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中國迎戰「產業工人空心化」(2022.5)

發布日期:2022-06-27

◎漁樵夫

2022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有關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的建議衝上熱搜。這位人大代表認為,近年來,外賣、電商、網絡直播等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就業,甚至有碩士畢業的研究生都選擇去做外賣快遞員。年輕人不願意去工廠上班,導致產業工人空心化現象愈加突出。

著名實體企業家、「玻璃大王」曹德旺亦曾無奈表示:工資開到5000元依然招不上工人,年輕人寧願去送外賣。

年輕人嫌「廠」愛「外」

作為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製造業對國計民生、經濟活動、就業、國家競爭力等各個方面均具不可替代之作用。而由於製造業領域內市場主體多,吸納就業層次覆蓋高、中、低端,更發揮拉動就業的主力軍作用,特別是對產業工人需求龐大。

但實際上,作為國民經濟主體的製造業招工情況不容樂觀。

國家統計局2021年對9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調查顯示,約44%的企業反映招工難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該比例亦創近幾年來新高。工廠老闆普遍表示,招工難,招年輕人難上加難。

近年來,中國產業工人「空心化」現象愈加突出。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製造業人才缺口達2200萬人左右。製造型企業招工難、用工難的現實問題凸顯,近五年來,平均每年有150萬個勞動力離開製造業。

中智諮詢發布的《2021年重點行業薪酬趨勢指南——製造行業》亦顯示,製造業近5年員工主動離職率平均值常年在17%以上,其中2018年甚至高達22.6%。在不同類型員工中,一線員工離職率2020年高達29.4%,遠超職能人員、研發技術、管理不到17%的離職率。

有預測認為,到2025年,中國製造業10大重點領域人才總量將接近6200萬人,人才需求缺口將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

當前,中國招工難不僅來自於供給,還來自於需求;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結構上。相對於普通工人,中國技術工人更為緊缺,招聘難度亦更大。製造業缺工狀況持續,「智能製造」領域缺工程度加大。

在此背景下,中國各大城市「搶人大戰」頻頻上演,特別是疫情以來,東部製造業和外貿重鎮頻頻出擊,不惜「跨省搶人」。與製造業勞動力流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前外賣、電商、網絡直播等行業吸引大量年輕人就業,甚至快遞外賣行業已「內卷」到研究生競爭。

《2021年度美團騎手權益保障社會責任報告》中提到,由於時間靈活、多勞多得、允許兼職取酬等特點,騎手職業對於藍領群體有着明顯吸引力,2021年美團外賣日均活躍騎手超過100萬。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快遞從業人數已突破1000萬人,餐飲外賣員總數已突破700萬人。2020年開始的疫情更加劇了勞動力產業間的移動,某平臺曾公布數據:2020年疫情期間兩個月內新增騎手58萬人,其中40%之前是產業工人。而從外賣小哥的總體學歷水平來看,700多萬的外賣小哥中,一半以上擁有高中學歷,其中有1%的外賣小哥擁有碩士以上學歷。

有分析認為,產業工人對送快遞、當騎手、幹保安等零門檻職業趨之如騖,長此以往,此種畸形就業結構負面影響將凸顯:長期帶動國家發展、為國家提供發展動力的工業等關係國家命運的產業,會面臨沒有人才儲備,甚至用工荒之局面。而用工荒背後的,是成本的暴增,以及中國失去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亦岌岌可危,將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何以「用工荒」

調查顯示,九成企業表示,造成藍領用工荒的原因是年輕人從事一線藍領工作的意願低;近五成企業表示,近期藍領用工需求量大幅增長、一線藍領的工作條件/工作環境較差亦是原因之一。

製造業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工作不體面等。如今工人主要以90後、00後年輕人為主,他們生長在中國經濟騰飛的時代,生活條件和受教育程度更高,思想更自由,活得更自我,不願意待在工廠裡。

概括而言,產業工人空心化,主要有三大成因使然。

其一、就業觀變遷

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用工缺口加大。同時,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對就業環境、工作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隨着外賣等新業態的快速發展,相比傳統僱主模式,新業態自由就業形式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就業選擇。

觀察家指,近年來,勞動者退二進三趨勢明顯,即第二產業就業比重下降,一方面是由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利潤空間較小,工作水平缺乏吸引力。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新生代的勞動者,他們的期望值較高,選擇性更多,更願意到工作時間比較靈活的、自由度比較大、收益比較高的、門檻比較低的商場服務業就業,不太願意再去從事高負荷的傳統製造業。

