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歷任特首危機應對帶來的啟示(2022.5)

發布日期:2022-06-10

◎文軒

歷來香港的特首在選舉中勝出都非難事,真正難的是如何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把舵掌穩,在順境下乘勢而上,在逆境下抗住風浪。過去四任特首的施政得失,以及在重大危機時的應對,當成為下任特首的重要借鑒。

行政長官是特區之首,卻並不是一個易做的工作。雖然中央沒有明確對特首的考核機制,但回歸25年來,香港經歷了無數驚濤駭浪,每一次都是對特首的重大考驗。社會對歷任特首的表現褒貶不一,而無一例外的是,四任特首無一人能順利完成兩屆任期,成為一大遺憾。本月八號將迎來香港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隨着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放棄競逐連任,以及辭去政務司司長參選的李家超成為唯一候選人,選舉的局勢已十分明朗。但歷來香港的特首在選舉中勝出都非難事,真正難的是如何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把舵掌穩,在順境下乘勢而上,在逆境下抗住風浪。過去四任特首的施政得失,以及在重大危機時的應對,當成為下任特首的重要借鑒。

反對派暗放冷箭 23條遭遇滑鐵盧

1997年,商界領袖董建華在他60歲那年成為香港回歸以來的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上任後躊躇滿志,銳意改革,推行了一系列包括教育改革、八萬五建屋計劃、中藥港計劃、數碼港計劃、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等措施。但可惜的是,當時為了穩定人心,特區政府的管治班子中,幾乎全是從港英政府直接過渡,例如政府二把手仍由被視為「港英餘孽」的陳方安生把持,處處形成掣肘,再加上金融危機的衝擊,內外阻力巨大,導致這些現在看來頗有先見之明的措施,在當時並沒有取得明顯的成效。

儘管當時「一國兩制」剛開始實踐,要「摸着石頭過河」,董建華的施政仍獲得普遍認可。2002年,他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成功連任。但好景不長,同年9月頒布的《實施基本法第23條諮詢文件》,成為董建華政治生涯的轉折點。雖然事後很多人將責任歸咎於自由黨立場不堅定,臨時轉軚,但如果把如此重大事件的成敗全系於一個立場不堅定的政黨取態,這本身就是一個失誤。

23條立法的挫折,很大程度上在於沒有看清隱藏在暗處的敵人。23條大家都耳熟能詳,無非就是立法禁止任何叛國罪、分裂國家行為、煽動叛亂罪、顛覆國家罪及竊取國家機密等涉及國家安全的罪行。這些罪行老百姓根本沾不上邊,而且這條法例在很多國家都有,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特區政府當時也是這麼認為,結果嚴重低估了這條法例所造成的輿論後果。

在特區政府看來,為23條立法是履行其憲制責任,師出有名,理所當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儘管主推這條法例的官員四處奔走解說,但仍敵不住反對派在背後的煽動。回歸以來一直不動聲色的反對派,首次亮出了鋒利的獠牙,他們看準香港市民對內地的陌生和恐懼,不僅將23條形容成鉗制市民言論自由乃至人身自由的惡法,還順勢將之變成所有反對勢力聯合攻擊政府的最大標靶。特區政府中了無數冷箭,最終無奈將法例草案撤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年在SARS病毒和23條風波的雙重衝擊下,由於中央政府及時出手,推出重振香港經濟的自由行政策,穩定了人心,反對派雖勝了一仗,卻未能動搖建制力量的根基。

缺乏使命感 被批以權謀私

2005年3月,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去行政長官職務。接替他的,是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沒有太多使命感,更多的是打工仔心態,他在2007年競逐連任時就以「我會做好呢份工」為口號。對於被視為對香港發展有重要意義的政改,曾蔭權的態度亦頗為輕佻,在競選時更以此為籌碼,稱自己一旦成功連任,便會徹底解決普選問題,屆時「大家香港一齊玩一鋪勁的」。當時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蔡素玉就曾批評曾蔭權「存有文化隔膜及感情疏離」及「不尊重愛國價值」,着他「好好反思過去40年的經驗」。

曾蔭權與商界的眉來眼去一直為人詬病。曾蔭權2001年曾說,他堅持停止興建公屋計劃,是為了避免樓市「再冧」。他坦白地說出其目的:要結束公共房屋可能帶來的市場競爭,以免影響私人樓宇價格,包括他自己的物業。

曾蔭權任內生活奢華。據審計署披露,曾蔭權在位行政長官期間外訪了55次,耗費了1,200萬港元,8成日子入住超豪特級套房,房租超出標準上限22倍。出訪巴西及美國期間,更加入住每晚房租數萬港元的總統套房。曾蔭權亦被報章揭發,休假時與十多名富商乘私人飛機往返泰國,以及退休後租住由富商興建的豪宅。

最終曾蔭權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起訴兩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及後加控一項行政長官收受利益罪名,2017年被判入獄20個月。2019年終審法院因原審的一個技術性問題,裁定曾蔭權上訴得直,撤銷定罪及判刑。但此事擾攘多年,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政府形象大打折扣。為官者須慎重處理與利益集團的關係,當為後人所鑒。

