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中國秋季外交尋求大國主動權(2022.11)

發布日期:2022-12-08

◎子瞻

最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重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斷的外事訪問,在不到48小時裡先後訪問哈薩克和烏茲別克斯坦,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持續增加,中美之間大國博弈不斷。在美國不斷鼓勵盟國與其站到一條陣線上,對北京方面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時,中國外交亟需面臨突圍的考驗。

尤其在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前,中國如何實現外交突圍,如何穩定周邊和國際環境,成為中國高層的一大重要考量。也正因如此,中國外交部在介紹習近平這次訪問時,將其稱為中方在中共二十大召開前開展的一次最重要的元首外交活動。

而就在習近平出發前後,中國高層的一系列外交活動也接連展開。先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訪問俄羅斯、蒙古國、尼泊爾和韓國,並在俄出席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全會。後續兩場「葬禮外交」同樣備受關注,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前往英國出席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葬禮,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前往日本出席前首相安倍晉三葬禮。

有評論指出,中國高層的密集出訪預示着因疫情而中斷的線下外交,正在逐步恢復。無論是高層出訪鞏固周邊,還是前往重要國家開展「葬禮外交」,都反映出在全球疫情有所緩解的背景下,中國希望爭取周邊和大國外交主動權的努力。

關鍵時間高層出訪

習近平對於中亞兩國的訪問之所以備受關注,除了時機的選擇緊鄰中共二十大這一重要會議,還因為這是2020年疫情大流行後,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踏出國門。習近平上一次出訪,是在2020年1月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隨後中國遭遇疫情的大規模蔓延。疫情大流行後,中國實施「動態清零」政策嚴格管控邊境,中國高層對面對面的外交形式也格外謹慎。

不過,中國外交在疫情期間並未中斷,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仍頻頻出訪世界各國,分管外事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也不時出現在國際舞臺上。但由於受到嚴格的防疫政策影響,政治局常委層面的最高領導層並沒有出國訪問,大量的國際活動也轉為線上視頻參與。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外交的主動性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響。

在外界看來,習近平的中亞行以及其餘高層官員在同一時期密集出訪,預示疫情大流行後中國外交將恢復常態。也有觀察者認為,重啟外訪可能預示中國會在防疫政策上有所鬆動。當前,高壓防疫導致對經濟受影響、出入境受阻、對外交流受限的擔憂,一定程度上正演變為對官方可能在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上倒退的不安。因此,高層外訪也被視為一種希望,即在中共二十大後邊境管控可能鬆動,讓民間交流恢復正常化。

就此訪本身而言,習近平訪問的第一站是哈薩克,九年前他曾在這裡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後來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組成部分。時隔九年,中亞共建「一帶一路」已經取得豐碩成果。「齊魯號」歐亞班列「上合快線」開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加速推進,位於烏茲別克斯坦的中亞第一長隧道建成通車,都成為地區乃至國際社會看得見摸得着的成果。

在疫情背景之下,中國領導人再訪哈薩克,被外界解讀為中國克服阻力,繼續在國際上推進「一帶一路」的決心。而由於「一帶一路」的另一部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習近平於2013年10月對印尼進行國事訪問時提出,如果今年11月習近平前往印尼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中國有可能借助這一場合,再次宣示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決心。

大國博弈下的外交突圍

從中國領導人的中亞出訪可以看出,中國目前把與鄰國的周邊外交放在重要的地位,也反映中國對周邊鄰國的重視程度,和發展友好關係的強烈願望。結合當前中國面臨的大國博弈局面,不少國際問題專家分析表示,中國將最為重要的元首外訪首站放在中亞哈薩克和烏茲別克斯坦並出席上合峰會,顯示出北京將優先加強與非美國盟友建立更緊密關係,形塑美國主導的舞臺並非唯一舞臺的敘事,也表明中國希望在歐亞大陸戰略要點施展自身的影響力。

尤其在烏克蘭危機負面效應不斷外溢的當下,以地區安全為合作重點的上合峰會更加受到外界關注。在上合峰會召開前,美國正加強與盟友和夥伴的經濟與安全合作,制衡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包括在洛杉磯召開印太經濟框架部長級會議。而以中俄為主導的上合組織也在擴大規模,伊朗、白俄羅斯未來都將成為新成員。中國在大國博弈的背景之下以何種方式找到外交突圍的抓手,上合組織是否會在新的地緣政治格局下發生改變,都將是影響地區局勢的關鍵因素。

