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新一屆政府就任後的幾個新考驗(2022.7)

發布日期:2022-08-10

◎成一

新一屆政府馬上就要以全新的姿態開展工作了。「新官上任三把火」。開頭的「三把火」燒得好不好、頭三腳踢不踢得開,直接關係到新特首、新政府能否在廣大市民中樹立威信、贏得聲望,關係到以後的施政及各項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同時,也是對新特首、新政府能力、水平、智慧、決斷和擔當的一個全面考驗。

「7.1」即臨,香港回歸25週年的系列慶祝活動漸次展開。當然,重頭戲肯定是週年慶典的正日子,國家領導人蒞臨香港,與廣大市民一道,共同見證香港重回正軌,實行愛國者治港,翻開良政善治嶄新的一頁。

李家超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式任命為香港第六任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後,緊鑼密鼓地籌備三司十五局司長、副司長和局長人選、籌備行政會議成員人選。由於疫情,特首選舉被延後了一個多月,李家超的「籌班組閣」工作更顯得「時間緊、任務重」。

特首林鄭月娥在最後的任期裡,不時「總結」和「點評」一下自己和本屆政府任內的工作,評分頗高,自我感覺良好。這如同上市公司作業績公告,粉飾一下櫥窗,讓股民看上去心裡舒服一點,可以理解,無可厚非。不過,有道是:「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為政者任期內對自己的評價是算不得數的,是非功過還是等以後再說為好。

新一屆政府馬上就要以全新的姿態開展工作了。「新官上任三把火」。開頭的「三把火」燒得好不好、頭三腳踢不踢得開,直接關係到新特首、新政府能否在廣大市民中樹立威信、贏得聲望,關係到以後的施政及各項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同時,也是對新特首、新政府能力、水平、智慧、決斷和擔當的一個全面考驗。

考驗一:疫情防控與復甦經濟

本港的第五波疫情,經歷過從2月中旬到4月中旬兩個月的超級井噴式爆發後,逐步趨於緩解。

4月19日,特區政府開始放寬防疫措施,限聚人數從2人放寬至4人,酒店餐飲可開晚市食堂至晚上10點。一個月後,政府再度放寬防疫措施,限聚人數放寬至8人,體育及娛樂場所全面開業,酒店餐飲晚市可延至晚上12點。至此,香港全城所有行業全部進入正常營業軌道。

政府放寬防疫措施的理由,是基於政府醫療專家顧問的推算,認為全港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高達440萬人,絕大部份人都已經康復或正在康復,身體有了抗體,築起了較為安全的抗疫屏障。同時,長達兩年多的疫情,香港百業蕭條,經濟困頓,失業率大增,市民苦不堪言,怨聲一片,迫切希望復甦經濟。

事實上,政府放寬防疫措施兩個月來,總體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每日確診人數都控制在三位數以內,各行各業全面啟動,市民的情緒開始好轉,笑容增加。

但是,怕就怕「樂極生悲」。香港的第五波疫情雖然大幅緩解,卻從來沒有「清零」,隱患仍然很深。疫情防控恐怕不能就此躺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新冠病毒傳播之兇猛狠烈,容不得半點鬆懈。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進入6月以來,新冠肺炎每日的確診人數又有了回升的跡象:從200多宗,跳到了500多宗;到6月中,再跳到800多宗,甚至上千宗,而且還發現了不少新的變種病毒。

很顯然,新一屆特區政府甫一就任,擺在面前的就是這麼一種非常微妙的情況,或說是一個考驗:按理說,新官上任,採取新政策、推出新措施,全力以赴推動經濟復甦,更容易取得成績,樹立威望,贏得民心。然而,疫情又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個不小心,且不說萬劫不復,起碼也是深陷泥潭。第六波疫情會不會到來?什麼時候到來?香港會不會重蹈覆轍?不得不面對。

抓經濟復甦,必然會放鬆防疫管控;嚴防死守,又會影響經濟民生。確實是個兩難的選擇。又或者一手抓經濟復甦,一手抓疫情防控,「兩手都要硬」。這當然最好。但是,上屆政府沒有留下這方面的經驗,也沒這方面的能力。就看新一屆政府如何應對這個考驗,解決這個難題了。

考驗二:恢復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

回歸25年來,香港與內地已經越來越密不可分。沒料到,一個新冠疫情,又把兩地變成了「咫尺天涯」。

2019年底,新冠疫情在內地爆發。次年初,特區政府果斷封關,切斷了香港與內地的正常往來。半年後,內地疫情警號全面解除,重災區武漢也恢復與內地各省列車互通。此後,世界各國疫情相繼爆發,美歐等國漸次成為了重災區。令人費解的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香港對美歐等海外的疫情嚴重國家,無論是海上還是空中,並不實行任何限制措施,反而對解除疫情警號的內地封關「雷打不動」,一拖就拖到了兩年多以後的現在。

