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精英

首頁 > 最新文章 > 華裔精英

園丁桃李共趻踔一片丹心舞汗青(2022.11)

發布日期:2022-12-08

──觀賞梁坤鈿的舞劇《我的祖國》散記

文:莫利亞  紐約分社社長     圖:龔文謨


被新冠病毒陰霾籠罩了兩年多的紐約,最近總算出現了一線曙光。取消了一些因疫情而對市民生活上的限制,城市生活的煙火氣逐漸升發,文化生活也逐漸甦醒(按:10月13日,拜登政府再次將新冠疫情的緊急狀態延長90天,為冬季可能出現的傳染病人數激增做好準備)。筆者不久前收到美籍華裔青年舞蹈家、舞蹈教育家梁坤鈿的邀請,邀我們作為嘉賓觀賞她將舉辦的「慶祝梁坤鈿舞蹈中心成立13週年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週年慶典演出」,並請《鏡報》紐約分社社長莫利亞為頒獎嘉賓給她們的優秀學生頒獎。

往年,每逢梁坤鈿舞蹈中心週年慶時,都會舉辦梁坤鈿現代古典舞舞蹈團的演出,筆者受到邀請,只要時間允許一定到場觀賞。令人欣喜的是每次都讓我感到不虛此行。節目水平每年有提高,每年有創新;少兒班學生每年有新面孔。舞蹈幼苗一茬接一茬,正是這個中心能持續發展的希望所在。教學訓練的地盤幾度擴大,成績明顯。2019年7月6日梁坤鈿現代古典舞蹈團 在紐約林肯中心舉辦她個人原創舞蹈作品專場演出,精彩紛呈,場面熱烈,好評如潮。筆者在本刊曾作圖文並茂詳細報道。林肯中心的那場演出既是總結、匯報,又是新的起點。

不久,讓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在全世界蔓延,打亂了人們正常生活,商店關門,學校停課。學舞蹈的學生功底一旦荒廢,雖說不是絕對不能補課,但要付出幾倍的努力和汗水。梁坤鈿把學生分成兩類:有條件的在家上網課、在家練功;餘下的人數少了,加強防護,繼續到校面對面授課,一起練功。這樣做,梁坤鈿的工作量何止「成倍增加」!如何保證教學與創作時間?她只有一條路可走:剝削自己。把自己的練功時間壓縮成每月4次,每次3個小時,分秒必爭督促自己保質保量完成。踐行了她十幾年前對筆者說的一句話:為了舞蹈我不怕苦!

今年的演出在紐約皇后區的法拉盛市政廳(Flushing Town Hall)舉行。筆者年逾八旬,不良於行,早就計劃好要提前半小時入場,卻忘記帶門票,只得坐車回家去取。進場一看已席無虛坐,幸好有熟人告知看到有位置上貼着我的名字,正虛位以待。可見梁坤鈿工作安排得縝密周到。

梁坤鈿畢業於紐約大學(NYU),取得舞蹈教育系研究生碩士學位,同時榮獲舞蹈編導本科學位。今天,梁坤鈿的指導老師Dr.Diane Duggan博士也到場,再次親自檢視愛徒的成績。

演出的上半場與往年一樣,分別是梁坤鈿舞蹈中心的學生和梁坤鈿現代古典舞團的表演。其中學齡前兒童表演的群舞,童趣十足,突顯梁坤鈿在培養少兒童子功和編少兒舞蹈有高招;舞蹈團的演員大多是跟梁坤鈿學藝十幾年的「老學生」,他們的獨舞、三人舞十分出彩,神形兼備,妙曼多姿,加長的水袖收放自如,染色的長綢變幻無窮,看得人眼花繚亂,還不敢眨眼,生怕錯過精彩畫面。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服裝、道具、頭飾比往年更加完美。

整個演出的重頭戲是下半場:舞劇《我的祖國》。

以往,梁坤鈿編過很多舞蹈,群舞、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古典舞、現代舞難以數計。編排舞劇還是第一次,所以《我的祖國》是她的處女作。在回答怎麼會想起要寫這樣題材的作品時,梁坤鈿說,在美國生活近20年,感到有必要讓人們瞭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特別是華裔年輕一代應該對中國近代史有所瞭解,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有所瞭解。梁坤鈿第一次編寫舞劇,她沒有走捷徑——選人間情感糾葛的題材,而是選歷史題材,也不萃取歷史人物或歷史故事的片段,而是選了幾乎涵蓋整個中國近代史的宏大題材,把鴉片戰爭後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通過一家三口的經歷串聯起來,把家庭、親情、民族、國家的命運天然交織在一起,壓縮在一個小時演出中呈現給觀眾。

《我的祖國》的歷史背景涵蓋了大半部中國近代史。在談到創作經過時,梁坤鈿說,舞劇的主題和故事梗概一年前就想好了,但我工作很忙,每星期七天都要授課。正式動手寫作到劇本基本完成用了5個多月;劇本完成了,進入編舞階段,舞劇不像話劇,不是通過語言而是靠演員的肢體動作,也就是平常說的舞蹈語言來表達劇情的,必須考慮適合的舞蹈種類以及適合角色的服飾和色彩,好在我經常有演出,沒有離開過舞臺,對舞臺調度等很熟悉,工作中少走彎路。劇本編寫、舞蹈創作、挑選音樂、服裝選購、在一個月之內完成。接着就選演員(多數是我的學生)。女主角和導演由我擔任;男主角是請了年輕華裔舞蹈藝術工作者周俊,他是紐約大學舞蹈教育系研究生,也是紐約州認證教師,有豐富的表演經驗,曾多次在紐約時報廣場的跨年亮燈儀式上亮相,也在林肯中心和拉斯維加斯蒙地卡羅劇院、馬裡蘭蒙地卡羅劇院等著名劇院表演,他編創和表演的作品曾被選入CCTV3直播,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華裔舞蹈家。我請他擔任副導演,我們一起排練。一個舞劇,要考慮的細枝末節實在太多,化妝服飾設計採購都是我一個人包攬的,雖然劇中人物是虛構的,但歷史是真實的,舞臺雖小,反映的卻是大的世界,一點馬虎不得。儘管我們採取分組排練,可是大大小小七八十個演員,除了男女主角,年齡最大的18歲,最小的只有5歲,捏到一起很不容易。從投入排練到音響合成,用了5個月時間,就是現在呈現給大家的這個樣子。

