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2022年台灣「九合一」選舉:政黨合作篇(2022.6)

發布日期:2022-06-28

◎匹夫  北京

「藍白合」:真議題抑或假議題

年底「九合一」選舉既是國民黨、民進黨兩黨圍繞地方執政權的保衛戰和爭奪戰,也是台灣民眾黨等第三勢力小黨向下紮根、伺機開疆拓土甚至奠定基層政黨版圖的重要契機。因此,民眾黨、「時代力量」、「台灣基進」等小黨無不因地制宜、積極部署,尤其此次選舉是代表「白色力量」的民眾黨成立後面臨的第一次地方選舉,更被該黨視為能否站穩政壇並助攻黨主席柯文哲進軍2024年「大選」的關鍵一戰,卯足全力全面布局。

不過,在國民黨全力固本、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搶奪地方執政資源的選戰格局下,民眾黨欲突破兩大黨的擠壓且大有斬獲、超越國民黨成為第二大黨無疑不太現實,而其與民進黨分道揚鑣並持續交惡,則讓島內各界對其能否與國民黨合作、並攜手最終扳倒民進黨政權,充滿着「無限想像」。隨着年底選戰的逐步鋪開,推動「在野大聯盟」、實現「藍白合」議題開始發酵,並成為各方關注和討論的熱點。

「藍白合」:扳倒民進黨「一黨獨大」的唯一組合?

政黨合作本是西方民主社會政黨競爭的常態,台灣地區實現政治「民主化」後在野政黨合作時有發生。2000年以後,國民黨和親民黨為代表的在野泛藍合作幾乎扳倒陳水扁政權,形成與民進黨泛綠陣營8年對抗僵持的局面。在野合作最近的事例算是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的「綠白合作」,在民進黨「禮讓」下,無黨籍的柯文哲成功勝出並終結國民黨在台北市的執政權。

2016年民進黨實現全面執政後,島內政黨競爭格局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以意識形態區分的藍綠陣營近乎瓦解。隨着民眾黨的成立和政黨支持度提升,國民黨實力不斷下滑,第一大在野黨地位岌岌可危,這一趨勢不僅成為國民黨今年底「九合一」選舉能否保住地方執政優勢最大的隱憂,甚至已直接威脅到2024年其是否有能力挑戰「中央」執政權的氣勢。

因此,隨着年底「九合一」選戰的臨近,「藍白合」議題也浮上檯面。早在去年8月國民黨黨主席選舉期間,該黨前投管會主委劉泰英就當面建議柯文哲,應和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合作推出「侯柯配」才有機會,否則柯若獨自參選,跟國民黨雙方都不會當選。今年2月中,劉再次表示「侯柯配」是目前在野黨競逐下屆「總統」最理想的組合。

同時,《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媒體也紛紛認為只有「藍白合」才能將民進黨拉下馬。主要理由是,2021年底的四項「公投」結果顯示,民進黨民意基礎深固,國民黨持續弱化,面對蔡英文當局的「絕對霸道」,藍、白都無力單獨制衡,必須兩黨合作。一些評論還進一步認為,現在是在野政黨謀求合作的時機,從2022年底地方選舉開始,形成以「藍白合」為主軸的在野聯盟,先求分享地方執政權,再共用「中央」執政大權。目前國民黨和民眾黨雖處於競爭狀態,但從「關心民主」的立場,兩黨必定能找到一些可以合作的「政治議題」及「選區合作」。

台北市長選舉被視為「藍白合」的試金石

但雙方各執一辭引爭議

目前的選情態勢,國民黨和民進黨尋求連任者基本穩定,按照傳統上選舉「北藍南綠」政治分野,兩黨現有執政版圖也是各據優勢。不過,素來被視為「藍大綠小」的大台北都會區的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基隆市「兩大兩小都」,因現任兩屆期滿不能連任,成為國民黨評估有機會收復失地的區域。就基本盤而言,在一對一情況下,國民黨在這三個地區贏面不小,但隨着民眾黨的加入,提名可能變成「三角督」,國民黨的勝選機會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變成讓民進黨從藍白相爭中獲漁翁之利。尤其是,民眾黨執政的關鍵戰區台北市,已是國民黨全黨上下誓言光復的重點目標之一,且對其他縣市形成強大的輻射作用和示範效應,藍軍若想實現勝選目標進而維持地方執政優勢,與民眾黨之間的「藍白合」顯得尤為關鍵。

顯然,台北市藍白合作,對國民黨來說既是達成選戰目標的需要,也是台北市選情態勢下的不得不然。「立委」蔣萬安一直是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的不二人選,但是在國民黨總體氣勢衰弱下,蔣勝選面臨很大的現實挑戰。一方面,柯文哲要延續「白色執政」、壯大民眾黨直至仰攻2024年大位,台北市勢必要推出自己的人選;另一方面,民進黨為穩住基本盤,又絕不甘心讓國民黨重掌台北市,勢會派出最強人選出戰。民進黨目前好整以暇、遲遲不確定人選,就是坐視藍白相爭以取得最佳位置。在蔣萬安參選大抵確定、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參選態勢也日趨明朗下,台北市長選戰呈現「三腳督」的戰局幾已無可避免。

