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中國歲末外交:「請進來」「走出去」(2023.1)

發布日期:2023-02-06

◎子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2年11月中旬開啟中共二十大後的首次出訪,在一週之內先後赴印尼巴厘島出席G20峰會,赴泰國曼谷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緊接着,來自古巴、蒙古國、老撾、歐洲理事會的4位外方領導人在8天裡接連訪華,一輪密集主場外交展開,被外界形象稱為「冬日來訪」。在12月上旬,中國元首外交開啟中東時刻,習近平前往沙特阿拉伯接連出席中阿、中海、中沙領導人「三環峰會」,延續中共二十大後的外交熱潮。

中國掀起「冬季外交」熱潮

在全球疫後經濟復蘇乏力疊加烏克蘭危機延宕之時,中國外交在2022年底開始集中發力,既有對周邊國家、發達國家、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的「請進來」,也有在關鍵時刻前往重要國際峰會的「走出去」。一系列緊鑼密鼓的外交活動讓外界看到在疫情阻隔三年之後,中國迫切希望盡快回歸世界舞臺的決心。無論是「請進來」還是「走出去」,中國歲末年終的外交活動精彩紛呈,也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在中共二十大後的外交政策提供了豐富的樣本。

元首外交落子「亞洲時刻」 

在2022年末中國繁忙的元首外交中,亞洲成為主要的發力方向。一方面,亞洲「背靠背」舉行G20峰會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迎來參與和推動全球治理的重要時刻。另一方面,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舉行的首次峰會同樣在亞洲展開,並且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面向阿拉伯世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外交行動。有評論稱,2022年歲末年終,亞洲地區在短短兩個月內密集舉行的國際性峰會,將全球治理帶進「亞洲時刻」。

當前,受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影響,亞太區域經濟合作面臨新的挑戰,包括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病毒變異疫情擴散加劇、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外界期待「亞洲時刻」為世界提供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中國也希望在全球治理的「亞洲時刻」中發揮更具建設性的作用。

在G20巴厘峰會上,中國面對世界主要經濟體提出倡議,既着眼糧食、能源安全這一全球發展領域最緊迫的挑戰,也聚焦長遠的合作目標,提出要推動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韌性的全球發展。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再次呼籲宣導開放的區域主義,強調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堅持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堅持命運與共,力倡各方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

對此,有國際問題專家分析稱,中方強調的合作領域既瞄準當前合作的堵點,也劃出國際合作的重點。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被提上主要議程是要解決最迫在眉睫的難點,而包容、普惠、韌性的發展要求是因應世界經濟面臨衰退風險提出的治本策略。

與此同時,對於中國外交頻頻落子亞洲,外界始終有聲音認為中國是在謀求地緣政治勢力範圍。當前的亞太,是世界新興力量上升的發展極,卻也被守成大國視為「兵家必爭之地」。少數國家仍抱有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對於中國在地區的倡議和行動充滿警惕和擔憂。

「亞太地區不是誰的後花園,不應該成為大國角鬥場。」本次APEC曼谷會議上,來自中國的聲音引發共鳴。其實,亞太作為世界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既不被大國的博弈而裹挾,又不被眼前一時的利益而「浮雲遮眼」,才能真正排除幹擾,實現地區獨立自主的安全和發展。

對於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互動,同樣也有輿論將之描述為中國試圖填補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勢力真空」。不可否認,美國中東戰略收縮是中國與地區國家合作的客觀北京,但是隨着全球能源轉型和中東經濟改革的步伐加快,中東阿拉伯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綜合性轉型。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價值和共同利益都在逐漸擴大,阿拉伯國家迫切尋找更多的合作夥伴,中阿關係正在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正如中國外長王毅所言,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合作不是為了填補「勢力真空」,而是基於共同利益並肩同行。國際輿論也評論稱,中阿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共同反對霸權強權,反對搞意識形態對抗,這是中阿雙方最重要的共識、中阿關係最寶貴的財富。

巴厘島中美互動進入新階段

在G20巴厘島峰會開始前,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持續3個多小時的雙邊會晤,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這是中美元首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首次面對面線下會晤,從中美關係總體走向、如何看待合作與競爭,到台灣問題、兩國制度差異等,兩國元首坦誠深入交換了看法,一定程度上也標誌着中美互動進入新的階段。