另外,這趟訪問中最大的看點無疑是中俄領導人會晤。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積極拉攏盟友建立抗中聯盟,而地緣政治上的共同利益讓中俄逐漸趨同,並在外交、經濟、軍事等方面產生合作。俄羅斯在佩洛西訪台後繼續表示支持北京,中國近期也首度出動海陸空三軍部隊,派出2000多人參加俄羅斯在遠東地區和日本海舉行的「東方2022」軍演。有評論分析稱,中國領導人出訪中亞,並把中俄元首會晤安排在習拜會前,這將釋放北京致力於加強與莫斯科聯繫,建立抗美陣線的信號。

從大國外交角度來看,中國當前把與俄羅斯的關係放在重要地位是不爭的事實。這不僅在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穿越不少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中亞國家,在進行「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時,需要取得俄羅斯的理解和支持,更在於在中美以及美俄博弈加劇的背景下,中俄兩國有共同的地緣政治對手需要應對。因此,無論在安全還是經濟領域,中俄之間的合作加深不難預見。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將中俄元首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的首次會面片面解讀為「聯俄抗美」過於武斷。至今為止,中國並沒有向俄羅斯提供任何軍事支援,也不斷在烏克蘭問題上呼籲採取政治解決途徑,對外宣示中立立場。換言之,中俄之間的合作因為美方採取的對抗政策以及俄烏衝突在當下顯得尤為特殊,但由此對中俄元首會晤進行過度解讀卻並不準確。

「葬禮外交」有大玄機

近期,中國不僅開展正式元首外交活動,還同步開展頗有看點的「葬禮外交」。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典禮9月27日在東京舉行,由於安倍晉三的前政要身份,七國集團現任領導人並未前往參加,都是派出副手或前任政要。中國同樣保持以禮相待,派出政協副主席萬鋼前往,在規格上並沒有明顯的厚此薄彼之嫌。

而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去世後,很多人都在推測,中國會不會派高級別代表團參加其葬禮。在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形勢下,英國要不要邀請、中國派不派代表、中國派什麼層級的代表,都大有學問,也是觀察中國與英國關係的一個「窗口」。

眾所周知,中英關係近年來並不順利。在美國不斷對中國進行遏制、打壓、圍堵下,英國作為美國「最特殊」的盟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國的影響和左右,中英關係因此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2018年以來,英國在香港問題不斷批評中國大陸,在華為市場准入問題上立場反復,中資收購英國晶片廠和參與修建核電站等項目中,也出現批准後再審核的鬧劇。

拜登政府上臺後,英國作為五眼聯盟成員國以及美英澳三方聯盟成員國,積極配合美國重振西方中心、針對中國的行動。前不久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候選人更是將比拼對華強硬納入競爭議程。出任新任首相的特拉斯在上任前就渲染中國「威脅和挑戰」,頻繁在涉疆、涉港、涉台等議題上發聲,輿論普遍認為未來中英關係會持續跌入冰點。

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派出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前往英國出席伊莉莎白二世葬禮。在外界看來,這也從側面透露出中國的善意,中國並不希望站在整個西方世界的對立面。在全球近500多政要共同出席的這場葬禮外交中,中國並不希望給世界留下和英國不睦的印象。

有專家評論指出,此次女王葬禮,英國沒有邀請俄羅斯、白羅斯和緬甸等明顯站在西方對立面的國家。既然英國向中國發出了邀請,說明暫時沒有將中國列入俄羅斯這樣的對抗國家陣營。中國自然以禮相待,沒有必要刻意突顯中英緊張關係。在中美博弈中,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關係和全球地緣政治形勢,中國需要抓主要矛盾、需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絕對不能四面出擊、四處樹敵。

進入金秋時節的九月以來,中國面向周邊和重要國家的外交行動開始頻頻發力。從因疫情中斷的元首外交重新恢復,到頗具看點的「葬禮外交」接續開展,在大國博弈的背景下,中國爭取周邊和大國外交主動權的努力備受關注。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