整體而言,不論是基本盤還是民調資料上,台北市長選戰確實對國民黨和蔣萬安有利。綜合2021年至今的所有民調,蔣的支持率雖有起伏,但大體在40%上下擺動,做為三黨可能參選人領頭羊的態勢相當穩定。值得注意的是,黃珊珊支持度則介於15%到19%之間,一直變化不大,但支援率爬升的情況卻最明顯。ETtoday最新民調顯示,蔣仍以35%支持度居冠但有所下滑,陳時中32.1%,黃珊珊兩成,繼續維持「任2人加總大於第3人」的標準「三腳督」情況,黃是否加入確實是扭轉選情的最大變數。尤其是,黃的親民黨背景,加上20至49歲年輕人中的支持度領先蔣,使蔣的優勢和勝選底氣相當脆弱,稍有失誤就存在翻盤可能。

因此,2月10日前國民黨主席郝龍斌率先提出台北市長選舉「藍白合」的議題,認為民眾黨目前的實力「要成事不足,但敗事是有可能的」,台北市長若能談,「立委」蔣萬安當選機率幾乎能確保。國民黨和民眾黨之間的談判是讓雙方利益達到最大,彼此不會因在野互扯後腿造成雙輸局面。隨後,趙少康連續兩天表示年底地方選舉甚至2024年「大選」在野各陣營勢必要合作,藍白能夠合作其實就是各取所需,共同目標就是拉下民進黨。

郝、趙二人上述主張宛如靜水投石,迅速攪動一池春水,引發藍、白陣營的爭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僅以「在野勢力在民生議題上要團結在一起,所有非民進黨朋友都要共同努力,未來選舉工作也彼此協調,就能更團結對抗鴨霸、獨裁的民進黨」低調回應;但黨內部份人認為,國民黨與民眾黨合作打選戰不太可能,尤其在市長選舉是選民對政黨與其推派人選的選擇。

而民眾黨的反應則明顯趨於負面。柯文哲大潑冷水吐槽郝龍斌的說法「太過權謀」,認為國民黨「應先搞定內部再來」。該黨選戰小組召集人、「立委」蔡壁如也稱,如果民眾黨真的很弱,郝也不會講「藍白合」,「國民黨自己長進一點,就不怕民眾黨成事不足」。黃珊珊更借此形容國民黨猶如日本漫畫《哆啦A夢》中的角色「胖虎」,「假合作卻只想全拿」,酸對手陣營「不是提個豬頭就能當選」。

「藍白合」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朱立倫任黨主席以來,國民黨的主流策略是「少談兩岸,多談民生」,這一點與民眾黨完全重疊,使藍白要不要合作成為外界關注的議題。事實上,兩黨對議題合作並不排斥,去年底民眾黨就曾響應國民黨桃園市黨部舉辦的「公投」宣講。理論上,「藍白合」不僅可以防止被各個擊破,也可極大化勝選能量,提升民進黨下臺的機率。因此,朱立倫也曾公開表示「國民黨不能排除任何一種勝選可能」。

不過,國民黨內也多認為,藍白合作只是戰略需求,戰術上很難行得通。從這個角度,國民黨如何捍衛最大在野黨地位、防止政黨基本盤鬆動才是必須正視的問題。因此,不論對國民黨還是民眾黨,實現藍白合作存在着短期內難以克服的現實障礙。

第一,黨員與支持者屬性有別。民眾黨內有很多親綠的核心幕僚,國民黨內也有很多對柯「綠底」不滿的基本教義派,而民眾黨支持者有相當一部份並不接受「九二共識」,而且許多都是「既討厭執政黨,也討厭國民黨」的年輕人。蔡壁如稱,國民黨、民眾黨在黨員結構、理念都不同,不知道選舉如何合作。

第二,黨的發展策略衝突。就政黨規模及支持度來說,國民黨仍然是最大在野黨,但柯文哲的政治能量遠高於朱立倫,相較於國民黨,民眾黨5席「立委」個個定位鮮明且戰力十足。近兩年民眾黨的政黨支持度穩健攀升,甚至還有超越國民黨的紀錄。從柯文哲利用台北市資源對國民黨、親民黨、「台聯黨」招降納叛來看,民眾黨吸納的主要是「討厭民進黨轉而支持國民黨」的中間、淺藍選民以及大量的年輕人。這種發展策略也增加了藍營內部的疑慮,認為藍白合作會讓民眾黨在地方選舉趁勢崛起,尤其在年輕族群國民黨完全沾不到好處,反而聲勢會日益弱化。

第三,2022選舉目標不同。民眾黨將年底選舉視為扭轉藍、綠、白地方政治版圖的重要戰役。黨秘書長謝立功明確表示,民眾黨將全力搶攻台北市、新竹市,並在基隆市、桃園市、高雄市積極參戰,縣市議員以每縣市至少當選3席成立議會黨團為首要目標。謝還稱,不會考慮跟其他政黨合作,除非選區狀況特殊、艱困才保留合作彈性。這種提名策略一方面是為黨主席柯文哲2024年累積政治資本,另一方面是以戰逼和,爭取與國民黨談判的更大籌碼,但也勢必與國民黨台北、新竹市長選舉形成衝突,一旦兩黨互不相讓將可能讓民進黨漁翁得利。

選舉乃政黨合作之根柢,因而不難理解國、眾兩黨競爭性遠高於合作機會。特別是柯、朱都有意競逐大位下,2024雙方幾乎沒有合作空間。但2022年地方選舉同時有「六都」首長、縣市長、縣市議員選舉,兩黨完全可進行某種程度的互相妥協與交換支持,如針對議員選舉進行總量管制,實現雙方短期目標。然而,2022年選舉勢必連動2024年「大選」,不僅會限縮兩黨談判空間,甚至可能影響互信,這才是「藍白合」所要面對和解決的最大難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