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細數台烏處境的同與異(2022.5)

發布日期:2022-06-27

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就遠在萬里之外的烏克蘭問題頻頻發聲,並借此採取一系列舉措,趁機在國際上凸顯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加強與美西方的實質關係,在島內製造戰爭氛圍、繼續形塑「抗中反中」民意,意圖達到穩固執政、推進「台獨」的目的。

一、台在烏克蘭問題上態度演變

民進黨當局及蔡英文、蘇貞昌等人在熱炒烏克蘭問題的過程中,態度幾經變化,出現前後不一、自相矛盾之處。

(一)在俄烏邊境局勢惡化之際:將台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表示兩者有眾多相似之處,即雙方均是「民主政體」「在國際地緣政治中位置重要」「面臨威權大國滲透、侵略、吞併的威脅」,故對烏克蘭局勢「感同身受」「高度關切」,遂明確展現「與烏克蘭站一起」的立場。

(二)在俄烏開戰、美未出兵,戰局一度對烏不利之際:面對島內浮現「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美國不可靠」等擔憂,又表示台烏之間有多方不同,即台灣「擁有海峽優勢」「地緣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晶片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是關鍵穩定力量」等,故上述觀點都是「錯誤比附」「境外勢力認知作戰」,遂不斷攻訐國民黨「煽動投降主義、打擊自家人」,並貿然制裁俄羅斯,跟上「盟友」步伐。

(三)在俄烏戰爭陷入僵持、談判進度遲滯的當下:根據具體需要,決定如何表述台烏之間的同與異,並加緊動員、擴充軍備、強化演訓,既繼續將俄烏局勢與台海局勢相聯繫,又意圖向民眾表明「台灣已有充分準備」「中共侵台代價遠超俄羅斯」,刻意提振「士氣」,避免失敗主義和「被統一」心理擴散。

那麼,台灣與烏克蘭處境的同與異是否確如民進黨當局所言,蔡英文執政團隊所作所為是否充分考慮民眾利益福祉,值得島內各界深思。

二、台烏處境不同之處

台烏之間,除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指出的「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內政,烏克蘭問題則是俄烏兩國爭端」外,還存在兩個重要不同:

(一)扮演美西方「棋子」角色的程度不同

近些年來,台灣和烏克蘭均一面倒向美西方,並充當美國打壓異己、遏制他國的「馬前卒」,但烏克蘭與美國的利益捆綁深度、配合美國戰略的積極性較台灣更遜一籌。

一是台美官方交往頻繁,甚至不乏高層會面場景。2016年5月蔡英文上臺以來,美國已歷特朗普、拜登兩屆政府,不但有美副總統、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衛生部長、環保署長、副國務卿等高官與台灣當局有關人員會面(含線上),美國會議員、退職官員訪台更是層出不窮,而且美眾議院議長、駐聯合國大使、環保署長等一度決定赴台訪問。二是台美「不是盟友、勝似盟友」,雙方軍事合作處於高位水平。美副國務卿舍曼指認,從2009年至今,美國累計對台軍售超300億美元,正在台灣實施400多起軍售項目;2017年以來,已授權對台軍售180億美元,同期直接商售授權23億美元。台美軍方保持密切聯繫,定期開展政治軍事對話;雙方共同搜集和分享大陸軍事情報,並將對話溝通領域延伸至退伍軍人;台高級軍官不斷獲邀參加美國及其盟友相關會議,現已披露有美海軍陸戰隊和軍事技術人員在台協助訓練。三是台美加強戰略協同。例如,台灣服從和配合美國對華經貿「脫鈎」戰略,加大吸引台資回流力度,威脅大陸「斷芯」,跟隨美國實施「乾淨網絡計劃」,助美打造「去中國化」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等。

簡言之,烏克蘭雖是國際廣泛承認的主權獨立國家,並與美國正式建交,但兩者連結仍恐無法與台美相比。在美國已將中國定位為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情形下,它對台灣發揮「棋子」作用有着更高要求和更深期待。

(二)發生戰爭的結局可能不同

基於種種原因,俄烏戰爭似進入「拉鋸戰」階段,雙方人員傷亡、武器及設備損失均較為嚴重。有評論指出,俄羅斯已陷入「戰爭泥潭」,更有甚者認為烏克蘭可伺機反攻。民進黨當局及其御用專家學者、美西方觀察家等紛紛表示,這可給大陸提供借鑒,使其不敢輕易發動台海戰爭。然而,中國政府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即使在兩岸關係嚴峻複雜的當下,依然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並不會遽然發動外界臆測的「統一戰爭」;但如果「台獨」分裂和外部干涉勢力碰觸《反分裂國家法》設置的紅線,大陸將不惜一切代價來維護領土完整。

