP目標在5.5%及以上,但低於7%。其中,12個省(區市)將GDP目標定在了6.5%以上,包括安徽、海南、江西、西藏等;9個省(區市)將GDP目標定在了6%-6.5%之間,浙江的目標為6%,高於其他東部沿海省份;山東、江蘇將GDP目標定在5.5%以上,廣東、上海等6省份定在5.5%左右。

地方GDP目標隱含了2022年全國GDP目標的關鍵信息。

從近幾年來各地GDP目標加權數據看,一般比全國目標高出0.4-0.7個百分點。根據行業機構預測,今年地方GDP加權目標增速約為6.1%,預計全國GDP目標或落於5%至5.5%區間內。

另從歷史數據看,上海、北京兩地經濟增速與全國目標差異較小,2022年上海經濟增速目標為5.5%、北京為 5%,可以作為同期參考。

——在重點工作清單方面,各地「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穩增長是首要核心任務。

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安徽提出「多措並舉活躍市場主體,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江蘇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努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穩字當頭」是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定調。在新華社通稿中,「穩」字出現了20餘次,比往次會議多了近一倍。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與之前「複雜嚴峻、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表述相比,關注重點更加清晰明確。

為保障全年經濟平穩運行,今年各地穩增長的政策部署更早、力度更大。

1月以來,上海市印發《2022年上海市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預先安排今年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投資初步計劃;浙江發布擴大有效投資政策二十條,要求確保今年省「4+1」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萬億元以上;福建印發《2022年一季度「開門紅」工作方案》,從農業、工業、投資、消費等方面出臺九大措施。

——在具體措施方面,各地充分發揮投資支撐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

大部份省份均上調了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目標,並提出抓好重點項目建設。例如,河南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由去年的6%上調至10%,四川由去年的7%上調至8%,安徽由去年的9%上調至10%以上。

此外,恢復和培育消費也是穩增長的重要方向。在疫情復蘇背景下,政策重心正在從單純給予補貼向優化消費環境、完善消費基礎設施等綜合手段轉變。

例如,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適應疫情防控催生的消費業態變化,鼓勵綠色消費,豐富數字消費,發展體育消費,創新生活、文旅消費,大力孵化新消費品牌。

再如,重慶市提出,「促進消費升級擴容。抓住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契機,實施國際消費載體提質等『十大工程』……培育新型消費,挖掘重慶特色文化、特色美食和特色旅遊資源,推動消費產業聯動融合」。

據不完全統計,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支持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除了北京、重慶等5個試點地(已由國務院批准)以外,還包括深圳、武漢、西安、鄭州、合肥等地,體現了增加國際化勢能的思路。

總體來看,地方「兩會」的經濟「施工圖」,有力貫徹了中央穩增長的部署。而地方經濟的穩健發展,也將為全國經濟的確定性恢復提供堅實支撐。

「數字經濟」構建新優勢

近年來,中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新一代數字技術創新活躍,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的高品質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是今年各地的施政重點,其重要性也較往年更加突出。

以長三角地區為例,梳理滬蘇浙皖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地區成員間的共同目標。

其中,上海市提出,將聚力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重點項目包括:打造30個製造業數字化賦能平臺,建設數字孿生企業,新建40家示範性智慧工廠等。

浙江省明確在2022年「全力推動數字經濟積厚成勢」。重點任務包括:深化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做大做強數字安防、積體電路、智慧計算和智慧光伏等產業,推進類腦智慧、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發展等。

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在「着力提升發展品質」中提出,深化數字賦能,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8000台,新增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200個。

江蘇省提出,「把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作為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同時,江蘇省也通過提速立法,保障這一「關鍵增量」的實現。今年1月12日,江蘇省人大審議了《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草案)》,擬針對江蘇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的薄弱環節提供解決方案和政策依據。

今年多個省份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出現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這一新指標,並提出了兩位數的增速要求。

如,湖北省明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雲南定下的目標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增長30%以上;福建力爭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6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以上;貴州預計數字經濟今年將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6%左右。

2017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數字經濟。2020年10月舉行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高速發展,已經具備較強的全球競爭力。

根據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的數據,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在支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恢復生產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層面正在加快部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2021年10月,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推動中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學習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次重要講話的主要部份,在三個月後刊登在《求是》雜誌上,篇名為《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文章提出,「綜合判斷,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根據規劃,到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

