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以「每日解決一問題」的決心(2022.8)

發布日期:2022-09-01

◎文軒

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上下同欲者勝」。要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單靠李家超一個人還不足夠,畢竟個人的力量有限,還須整個管治團隊一同秉持「每天解決一個問題」的決心,以無比的勇氣和變革精神突破桎梏,敢於作為,並在中央支持之下建構一個更公平開放的社會,能帶動公平競爭,社會資源更好地調配,令社會有更多發展機遇和上流機會,縮窄貧富差距。

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問題很多,但每天解決一個,一年就有365個,積累下來就應該有成績了。」當李家超還是候任特首時便如此說道,展露了他「以目標為結果」的實幹決心。政府新班子上場一個月,果然一掃舊習,雷厲風行地推出了不少新政策和新措施,令市民對香港的未來充滿期盼。然而,施政新風絕不能是「三分鐘熱度」,更不能僅限於特首或幾名司局長,而須整個管治團隊持之以恆地貫徹落實,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香港才有望再次騰飛。

經歷了漫長的黑暴和疫情,新一屆特區政府肩負着中央政府和廣大香港市民的殷切期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時對特區政府新班子提出「四點希望」,包括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以及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當中特別提到「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要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這無疑是特區政府未來五年,乃至更長遠的工作指南。

務實有為開新篇

李家超上任後,確實展現了「務實有為」的工作作風,對民生問題高度重視,不僅一口氣成立了針對跨代貧窮、土地房屋供應、公營房屋及地區關注議題的四個工作小組,還明確為解決房屋問題定下時限,表示新政府會在上任百日後的報告中,交代有關加快建屋的新想法。

百日時間不算長,李家超敢於許下承諾,心中自然已有完整藍圖,有具體的部署去一步步落實。而設立的四個工作小組更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聚焦香港問題的痛點和難點,集中力量解民所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李家超在處理公務員加薪的問題上,也展示出他決斷的施政風格,具備解決難題的能力。公務員加薪問題是一個燙手山芋,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於今年五月的調查指出,高、中、低級公務員在扣除增薪點後的淨指標分別為7.26%、4.55%及2.04%。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認為社會上對此爭議較大,決定交由下屆處理。

李家超在任內第一次行政會議上就一錘定音,將高中低三層公務員及首長級公務員劃一加薪2.5%。固然這一決定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滿意,但中間落墨的2.5%,與通脹相若,既顧及了外界觀感,亦考慮到經濟環境以及公務員士氣,而且決策過程乾脆利落,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隨即向公務員團體和公眾解釋加薪理由,公務員內部也沒有引起多大反彈,令這一個棘手敏感的議題輕鬆消弭,由此體現李家超以及新一屆管治班子應對複雜問題的能力。

一手硬,一手軟

李家超既有果決的一面,也有柔軟的一面。在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方面,李家超首創「前廳交流會」,每次派一位司長連同五至六名局長與立法會與議員交流,以促進行政立法機關的良性溝通。首次交流會由李家超親率六位正副司長出席,不少議員反映會面氣氛良好且具建設性。

不僅如此,李家超新一屆政府的首次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會上,在一個半小時內,聚焦行政立法關係、防疫通關、土地房屋等社會關切問題回答了17名議員的問題,成立針對跨代貧窮、土地房屋供應、公營房屋及地區關注議題的四個工作小組,也正是在這次答問會上提出。

有跟了立法會多年的記者感慨:「以前的特首答問會針鋒相對,火花四射,許多時候更像是一場辯論賽,聽起來非常精彩,但真正落筆寫報道的時候卻發現乏善可陳。而李家超的答問會雖然十分樸實,沒有人暗藏機鋒,但講的都是具體政策和規劃,是實實在在的「乾貨」。

不被專家牽着鼻子走

李家超提出「每日解決一問題」,但「通關難」的問題已困擾香港足足兩年半,兩地探親、商貿、就學等各個方面都大受影響。上屆政府防控疫情不力,即便是中央耳提面命,要將香港抗疫視作頭等大事,但轉過頭香港就由於放任國泰防疫漏洞而爆發了第五波疫情。與此同時,上屆政府又視能夠與內地防疫機制對接的健康碼如洪水猛獸,任由各界百般勸諫都堅決不肯採納,導致通關一直未能成事。

新班子上場後,提出了多項新的防疫措施規劃,例如參考內地的做法,增設「紅黃碼」機制控制疫情傳播。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為了方便跨境人員交流,政府正在研究縮短訪港旅客檢疫日數,有可能從現在「7+0」縮短至5日或更短。他更表示多次親自嘗試到內地「驛站」網頁預訂深圳的檢疫酒店,故十分理解市民在疫情期間往返兩地遇到的困難,並且着力爭取更多的檢疫酒店。雖然通關的目標尚未達成,但起碼已向通關的方向作出努力,予市民盼頭。

另外,針對過去的「專家抗疫」,新班子的立場也更加堅定,不再被意見不一的專家牽着鼻子走。例如在最近每日確診個案逾三千宗的情況下,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等四名專家竟聯名撰文稱,本港應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透過低度傳播產生的自然感染,加上疫苗接種,在冬季前產生「混合免疫」,避免醫療系統屆時崩潰。文中並建議政府放棄圍封強檢,以及優先與海外通關,並逐漸將酒店檢疫轉為家居檢疫等等。

說白了,這就是外國那套「與病毒共存」的理論,政府什麼都不用做,任由市民感染。本身就是醫學專家、業界權威的盧寵茂對此明確表示,群體免疫或混合免疫「始終仍是一個理論」,政府不能單憑免疫屏障或混合免疫概念就「乜都唔做」,因為「這種理論未必可實在地保護市民」,強調政府需繼續做好減感染工作,不可能「躺平」。以上種種,都顯示新一屆問責團隊是一個想幹事、能幹事的團隊,也是一個具執行力的政府,令人耳目一新。

如何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不過,對於新班子而言,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按照習近平主席的指示,「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由國家最高領導人特別指出,香港要「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可見這一問題已經十分突出,並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關注,這已是今屆特區政府不可迴避的問題。

什麼是「利益固化藩籬」?早在2013年11月,習近平說明《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時已經指出,「在深化改革問題上,一些思想觀念障礙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着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因此,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跳出條條框框限制,克服部門利益掣肘,以積極主動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舉措。」

談到香港的利益固化,大多數港人都不難感受到一小撮商界對資源的壟斷。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早前指出,「利益藩籬」是指香港的「產業」和「分配」問題。例如在產業方面,房地產的利益過大,例如在2003年至2021年間,私人住宅售價貴了5.5倍、寫字樓售價則貴了6至12倍,所有增加市值合共超過20萬億元港幣,比全港所有打工仔的報酬和企業的盈利還要多。

過往特區政府崇尚「大市場小政府」的經濟原則,不僅放任市場扭曲,政策上還經常偏幫不同行業或市場上的大額持份者,令新人進場成本太高,缺乏競爭力。同時令階級流動性降低,經濟欠缺新的創意及增長動力,發展停滯不前。如果放任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難以做到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由此可見,「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必須要極大的魄力和決心,要大刀闊斧,要敢於觸碰既得利益集團。

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上下同欲者勝」,要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單靠李家超一個人還不足夠,畢竟個人的力量有限,還須整個管治團隊一同秉持「每天解決一個問題」的決心,以無比的勇氣和變革精神突破桎梏,敢於作為,並在中央支持之下建構一個更公平開放的社會,能帶動公平競爭,社會資源更好地調配,令社會有更多發展機遇和上流機會,縮窄貧富差距。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