屆時,台灣當局不僅不可能如烏克蘭一樣,能遲滯對方軍事進程,更無法做到「反攻」,而是很可能像馬英九所言「首戰即終戰」。一是戰爭環境不同。台灣沒有像烏克蘭那樣廣袤的「戰略縱深」,且四面環海,對民眾遣散、外部援助進入等形成明顯障礙。二是戰爭性質不同。反對「台獨」的戰爭是正義之戰,不僅將得到大陸民眾高度擁護,而且可獲得島內主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民眾的理解與支持,有可能出現「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場景。三是雙方實力對比不同。俄烏分別被視為蘇聯的「長子」「次子」,烏克蘭還一度擁有較為發達的軍工業。俄羅斯軍事實力強大,軍工科技依舊世界領先,但綜合國力一落千丈,國防開支較為不足,獲取高精尖武器的進度較慢。俄軍弱點已在此次戰爭中暴露較多。反觀兩岸,近十幾年來,台灣與大陸綜合實力差距更為拉大,曾擁有的空軍優勢也被大陸趕超,常規裝備、尖端武器、軍隊規模、軍人素質等更不可與大陸同日而語。

三、台烏處境相同之處

(一)推行挑釁政策、破壞地區穩定,最終危及自身安全

烏克蘭與俄羅斯歷史恩怨糾葛,1991年獨立後在外部勢力影響下依違於西方和俄羅斯之間,但近兩任總統奉行親歐政策,配合美國及其盟友採取敵視俄羅斯的舉措,在加入北約和歐盟、處理烏東地區事務等議題上頻頻挑釁,雙方矛盾不斷激化。民進黨再次在台灣執政以來,遽改國民黨當局兩岸政策,否認與大陸達成的「九二共識」,雖表面聲稱「不挑釁」,但極力推動「漸進式台獨」,着手準備「法理台獨」,阻撓、破壞兩岸正常交流交往,打擊、清算島內統派,主動迎合美國圍堵中國的「印太戰略」,持續升高兩岸對立和民眾敵意。

烏克蘭推行的對俄政策和台灣當局現行兩岸政策均給自身帶來負面影響。俄羅斯大兵壓境,與烏克蘭軍隊激烈交戰,使烏克蘭多地淪為廢墟,不少無辜平民遇難;同時,俄烏戰爭使區域形勢動盪不安,加劇俄羅斯與美西方的軍事政治對峙。台海區域雖未發生衝突,但戰爭風險急劇升高,局勢更為複雜嚴峻。為遏制「台獨」分裂傾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海軍在台海附近進行常態化巡航,組織一系列軍事演練。民進黨當局也加大武器外購力度,加快推動「防務自主」,加緊研發具「源頭打擊能力」的攻擊型導彈,加速構建「不對稱戰力」。2021年5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將台灣稱為「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近兩年來,島內普遍感受到台灣已步入危境,主張兩岸和平避戰的聲音高漲,甚至連被稱為「台獨祖母綠」的呂秀蓮也多次公開抨擊民進黨「抗中保台」做法,批評蔡英文只會依附美國,表示「不要武統、希望和統」。

(二)美西方不會出兵相救,戰爭惡果只能自己承擔

早在2021年12月,拜登與普京會談時稱,「一旦軍事升溫,美國與盟邦將以強烈的經濟及其他措施回應」;同時也明確表示,「不會考慮在烏克蘭地面部署美軍」。俄烏戰爭爆發至今,美國及其盟友已採取提供武器、情報和其他物資等方式對烏克蘭進行援助,並動員包括台灣在內的「志同道合者」聯合制裁、封鎖俄羅斯,但迄今未出動軍隊加入戰鬥。此事已對島內民意產生一定影響。戰爭爆發後不久,馬英九指出,若兩岸發生戰爭,「美國會出售武器、提供情報給台灣,但出兵機會非常小」。近期,台灣多家機構民意調查結果也基本印證這一點。以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3月22日民調結果為例,相信美軍會參戰協防台灣的民眾僅34.5%,甚至低於相信日本自衛隊參戰的民眾(43.1%);該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多數民眾不相信美軍參戰,「這是俄烏戰爭以來巨大心理轉變」。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根據網絡留言匯總民眾對烏克蘭問題的意見,也頗能說明問題:14.3%的民眾喊「烏克蘭加油」,10.8%認為「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10%主張「制裁俄羅斯」,9.3%譴責美國「不幫阿富汗和烏克蘭」,8.6%認為「美國不出兵烏克蘭也不會幫台灣」,8.1%認為「真正惡魔是美國」。

4月上旬,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在參加聽證會時表示,「對台灣最好的防禦是由台灣人自己做」,「美方也可像協助烏克蘭一樣協助台灣」。對此,民進黨籍前「立委」郭正亮認為,「米利對台灣說大實話,美國不會出兵,台灣要自求多福」。其實,無論美國及其盟友會否協防台灣,兩岸一旦擦槍走火,戰場只可能在台灣,遭受荼毒的多為島內廣大民眾和普通軍人。在這一點,台灣與烏克蘭也很像。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