從中央和地方的着力點看,數字經濟發展將突出以下方向:

一是加快「數實融合」。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一條明確的政策主線。

一方面,是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在具體實施路徑上,各地有所不同,例如河南側重「加快數字經濟與製造業融合發展」,貴州實施「萬企融合」大賦能等「五大行動」。

另一方面,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同時,避免「為數字化而數字化」的表面工程。

二是加強數字新基建布局。

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是打通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大動脈」的重要保障。

在中央層面,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

在地方層面,「5G基站」「物聯網」等新基建正在加速布局。安徽、河北「兩會」均提出「新建5G基站2.5萬個」;廣西將推進工業互聯網新基建項目30個;廣東將實現5G網絡珠三角廣覆蓋、粵東粵西粵北市縣城區全覆蓋,加大6G技術研發支持力度。

三是完善數字經濟治理。

《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一文中提到,「同世界數字經濟大國、強國相比,我國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還要看到,我國數字經濟在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健康、不規範的苗頭和趨勢。」

對此,中央的明確態度是「要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要健全市場准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公平競爭監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堵塞監管漏洞,提高監管效能。同時,還要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完善體制機制,提高中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綜上而言,通過頂層設計和地方創新,旨在加快數字經濟取得新突破,進而推動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

「雙碳」塑造發展新框架

在各地關於「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規劃中,「有序推進」成為高頻詞彙。從地方規劃和具體舉措看,「雙碳」工作既有「不變」的一面,也有「變」的一面。

——從不變的方面看,「雙碳」工作的總基調沒有變化。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央最高決策層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其工作的首要原則是「全國統籌」,即全國一盤棋,強化頂層設計。同時根據各地實際分類施策,鼓勵主動作為、率先達峰。

去年5月,中央層面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作為指導和統籌做好「雙碳」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10月,中央層面的總體部署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的指導文件形式發布。

上述意見提出了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五個方面主要目標,並以2025年、2030年和2060年為時間節點設置了具體目標。

目前,各地正積極參照國家「1+N」政策體系,加快構建符合本地區實際的「雙碳」政策體系。所謂「『1+N』政策體系」,是指「雙碳」工作中的多層次推進框架。其中,「1」是指此前發布的兩個頂層設計方案;「N」則包括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分領域實施方案,以及科技、能源、財政金融政策等保障方案。

今年1月以來,河北、寧夏、江西等地紛紛出臺了地方性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山東、山西、甘肅、廣東等地方「兩會」也均明確,將制定或完善省級「雙碳」政策體系和配套方案。

同時,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持續受到剛性約束。上海、河南、四川、江西、湖南等地申明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具體而言,四川將出臺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耗監測。河南正在建立「兩高」項目會商聯審機制,嚴格新建項目准入。

——從變化的方面看,施政層面提升了對能耗等方面的管理彈性,更強調「先立後破」。

重慶、湖北、陝西、青海、遼寧等省份 2022 年的能耗預期目標均設置為「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慮」。以湖北為例,該省2021年的能耗強度目標為「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今年則轉變成「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並適度留有彈性」。

上述變化也符合中央的最新精神要求。1月下旬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上,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了幾個要求,包括在確保形成合力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區域資源分布和產業分工的客觀現實,不搞齊步走、「一刀切」,並且要「把握好降碳的節奏和力度,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持續發力」。

縱觀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動作,不難分析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將是中國當下、未來5年乃至15年的工作重點,並將帶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去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刊發署名文章《必須實現高品質發展》中指出,「現階段,我國生產函數正在發生變化,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組合方式、配置效率發生改變,面臨的硬約束明顯增多,資源環境的約束越來越接近上限,碳達峰碳中和成為我國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框架,高品質發展和科技創新成為多重約束下求最優解的過程。」

從上述論斷也能看出,中國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題中之義,是要在碳達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和有序實現生產生活方式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由此可見,「雙碳」將是全面把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索引,需要密切關注和深入理解。

省級「兩會」歷來是觀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窗口,一些年度性議題首先從地方「兩會」預熱,一些政策風向也是自地方「兩會」漸明。結合今年各地主要任務和中央政策動態看,新藍圖、新優勢和新框架將成為全國「兩會」和全年政策的主要看點。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