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中國小學教材插圖引風波(2022.7)

發布日期:2022-08-10

◎子瞻

男孩拉起女孩的裙子;男孩的隱私部位被刻意凸顯;男孩和女孩歪嘴、吐舌、斜視、目光呆滯……很難想像,這些插圖來自中國一家國營出版社出版、已經使用了多年的小學生數學課本。面對如此荒謬的教材,公眾既憤怒又疑惑:低俗與醜陋的插圖是如何通過層層審核進入到教材之中?

近日,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學數學教材插圖問題引發輿論關注。有網友指出,插畫中的人物眼距寬,沒有精神,看起來像「唐氏綜合症」患者,是在故意醜化中國人。還有網友指出,一些插圖出現性暗示,比如突出男性隱私部位。在一張學生們玩耍的照片中,有男生把手放在女生的胸部上,還有男生扯女生的裙子。另外,插畫中的學生穿着疑似美國星條旗的上衣,戴着「美國隊長」標誌的耳機,網友認為是「崇美」表現。

面對洶湧輿情,涉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5月26日回應稱,已着手重新繪製相關封面和插圖,改進畫法畫風,提高藝術水準,充分發揮教材封面和插圖的育人作用,並將全面評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圖,進一步提高設計品質。

上述回應似乎將教材插畫的問題認定在藝術水準的領域,但這樣的表態顯然沒有讓公眾的追問就此止步。在出版社回應之後,中國教育部5月28日進一步表示,已經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重新組織專業力量繪製教材插圖,確保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使用新教材,教育部將組織專家團隊進行嚴格審核把關。

教育部還稱,將立即部署對全國中小學教材進行全面排查,重點是教材內容、插圖等,發現問題立即整改,「確保教材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符合大眾審美習慣」。

其實,圍繞教材插圖的爭論焦點顯而易見,但無論是涉事出版社還是教育部的回應似乎都沒有直擊關切,甚至有故意將輿論焦點引導在審美取向的討論上,給人一種模糊焦點的嫌疑。

近年來,青少年教材在中國屢屢成為輿論焦點,此次被曝出的小學數學教材插圖問題此前已遭到過公眾的舉報,但竟絲毫不影響其使用近10年之久。如今沉屙重現,公眾討論的絕非頑疾背後的審美取向,而是困惑於低俗與醜陋如何進入中國小學教材。

需要什麼樣的小學教材插圖?

插圖作為一種裝幀藝術形式,自古以來就得到重視。《書林清話》有言:「吾謂古人以圖書並稱,凡有書必有圖。」 而教材插圖是課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其可感性、生動性與形象性,在教學傳遞信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於《開明國語讀本》中強調:圖片不僅僅有解釋和說明文字的作用,圖文的有機結合更是能夠「拓展思想,涵養美感」。這不僅是葉聖陶對課文插圖的精闢指要,也是課文編排插圖的編輯意圖。

教材中色彩紛呈、形象生動的插圖給兒童提供了極好的視覺刺激,不僅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快速融入情境之中,而且通過對插圖的觀察、分析和思考,幫助他們理解文意,是助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份。

有媒體指出,研究表明當圖文一致性處於中、高水準時,插圖對學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所學內容更有說明。相反,如果插圖不能和課文建立和諧一致的關係,那麼插圖不但難以發揮它本身應有的功效,而且也無法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人教版數學教材的「醜」插圖就是例證。

其實,以前吉祥物、雕像、建築等公共產品被吐槽「醜」並不鮮見,但這次教材插圖之所以引發軒然大波,和教材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等特質不無關係。低俗與醜陋的插圖登上熱搜,不僅暴露出目前教材插圖的問題,更提醒編纂者「教育無小事」「教材無小事」,應當對教材的編纂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同時廣泛認真聽取各方意見,真正做到對教材負責、對教育負責、對孩子負責。

一段時間以來,插圖行業的整體發展變得低迷。有接受媒體採訪的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因為插圖常與宣傳、教育、公益掛鈎,稿酬低,門檻低,不受人尊重和重視,還要被各方各種提要求。因此,不但很多藝術造詣深厚的老藝術家離開了這個行業,甚至在整個美術從業者的圈子裡,畫插圖,尤其是兒童出版物插圖,成了「食物鏈的最底端」,幾乎成了不入流的代名詞,「大家會覺得,畫幾個小人,是太容易的事了。」

