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香港醫生缺須優化制度吸人才(2022.7)

發布日期:2022-08-10

◎黃元山博士 立法會議員、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

筆者認為政府有必要盡快向公眾交代相關事宜,以令其他相關部門機構可以早做打算,更好地支援專科培訓,亦可令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及早了解本港需求,便利他們來港執業,紓緩人手短缺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在2016年發表了一份題為《衛生人力資源全球戰略草案:衛生人力2030》的報告,為醫療體系規劃者和政策制訂者就全球醫療體系發展提供指引。在報告的最佳估算下,31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在2030年將面臨120萬名醫生短缺。世界各地均現醫生短缺危機,而香港的醫生對人口比例更是落後世界各地。截至2020年年底,香港人口達747萬,但只有15,298名正式註冊醫生,即每1,000人中約只有2.0名醫生。與亞洲的其他經濟體(如新加坡為2.5名)和世界其他發達地區(OECD成員國平均為3.6名)相比,香港表現明顯遜色。要趕上新加坡和OECD成員國的平均醫生對人口比例,我們需分別增添約3,500和11,000名醫生。

香港應多管齊下 改善醫生短缺情況

其實,在過去十年,香港也有嘗試多管齊下,以改善日益惡化的醫生短缺情況。已實行的舉措包括增加本地醫科生培訓學額、調整招攬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有關政策,以及改善挽留人才的措施,希望減低公營體系的醫生流失率。然而,現行機制對解決日益嚴重的醫生短缺問題成效不彰。

要解決醫生人手短缺問題,除通過進一步增加本地培訓學額、改善挽留人才措施等,政府更需要在吸引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服務上多作努力。去年修訂的《醫生註冊條例》有助吸納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而政府至今已公布首兩批獲特別註冊委員會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政府表示會透過多種形式開展海外宣傳活動,推廣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可在港取得正式註冊及執業的新途徑,以鼓勵相關人士來港服務。

審視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的進度應加快

社會各界非常關注香港,特別是公共醫療系統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特別註冊委員會自去年11月成立後,開始制定非本地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目標是一年內公布合共約100項認可醫學資格名單。但歷經半年,方於為4月公布的首批特別註冊委員會認可的醫學院名單上有27間,後於6月再公布第二批名單,新增23間來自澳洲、加拿大、中國內地、南非、英國和美國院校的課程。連同首批名單,目前有50間醫學院獲認可,與政府早前公布最終會有不超過100個認可醫學資格的目標仍有一定距離。另外,儘管第二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來源更加廣泛,但部份QS世界大學排名(醫科)中排名靠前的院校頒授的醫學資格,如哈佛大學、北京大學等仍未入選。希望委員會持續加快審視認可名單的進度,繼續優先考慮課程內容及教學質量而非頒授該醫學資格團體的來源地,完成評審工作後盡快公布剩餘名單。

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彈性調整認可醫學資格名單

政府在進一步擴大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的同時,亦應對現時相關招聘工作進展進行評估,以及時了解該名單對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工作情況的影響。除了希望特別註冊委員會可以盡快完成全部名單外,更加希望有關部門可讓公眾知道,有多少非本地註冊醫生申請來港工作,一旦申請人數不理想,我們就要設法應對。根據傳媒報導,現時僅有一個申請是透過特別註冊來進行。政府可考慮調整相關宣傳策略,加强解說,令其他準備透過這制度來港的醫生增加信心。

從長遠角度看,政府在制訂獲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的過程中需要對名單的增減,均留有調整的空間,做到張弛有度,以便根據本港實際情況作出適時調整。獲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應發揮「控制鍵」功能,按本港實際需要適時調節非本地培訓醫生引入人數。

關注政府專科醫生人力推算工作進展

此外,筆者亦有關注政府專科醫生人力推算工作進展。政府早前指出將於2021年公布專科醫生人力推算結果,並根據相關結果成立全新平台,為新增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安排專科培訓事宜,包括培訓學額和所需配套等,但相關工作進度至今未有公布。筆者認為政府有必要盡快向公眾交代相關事宜,以令其他相關部門機構可以早做打算,更好地支援專科培訓,亦可令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及早了解本港需求,便利他們來港執業,紓緩人手短缺的問題。

期望新一任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帶領管治團隊充分實踐「以結果為目標」理念,着力解決醫療相關問題,紓緩醫療人手短缺壓力,以改善市民健康、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