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責專輯

首頁 > 最新文章 > 企責專輯

減碳減排香港大有作為(2023.1)

發布日期:2023-02-06

──訪香港碳貿易中心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鍾國斌

◎鏡報記者

氣候變化是全球問題,需要全球共同尋求解決方案,香港決心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現正與內地緊密合作,實現減碳目標。在本港,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前議員鍾國斌亦成立了「香港碳貿易中心有限公司」,聯同環保團體等專業人士,共同為企業進行碳審計及碳交易等工作。

鍾國斌在接受「鏡新聞」採訪時表示,氣候變化問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全球各地政府都努力減排。《巴黎氣候協議》是由聯合國190多個成員國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碳達峰」是指一個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最大值,而「碳中和」即是一個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夠與其環保措施互相抵銷。他指出,全世界國家承諾要立法立例幫助不同的行業和企業去減碳減排,中央政府已制定目標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不容易的,但國家也努力去實現。

碳交易市場未來發展無可限量

不少專家提倡以碳交易市場(Carbon Market)實現減碳。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早前公布研究報告,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鍾國斌認為香港的機遇在於香港是國際城市,施政報告宣布香港將力爭於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香港交易所已於2022年11月24日舉行香港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平臺啟用典禮。香港是大灣區的國際城市,大灣區有很多不同的企業和工廠,有高碳的排放量。他稱,若這些企業或工廠可以做到減少碳排放量,可以幫助國家實現減碳減排。一間公司或組織可把多餘的「碳權」通過香港碳交易市場到國際市場來進行「碳交易」買賣。因為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能力可做到減碳減排,若減不到便要買「碳權」來抵銷碳排放量,未來這將會是一個很龐大的市場。有很多金融界的朋友認為這些「碳權」在未來會是一種資產,這些資產可成為大宗商品產生價值,有專家估計未來十年可能會升十至十二倍的價值,所以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將會是無可限量。

講好環保故事為地球氣候變化出一分力

鍾國斌稱,因應看到未來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前景,所以我們成立了「香港碳貿易中心有限公司」,主要為不同的製造業廠家或商家提供減碳減排的建議。他指出,碳排放的源頭大部分來自製造業,如果我們用一千年時間去看這個地球,首八百年的碳排放量很低,直至1820年左右英國工業革命之後的二百年,碳排放量便一直飆升,但一直沒有太多人理會製造業的碳排放量,反之大部分集中在再生能源或者農業。他指出,以中國市場而言,現時碳的價值大約一噸五十元人民幣左右,在歐洲可賣到八十元歐元(EURO)一噸,差額有十至十二倍,他們的角色就是把公司的「碳權」到外國市場售賣,令到企業收入達至高點。我們鼓勵工廠如何有效減碳減排,增加環保設施可令他們的成本降低,「碳權」亦可令他們有額外的收入,改善企業的形象,大家講好環保故事,為地球氣候變化出一分力,既可幫助企業本身,又可幫助社會,是一件佷有意義的事情。

鍾國斌指出,雖然很多企業聽過碳排放、環境保護、綠色環保這些名詞,但具體上卻不知道怎去運作處理。所以碳的管理就等同一個企業裡面有本賬簿,這碳賬簿計算每間企業的碳排放量有多少,從而規劃未來減碳減排的目標及方向,企業可把多餘的「碳權」當成一個資產賣出去變為一種收入,變成一盤生意。

香港要發展出一套受國際認可的準則

香港剛成立國際碳交易市場Core Climate,鍾國斌卻指出,現在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去認證。現在有八成被全球最大的兩個國際碳認證機構——Gold Standard和Verra壟斷了,香港如不發展出一套世界認證的話,就會被人牽着鼻子走,所以他建議特區政府可以自己和另外的國際認證機構合作發展一套新的認證準則。中國本身有一套認證準則叫CCER(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是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的簡稱,但現在因為地緣政治以及國際關係的問題,有很多國際認證機構及國際市場者都不承認中國的準則,這樣我們便不能幫助國內或大灣區不同的企業以中國認證的準則在國際上進行買賣。所以香港要發展出一套受國際認可的準則,打破這兩個佔八成的認證機構的壟斷,這樣香港不但可以幫助到內地的企業,也可為塑造新的產業,發揮香港成為國際碳交易平臺的角色。

他提到,現在很多香港上市公司都要把ESG報告放在它們的年報中,過往ESG報告交代方式比較簡單以及沒有一套準則,但最近金管局及聯交所開始出臺新的指引,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要嚴謹地遵守,需請核數師核實有關碳排放管理數字的準確性。若有些上市企業未能落實減碳減排的目標,便要從碳市場買入「碳權」來對衝(offset)其責任。所以未來「碳權」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

當前開發碳管理系統的優勢為:

1 額外收益

碳交易能為企業創造額外收益,這將是產品製造以外的額外收益來源。

2 投資機會

發展綠色製造系統能提高生產力並節約成本,增加投資者的信心。

3 環保意識

為社區帶來好處並保護世界環境。

4 企業履行好ESG + CSR

為企業樹立良好的聲譽,在社會上和企業責任方面塑造更好的形象,達致可持續發展。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