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特稿

嘻哈文化中國製造(2022.10)

發布日期:2022-11-07

◎萃芝

近期《中國說唱巔峰對決》熱播,喚起人們對2017年石破天驚的《中國有嘻哈》的回憶。六年來,中國嘻哈如何在資本的加持下,成為新興的商業增長點?具有強烈反叛基因的嘻哈文化,如何得到中國主流社會的認可?嘻哈這一舶來文化,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中又形成了怎樣的新型文化樣態?

作為愛奇藝首檔、也是大陸首檔嘻哈文化(Hip-hop)音樂選秀節目,2017年一句「你有freestyle嗎?」紅遍朋友圈,《中國有嘻哈》迅速成為現象級爆款節目。一夜之間,嘻哈文化開始風行,並培養了一大批對這種亞文化形態感興趣的粉絲。借着這股東風,潛伏在地下二十餘年的中國嘻哈終於走上了前臺。

當嘻哈成為一門生意

此前在中國,單純靠做嘻哈謀生不易,堅持下去全靠熱愛,成名根本不敢想像。如今資本湧入,謀生突然不成問題,名利仿佛唾手可得。《中國有嘻哈》的選手們一夕爆紅,背後是資本的推手。中國嘻哈因地下屬性而形成的地域性、價值觀,江湖人的嘻哈熟人社會,很快被推倒重建。選手們的微博粉絲數暴漲,順理成章開始與廣告商合作,通告、代言、錄唱片馬不停蹄;演出費用水漲船高,各類音樂節都開始加大嘻哈比例;QQ、網易、蝦米等各大平臺的音樂人計畫中嘻哈歌手成為「搶奪」重點;各大音樂廠牌迅速布局嘻哈陣營。

這股嘻哈文化熱潮與之前的城市民謠熱幾乎無縫銜接,不同之處在於,嘻哈潮比民謠熱更具商業價值。畢竟嘻哈文化生意大,如果把幾條分支的亞文化整合推出,商業利益不是一人一把琴的城市民謠所能相提並論。時尚潮牌、體育、各種地下亞文化,乃至許多年輕人的時髦生活方式,都能與嘻哈文化合作無間。

用「江湖」替代「街頭」

所謂「樹大招風」,在迎來黃金期的同時,嘻哈這種內容具有強烈反叛性的文化形態,也引發了主流文化的警惕。尤其當《中國有嘻哈》全國總決賽冠軍PG One身陷已婚明星緋聞事件,其疑似教唆吸毒、侮辱死者、渲染性濫交的唱詞被網友質疑舉報的時候,共青團中央官微、新華網等權威機構對行業亂象發出嚴厲批評。

追溯嘻哈文化的起源,它本質上是一種來源於美國底層社會的文化。雖然美國的嘻哈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文化形式,並且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明星,但它在內容上仍舊保留了以直抒胸臆的話語表達對現實的真實感受的形態,並包含了對於社會問題的抨擊甚至謾駡。

在美國,嘻哈文化與黑人文化有着密切的聯繫,嘻哈音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國和加勒比地區的黑人音樂塑造的,嘻哈的歌詞則通常以黑人英語為基礎。由於美國黑人所經歷的奴隸歷史和黑人長期以來在美國社會中較低的社會地位,嘻哈音樂在主題上也通常與社會經濟分層與黑人的底層抗爭有關。歌手通過發洩性的說唱表達質樸的底層氣質,由此形成嘻哈音樂獨特的貧民窟敘事和街頭文化。但在中國,並不存在着美國黑人文化生長的土壤。對於中國這一片「新大陸」而言,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嘻哈音樂和文化應當是怎樣的?

對此,同為《中國有嘻哈》全國總決賽冠軍的GAI的經歷頗為典型。GAI在參加節目前就已經是圈內頗有名氣的嘻哈歌手,出身草根階層使得GAI身上天然帶着一種混不吝的街頭氣質,這與美國嘻哈文化的起源也頗為契合,慣用川渝方言演唱則為他貼上了濃厚的草根與本土標籤。在地下嘻哈的時代,GAI所創作的一些極具地方文化色彩和反叛精神的嘻哈,一度曾席捲中文嘻哈音樂界,甚至在YouTube上都獲得了超過200萬的點擊量,但在他走紅後卻因為過於露骨地渲染暴力和犯罪而惹來了麻煩。這一類嘻哈的作品試圖模仿和保留美國嘻哈——特別是硬核和匪幫嘻哈音樂——的反叛性,但它顯然無法在中國的文化市場佔據一席之地。如何讓嘻哈這種來源於美國底層社會,凸顯反叛性意識的文化在中國有發展的土壤,顯然成為了所有進入主流的嘻哈歌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成名後,GAI迅速調整了自己的音樂風格。他身上那種混不吝的氣質則被更符合中國人文化品位的「江湖氣」所取代。在他近幾年發布的諸如《華夏》和《烈火戰馬》等具有「中國風」特點的嘻哈作品中,將內容置於「江湖」這樣一個既為中國聽眾所熟悉又包含了反叛性與詩意的文化背景中,保留了嘻哈文化的精神內核,又尋找到了符合中國文化認知的歌曲敘事環境。借用「江湖」的概念取代美國嘻哈文化中的「街頭」,為中國嘻哈歌手進行身份設定尋找到了一個有效的出口。「江湖」作為文學語境下的虛設時空,能夠給歌手的創作帶來更大的空間。