《我的祖國》劇情中時代背景等不能以舞蹈肢體語言表達的部分,還要聘請旁白配音。劇中「五四運動」的旁白是聘請美國UNNA Art&央視頻道的董濤完成的。

下面是綜合當地中文媒體(包括紙質版和電子版、視頻)的報道,以饗讀者。

「慶祝梁坤鈿舞蹈中心成立13周年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和迎中秋國慶表演」在2022年9月17號星期六晚在法拉盛市政廳 Flushing Town Hall圓滿落幕。梁坤鈿老師今年推出她的最新原創動人愛情舞劇《我的祖國》,是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獻禮。

製作、編舞、導演、領銜主演的是梁坤鈿老師。作品融合了中國古典舞與西方現代舞藝術,促進多元文化藝術的交流。

舞蹈作品以愛情,家庭,祖國三者合一來貫穿整個舞蹈的主題思想,講述了人們對美好愛情,幸福家庭,和偉大祖國的嚮往。通過此舞蹈作品的展示,不但讓美國華裔的孩子學習中國歷史文化,也讓海外僑胞們致敬我們偉大的祖國。

舞劇的故事是根據中國近代歷史來編寫的。故事的時代背景從1900年清朝末期政局混亂、經歷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9年「五四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7年 「盧溝橋事變」到抗日戰爭爆發、1949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中國終於得到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終於站了起來。

舞劇《我的祖國》第1幕:

故事講述了在1900 年末清時期,一名清朝格格與駙馬在中秋佳節之際進行婚禮。在八國聯軍侵華和 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清朝格格和駙馬一起帶着他們兩的10歲女兒小格格「愛新覺羅•恒懿格格」(舞劇女主角)去學堂上學。恒懿格格與她的男同學(男主角)開始有青梅足馬的感情旅程。在1919年,18歲的小格格「恒懿格格」(女主角) 與她青梅足馬男同學 (男主角)和大學裡的其他同學們一起參與「五四運動「愛國遊行。恒懿格格與她青梅竹馬的男同學感情深厚,兩人戀愛,並私定終身。在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時期,36歲的恒懿格格和她的丈夫(青梅足馬的男同學)因戰爭一起逃跑而雙方意外失散了。失散後的同時,恒懿格格發現自己已懷孕了。

第2幕:

在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恒懿格格和她的丈夫失散多年,雙方都非常思念彼此,她獨自撫養並教育小女兒。恒懿格格的小女兒在10歲時參加兒童八路軍團隊。36歲的恒懿格格和她失散的丈夫也各自參軍,但一直也還沒有遇見對方。在1949年解放戰爭取得勝利,中國終於解放,祖國的未來之星—少年兒童們一起歌頌祖國,一起佩戴紅領巾,並以紅領巾的形象含義來時刻提醒和鼓勵自己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成為昌盛祖國的未來棟樑之才。48歲的恒懿格格帶着她的12歲女兒一起在公園散步,偶遇和她失散多年的丈夫,一家三口終於重逢,幸福美滿。

舞劇《我的祖國》的舞蹈作品包括:

1. 群舞《清宮婚禮》

2. 群舞《書韻》

3. 群舞《五四運動》+ 雙人舞《約定》+ 群舞《逃離與失散》

4. 雙人舞《思念》

5. 雙人舞《母親,我愛你》

6. 群舞《紅星閃閃》

7. 雙人舞《槍擊日軍》

8. 群舞《保衛黃河》

9. 群舞《歌唱祖國》

10. 群舞《紅領巾》+ 三人舞《重逢》

演出當晚,國會議員 Grace Meng 辦公室代表劉比華先生和紐約市議員 Sandra Ung 辦公室代表 William 先生為梁老師的原創舞劇《我的祖國》頒獎。梁老師同時獲得了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的賀函。

僑報網稱《我的祖國》是「壯美的共和國舞蹈史詩」。

演出結束後,筆者請幾位觀眾談談感想:

滿頭銀髮,精神矍鑠的紐約大學(NYU)舞蹈教育系教授Dr.Diane Duggan博士說:「舞蹈的創作很有創意,故事感人,主體結構鏈接性很強,思想感情深刻,內容對孩子很有歷史的教育意義」。

原中國貴州遵義文工團芭蕾舞演員阮國芬說:「梁坤鈿自編自導自演的舞劇《我的祖國》讓人耳目一新,她用舞姿表達了她對祖國的熱愛。在雙人舞的托舉、縱空、靜止造型中身體協調融合,在空中作出各種造型時,讓觀眾從靈巧的軀體、輕柔細膩的手指、手腕、手臂的伸展中,領略中國古典舞的內外統一、形神兼備的神韻之美。梁坤鈿把中國民族舞蹈的含蓄柔美與西方舞蹈的活潑開朗有機結合起來,讓觀眾在審美過程中享受藝術之美和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梁老師培訓的學生基本功都很紮實,跳躍如魚,旋轉如飛。舞蹈基本功練好了終身受用。」

筆者認為,《我的祖國》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眺望中國近代史的窗口,意義非凡。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