當然,後來的情況發生了變化。第五波疫情之前,在廣大市民的強烈要求下,特區政府終於啟動了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過的商談機制。不過,人家不幹了。原因是內地嚴格實行「動態清零」,形成一套對病毒傳播行之有效的監控追蹤系統──健康碼。而香港的「安心出行」比較低端,所能形成的信息也不完善,與內地對接不上。要與內地的健康碼對接,特區政府不知從哪裡又聽來一種謬論,說是要保護所謂的港人「私隱」。兩地商談不休之際,香港第五波疫情襲來,「通關」即刻就廢了。

然而,恢復「兩地通關」已是港人的最急迫、最希望達成的要求之一。李家超在競選及當選特首的時候,都表示要盡快解決「通關」問題。如果新一屆政府就任伊始,就以最短的時間達成了恢復兩地全面通關,無疑是一張靚麗成績單。

客觀而論,從現時的情況看,兩地的疫情都不嚴重,「通關」是有基礎的。但有一個問題很難繞的過去,說白了,就是「共存」和「清零」的問題。

本刊上期「封面特稿」文章,專門論述了「動態清零的深層政治考量」,提出內地堅持「動態清零」,是中央最高決策層的要求,不僅僅是抗疫問題,也是政治問題。而香港目前的做法,怎麼看也不像是堅持「動態清零」。有人形容香港是在做「仰臥起坐」,說的時候是「起坐」,做的時候是「仰臥」。兩地做法不統一,不同調,「通關」談何容易?

再者,香港700多萬人,以每日確診800人計,比起高峰期的每日7萬多人,確實已經微不足道,可以不當一回事了。但若將人口同比放大到內地的14億人,香港每日800人,就相當於內地每日有16萬人確診。對實行「動態清零」的內地而言,香港現時每日確診人數就是一個很恐怖的天文數字了。試想,這種情況,「通關」還能談嗎?

盡快恢復兩地通關,是新任特首對市民的莊嚴承諾。但要達到這個目標,絕對是對新一屆政府的重大考驗。

考驗三:公務員的加薪問題

5月18日,香港公布了一個「薪酬趨勢調查」結果,顯示公務員今年需增加薪金,並列出了公務員低層、中層、高層所應加薪的幅度分別為:2.04%、4.55%、7.26%。

這個「結果」一出來,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香港全城議論紛紛,甚至罵聲一片。有的說,疫情之下,企業或倒閉,或開工不足,大面積虧損,市民失業率增加、收入大幅減少,經濟不景,百葉蕭條。這種情況下,政府無視市民疾苦,只顧自身利益,實在不該。還有的說,公務員人工本來就高,加薪明顯不合理,尤其是高層公務員,加薪幅度高得離譜,是典型的「肥上瘦下」。

確實,香港公務員薪酬之高,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特別是政府高官,且不說特首,就是普通的司長、局長,其薪酬也高於美國的總統、英國的首相。而且,不僅僅是薪酬高,還機構臃腫、隊伍龐大。以前政府是「三司十一局」,本屆已經增加到「三司十五局」了,每個司還新增一位副司長,每位副司長月薪高達36萬元;立法會議員的人數也大幅增加。

薪酬高、吃「皇糧」的人數多,也就罷了,還偏偏政府管治能力不強、公務員隊伍士氣不高、工作效率低下。「一看、二慢、三通過」是政府機構運作的常態,推諉扯皮、缺乏擔當的現象也屢見不鮮。2019年反修例黑暴中的軟弱、這兩年多以來防疫、抗疫中的後知後覺、進退失據,都暴露出政府管治能力的種種問題。李家超在競選宣言和競選政綱中強調,「以結果為目標」,以及「提升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確實是切中時弊、有的放矢的。

現在的情況是,「香港公務員今年較大幅度加薪」這個本不是問題的問題被提出來了,儘管已經在社會的反對聲浪中,被擱置下來,「交由新一屆政府處理」。可是,新一屆政府怎麼處理?又是一個兩難。讓公務員加薪嘛,必將再度引起社會各界的熱議,還可能將決策者推向風口浪尖,導致新一屆政府威望受損,甚至會對今後的施政造成不利的影響;若政府公務員繼續凍薪,則又會令公務員隊伍出現心理落差,「從希望的高峰跌入失望的深淵」,士氣受到打擊。

新一屆政府就任後,事務繁多,百端待舉。但也千萬別小看了擊鼓傳花而來的「公務員加薪」問題,雖然這是一個「無中生有」的考驗,卻牽動着整個社會的神經,如果掉以輕心,處理不好,會不會發生連鎖反應,出現「信任危機」,還是兩說。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