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封面特稿

「一國兩制」開啟新篇章(2022.7)

發布日期:2022-08-10

◎區漢宗

今年7月1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紀念日,是「一國兩制」繼往開來的重要日子,總結過去25年「一國兩制」實踐具有重要意義。「一國兩制」一定可以開啟新篇章、新局面,令「一國兩制」實踐更輝煌。

一、香港深層次問題到今天未獲有效解決

當前,「一國兩制」偉大實踐進入了「五十年不變」的中期,香港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逐步顯現。五年前習近平主席來香港出席慶祝回歸20周年大會,指出香港「經濟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傳統優勢相對減弱,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住房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但這些困難到今天都未獲有效解決。

面對長期經濟下行,香港小型開放、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性問題進一步暴露。香港產業結構單一和疫情還增加了勞動力市場的脆弱性,香港失業率攀升至5.4%,逾20萬人失業。

香港許多傳統產業的優勢逐漸被競爭對手迎頭趕上,又缺乏新的經濟亮點,若仍然不積極進取,打破現有單一經濟結構的困局,便等同親手摧毀香港的長期繁榮安定。依照目前趨勢,香港引而為傲的金融、物流等傳統支柱產業,競爭優勢在未來十年內均會被取而代之,鄰近地區早已磨拳擦掌,大舉發展多元經濟,若港府不重點出擊,走向多元化,加大力度推動較有優勢及潛力的新興產業,培育成本地經濟新亮點,香港恐怕只會原地踏步,無以為繼,國際地位和國家層面只會逐漸褪色。

香港住房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去年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指出香港要告別劏房後,官員及建制派一時都紛紛說要解決房屋問題,但在口號以外實際做了多少工作,社會至今尚未看見。

「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無疑應該是建立在經濟繁榮、戶有居所、人有工作、司法清明與廣大市民福祉上。香港特區回歸迎來25周年這個「五十年不變」的中途點,治港者再不能對經濟、民生困境、司法誤入歧途視而不見,乃至任由它們惡化下去。香港百廢待興,亟待革故鼎新。

二、過去25年是「一國兩制」的探索期

過去25年「一國兩制」在曲折中前進。全國政協副主席、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坦言:「自回歸以來,香港的特殊地位都被別有用心的外國政客和反華勢力視為樂土,他們利用香港與內地的制度差異,煽動港人的恐共情緒,破壞內地與香港的關係。」他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令香港變成國際博弈的戰場、反抗中央的基地,成為牽制中國的棋子。

1997年後,美西方勢力培植的香港反對派長期和「主子」裡應外合,歪曲解讀「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削弱香港同胞的國家認同。從2003年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到2012年反國教,直至2014年持續79天的非法「佔中」。修例風波爆發前,香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已經存在並呈波浪式上升。2019年,一場猝不及防的修例風波侵襲香港。在外部勢力插手干預下,曠日持久的嚴重暴力衝擊法治基石、危及民眾安全、重創經濟民生,嚴重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2019年6月以來香港出現的激進暴力犯罪活動,不僅對中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造成嚴重威脅,也對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危害。「港獨」「黑暴」等對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造成極大損害,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

中央訂立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後,3場重要選舉包括選舉委員會選舉、立法會選舉,以及行政長官選舉得以順利進行。有了這些基礎,在法律憲制的基礎保證下,接下來香港要更充分、準確地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推動特區政府進行社會、各方面的變革,使香港法律體系更完備、社會秩序更穩定、營商環境更良好,香港民眾和國際投資者都將從中受益,將「一國兩制」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美國打「香港牌」香港不得不做出調整

自香港回歸至今的25年,香港、內地及整個國際格局,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對香港來說、對「一國兩制」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美西方國家的政客罔顧自身民主、自由、人權的糟糕成績單,一再拿民主、自由、人權問題對香港指手劃腳、說三道四,不過是為了打「香港牌」,以達到亂港遏華的目的。美西方有對香港制裁、打壓的趨勢,香港從西方所能得到的發展機遇和「特殊優惠」,有不斷收窄的可能。這意味着香港不得不做出調整。這種調整,雖並不意味着香港的角色及特殊地位會發生根本改變,卻值得重視。

從2018年美國發起的貿易戰,2019年香港黑色風暴,到如今的科技戰,美國反華氛圍愈演愈烈,已經接近冷戰。由於香港得天獨厚的歷史條件,其意識形態與西方接近,在美國眼裡香港成了最容易煽動的地方。香港作為最自由的國際金融中心,受到外來因素影響,正在面臨日益增加的風險,外部勢力不忘利用香港打壓中國的發展,一旦全球金融動蕩加劇,金融泡沫爆破,香港必定受到衝擊。香港要把握好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為了維持金融穩定,應該適時作出變革,設計新的金融服務模式並加以實施,走在前面。對於日益增加的地緣政治變數和美國的單邊主義打壓,必須為適當調整現有金融體系而定出預案和應變措施,甚至考慮調整聯繫匯率制度,以防不測。

四、RCEP是中國在重塑國際體系上最有力的嘗試,亦是香港千載難逢的機遇之一

國家積極謀劃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總體看,「雙循環」有兩層內涵:一是發展「內循環」經濟,夯實內需「根據地」;二是以高水平的開放推進「外循環」。這是在百年大變局歷史關口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的重大轉變,關乎香港的未來。「外循環」方面,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已有能力去重塑國際形勢,香港只需要釐清自己的定位,提升風險應對能力,就能在中美角力新常態下找到商機。「內循環」內循環方面,日益成長的中國市場早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中國亦極力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機會近在眼前,香港伸手可及。

