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東南亞:最具潛力的亞洲市場(2022.9)

發布日期:2022-09-30

──香港與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研討會

◎鏡報記者

由鏡報基金、經濟導報社、香港印尼研究學社主辦,香港期刊傳媒公會、香江智滙、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協辦之香港與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研討會於2022年7月28日下午在香港金鐘夏愨道18號海富中心2樓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ADC204室舉行。大會特邀印度尼西亞駐香港總領事館經濟事務領事Mr.Slamet Neogroho、印度尼西亞駐香港總領事館財務及海關領事Mr.Buhari Sirait、印度尼西亞駐香港總領事館貿易領事Ms.Ayu Wulan Sagita、新加坡駐香港總領事館公共事務及研究助理Ms. Phoebe Yim Choi Ming、馬來西亞駐香港總領事館領事 Ms.Lai Kee Hee、馬來西亞駐香港總領事館經濟領事Ms.Sharila Abdullah、緬甸聯邦共和國駐香港總領事館領事Mr.Tin Win Aung、泰國皇家駐香港總領事館貿易專員兼領事Ms. Chanunpat Pisanapipont等出席。

大會採用線上線下的形式,特邀資深學者與專家,就目前廣受關注的有關東南亞經濟發展以及香港與東南亞加強合作議題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和深度分析。

鏡報企業社會責任發展委員會主席徐世和博士致辭指出,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對全球及亞洲地區的經濟帶來深遠影響。近期,香港與東南亞各國政治、經濟、疫情等方面均出現新的勢態,未來幾年東南亞經濟如何發展?香港如何與東南亞加強合作及發展,提升本港競爭力強化對外經濟貿易? 這是大家目前關注的議題。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袁武指出,過去幾年,面對地緣政治和新冠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內地積極推進「雙循環」發展、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加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落實,為內地和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區域經貿合作締造新的發展空間。香港作為聯繫內地和東南亞的橋樑角色將更為重要,在新形勢下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另外,創新科技也是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元素。香港在創科領域擁有雄厚基礎,也得到中央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隨着全球加快數字綠色經濟發展,香港可以積極發揮平台角色,與內地和東南亞國家建立跨境聯繫機制,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方面深度合作,推動電子商貿發展,引領區域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數字經濟市場。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博士指出,東盟除了是設立中國以外製造基地的首選外,其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亦不容忽視。世界經濟重心正逐漸向東移,東盟作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是全球第5大經濟體。要拓展東盟市場,有幾點趨勢值得港商留意。首先,新冠疫情帶動網購和電子商貿蓬勃發展,東盟亦不例外;東南亞國家經濟體的互聯網用戶總數急增至4億。此外,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特區政府一直爭取加入RCEP,預計明年香港便會成為當中的成員,透過關稅減免、開放市場准入、簡化通關程序等有利措施,香港和東盟的貿易關係將進一步加強,對貿易商而言是重大的商機,港商可以利用其國際經驗幫助內地的企業拓展RCEP市場。另一方面,我們亦可以協助RCEP國家的企業走進內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

立法會議員、香港工業總會副會長陳祖恒先生指出,香港可在多方面加強推動與東盟融合發展,包括:香港的商會以及半官方機構,例如科學園、生產力局等,與東盟相關單位建立夥伴關係,加強交流合作;特區政府在東盟國家設立更多經濟貿易辦事處,加強與當地聯繫及對當地港商支援;政府應重新檢視香港對外經貿關係戰略,特別是加強與中國友好國家和新興市場的聯繫,進一步協助業界開拓貨源及市場,繼續與各國領事館及外國駐港經貿機構保持緊密聯繫,加強宣傳香港的制度優勢;香港與內地相關單位加強協調和溝通,支持港商與內地品牌「併船出海」共同開拓東盟市場,並爭取中央支援香港企業進駐中國在東盟國家設立的經貿合作區,拓展新的生產基地,建立合資、合營企業等。

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先生指出,香港專業服務的優勢在於人均產值高。他指出,香港要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特別要香港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東南亞國家有相當多華籍人士,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他認為人文交流要做多一些工作,民間的關係相比當地政黨輪替來說要更持久,應積極推動民間外交。

劉炳章認為,香港在法律、會計、基建具有專業服務具有優勢,可幫助東南亞國家發展專業服務。東盟服務業佔GDP大約只有50%多,香港佔98%,香港的服務業接近飽和,東盟服務業發展空間相當大。隨着國家推行「一帶一路」倡議,尤其是基建、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糾紛解決等法律服務都是香港強項。東盟是內地中小企業經貿及投資目標地方,但涉及國際規例,如何合法合規,香港作為中間人,既為自己賺取服務收入,也可為內地企業走出去,幫助東盟國家進入大灣區。

