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清零的深層政治考量(2022.6)
發布日期:2022-06-28◎吳歷山 香江智滙主席、香港中西醫結合研究院院長
Omicron(奧密克戎)席捲全球。由於其高度傳播性和隱蔽性,西方先進國家都招架不住,紛紛「躺平」或逐步「躺平」(也叫「與病毒共存」或「共存」)。其他國家也跟着逐步「躺平」。唯獨中國內地始終堅持「動態清零」並在全國範圍內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至此,全球抗疫的兩條路線基本確立,「清零」「躺平」涇渭分明。
香港情況比較特殊。早前因失去「動態清零」良機,付出了近萬名生命。接下來政策一直模糊不清,被形容為「心口不一」,即口頭叫「不放棄動態清零」實質向「躺平」邁進的「被動式躺平」。
但在香港迎來重大歷史節點的今天,「模糊政策」顯然已難以為繼。香港抗疫政策何去何從,始終要作出一個明確的決斷。一系列疑問如,動態清零要不要堅持?如何堅持?與內地通關如何實現?如何與國際通關「矛盾統一」?都將成為下屆特首李家超上任後首份考卷的「必答題」。
當然,在制定香港抗疫政策時,我們必須對內地堅持動態清零的原由和底因有清晰的理解。
防疫政策是基於科學的政治決斷
一個多月前Omicron在內地多個省區市爆發,儘管絕大多數地方都能有效控制,但在上海市這個最大都會卻遭到了重大挫折。由於麻痹大意和早期不夠果斷清零,上海雖然不斷封區封城再封區、反復強檢快檢又強檢,染病人數卻直線上升。除了經濟損失巨大之外,市民還因長期被圍封和物質供應不足叫苦連天,輿論鼓噪、怨聲載道,搞得人心惶惶。
中共中央不斷發出明確指示,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毫不動搖,「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政策的言行作鬥爭」。4月2日以來,孫春蘭副總理多次親臨上海督戰,反復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同時吸取各地成功抗疫的經驗教訓,動員全國支援並及時完善防控措施糾正各項不足,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支持和響應。近來上海疫情已明顯好轉,全國各地防控疫情捷報頻傳,動態清零成功在望。
然而,至今國內外好多人,包括民眾、商家乃至各界高層,仍然不明白究竟為什麼中國內地要堅持動態清零。為此,在國內外網上和媒體掀起了鋪天蓋地的熱議。參與議論的不乏專家教授和網紅,如經常發表「高論」的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和近日公開指「清零政策不可持續」的WHO(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這也是現今網絡世界的特色,只要搶眼,一個帖文或視頻一夜間可以傳遍全球。為求引人注目,有人甚至「以命相賭」。這裡舉一個較極端的例子(日前在香港報刊都有廣泛報導):上海一位姓繆的退休長征醫院副院長在網上呼籲「科學第一,放棄清零」,揚言要裹挾張文宏與內地傳染病專家吳尊友、梁萬年隔空PK,說「你們倆有本事清零,我就割腕謝罪」云云,令人諤然!泛濫程度可見一斑。
香港雖沒人像內地這位繆醫生那樣「出位」,但抗疫兩年多來,各路專家七嘴八舌指點江山的情形也屢見不鮮。近日關於香港要不要動態清零、疫苗注射、疫苗通行證以及通關何者優先等也意見分歧南轅北轍,令人無所適從。
都說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打仗沒有一個統一和堅定的路線和指揮,這仗還怎麼打?
筆者認為,專家可以發表意見,但是也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和站位。無論多麼權威的專家也不能替代和凌駕政府對防疫政策的整體考量和決策。換言之,無論是歐、美、日先進國家抑或緬甸、馬爾代夫、非洲落後國家,各項政策均應由政府敲定,這也是國際通識。正如孫春蘭強調:「動態清零是基於科學基礎的政治決斷」。
五大政治考量下 現階段堅持清零最為有利
所謂「政治決斷」就是政府基於科學的態度根據具體疫情和國情作一個全盤的考慮,如本次Omicron病毒的特性、有效疫苗的接種率、特效藥研發和供應、醫療條件承受力以及一旦學西方「躺平」死亡人數將以百萬計等等,再結合本國或本地的政治、經濟、社會、民生、市民的接受程度等客觀因素和條件做出一個抗疫政策的決斷。其中必然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五項重大政治考量。
一,我們面對的「敵人」不僅是新冠病毒,還有一個更強大危險的「敵人」,即以美國為首的敵對陣營。這兩個敵人的共同特徵是長期性、多變性和致命性。它們會以各種變異和方式伺機突破我方的防線,分分鐘「趁你病攞你命」。這是一場戰爭,一場複雜而殘酷的生死之戰。缺乏這個全局觀和危機感就容易麻痹和輕敵。
二,西方陣營之所以對病毒「躺平」是因為他們已無計可施,不得不繳械投降。相反地,我國兩年多來以動態清零政策對付新冠病毒的各種變異都屢戰屢勝,我國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低同時保持GDP最大升幅的抗疫大國,叫西方震驚、眼紅又切齒不已。
三,我方手中掌握了敵方所沒有的一些方略和武器,「動態清零」就是其中之一。由於我國特殊的國情和制度優勢,憑藉獨有的高度組織力和動員力,我們已經擁有了多項他人無法仿效和複製的「獨門法寶」,包括「動態清零」、「全民強檢」、「健康碼」、「中西醫結合」、「方艙」、「火眼實驗室」……。重要的是,兩軍對疊,這都是戰勝敵人的「獨門法器」,決不能輕易放棄。
四,這些武器和方略,目前正在實踐中加以改良和優化,以便探索「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效果」的防疫措施。儘管現階段堅持動態清零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但中央全面衡量了各項利弊和條件,認為現階段繼續堅持動態清零是最符合全體人民利益的抗疫政策。
五,探索「動態清零」本身,就是一場全民的實戰和操練。這可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超級大閱兵,億萬人的方陣,眾志成城的氣勢,其意義深遠!
明乎此,便會明白為何中國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
這也是香港政府制訂抗疫政策的底線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