香港作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一直發揮特殊管道功能。尤其是香港的獨立關稅地位及美元自由兌換體系,使其成為中國經濟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引擎。可以說,作為國際中轉中的香港,為中國經濟的崛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由東南亞國家聯盟十國發起,由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等與東盟有自由貿易協定的五國共同參加,共計15個締約方所構成的高級自由貿易協定。此協議也向其他外部經濟體開放,比如中亞國家、南亞及大洋洲其他國家。

RCEP是中國在重塑國際體系上最有力的嘗試,亦是香港千載難逢的機遇之一。該貿易協定由提出到定音經過了約十年磋商,旨在逐步削弱成員國間的貿易壁壘(如關稅),加快區域內商流。初步加入RCEP的成員國有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和東盟十國,總人口達22.7億,GDP達26兆美元,出口總額達5.2兆美元,這三項指標均佔全球總量的30%左右,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商務部表示,協議簽訂後將會有超過90%以上的貨物貿易產品實行「零關稅」。團結香港基金副主席馮國經將RCEP成員國分布比喻成一個「漏斗」,北面是內地及日本、韓國,南方是東南亞及澳洲,而香港處漏斗中間「最狹窄的戰略位置」,建議香港盡快加入RCEP,尋覓商機。

RCEP亦為香港金融業帶來了新的市場和產業升級機會,香港可藉此打造具特色的數字經濟—─金融科技。香港處於RCEP樞紐位置,大量貨流、資金流會經過香港,香港大可以打造一個面向東盟、東亞、澳洲市場的「電子交易結算平臺」。

驚心動魄的黑色風暴使香港經濟受到了重創,但並未讓香港傷筋動骨,香港的金融地位依然沒有動搖。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及開放的深化,香港的通道功能已分散到了中國的沿海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地。在粵港澳大灣區中,香港是組成部份,是當中的一分子。深圳前海對於香港有優惠政策,而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時,香港要更積極地參與其中。香港要好好把握出現的新增長點、新希望。

香港也是美國少有的百億貿易順差的貢獻者,如果美國對香港下狠手,取消獨立關稅,美國經濟同樣受到重創。美國是否會通過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式?

五、李家超定能帶領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譜寫新篇章

回望香港回歸祖國25年,這是中央、香港以及市民一起推進的歷程。雖然香港曾經走過風風雨雨,但都能克服種種困難。回顧總結「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歷程,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繼續推動「一國兩制」實踐沿着正確的軌道向前發展。

李家超公布的政綱,具有以下明顯特點:

一是體現了「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李家超從「一國兩制」的全域看問題,符合全域需要,有利於香港的繁榮穩定。這實際上是中央對特區管治者五個善於要求的具體體現:即善於在實踐中全面準確落實貫徹「一國兩制」,做立場堅定的愛國者;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問題,做擔當作為的愛國者;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做為民愛民的愛國者;善於團結方方面面力量,做有感召力的愛國者;善於履職盡責,做有責任心的愛國者。

二是體現施政為民,貼基層、接地氣,聚焦廣大市民關注的事。李家超廣泛聽取了社會各界各階層的聲音,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一份全體港人共同參與起草的符合香港社會實情,代表香港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公約數的施政綱領,廣泛全面反映了社會各界共同的期望願望,也意味着具有最為廣泛堅實的社會政治基礎。

三是體現以結果為目標,求實求是,求變求新。李家超指出,房屋問題是解決不同問題的鑰匙,如在扶貧方面,公屋供應會是扶貧關鍵,並可解決家庭問題,但房屋問題已經蹉跎了20多年;他認為目前社會上有關房屋供應方案已經很多,故本屆政府必須坐言起行,所以他提出在土地供應方面需提速、提效、提量的政綱。

四是重視青年發展,提升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李家超稱,要重視青年發展,在教育方面,將提高國際意識和民族認同,重視教育內涵,要協力幫助青年向上流,讓青年可以實現夢想。李家超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爭取逐步恢復。除了與內地通關,李家超說,香港也要重建並加強與國際的聯繫,說好香港故事;長遠方面,李家超在政綱提出要提升香港競爭力,持續發展包括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方,發展香港成為創科中心。

李家超定能帶領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同心同德齊心協力譜寫持續發展繁榮的新篇章。香港會成為一個安定、穩定的社會,多元包容、充滿希望。

六、「一國兩制」一定可以開啟新篇章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線發表今年新春致辭中堅定有力地指出:「香港回歸以來走過的非凡歷程,足以讓我們對『一國兩制』充滿歷史自信。」事實的確如此。面對內外嚴峻挑戰,中央審時度勢,以「一國兩制」的制度力量,採取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包括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同時,在「一國」之下,有祖國內地的堅強後盾,香港防疫抗疫、重振經濟有堅強的後援保障,「香港不僅頂住了,而且站穩了」。發展問題始終是最關鍵、最切身的問題,駱主任指出,「未來充滿希望,關鍵是要有堅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歷史自覺。」這種歷史自覺,建基於對歷史大勢的科學總結和判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織影響下,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的對比何其鮮明。香港已經進入「一國兩制」實踐的新時代,未來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挑戰,只要相信國家、相信「一國兩制」、相信自己,團結一心、砥礪前進、攻堅克難,堅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乘勢而上實現良政善治。

有中央的支持,加上全港市民團結一致,「一國兩制」一定可以開啟新篇章、新局面,令「一國兩制」實踐更輝煌。未來25年,應是「一國兩制」的高質量發展期,「東方之珠」風采會更燦爛迷人。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