本土化之路

在嘻哈音樂走入主流文化視野之後,「中國風」成為了嘻哈創作的重要風格選擇。除了GAI尋找到「江湖」作為敘事背景之外,中國的另一位硬核說唱明星法老則另闢蹊徑,為硬核說唱這種看似頗具爭議性的嘻哈文化形式尋找到了本土化的路徑,特別是《上學威龍》這首單曲甚至實現了「破圈」,一度在短視頻平臺上成為熱門歌曲。

硬核說唱(Hardcore Rap)是一種經典的嘻哈音樂形式,現在互聯網上流行的「硬核」一詞也是來源於此。歐美流行音樂界最為中國年輕人熟悉的埃米納姆(Eminem)就是當前硬核說唱的代表人物之一。正如「硬核」這個詞字面意義上的粗糙感和強硬感一樣,美國硬核說唱在音樂形式上更多利用猛烈的鼓點來渲染氣氛,內容上則更多涉及甚至渲染暴力和拜金等「反主流」的形態。正是因為如此,如何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下推出有意義且有影響力的中式硬核說唱。

熟悉周星馳電影的人都會立刻意識到,《上學威龍》這個名字其實脫胎於周星馳的經典電影《翹課威龍》,法老在MV中也用照鏡子的方式致敬了周星馳。但不同於周星馳無厘頭風格的是,這首歌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用一種近乎暴力的方式向年輕人「勸學」,鼓勵年輕人好好讀書認真學習,並用誇張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勤奮認真且天賦異稟的年輕學生的校園生活。這使得它在一眾以渲染放肆、不受約束甚至目無法紀的硬核嘻哈作品中顯得極其另類。在一次採訪中,法老毫不諱言自己是受到了美國黑人嘻哈歌手硬核說唱中經常出現的橋段——炫耀自己輟學和浪跡鏡頭的經歷的影響,希望能夠反過來呈現中國學生勤奮且努力學習的狀態。

在這首歌的MV中,法老身着校服胸前戴着紅領巾、表情略顯誇張,口中大聲唸着「全班48本作業由我一人負責,我的智商堪比再世諸葛」、「我把鬧鈴調慢為了多上一節課,如果連續調慢八天也就多了一天課」。整個歌曲塑造了一個勤奮上進到瘋狂的好學生形象,仔細想來倒也「硬核」的意料之外卻情理之中。

在有點癲狂和自戀的歌詞背後,《上學威龍》暗含的仍然是中國人傳統而樸素的價值理念——勤奮唸書才能出人頭地。在美國硬核說唱圍繞「街頭混跡、底層逆襲、暴力和錢」的主題籠罩下,一首宣揚小孩子好好讀書的嘻哈似乎看起來並不那麼「嘻哈」。 但它在中國短視頻社交媒體上的走紅卻印證了流行文化本土化顛覆不破的真理——只有切中本土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命脈,才能在一個文化圈內得到認可和傳播。在這個看起來「另類」的作品中,我們似乎也可以看到中國嘻哈本土化的一種路徑和邏輯。

Z世代與中國嘻哈

無論是GAI選擇將「江湖俠客」作為自己的敘事背景,還是法老把中國人最熟悉的中學校園生活以「硬核」的方式呈現出來,無一不是在嘗試探索如何讓這個來源於遙遠的紐約布朗克斯的文化在中國找到屬於它的印記。作為一種跨文化的實踐,簡單的從美國嘻哈歌手那裡照搬和複刻風格是不可能真正吸引中國年輕人的喜愛。特別是在面向日益追求本土文化身份認同的當代年輕人創作時,只有具有「中國性」的作品才能在文化消費中實現身份的再生產。

在推動嘻哈本土化的過程中,嘻哈歌手不僅納入了「江湖」的敘事,同樣還將琵琶、古箏等傳統中國樂器納入到配樂中,使得音樂旋律具有更強的中國性辨識度。此外,中國嘻哈歌手還有意識地將古詩詞嵌入到說唱中,例如GAI在嘻哈歌曲「鸛雀樓」中就直接將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加入到副歌中;馬思唯則在頗具中國風格的嘻哈音樂《嶗山道士》裡將80年代出品的聊齋動畫片的曲調和唸白融入了歌曲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古詩詞類似於說唱,也是通過吟唱的形式呈現的,因此其文字極具韻律。這與嘻哈音樂的形式非常相似,從而為嘻哈歌手在音樂中加入古詩詞提供了結合的條件。

年輕人正在越來越多地將嘻哈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並由此形成創作的靈感。作為一種全球性的文化產品,嘻哈一直被研究者視為想像性的全球文化運動的一部分,更多中國年輕人的加入則讓中國青年有了借助嘻哈這套「全球話語」與世界對話的機會。

回溯嘻哈文化在中國漫長的潛伏與短暫的爆發歷程不難發現,作為一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海外亞文化形態,尋找到一個符合中國文化語境與粉絲文化認同、能夠在中國本土落地生根的文化形式成為近些年中國嘻哈的文化自覺。它經歷了未加反思的模仿與崇拜,到從本土的文化意識中和文化符號中尋求變革的路徑,而將這種形式推向海外代表中國的流行文化發出自己的聲音,將是未來中國嘻哈歌手們努力探索和尋求的目標。來源於中國製造的嘻哈文化,會在新一代Z時代青年人手中,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國標籤並走向世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