反對派「佔中」扼殺普選

曾蔭權在任期間,可以說是特區政府與反對派的政治蜜月期,還通過了回歸以來唯一的一次政改。但表面上的平靜隱藏着暗流的洶湧,最終在梁振英時代開始爆發。繼商界董建華和公務員曾蔭權之後,作為專業人士的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戴德梁行亞太區前主席梁振英登上了特首的舞台。

梁振英上任後,制定了不少推動經濟、民生發展的措施,包括成立金融發展局、扶貧委員會等,隨後又推動新一輪的政改。此時潛伏已久的反對派蠢蠢欲動,2013年初,港大法律學系副教授戴耀廷以推動所謂的「真普選」為由,提出「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及後更演變為「核爆中環」。

「佔領中環」的論調開始並不為主流反對派所重視,大多採取觀望態度,發現政府沒有行動,就開始逐步大膽起來,組成「真普選聯盟」,形成了一面打着普選旗號的反政府大旗。就這樣經歷了足足一年零九個月的醞釀和發酵,「佔領中環」從無人問津到街知巷聞,反對派從理論建設到人員部署都已準備充分,終於引爆了一場長達79日的非法「佔中」。

這是回歸以來,特區政府首次應對如此大型的動亂。面對由示威靜坐到爆發小規模衝突,特區政府採取穩打穩紮的策略,既不強行清場,也不放棄陣線,令反對派進無法製造更大的衝突,退無法向支持者交代。就這麼曠日持久地僵持了約兩個半月,反對派最初的囂張氣焰消耗殆盡,藉着政府的清場行動鳴金收兵。一場大型動亂就這麼兵不血刃地消弭於無形。不過,反對派製造這場鬧劇,卻並未付出多少實際代價,雙方算是互相摸了一次底。

經此一役後,社會對於政改的態度十分兩極,最終政改胎死腹中,港人最接近全民普選的一次機會,就這麼被反對派扼殺。

敵我不分 「大和解」與虎謀皮

2017年,梁振英未有競逐連任。時任政務司長的林鄭月娥,在擊敗主要對手曾俊華後當選新一任特首。林鄭月娥自認為其政治光譜較寬,以為反對派是可以統戰的對象,多次主動向反對派伸出橄欖枝,例如在民主黨的籌款晚會上捐出三萬元,被傳媒形容為與反對派「大和解」。

不過,後來的事實很快證明,這不過是林鄭月娥的一廂情願。2019年的《逃犯條例》修訂,讓反對派徹底撕下偽裝。特區政府因陳同佳台灣殺人案推動《逃犯條例》修訂,結果情形與23條立法驚人地相似。政府同樣以為修例是為了伸張正義,站在了道德制高點,沒什麼好擔憂的。這時,反對派開始在議會和街頭同時「試水」,發現「反送中」比2003年的「反惡法」和2014年「真普選」的口號更有號召力,於是發動全部力量向政府開炮,不僅在本地重施煽動、抹黑的故伎,還赤裸裸地勾結外國反華勢力,內外夾攻。

面對敵人狂風驟雨般的猛襲,林鄭月娥被徹底打懵,採取「驅散不抓捕」的消極綏靖政策,令亂港勢力日益猖獗。同年九月,林鄭月娥宣布撤回修例。直到這時,林鄭月娥方才認清,與反對派的關係並非內部矛盾,而是敵我矛盾,之前所謂的「大和解」不過是與虎謀皮。

亂港勢力的猖獗持續近半年,終於由中央出手制定香港國安法,這才平息了亂局。看着這天上掉下來的勝利果實,2020年11月,林鄭月娥接受《南華早報》訪問的時候豪言:「我已經重拾信心。從前的我回來了。」

不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以為大局已定,卻又遭疫情突襲。林鄭月娥雖然沒有像修例風波時被打懵,但當之前應對疫情的「三板斧」未有奏效之時,便表現得不知所措。即便中央在人力、物資的全力支援之下,依然未能改變政府慢幾拍的辦事效率。最終以百萬計的市民染疫,超過8000人喪生,客觀上形成了「與病毒共存」。

國際形勢複雜 仍不可掉以輕心

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出台及實施,反對派幾乎被一舉掃平,解決了後顧之憂,但並不能因此掉以輕心。且不論如今中美矛盾尖銳,國際形勢複雜,單單就一個新冠疫情就存在許多變數,稍稍應對不利,就有可能引發各種危機。

正所謂「過剛易折,過柔易屈」。作為香港特首,不僅必須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對國內外形勢有清楚地判斷,關鍵時刻分清敵我,而且要心志堅韌,能夠沉着冷靜地應對挑戰,順境之時不剛愎自用,逆境之時不輕言放棄。在本地方面,則要客觀掌握輿情,加強輿論引導,體察民情,為民謀利。若得如此特首,香港未來可期。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