直到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高了人們對美的需求,尤其是在遊戲行業,畫師畫一張插畫,酬勞最高可達到十幾萬到幾十萬元。因此,插圖行業才開始重新吸引到更多優秀的年輕人。但與此同時,兒童出版物插圖的境況卻沒有好轉,據從業人員觀察,面向兒童、教育、教輔領域的插圖,價格一直被壓在最底層,稿酬甚至十餘年沒有變過——最低只有十幾塊一張。在圈內,這類稿酬低的項目往往被新入行的人拿來練手,而高水準畫師往往尋求與遊戲公司、廣告公司、二次元等高薪酬項目的合作機會。

此次教材風波無疑為整個行業從業者敲響了警鐘,是時候去重視藝術在兒童世界的生根發芽,是時候讓大眾看到且信任教材編寫出版的專業性和嚴肅性。

低俗與醜陋如何走進教材插圖?

如今,面對教材插圖事件,公眾的普遍疑問在於:低俗與醜陋的插圖是如何通過層層審核進入到教材之中。由於插圖中出現了學生穿着疑似美國星條旗的上衣,戴着「美國隊長」標誌的耳機,因此一個流行的觀點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遭到境外勢力的滲透。

然而這樣的陰謀論經不起邏輯的推敲。因為哪怕是有所謂的境外勢力,涉及到最嚴格的統編教材無疑都需要經過多次審核和校對,難道鏈條上的每一層都被滲透?每一個參與者都被買通?某種程度上,公眾疑問的真正答案或許正與陰謀論恰恰相反,教材事件的產生不在於境外勢力的滲透,而是內在封閉的小圈子造成。

有商業出版的從業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多年來,以人教社為代表的事業單位出版社,與面向商業大眾的出版社的運行,一直處於「隔絕狀態」。商業出版社一般是公開招投標後編輯和審核,品質好不好,市場回饋非常快。每次參與商業出版社的招標,都要提供三種不同服飾、手勢、環境等風格的方案,與至少兩家競品公司競標。確認合作後,出版社編輯會與設計團隊的磨合流程,週期短則一個多月,長則半年。

插畫設計的業內人士以設計兒童圖書的插圖為例稱,在這個過程中,編輯首先會發來全書文字、以及每一塊插圖的文字要求,一般具體到人物的個數、外形和動作,比如「一個紮着辮子的女孩在跳繩」,畫師的創作過程中,草圖、線稿、上色稿,每一輪的推進,都有美術編輯、責任編輯提出回饋,反復磨合。創作流程結束後,樣書會在出版社內部完成三審三校。

不過,根據業內人士對整個出版行業的瞭解,人教社、各地的教育出版社這類事業單位出版社與商業出版社有所不同,他們對教材等統一出版物的生產有壟斷地位,有國家下發的專項資金,不必考慮市場與銷路,也沒有公開招標流程和群眾回饋管道,對於外界的人來說,教材成書的過程就成了一個黑箱,「相關負責人員常常是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而在美術圈,教材的繪製項目往往是內部消化,這也是畫師們都「心知肚明」的潛規則。有獨立插畫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類長期與商業公司合作的畫手,即使很優秀,也幾乎沒有任何管道能參與教材插圖工作,最多能接觸到教輔類書籍,「在市場上,我們不缺少優秀的畫手,但缺少一個透明的通道。」

無論是之前教材編寫中語文課文的選編,還是此次教材插圖的事件,都可以看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各省教育出版社的最大問題是形成了一個個封閉的小圈子,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無論是民意還是專家意見,都很難被真正採納進教材的改革之中,而固有的圈子又形成封閉的利益群體,黑箱之內一切皆可能發生。

在教材問題上,出版社及利益群體形成的不透明和壟斷互為因果,進而導致教材出現如此顯著的問題,竟然10年來無人問津。不難看出,低俗與醜陋如何走進中國的教材,其核心與審美取向毫無關係,甚至美醜都只是表象,根源在於如何將盤根錯節的黑箱暴露在陽光之下。

經驗告訴我們,教材一旦有問題,可能造成巨大的社會隱患。對出版方來說,此次插圖事件,不是重畫就行,而是需要從內容生產、審核以及效果追蹤層面,全面審視教材的編寫、出版流程。「滅火」式的應急處理,根除不了問題教材賴以存在的土壤,有沒有一個能夠允許多方開放參與,不斷完善改進的討論決策機制才是核心問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