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關係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雙方互動產生的影響早已擴展至全球。在中美關係持續下行時,兩國元首需要找到合適的相處之道,進而減少全球面臨的不確定性。在觀察者看來,此次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的時機可謂特殊,既是中國的會後,也是美國的選後,既是在全球面臨多重危機之時,又是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相聚的多邊場合。

對中國而言,此次是中共二十大後,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參加國際多邊會議並會晤多國首腦政要。對美關係是中國外交新局的重要一環,元首會晤則是中國對美外交的重要一環。而所謂選後,是美國中期選舉剛結束,此次中美元首會晤是拜登在中期選舉之後海外之行的最重頭戲。美方主動提出與中方領導人會晤,有謀劃未來兩年對華關係和整體戰略布局的考量。

當前,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氣候危機、糧食危機深度糾纏。面對多重危機,中美能否擔起大國責任是國際社會關注的重點。而過去幾年來,中美頻頻過招、激烈博弈,各國都擔心中美滑向衝突對抗,此次元首會晤借印尼召開G20峰會的契機,利用這個重大多邊場合會晤,給世界瞭解中美各自立場提供了重要視窗,世界看到了中美在很多核心關切問題上的立場、意圖和行動選擇。

在中美元首會晤之前,美方頻頻放出消息稱要給中美關係劃出「紅線」,似乎將雙方互動的主動權控制在自己一邊。不過,中方在會談中對於所謂「紅線」果斷接招,並亮明自身態度稱,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對此,拜登也指出,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立場。

有國際問題專家分析指出,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着墨頗多,用意十分清楚。首先在於點出本質,即美方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其次在於警示危害,即這樣做不僅給中美關係帶來更多波折甚至驚濤駭浪,更將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國際信譽。最後在於亮明原則,中國毫不理虧,將動用一切可能手段,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針對中美此次巴厘島舉行的元首會晤,外界將其評價這是一場「峰會之峰會」。雖然中美關係並不可能通過一次溝通得到根本性轉圜,但不可否認在中美關係持續低谷之際,中美元首的巴厘島會晤開啟了「搭建橋樑」進程,有助於兩國關係校準航向、重回正軌,是在元首層面為穩控關係、避免衝突採取的最重大行動,將深刻影響中美關係的走向,也將深刻影響國際格局的演變。

中國外交未來布局見端倪

通過中國在2022年末的一系列外交行動,外界可以看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闊別三年後重返世界舞臺的姿態,也可以前瞻中國外交在未來的布局與安排。在疫情期間,中國受制於疫情防控政策遲遲未能與外界開展線下交往互動,加之中美大國博弈不斷升級,國際輿論場一度出現所謂「中國孤立論」,但中國在2022年最後兩個月密集開展的峰會外交令相關論調不攻自破。

事實上,隨着「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進中國」的雙向互動也在日益加深。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迅速成為大多數國家所接受的公共產品,並且載入許多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正式檔。在2023年,「一帶一路」倡議將迎來提出的第10個年頭,相關的大型國際會議和論壇預計將在中國熱絡開展,屆時也將為世界政要和各界精英提供諸多交流機制和對話平臺,並進一步消除所謂「中國孤立論」等不實之詞。

另外,從「請進來」與「走出去」的方向,也得以一窺中國未來的外交安排。二十大閉幕不久,以外國領導人紛至遝來為標誌的中國特色大國主場外交,達到讓世界關注的頻度和熱度。在「請進來」的客人中,周邊國家、歐洲國家、發展中國家是頻頻相見的熟人。有媒體分析稱,攏住周邊國家、穩住與歐盟關係,以及鞏固與發展中國家關係,將是中國未來一系列外交活動的重要主旨。而在「走出去」的目的地中,無論是中亞之行、東南亞之行、中東之行,中國的元首外交都圍繞亞洲展開,意在與周邊國家開展更為緊密的合作並維護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在中共二十大後,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國在多邊場合不斷發出促進全球發展、引領全球治理的聲音,而透過一系列重要的出訪和來訪活動,國際社會感受強烈的一個重要信號是,在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無減、世界再次面臨何去何從抉擇的當口,中國將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這也是中國外交的不變主題。

在2022年臨近歲末年終時,中國新一輪的高層外交活動頻密展開。這其中既有對世界多國領導人的「請進來」,也有中國國家元首前往重要國際峰會的「走出去」,精彩紛呈的外交活動為外界解讀中國未來外交政策提供了豐富的樣本。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