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

首頁 > 最新文章 > 台海兩岸

對台工作十年十看(2022.10)

發布日期:2022-11-07

──《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解讀(二之一)

◎羅華慶

中國政府2022年8月發表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精闢闡述了在新時代採取一系列引領兩岸關係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舉措。筆者觀之,十八大以來的十年,對台工作主要有十大看點。

一、提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方略

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對台工作重要論述,形成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台方針政策和國家統一理論70多年的集大成和時代化,是經歷從「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和平解決」到「和平統一」,從為「和平統一」而先行「和平發展」、為「和平發展」而力促「融合發展」的歷史性演進,有繼承、有發展、更有開創。其可歸納為「六個結合」——將統籌國內大局與國際大局結合、將實現國家完全統一與民族偉大復興結合、將謀劃對台工作「頂層設計」與「底線思維」結合、將落實兩岸統一前的工作與統一後的安排結合、將推進兩岸統一的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結合、將發展兩岸關係的「兩岸共同」與「以我為主」結合。這一總體方略,在兩岸關係經歷對抗、對峙、對話到和平發展後,又面臨緊張、僵持並且形勢複雜嚴峻的情況下,成為新時代對台工作明確方向、保持定力、腳踏實地、行穩致遠的根本遵循和行動綱領。

二、擘畫推進國家完全統一大業的路線圖

十八大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根本性特徵是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習總書記提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的五項政策主張,全方位擘畫兩岸關係由和平發展、深入融合、「應通盡通」、政治談判、「心靈契合」走向和平統一的「路線圖」,明確宣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宣示國家統一是民族復興的「必須」和「必然」。這實際上解決了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學術界甚至工作部門多有困惑、議而難決的一個問題——先統一、還是先發展。因為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的,所以兩者同步進行;因為民族復興是「戰略全域」,國家統一是此全域的組成部分,所以國家統一服從、服務於民族復興;因為「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產生」,所以「必須」也「必然」「在民族復興中解決」。這個推進國家完全統一大業的路線圖,使熱望祖國統一的中華兒女進一步明確努力的大方向,進一步把握具體工作中的輕重緩急,進一步增強在民族復興進程中實現國家統一的決心、恒心、信心。

三、實現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的「習馬會」

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習馬會」,實現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將兩岸交流互動的主體提升到最高,為兩岸關係發展翻開新篇章、開拓新空間、豎立新的里程碑。「習馬會」前後,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建立常態化聯繫機制、部門負責人實現互訪並開通熱線。「習馬會」不僅有效地就兩岸領導人會晤的場合、方式、議題、名義、稱謂等問題解決了一直存有的困擾,而且實際上將兩岸此前所有協商、會談串連起來,形成多類型、多層級基本完整的商談體系,進而為海峽兩岸通過平等談判實現和平統一鋪設通道、開拓前景,積極進行先行先試的實踐、不斷積累行之有效的經驗;不僅經由「兩岸領導人」共同確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使得「九二共識」之為兩岸共識鐵定無疑,而且通過習總書記明確提出兩岸「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歷史去檢驗,讓人民來評判」,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於推進兩岸關係並實行和平統一的「四個自信」。

四、實現解放軍艦機巡台常態化和圍島實戰化演訓

十八大後,解放軍逐步實現軍艦、軍機繞台巡航常態化,有的放矢進行各兵種現代戰訓和聯合軍演。這一被稱為促進統一「硬的一手」,最為當下台灣分裂勢力驚恐、國際反華勢力「擔憂」、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支持。特別是2022年8月,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國會議員馬基等人先後竄訪台灣,解放軍陸續在台島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演訓,不僅使原本並不存在的所謂「海峽中線」「國際水域」之說無可成立,而且首次實現解放軍離台島海岸最近方位演習、對台島周邊施行合圍封鎖、在台島東部設置實戰射擊靶場、穿越台島導彈試射、對台軍事行動阻止和排除外來干涉,並為往後再遇類似事件,解放軍師出有名「照此辦理」,由「偶發」到「常態化」、由「常態化」到被迫最終「一舉解決」,在軍事、政治、外交上都作出了成功的實踐和先導,得到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認同(得到全世界190多個國家中的170多個國家公開支持)。

五、公布頑固「台獨」分子名單並實施制裁

國台辦、國新辦2022年8月10日聯合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指出,民進黨當局的謀「獨」行徑,「是爭取和平統一進程中必須清除的障礙」,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包括「依法打擊『台獨』頑固分子」。中央台辦發言人繼2021年11月5日宣布蘇貞昌、游錫堃、吳釗燮為「頑固台獨分子」並決定對其本人實施懲戒、對其家屬及其關聯機構進行必要禁限之後,又在2022年8月2日受權就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發表談話,8月16日授權宣布對列入清單的一批「台獨」分子等人員(新公布蕭美琴等7人,加上之前已公布的蘇貞昌等3人,共10人)實施制裁並終身追責。這一前所未有的非常之舉,類似1948年12月新華社公布國民黨43名戰犯所產生的歷史性作用,極大地震懾「頑固台獨分子」,在島內外產生強烈反響。