其二、低薪低附加值

相比壓抑的廠房,外賣小哥的空間更加開放,相比單調重複的勞動,網絡直播更為多姿多彩。不容迴避的是,當前,中國相當比例工廠屬低端製造業,諸多工廠依然以低附加值勞動為主。

這些低端製造企業的存在,並不利於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在招聘網站上搜索可見,製造業公司招聘工程師給出的月薪大都在10000元-24000元之間,例如機械布置工程師、衝壓工藝工程師等,但這些崗位大多門檻較高,既需要專業知識,亦要求求職者有一定的行業經驗;而普通工人,月薪則至少腰斬。當前的就業市場中,傳統型技工多、現代型技工少;單一型技工多、複合型技工少;經系統培養、兼具理論和實作經驗的高級技工「一匠難求」;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等新興領域,製造型企業招工難、用工難矛盾突出。

隨着人工智能發展,低端製造企業亦缺少進一步發展空間。這些低附加值勞動崗位不僅存在低收入和低自由度問題,亦可能在未來被機器取代。

在工人不斷換廠、工廠不斷換人的過程中,工人無法沉澱經驗和技術,亦難以得到提升,而工廠又因為頻繁臨時招人,不得不提高用人成本。最後雙方利益均會受到損失,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其三、勞動力回流

統計數據顯示,四川、湖北、安徽、江西等多個勞務輸出大省近年來逐漸出現勞動力回流的跡象。以富士康落戶鄭州為標誌,珠三角地區製造型企業紛紛內遷。越來越多的務工人員選擇返鄉就業或者創業。

以公布農民工結構數據的安徽省為例,2020年安徽前往省外打工的農民工下降100萬人,而在省內新增的89.9萬農民工中,本鄉鎮就業、鄉外縣內就業和縣外省內就業的比重分別為52:36:12,農民工從省外回歸到縣域的趨勢明顯。

勞動力回流,對急需大量產業工人的沿海省份招工形成利空,事實上,近幾年春節之後,沿海省份用工荒可謂有增無減。

倒逼製造業轉型升級

作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製造業的重要性無需贅言。提振實體經濟,不僅是「六穩、六保」的核心所在,同樣亦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底氣所在。

此間觀察家指,當前,中國製造業尚處於從量變到質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製造業比重下降將影響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上的躍遷。

對於中國而言,「十四五」階段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起步時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乃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大幅躍升,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此均需中國繼續將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振製造業。

而薪資待遇的提高、勞動條件的改善、勞動保障的完善、成才空間的拓展,均是有效提升製造業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欲啟動製造業吸納就業動能,中國官方須多管發力:

其一:祭出更多「政策大禮包」,支援企業吸納更多就業。政策大禮包中可包括:減免個稅、落戶、住房、降低社保繳納比例以及專項資金扶持等方面的支援。

其二:祭出更多「專項大禮包」,充分調動企業對重點人群的用工積極性,對積極吸納退役軍人、脫貧地區人員、應屆畢業生的企業,持續加大專項扶持政策力度。

其三:祭出更多「新禮包」,關注新產業和新業態,把握自動化、智能化等技術發展方向,針對性培養和輸送適應新時代新需求的專業化技工隊伍。

其四:祭出更多「教育禮包」,加快教育體系與產業體系接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拓展產業工人成才通道,培養技術型人才,突破「招工難」與「就業難」的雙重困境。

當前,中國已進入以「轉型升級為引擎、拉動經濟發展」的關鍵窗口期。產業結構升級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載體,唯有實現包括產品換代升級、低端製造向高附加值研發及現代服務業在內的爬坡,中國經濟才能真正實現賽道轉換。

在此大背景下,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應提速創新轉型,增強自身吸引力,以人才招聘競爭,倒逼傳統製造業升級換代,「少送外賣多進工廠」背後隱藏的真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   製造型企業招工難、用工難的現實問題凸顯

當前,中國已進入以「轉型升級為引擎、拉動經濟發展」的關鍵窗口期。產業結構升級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載體,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應提速創新轉型,增強自身吸引力,以人才招聘競爭,倒逼傳統製造業升級換代,「少送外賣多進工廠」背後隱藏的真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