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策略逼在眉睫(2022.12)
發布日期:2023-01-03◎洪為民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菁英會榮譽主席
記得2014年筆者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成功爭取教育局就第四代「資訊科技教育策略」進行諮詢並作出回應。2015年,特區政府推出相關文件,至今已經7年。今年行政長官的政綱中說「優化教育裝備未來」──「推動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基礎教育普及化、倡導全民創科思維」。筆者認為配合特首的政綱,要把「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升級為「科技教育策略」。
把STEM教育變得常規課程一部份
筆者翻查教育局網站的中小學教育目標,筆者發現包括「提供12年免費小學及中學教育」、「提高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與「提供五育並重及多元化的學校教育」等。在資訊科技教育一節,目標是「透過發揮資訊科技的潛能,提升學與教的互動經驗,以釋放學生的學習能量」。意即資訊科技只是被視作教育的手段,不是對學生的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更沒有一句是談到「倡導全民創科思維」,也未見把STEAM基礎教育普及化作為目標。我認為必須把「提高學生的數理能力」納入未來教育目標之中,成為與兩文一樣的重要目標,令我們的下一代更「未來就緒(Future Ready)」。
現時不少學校都說自己有STEM或者STEAM教育,可是它主要是透過課外活動和興趣小組中呈現。我覺得STEM教育根本應該是「In-curriculum」而非「Extra-curriculum」! STEM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孩子的數理邏輯思維、研究能力以及對科學的認知,並非教孩子寫幾個程式、用電腦做藝術創作,或者裝配幾個機器人就可以。我們必需把STEM教育變得常規課程一部份,不單要做到全民創科思維,也要有STEM能力。
在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的年代,對數字世界的認知已經是基本生存能力,它和提升同學兩文三語能力是同等是重要的。要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就需要從小教懂小朋友科學精神,學會研究探索、邏輯推理抽象思維以及反復實驗與驗證理論。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數理思維。社會應該重新考慮把小學的綜合科學科目由常識科分拆出來,由具理科背景的老師任教,而是不是把科學籠統地放入常識一科。
有大學教授的朋友們告訴筆者,現時進入本科的學生欠良好數學基礎,大學一年級需要教他們認為本來在中學階段就應該知道的內容。基礎不足的其中一個後遺症是,學生對於研究不感興趣,畢業後也就不再報讀研究生課程。在香港讀理工科博士的學生裡面,本地學生只佔不到10%。事實上,香港STEM教育,由於過於校本,每間學校教的內容及程度不同,暫時並未做到大中學的有效涵接。現在由於不同小學的STEM教學內容有極大差異,中學無法判斷小朋友的STEM水平,導致中學重教小學已有的STEM內容,令同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浪費資源。在新高中DSE下,同學要選修的也不一定包括數學,結果引致高階數理邏輯思維訓練不足。
香港要做到十四五規劃的國際創科中心的定位,就需要長遠的科技教育策略,才能令大中小學可以有更好的接軌。希望社會正視如何在中小學常規教育,提升同學的研究能力、驗證及實驗能力,增加他們對基礎科研的興趣,這樣才能有助我們培育出大專、大學、研究院的科技人才,為知識型經濟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