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拜登來者不善中國何以應對(2022.7)

發布日期:2022-08-10

◎葛夫

各種跡象表明:拜登的亞洲之行是「針對中國」的「挑事之旅」。

美國不再遮遮掩掩,招招直指中國

按照美國駐日大使伊曼紐爾露骨的話說,此行「是對中國的警告,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存在很強大」。近段時間,美國官員和媒體一直都毫不避諱,大談拜登將如何與韓國、日本協調圍堵或排斥中國。多家美媒炒作稱,拜登將借首次亞洲行尋求「重新聚焦對抗中國」,表明「亞洲仍然是其外交政策目標核心」,並借機啟動其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以「對抗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需要指出,這是冷戰結束後的國際交往中極不正常的現象。一個大國領導人去另一個大國的周邊國家公開挑撥,並設計「陣營化」機制,試圖破壞地區既有的以合作與發展為主題的雙邊關係及多邊機制,這種帶着濃厚冷戰色彩的地緣政治外交,是極為罕見的。

華盛頓利用國際話語權,企圖將「圍堵中國」甚至「對抗中國」公開化、合理化、正當化,塑造出「習慣成自然」的錯誤認知。這種傾向,是值得中方高度警惕的。

「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

有觀點認為,美國不再遮遮掩掩的一個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在台灣問題上,拜登政府的兩岸政策正在由「戰略模糊」邁向「戰略清晰」。5月23日,拜登在受訪時表示願意武力防衛台灣,被外界認為是美國近年來對台灣最明確的支持表態。

很顯然,拜登的這一言論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過去的歷任美國總統雖然也會在台灣問題上做文章,但如拜登這樣直接失言說出「保衛台灣」的實屬罕見。眼看總統又惹麻煩,白宮新聞發言人趕緊出面澄清美國的政策沒有變。

拜登本人在次日也自我糾正了說法,在東京有記者問到美國對台「戰略模糊」政策是否已過時,拜登回答說:「沒有,這一政策根本沒有改變」。對於他是否會派遣地面部隊「保衛台灣」的問題,拜登卻沒有回答。

5月5日,美國國務院官網就刪除了「美國不支持台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等相關文字表述,增加了美所謂的對台六項保證,並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放在了《與台灣關係法》的後面。而從拜登此次亞洲動向來看,公然聲稱要「軍事保衛台灣」的言論,更加凸顯其並非空穴來風和毫無準備之舉。同時也暴露出了美國玩文字遊戲,欲利用台灣議題,達到制約中國的目的。

總結而論,對拜登的「口誤」,若白宮不主動澄清,無異標誌着美國已走向「戰略清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強調「有充分的信心、充分的能力、充分的準備,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堅決挫敗一切外部干涉,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顯然知道是兩手策略,但仍展現出強硬立場。

毫無疑問,拜登此行真正的主題就是中國。美國公開聲稱的所謂「轉捩點」,實質意義就是美國將再次騰出手來與中國抗衡。

美國也沒避諱讓中國感到被針對的壓力。沙利文對美國記者說,在成功將自由世界團結起來捍衛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後,拜登將把握這個「轉捩點」,在印太地區表現大膽自信的美國領導力;對世界發出民主和自由世界團結起來的信號,「我們認為北京一定會聽到這個信號」。

如何在亞洲構建「抗中聯盟」?和去年相比,美國的方法又清晰了些。

其一是打造價值聯盟,形成民主對抗國際規則破壞者的陣線。雖然沙利文聲稱,美國發出的不是「負面信號」、不針對任何國家,但是當然是針對中國。

美國拉的第一個圈子是美日韓同盟。拜登政府現階段努力的方向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彌合過去美韓同盟之間的裂痕,並通過美韓關係的鞏固提升帶動韓日關係的緩和,最終使美韓日結成牢固的三邊安全機制,形成抗中的「統一陣線」。

其二,是強化現有的同盟體系與軍事聯盟,以此參與和主導亞洲事務。美國拉的第二個圈子是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Quad成員中的日本和澳洲都是美國的條約盟國,加上印度這個南亞軍事強國,安全與軍事色彩濃厚,但Quad的議題遠不止軍事,還包括疫情、東中國海、南中國海、緬甸、朝鮮無核化、氣候變遷等等,成為美國主導印太地區安全的新多邊機制。在中國的眼中,美國印太戰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圖搞「印太版北約」。

其三,拜登在日本宣布正式成立和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目前,韓日已向美方表態有意加入IPEF,澳洲、紐西蘭、新加坡、菲律賓等國也表示出興趣。這是自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以來,華盛頓再次嘗試制定以亞洲為中心的多邊經濟戰略計畫。這個被華盛頓稱為「獨立於中國的安排」就因其濃重的大國競爭色彩而引起全球關注。

