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2022年台灣「九合一」選舉初觀察:蔡英文督陣民進黨「保7」(2022.4)

發布日期:2022-05-03

◎匹夫

2022年底「九合一」選舉將選出包括「直轄市長」及市議員、縣(市)長及縣(市)議員等9類地方公職人員,是蔡英文2020連任後第一次全島範圍的選舉,攸關民進黨「後蔡英文時代」的權力布局和2024年「大選」政權賡續,更是島內朝野政黨實力消長和氣勢興衰的晴雨錶,對未來島內政黨生態將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包括民進黨、國民黨等島內各主要政黨無不積極布局,力圖有所斬獲,爭取政黨生存發展的有利局面。

1月14日,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正式公布選舉日程,擬定於8月18日發布選舉公告,11月26日投票開票,年底「九合一」選舉的大幕就此拉開。執政的民進黨在黨主席蔡英文親自督陣下,正緊鑼密鼓地展開提名作業,但囿於「中央」政績乏善可陳、地方執政基礎薄弱,能否維持既有的執政版圖並有所突破,值得觀察。

蔡一手掌控縣市長提名權

彰顯「團結」打贏選戰的決心

2018年地方選舉在國民黨「韓流」席捲下,總計22席縣市長民進黨僅獲得6個席位,包括桃園、台南兩個「直轄市」以及基隆市、新竹市、嘉義縣、屏東縣。2020年「大選」蔡英文以817萬票狂勝後,民進黨傾全黨之力,成功罷免韓國瑜並最終拿回高雄市。然而,兩年來蔡英文在「一黨多數執政」的絕對優勢下施政乏力,只能以意識形態掛帥,不斷推動「反中抗中」兩岸政策,且以執政優勢追殺國民黨,導致兩岸對抗加劇、朝野高度對立,政績乏善可陳,選票流失嚴重,2022年選舉形勢難以樂觀。

這種情勢下,民進黨去年年中就專門成立了由各派系參加並由黨秘書長林錫耀擔任召集人的「2021年全代會工作小組」,以貫徹蔡英文意志提前討論2022年選舉提名條例。同年11月14日,民進黨「全代會」無異議通過授予黨主席幾乎完全徵召權的「2022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除「執政已屆滿縣市」得辦理提名初選外,包括「直轄市長」「爭取連任縣市」「非執政縣市」人選提名將均由黨主席依徵召辦法產生。全代會還通過旨在鼓勵青年參政的「2022年直轄市議員提名特別條例」,延續2018年提名規則列入「新人、青年」在黨內初選民調加權機制,並設立「排除政二代條款」,即「現任或曾任總統、副總統、立法委員、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長之配偶、三等親等內親屬,其參選選區與所列公職所屬選區相同或部份重疊者,不列入民調加權範圍」。

去年底「四項公投」和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反對罷免「立委」林昶佐相繼取得完勝後,民進黨加快布局2022年選戰。12月29日民進黨中常會依據「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通過「2022年選舉對策委員會」名單,由蔡英文親自掛帥統籌辦理提名作業,成員包括「副總統」賴清德、桃園市長鄭文燦、「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高雄市長陳其邁、前「交通部長」林佳龍、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洪耀福及黨秘書長林錫耀,創下了前所未有的黨主席擔任召集人的新運作模式。為執行縣市長提名徵詢、協調工作,「選對會」下設「協調工作小組」,由洪耀福、林錫耀擔任共同召集人,名單囊括各派系代表人物。蔡聲稱,成立選對會,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為黨也為地方找出最好的人選,爭取勝選來實踐對人民的承諾。

不難看出,蔡英文領軍「選對會」的兩層次安排,一切以勝選為首要,而賴清德、鄭文燦、林佳龍、陳其邁甚至蘇貞昌等2024接班團隊成員悉數入列,既在提名決策擁有一席之地,也須肩負輔選責任,營造「黨內團結、勝負全黨一起承擔」的意味濃厚,反映出蔡英文吸取2018年慘敗的教訓,竭力緊抓接班人提名辦法的主導權,以掌控「後蔡英文時代」其在黨內影響力的意圖。

今年1月12日,民進黨中執會通過「2022直轄市長選舉提名候選人徵召辦法」,明定「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作業,皆由選對會統籌辦理」,「選對會」必要時得成立各直轄市徵詢或協調小組,協助執行有關提名之徵詢、協調工作,一度因受本土疫情升溫影響而延宕的年底縣市長提名作業正式啟動。

民進黨強「中央」、弱地方

地方執政人才不足成為制約提名的短板

2月10日,蔡英文在春節後的首次民進黨中常會拋出新年「四大目標」,其中第四個目標就是「部署優質人選,回應人民期待」,稱年底九合一大選,民進黨要團結所有努力為台灣付出、支持國家前進的台灣隊友,一起面對年底考驗。次日,蔡英文召開「選對會」會議展開縣市長提名時程,並敲定第一波台南市、高雄市、嘉義縣提名。2月23日,民進黨中常會通過2022年底選舉「直轄市」議員初選選務工作日程。

黨內人士透露,縣市長徵召提名人選預計5、6月才會全數底定,目前各縣市可能人選仍在評估和徵詢階段,但總體選情並不容樂觀,尤其包括「六都」在內的22縣市,在野陣營執政不僅佔絕對多數,且大多施政滿意度高,民進黨挑戰現任者明顯有一定難度。民進黨前領導人陳水扁警告,年底要守住執政7縣市的「保7大作戰」路途恐怕「很顛簸」。

