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封面特稿

香港如何走出險惡疫境(2022.4)

發布日期:2022-05-03

香港疫情迄今仍看不到預期可以控制的時刻,香港要從險惡的疫境走出來,必須倚靠中央的堅定支持和科學抗疫方略,政府管治必須負起主體責任,在是否舉行全民強檢問題上不應再舉棋不定,同時要堅決打擊干擾破壞香港疫情防控的行為。

(一)中央為香港抗疫指明目標和科學方法

香港的疫情一直牽動着中央的心,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一場誰都不願意見到的疫情瞬間席捲了香港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香港超過5000多人痛失生命。3月19日,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本港感染新冠病毒數字,多數在150萬至400萬人之間,估計可能大約250萬人已受感染,平均約每三人便有一人染疫!更為嚴峻的是,疫情迄今仍然看不到預期的可以控制的時刻。

主管港澳事務的中央官員,在北京連續兩天接見港澳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提到香港疫情是眼前「最突出和揪心的問題」,重申中央全力支援港府抗疫,「要多少,給多少」,對香港提出的要求會照單全收、有求必應,確保各類物資供應,強調關鍵是港府能高效使用中央援建方艙醫院,採取有力、果斷措施減低死亡率。

中央的關心,中央的堅定支援,中央的明確指示,中央的科學精準方略,為香港抗疫防疫送來了及時雨,為香港抗疫防疫打進了一劑強心針,更為香港的抗疫防疫指明了目標清晰的方向,指出了切實可行的科學方法。

自從香港疫情大爆發,中央對香港的支持說到做到,不僅在抗疫物資和人手方面全力挺港,就連日常生活物資也保證香港市民一無所缺。中央各有關部門更在短時間內啟動聯席機制,最短時間內開通水陸運輸,即時啟動停運12年的鐵路運輸,從檢疫到海關一路綠燈,在最短時間內把抗疫物資乃至最新鮮的蔬果送到了市民的餐桌上。

(二)香港做不到「動態清零」政府管治團隊要負很大的責任

香港這次疫情大爆發後,不少人批評香港的「AO黨」(政務官),認為他們並未真心實意按照「動態清零」的原則和機制嚴格執行,而是敷衍了事,無心無力,最終破防。香港做不到「動態清零」,「AO黨」或者說政府管治團隊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他們沒有建立強有力的領導,也沒有制定真正向內地標準看齊的、符合香港實際的動態追蹤、隔離、管控、清零的預案執行機制。所以香港「動態清零」只是口號上的,只是表面形式上的,只是流於程序操作上的,並沒有一個真正強有力的制度、動員體系、資源體系去支撐。英國培養的政務官AO最有本事是寫報告而無法直接上陣;轄區內若有災難,只會去現場巡視,但沒有能力、沒有技術、沒有認識去救災。

1月27日,當被記者追問「動態清零」與「清零」的區別時,政務官出身的香港官員笑言自己不是「動態清零」的始作俑者,如果要對「動態」兩字有一個權威性的解釋,對不起,我並不知道。用「始作俑者」一詞可能是為了搞笑,但坦言不知道何為「動態」卻說了句大實話。試想一下,如果連政務官都不知道「動態清零」的意思,又如何指望一般的香港公務員能在短時間內看得懂呢?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矛頭直指「AO黨」,說他們敷衍了事、無心無力,最終令疫情攻破防線;而政務官背後有着西方「與病毒共存」的強大參照,是所謂西方「民主」世界的防疫模式和標準。在梁振英年代出任政府新聞統籌專員的馮煒光稱,見證過政務官(AO)「阻頭阻勢」,不願推動政策,對國家亦缺乏認識甚至「去中國化」。

(三)香港暫緩全民檢測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3月21日在港台《千禧年代》表示,全民檢測是為了與內地通關鋪路,直言對方一定不會接受有「自願成份」的檢測安排,又指並非人人懂得自行快速檢測、對檢測結果開誠布公。

對於早前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如本港新冠疫苗接種率超過95%,可逐步解除防疫措施。田北辰認為「脫離現實」,解釋指至今仍有一成院舍長者的家人不同意打針,質問該建議何時才能落實?他認為,政府推行配合禁足令的全民檢測,強制確診者在隔離中心或家中隔離,而陰性市民已可如常生活,「無事點解要付出代價?」他相信,把檢測陰性及陽性市民分開,有信心確診個案可跌至低位,屆時可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總好過目前無了期等待。

