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香港必須兩個「破」 才可以走出利益固化藩籬和破解深層次矛盾(2022.11)

發布日期:2022-11-17

黎子珍

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和中共二十大報告都要求香港「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和「破解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作為香港特區首長的李家超認為,中央兩個「破」永遠都是一個提醒,敦促特區政府不斷改善施政。

「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習主席七一訪港重要講話中這一句,對第六屆特區政府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尤為關鍵。

工聯會會長兼港區人大代表吳秋北曾不時在報章撰文,詳述香港面對的困局,指「地產霸權」如何窒礙香港社會發展,促政府應通過多項政策釋放土地。吳秋北指出,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已因為資本勢力盤根錯節、政府暗中襄助,在市民心中積怨成疾,強調督促政府提高土地儲備,打破資本定律,用地於民。

2019年香港「黑暴」事件背後是階級矛盾,底層民眾與年輕人在「劏房」中看不到未來,鋌而走險。崇拜地產霸權的拜物教蠱惑人心,導致資源誤配。中央開始整頓,要求房地產集團不能再持續原來的遊戲規則,要破解港府與地產集團「共犯結構」。高房價也要避免暴跌,要落實軟着陸,確保社會穩定。

香港房地產的價格已經上升到極為不合理的水平,平均呎價達到了兩萬塊港幣以上,與香港一般上班族的收入脫節,香港新一代很多都有嚴重的居住焦慮,他們的收入永遠買不起房子,每個月還要支付高昂的房租。


香港房地產的價格已經上升到極為不合理的水平


香港的人均GDP是印度的近30倍,像孟加拉等地,民眾「睡街」單純是個無錢的問題,香港人有錢卻要「睡街」,則是政府管治出了問題。近來香港政圈為了粉嶺高爾夫球場是否將部分地段改建公屋,鬧得沸沸揚揚,上屆林鄭月娥政府提出收回高爾夫球場三十二公頃用地,當中九公頃用作房屋及公共用途,本屆政府蕭規曹隨,繼續沿用,卻引來行政會議召集人等反對。高球場地段實際上最多只能建一萬三千個公屋單位,對於整體房屋問題是杯水車薪,政治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房屋意義,這反映了香港陷於土地權再分配僵局。

實際情況是,香港特區政府在解決房價高漲的問題上,存在本質上的限制,因為香港當局每年的龐大收入都來自賣地與房產稅,政府與地產集團成為一個微妙的「共犯結構」,房地產價格越是飆升,政府的收入就越來越高,反之,若房地產霸權萎縮,政府的收入就會大幅縮減,也使得香港當前的巨大支出難以為繼,無法負擔政府在教育、公共醫療﹑基建等領域的巨額費用。

以2021年為例,香港政府收入約五千六百億港元,地價收入及印花稅分別為八百八十億和八百九十億港元,最大收入來源一直是利得稅佔兩成四,而利得稅最大來源是地產商,據稅務局提供最新數字,地產商二零一九至二零年度,繳付稅務佔整體稅收近兩成,稅額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二,幾項數字相加,地產相關事業佔政府收入約百分之四十,是香港維持低稅率「自由港」地位的基石。

因此,要打倒地產霸權並不容易,除了幾大地產商之外,真正最大的土地供應者是特區港府,政府才是最大的市場壟斷者,高樓價也形成了高地價,當局每年從拍賣土地和相關房屋買賣所帶來的稅收相當巨大,是庫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有了這些稅收,才可以應付公務員的高薪厚祿和長俸,以及日益沉重的社會各項福利支出,如興建公屋、資助房屋及增加綜援金和生果金等。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高昂樓價向來世界聞名,要改變此現狀是很複雜的問題。香港土地房屋問題死結難解,土地供應主導權旁落是原因之一。「政府重奪土地供應主導權」 是行政長官李家超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另一種變化,它既是「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的第一步,也是「破解深層次矛盾」的基本步。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加速造地,長遠建立土地儲備,掌握土地供應主導權,讓政府走在問題前面,不再追落後」,具體途徑包括研究釋放「綠化地帶」土地與着力發展「棕地」等。在後來的記者會上,李家超強調建立土地儲備是他的「長遠策略」,可讓政府「主導土地房屋的供應和發展政策」。如果今屆特區政府既要推進此項任務,那就應該盡用包括收地、改劃、填海在內等各種的選項,謀求全面掌握香港土地,尤其是遍佈北部都會區的農地。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加速造地,長遠建立土地儲備,掌握土地供應主導權,讓政府走在問題前面,不再追落後」


香港必須兩個「破」,首先必須「主導土地房屋的供應和發展政策」,才可以走出利益固化藩籬和破解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