最受關注的「六都」部份,除尋求連任的台南市和高雄市基本敲定提名外,具有指標意義的台北、新北以及有綠營接棒人選問題的桃園都陷入「人選荒」窘境。尤其作為民進黨重中之重且布局力保的桃園市,檯面上積極備戰的「立委」鄭運鵬、前「立委」黃適卓、鄭寶清以及「公平會」前副主委彭紹瑾,基層實力與施政政評價高的鄭文燦仍有很大差距,而台中「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立委」何欣純雖有參選意願,但仰攻高施政滿意度的國民黨現任市長盧秀燕難度不小。

其他縣市長部份,根據民進黨提名特別條例,連任縣市與非執政縣市候選人已授權由黨主席蔡英文徵召,目前嘉義縣長翁章梁已確定提名連任,僅剩任期屆滿的基隆市、新竹市、屏東縣將辦理初選,提名相對單純化。值得注意的新竹市和基隆市,儘管民進黨現任市長林智堅和林佑昌執政表現搶眼,但兩地藍大於綠的政治結構並未根本鬆動,民進黨要守住這兩個灘頭堡猶在未定之天,新竹有志參選的市議員鄭宏棋、李妍慧實力不濟,而基隆接棒的現任「立委」蔡適應則將面臨國民黨基層實力雄厚的前「立委」謝國梁的強力挑戰。

總體而言,民進黨縣市長布局可打的牌不多,因而徵召民調支持度高又有意願的政務官披綠袍扮演「最強刺客」,被黨內人士視為提名布局可供思考的方向。儘管黨秘書長林錫耀否認高層正評估政務官參選的傳聞,但包括雙北以及桃園、新竹,黨內各派系已經點將,其中英系和「正國會」就分別力推「衛福部長」陳時中、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參選台北市長,而「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傳聞參選新竹市,深受蔡英文信任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經濟部長」王美花分別被點名參選雲林縣和彰化縣。最近,在蔡英文力邀下加入民進黨的前副領導人陳建仁,也被視為年底選舉的活棋。

能否化解派系之爭

是蔡實現「保7」並尋求突破面臨的主要挑戰

民進黨此次選舉擬定的目標就是地方執政版圖力保7席並伺機搶攻9席,但「人選」與「團結」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最為關鍵的兩個因素。蔡英文稱,提名選拔的過程一定有競爭,期待所有的同志都能在「為台灣、愛護黨、團結共進」的信念下,讓提名的競爭是良性競爭,一起找出最適當的人選迎接挑戰。蔡親上第一線也是希望發揮黨主席的調和功能,以塑造「團結」透過提名優質人選,贏得更多地方執政機會。

顯然,如何化解黨內初選提名的派系之爭將是蔡英文面臨的首要挑戰。地方選舉一向被黨內派系視為拓展地方版圖、擴張政治地盤的絕佳機會,而隨著蔡英文兩屆任期臨近結束,此次選舉「英系」更是不惜得罪長期盟友,打破派系平衡與地方政治生態,以擴張派系地方勢力版圖,延續蔡黨內政治影響。因此,不論是在「六都」市議員還是縣市長選舉上,「英系」與其他派系頻頻齟齬。

首先是在雙北市議員提名上,「英系」積極提名新人衝擊友軍「正國會」和「湧言會」原有布局。如藍營大票倉新北市第9選區(新店、深坑、石碇、坪林、烏來區),在僅有2席空間下,蘇系7年霸老將陳永福根基穩固,「英系」提名新人黃琳,雙方聯手堅持婦女保障名額,使備戰多時的「正國會」張銘祐形同落選;中和選區則上演「英系」挑戰「湧言會」戲碼。而兩派更大的衝突則在台北市長和彰化縣長提名。「英系」早在2020年底就開始力挺「衛福部長」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並獲得「新潮流系」、「綠色友誼聯線」及8位市議員的公開支持,但「正國會」和「一邊一國連線」則支持萬華區出身的前「內政部長」林佳龍互杠;彰化則是「英系」屬意王美花參選,明顯擠壓布局已久的「正國會」彰化市長邱建富的空間。

而在被視為民進黨囊中之物的南台灣縣市長提名,「英系」也與其他派系合縱連橫,展現出強烈的企圖心。如台南市「新系」與「正國會」長期抗衡,「立委」陳亭妃一直有意挑戰市長之位,此次提名「正國會」不僅主張回歸初選,還借現任市長黃偉哲陷「線民」風波向「選對會」施壓。但黨內多認為蔡提名黃心意已決,「英系」核心操盤手洪耀福、黃承國曾南下替黃子弟兵林依婷參選市議員月台,而黃則拍影片力挺「英系立委」莊瑞雄參選屏東縣長,莊也獲得蘇系的支持,從而形成與「新系」「立委」周春米、鍾佳濱三強鼎立的局面,屏東也成為南台灣廝殺最為慘烈的縣市。

目前民進黨正按部就班地推進縣市長徵召和縣市議員初選提名作業,但地方選舉重在地經營、「選人不選黨」,民進黨擁有「中央」執政優勢也不見得能實現既定的目標,在主要對手國民黨提名人選尚未出台下,通過實行提名機制,提出更好的選將,並避免派系內鬥,將是蔡英文最迫切的課題。

·   民進黨團結「保7」

民進黨此次選舉擬定的目標就是地方執政版圖力保7席並伺機搶攻9席,但「人選」與「團結」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最為關鍵的兩個因素。蔡英文稱,提名選拔的過程一定有競爭,期待所有的同志都能在「為台灣、愛護黨、團結共進」的信念下,讓提名的競爭是良性競爭,一起找出最適當的人選迎接挑戰。蔡親上第一線也是希望發揮黨主席的調和功能,以塑造「團結」透過提名優質人選,贏得更多地方執政機會。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