特首林鄭月娥同日在疫情記者會中,公布「中期檢討」防疫措施的內容,除4月20日各類處所重開有望外,最重要內容莫過於暫緩全民檢測。

林鄭月娥更不點名指,「有啲立法會議員」過去一段時間經常說全民檢測「有心做就做到」,但連內地專家來港視察後都承認,香港有一些條件與內地相差很遠,如果強行做起來,代價大之餘效果亦成疑問,呼籲這些人反思。

她強調,今日所指的不是全民檢測「完全唔做」,但背後一定要作很精細的評估,令效益遠遠大於代價,以最少的代價做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這些因素在全民檢測上都適用。「如果佢動用好大嘅代價,實現到唔係好大嘅防控效果。整個社會,唔單止特區政府,好多到今朝仍然係俾緊壓力,叫我哋做全民強檢嘅人士呢,都要反思。」

(四)「黃絲醫護」公然持續不斷地污蔑抹黑內地援港醫護

除了物資,要減低重症和死亡,內地援港醫護援港,不可或缺。際此內地疫情有反彈時,內地醫護毅然來港幫忙,體現了「香港有求、中央必應。」也體現了內地同胞和香港市民血濃於水,「香港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內地醫護來港也體現「中央對香港同胞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關注」,體現我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

當此第五波疫情嚴峻的關鍵時刻,香港有「黃絲醫護」在內部社交群組公然發起不合作運動,還有人持續不斷地污蔑抹黑內地援港醫護。極少數別有用心之徒,企圖幹擾內地醫護支援抗疫,完全漠視港人生命和福祉,是變相「攬炒」香港,「軟對抗」拖累抗疫,與民為敵,不得人心。

前年爆疫時內地亦派醫護赴港抗疫,興建方艙,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竟挑刺說內地的醫護只會說普通話、寫簡體字,會在香港造成混亂。但後來被線民大罵,指出中國內地的醫護去歐洲支援抗疫,都沒有造成混亂,痛批蔡堅是徹徹底底的「殖民思想」,而沒有從香港民眾的福祉來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已經74歲,屬於死亡率較高年齡段的蔡堅也感染上了新冠。新冠病毒怎麼這麼不講「民主」呢?連蔡堅這種老「民主」老「泛民」也不放過?儘管如此,筆者還是希望蔡堅早日康復。

未料如今蔡堅之流的「殖民思想」又再沉渣泛起,香港一小撮對內地頑固抱持偏見、敵視的「黃醫護」,漠視香港抗疫的迫切需要和市民被疫情折磨的痛苦,竟然對來港支援的內地醫護百般挑剔,炒作「語言不同影響醫療效率」,更糾纏「醫療事故由誰負責」等無稽問題,企圖貶低內地醫護的專業能力,煽起香港醫護、市民對內地醫護的不信任,擾亂、阻撓兩地醫護合作抗疫救人。

3月15日,香港「黃醫護」組織指內地醫護人員與香港不同,醫療術語及日常用語大成問題,又指內地醫護人員未經香港註冊,如病人投訴醫療事故無法取得民事索償,他們聲稱內地的醫護以醫管局「名譽雇員」的身份參與抗疫工作,如有專業失德,香港患者無從追究。香港某些醫護工會明裡暗裡的抵觸甚至抹黑內地醫護,暴露自身井底之蛙般的狹隘與陰暗,也會讓整個社會看清,在這些所謂的醫學精英眼中,市民生命健康遠不及政治目的以及自己口袋的利益那般重要。

更為惡劣的是,在3月16日疫情記者會上,Now新聞台一名記者向記者會發言人發問「如何投訴內地醫護人員」,令人感到極度憤怒!這種問題既不專業,更加屬於蓄意散播對內地醫護的仇恨。Now新聞台中午發聲明,指記者有關內地醫護的提問引起市民關注及不滿,對此深感抱歉。據聞,Now新聞主管、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執委陳鐵彪在內部會議上形容該記者提問「犯眾怒」,因此發聲明致歉;並稱內地醫護來港,他「絕對正面贊成」,現時救人最要緊,不應有任何事拖後腿。

香港政研會等民間團體邀請全港市民一同參與譴責及投訴,收集市民意見,向Now新聞台、通信事務管理局、警隊國安處投訴及舉報。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17日在Facebook批評有關提問,香港醫護人員分身乏術,大批老人家危在旦夕,醫護感染康復後再奔前線,「內地醫護離鄉別井來香港救人,醫療事故?投訴?」他質疑該記者是「腦袋問題還是心術不正」。