拜登「棋局」恐難為繼

拜登要刺激中國不難,要說服亞洲國家相信並投入美國構想的印太經濟與安全聯盟,卻並不容易。首先,韓日之間歷史積怨疊加近年的貿易摩擦,已讓這兩個國家陷入雙邊關係的穀底。雖然尹錫悅政府已表示將修復與日本的關係,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個對立的國家要成為美國聯盟的可靠成員,還需要時間。

此外,美國國內經濟正走向衰退、通脹高企、治安問題頻發,拜登的民意支持度剛降到39%的新低,下半年還要面對11月的中期選舉。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能投入多少資源同時處理歐洲與亞洲事務,始終是人們心中的疑問。事實也是:和遠處的美國相比,中國就地處亞洲,與本區域國家經貿關係緊密,亞洲國家總體上對孤立和遏制中國不感興趣,誰都不希望家門口成為中美新冷戰的舞臺。

儘管在拜登到訪前,韓國就宣稱願以初始成員國身份加入「印太經濟框架」,但僅僅數日後,韓國外交部就表示,在今後形成規則的過程中,韓國將與中國保持緊密溝通。發言人崔泳杉強調,包括韓國在內的諸多成員國「在經濟方面都與中國有着不可割捨的關係」。

日本也在「印太經濟框架」中暗藏自己的「小算盤」。日本想要借此機會,通過美國提供的平臺對中國進行一定的遏制,從而借機成為東亞地區的「主導角色」。而在傳統安全領域上,儘管拜登承諾「完全致力於維護日本的防務」,但卻很難進一步給予日本「安全感」。

此外,在美國面臨中期選舉、供應鏈混亂、通脹加劇的情況下,拜登能否將足夠的政治資本分配給他的「印太戰略」是個問題,而他下臺後IPEF等的存續也是未知之數。另一方面,不少亞太地區國家未來兩年內將舉行大選,可能改變與美國政府的接觸方式。這些都令拜登的「棋局」充滿變數。

中國何以應對

美國的牌現在已經大部份打出來了,拜登亞洲行、布林肯的對華政策和最近台灣海峽的事端,已經徹底打消了部份人「中美親善」的想法。那麼中國應該如何面對這世界第一大國的威懾呢?

第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美國是超級大國,各方面實力都優於中國,所以硬拼是打不贏的,容易兩敗俱傷。中國就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在這場持久戰中,中國不能害怕和美國掰腕子,當然也不能覺得中國無敵。中國宜保持戰略定力,在審慎研判的基礎上應積極、主動化解,化危為機。

第二、團結鄰國、化解矛盾,突破包圍圈。

中國應該聯合周邊國家,避免周邊國家完全倒向美國。美國的印太地區霸權的核心是周邊國家的支持,如果沒有周邊國家的支持,美國在周邊地區的霸權將不復存在。所以中國如果能夠積極與周邊國家開展合作,並主動給予「安全感」,周邊國家就不會倒向美國。

中國宜繼續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以及「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銀行等政策抓手向國際社會釋放善意和確定性,進一步化解、緩和與日本、印度、澳洲等重要鄰國的戰略矛盾,求同存異。

第三、在台灣問題上,絕不妥協。在台灣問題上,用中國官方的話說,拜登政府在台灣問題上採取「切香腸」的做法,一步一步深化與台灣的關係。特別是考慮到拜登三次似是而非的「口誤」,中國必須釋放出紅線不可不突破的明確警告。近期中國的一再警告,並以軍演和軍機繞台等多種手段釋放絕不妥協的態度。或許是中國幕後的警告起了作用,總之,白宮收回了協防台灣的表述。從布林肯的演講看,拜登政府剎了車,意識到過去的競爭、合作、對抗「三部曲」有問題,於是改為投資、協調和競爭新「三部曲」。

第四、應該控制中美戰略競爭,避免造成災難。布林肯對華演講所提的美國對華將採取「投資、協同、競爭」的戰略,核心是與中國競爭。從中國的利益看,目前還遠未到與美國攤牌的時候。爭取和美國緩和緊張關係,可以換得穩定的外部環境和時間。布氏演講透露的拜登政府的對華新戰略「鎖住中國」,和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在動機、意圖和手段上沒什麼兩樣。既然拜登政府認為未來十年是美國鎖住中國的關鍵期,對中國而言,未來十年則是中國突破美國遏制和圍堵的關鍵期,中國必須牢牢把握住這個關鍵期。

拜登對韓國、日本的訪問,使得整個亞太地區的局勢極度緊張。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意圖,絲毫不加掩飾。專家建議,中國應採取兩手對兩手的策略,一方面對美國的打壓堅決反擊,另一方面也要管控與美國的競爭,力爭為兩國進行有效和健康的競爭設立「常識性護欄」,以確保競爭不會滑向衝突,為中國突破美國圍堵,贏得發展創造機遇期。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