六、開拓兩岸融合發展新途徑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幾年成果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習總書記提出「兩岸命運共同體」,強調深入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祖國大陸依據「兩岸一家親」理念,針對民進黨重新上台後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實際情況,積極制訂並認真落實「操之在我」的對台「惠民」政策措施。將台灣納入全國「五年規劃」,支持台胞台企參與港珠澳大灣區建設、參與大陸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林業高品質發展、參與有關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參與「一帶一路」等等重大項目;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初步形成台胞台企在閩享受同等待遇政策體系;對台灣居民往來大陸免簽證手續並實行卡式台胞證,製發台灣居民居住證,接連頒布有利台灣同胞福祉、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保障在大陸台胞合法權益的「31條」「26條」「11條」「農林22條」等,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同等待遇;陸續在大陸建立各種兩岸交流基地,建立兩岸產業合作、科技合作、農業合作等園區,建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就業、創業示範點,吸引成千上萬台灣青年參與;繼兩岸「三通」後進一步推進「新四通」「能通盡通」,實現兩岸生活「一日圈」,開通福建向金門、馬祖供水;修改《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設立台胞權益保護工作法律顧問制度,為台灣同胞投資興業創造更加便利、公平的法治環境;推動大陸363所高等院校面向台灣學生招生、擴大招收規模、放寬入學標準、增設獎學金,開放台灣同胞參加大陸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出台台灣教師聘任和管理辦法、為台灣教師來大陸任教創造良好條件;為台胞擴大在大陸就業的行業和地域、增開職業資格考試項目、開放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招聘台灣青年進入企事業單位;台灣同胞踴躍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參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建設、參與助力鄉村振興、支教義診送醫、援助受災民眾等志願服務,到2021年僅在大陸高校任教的台灣同胞即有2000多名。越來越多台灣同胞在大陸找到了自身發展的舞台,加入到實現兩岸融合發展的進程中。一批批在大陸工作的台胞獲得省、市級五一勞動獎章、青年五四獎章和「三八紅旗手」稱號。

七、實行因時制宜的兩岸交流並開創「雲交流」活動

2016年5月以後,由於台灣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機制被迫中斷,兩岸往來嚴重受挫。祖國大陸努力排除民進黨當局的干擾、破壞,持續推動兩岸交流。一是推進兩岸政黨黨際交流,繼續加強與台灣願意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黨、團體和人士的交流合作,與台灣各界開展對話協商、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共識並發表共同倡議,努力探索「兩制」台灣方案。二是持續舉辦兩岸各種論壇,如兩岸參與領域、地域、界別、人數最多的海峽論壇,兩岸最大城市的上海——台北城市論壇,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兩岸包括退役將領或其家屬的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研討會,每年一度的兩岸關係研討會,等等。三是陸續舉行種類交流活動,如台灣文藝家出席中國文聯全國代表大會,為中華文藝繁榮發展獻計獻策;福建湄洲祖廟媽祖神像2017年赴台巡遊轟動全島,近500萬信眾朝拜;兩岸70多家網絡媒體、128名記者2018年參與首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行程遍及7個省市10個城市,從經濟、文化民生等多個角度充分報道;2018年第一屆海峽兩岸體育交流運動會,吸引台灣36所高校約1800人參與,成為一次最大規模的兩岸民間體育交流活動。四是台灣同胞積極參與大陸有關慶典活動,如42名台胞2018年應邀參加大陸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許多台胞2021年分別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等重大活動。五是舉辦各種線上線下結合的交流活動,如2020年後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兩岸中山論壇、兩岸青年發展論壇等500多項「雲交流」活動,大陸有關省市和部門舉辦涉台經貿交流活動、舉辦「台資企業拓內銷」線上推介對接系列活動,舉行各種主題的「雲端會議」、影像文化週、研習營、線上大賽、網絡直播等活動。2022年中秋節,大陸山東、重慶、浙江、江蘇、(福建)等省市舉行線上線下結合形式多樣的兩岸同胞、鄉親中秋聯誼會。新開兩岸線上交流活動,台灣各界實際參與人數和線上可及人數大大超過傳統交流模式,成千上萬從未來過大陸的台灣同胞特別是青少年學生,通過線上方式首次參與兩岸交流活動,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的台胞更是成為參與線下交流的主要群體。(未完待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