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認為在表述上,提問者應該避免予公眾有所觀感,認為其有預設的政治立場,或是有誣衊的成分,「始終人哋犧牲咗咁多嘢,離鄉別井無償幫你,第一樣關注嘅竟然係點樣去告佢,呢個就不能夠接受。」

除了以上情況,香港還出現歧視性分配工作來對待援港人員。亞洲國際博覽館醜聞不絕,連已開始工作的內地援港醫護團隊,亦傳出待遇問題。微博傳出一份稱為「協同模式開展初期護理常規工作及分配」,疑為內地護士到港支援的分工表,當中列明內地護士負責更換尿片、量度血糖、為病人轉身、餵食等;至於派藥注射等工作,由醫管局護士負責,因此引起批評指內地援港護士負責厭惡性工作,較受「委屈」。援港人員與香港醫護的協作模式,體現了援港人員忍辱負重、大局為重的精神,當然並非外人單憑「一張紙」可評價。但「一張紙」也暴露了醫管局歧視性分配工作來對待援港人員。港府必須對醫管局官員問責,不能讓這種思維在搶救生命的工作中出現。

(五)香港抗疫措施的寬緊尺度,應該以科學證據為準

特首林鄭月娥親口闡述,感受到市民的容忍力下降,金融機構亦失去耐性,預告在近日交代中期檢討,內容包括入境管制、航班禁飛、全民檢測及社交距離等措施。言下之意是,種種限制有機會放寬。但是,所謂市民的容忍力下降,很大程度因為不滿政府的措施「不科學」,該嚴的時候不嚴,該鬆的環節不鬆,導致香港「動態清零」失敗。

香港抗疫措施的寬緊尺度,應該以科學證據為準。國家衛健委最近公布新版診療方案,指出各地反映的Omicron變異病毒株患者以無癥狀感染和輕型病例為主,大多不需要過多治療。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3月15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並印發各地參照執行。新版診療方案是科學總結,香港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遵照執行。

(六)內地官員抗疫不力被問責,香港須藉此弄懂已亮起紅燈的管治問題

香港疫情爆發至今,內地過千名官員被問責查處,不少官員因抗疫不力而烏紗不保。最近吉林市委副書記兼市長王路就因防疫不力而被免職,而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黃守應等6人亦丟官。香港不能不以此為戒。香港疫情仍然嚴峻,暫時無人被問責,不過似乎連審視抗疫工作失誤的聲音也不多。 內地問責嚴厲,香港如何?要在解決燃眉之急後推進根本性的改革,更必須要明白到問題的核心,釐清施政所為何事,弄懂已亮起紅燈的管治問題。

香港疫情失控,中央一再出聲警告,依然無法改變港府躺平的心態,可見這已不僅僅是能力不足的問題,而是政治態度的問題。有人陽奉陰違,有人明頂暗抗,即使國家出手大力相助,也無法阻止疫情失控和社會陷入巨大混亂。與內地官員處於疫情不力而丟官不同,港府主事官員至今仍安坐其位,這當然與「兩制」有關係,但不少人都問:如果無法負起「主體責任」,該如何處理呢?有建制派認為,今次疫情衍生的種種政府問題,可考慮獨立調查事件,檢討決策失誤因由、改善方法。

建制政黨人士認為,現時是抗疫關鍵時期,公開呼籲做獨立調查,涉事官員可能會「放軟手腳」,以免做多錯多,但建制政黨人士認同檢討、總結經驗是無可避免,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第六波、第七波疫情。

(七)保就業屬權宜之計,港府最需要的是拿出路線圖

港府3月18日再度推出重磅措施助市民渡過難關,固然是好意,惟非常之策難以持久,除了要全力控疫外,中長線終究還要考慮根據科學,適當調整處所經營,讓經濟逐步回復正常運轉。保就業及失業支援計劃,只屬一時權宜之計,當下政府最需要的始終是拿出路線圖,讓各行各業和市民知道,民生經濟復常之路將會怎麼走、何時可以脫困。關鍵是如何平衡生命至上的無上原則,以及採取合適保護長者及高危群組的措施和辦法,制定出合適的藍圖。政府也要超前設想,具體地交代整幅抗疫藍圖,讓市民看見抗疫目標,也就是隧道的出口,帶領社會上下逐步走出疫情陰霾。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