香港著名財經分析家王冠一教授指出,一個國家的強大和貨幣的穩定依靠的都是生產力,若全部聚焦服務業,國家會走向衰落。東盟十國是有活力的區域,聯合國統計東盟平均年齡30.5歲,香港44.8歲。東盟有廉價土地及勞動力,未來是人口紅利消費很大的地區。IMF(國際貨幣基金會)統計,東盟平均GDP增長速度5%,個別是3%,一些是6-7%。東盟各國近年推出了減稅政策吸引投資者。過去10年,外國直接投資(FDI)平均每年增長6%,增長驚人。其中菲律賓超過22%。

RCEP的自由貿易區範圍橫跨15國,經濟規模將近26兆美元,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協議,約佔全球GDP超過30%。中國最初有AIIB(亞投行),促進亞洲區域內的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香港具有「一國兩制」優勢,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可配合亞投行,香港有很多專業人才可當工程、法律、財務顧問。香港還是國際仲裁中心,在人才、錢財、語言、網絡、法律可幫助東南亞華人進入大灣區及內地市場。

新加坡地理位置及地緣政治等優勢,使它在各方面與香港有競爭。王教授為此提出,香港要做「超級聯繫人」,在金融之外,是否要重新定位?

飛達帽業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顏寶鈴女士以親身例子就投資孟加拉市場投資辦廠經驗作遠端視頻分享。她指出投資孟加拉有其優勢,也有挑戰。顏寶鈴女士表示,在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的號召下,飛達帽業決定到孟加拉設廠。孟加拉是全球第二大紡織品出口國,孟加拉生活水平不高,工人薪資水平非常低,當時一個工人一個月工資只需48美元,現在也只是100美元,這為勞工密集型工業搭建了機遇。顏女士克服了文化差異、落地手續、基礎設施方面的挑戰,又通過技術輸出和生產技能培訓提高了員工素質,工廠經過八年發展已經建好三期廠房,現時工廠有8500多名工人,到今年年底有望發展至一萬人。顏女士帶頭創建孟加拉國華僑華人聯合會,大家守望相助。

寶聲集團董事長陳燿璋先生十分關注如何提升香港年輕人的國際視野。他說2019年社會運動突顯香港教育的問題,現在越年青的一代越崇洋,這問題值得大家去研究及解難。東盟以前稱作南洋,南洋諸國自明朝開始已有很多中國沿海民眾移民經商及通婚,落地生根,華裔在南洋諸國已經歷了很多代。南洋華僑雖然沒有愛國教育,但南洋後代仍保留着中國尊師重道、傳統文化禮貌及家庭倫理,他們對祖國情懷及認同感也較強。他建議引進馬來西亞、新加坡品牌華僑辦學團體到香港設辦國際學校,引進東盟教育理念,包括課本理念、管理模式及師資,真正融入香港、東南亞及西方,這將會是一種商機,或許比香港「閉門造車」收效更好。

資深時事評論員、香江智滙副會長劉瀾昌先生以全球宏觀及香港的角色為題作分享。劉瀾昌先生分析世界大勢,中美俄三國之爭,戰爭打不起來,終歸還是爭奪市場份額,經濟最發達、最有活力的地方一定是亞洲,東南亞是第五大經濟體。香港與東南亞關係密切,當中強調印尼,印尼人口2.7億,經濟發展空間大。

劉瀾昌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十年,已進入收穫期,香港可為中國基建工程提供服務,在未來百年大變局下,東盟國家將進入飛速發展階段,從中美市場份額之爭角度來看,中國一定能打贏這場仗,東南亞將會是香港經營的一塊寶地,因此政府引導的經營很有必要。

劉炳章先生總結道,各講者以不同的角度作分享,大家共同認為東南亞RCEP對香港發揮着舞台的角色。香港擔當着「超級聯繫人」既可連接內地,也可對接東南亞國家,大家在互惠互利,互相依靠,甚至互相倚存的情況下,內地、東南亞及香港可共發展,共繁榮,共享共贏。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可以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我們不要等待疫情過去,現在就要作出充分準備。疫情下雖然大家現在不能自由進出東南亞國家,但特區政府半官方機構及貿發局,以及商會、駐所在國領事、企業家、鄉親會等平台可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提供助力。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