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首頁 > 最新文章 > 特稿

上海西岸成為全球最熱藝術地標(2023.1)

發布日期:2023-02-06

◎萃芝

每年11月即是藝術的「上海時間」。2022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順利舉行。在消費品展區的文物藝術品板塊,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等9家境外展商的37件文化藝術品達成購買意向,總成交額達4.9億元人民幣。在達成購買意向的展品中不乏中西方藝術家的精品之作,比如張大千的《摩登女郎》、齊白石的《秋色》、黃賓虹的《苕溪漁隱》、吳冠中的《江南園林》、夏加爾的《巴黎的天空》、蒙克的《籐椅上的模特》等。

而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第四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緊隨其後,於2022年11月10日至14日在上海全市集中舉辦110餘場系列活動,包括5場線上線下藝博會、26場拍賣會、50餘場畫廊展覽及30項重點美術展覽,其中ART021和西岸博覽會仍然是活動的重頭戲和焦點。

本次展會有何不同?11月的上海何以成為全球最熱的藝術地標?

藝術博覽會與上海藝術市場

在第四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開幕式上,蘇富比正式宣布中國內地總部落戶上海,佳士得宣布2023年上海拍賣計劃,富藝斯作為中國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博覽會參展機構與主辦方簽署合作協定。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已經成為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的重要一站。

本屆交易周期間,有五場藝術博覽會線上上線下舉行。其中備受關注的西岸博覽會(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和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雖提前落幕,但從VIP首日的人氣和交易資料來看,讓人感到了一次藝術品交易的集體回歸——西岸藝博會第一天就完成了近億元的銷售業績,A館90%以上畫廊實現首日銷售,多家藍籌畫廊首日銷售突破千萬元;ART021多家參展畫廊在VIP首日銷售超過半數,部分作品開幕前即完成預售。

近年,愈發年輕化的藏家群體及其巨大的消費潛力使參展畫廊備受鼓舞,進一步看好和加碼上海藝術市場,「上海平臺」效應持續放大。同時,政府層面從文物藝術品進境報關、倉儲物流到保稅展示、留購清關,已經形成一套完整規範化的操作細則和常態化的工作機制,以精準、高效的「上海服務」給予畫廊展商足夠的便利。

受疫情之下的不確定因素影響,不少畫廊也將銷售衍生到了線上,甚至表示:「微信對於挖掘亞洲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藝術品藏家特別有用,他們的購買幫助保持了藝術品市場的繁榮。」

因此,線上交易也成為本屆交易周的亮點。首屆一條線上藝術與設計博覽會是國內藝術市場首次完全基於線上的博覽會,近30家國內外頂級畫廊參加,呈現300餘件精選作品,銷售過千萬。同時,直播也成為介紹藝術家作品的重要途徑。

黃浦江兩岸崛起的美術館群

上海當代藝術市場如何建立與成長?濱江岸線上的美術館群知道答案。

上世紀末以來,隨着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傳統製造業轉移以及內港外遷,黃浦江兩岸的工業、碼頭功能開始不適應時代發展需求,也出現了一系列消極空間的問題。因此,濱江地區的城市更新,一向是上海城市更新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2002年兩岸綜合開發啟動,拉開了黃浦江沿岸新世紀建設的序幕。歷經十多年的發展,黃浦江沿岸正從工業、倉儲碼頭等生產性區域逐步轉變為以公共功能為主的市民江岸。為此,上海一方面積極推進濱江地區更新規劃,另一方面通過兩年一度的「城市空間藝術季」,推進和展示濱江更新和公共藝術實踐,不斷對濱江公共空間賦能。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是由原上海南市發電廠改造而來,在上海世博會期間,它曾是「城市未來館」。2012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併入駐這棟建築,至今8年間共舉辦了70餘個展覽、2000多場講座、演出以及兒童教育活動。在接過上海雙年展主場館的接力棒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已舉辦了4屆上海雙年展,並成為每兩年一次集結於上海的大型國際當代藝術展示與交流平臺。

2014年起,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通過舉辦「青年策展人計劃」展,挖掘潛在的青年策展人,並為其提供展示的舞臺;同年開闢「建築與城市」展覽和研究方向,成為國內第一個將城市建築納入展示體系的當代藝術機構,該研究方向也讓更多人瞭解建築、建築師與城市的關係,而這棟建築本身也見證了上海從工業到信息時代的城市變遷。

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隔江相望,由何鏡堂主持設計的原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建築也在2012年改造為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成立於1956年的上海美術館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美術館之一,在來到中華藝術宮之後,上海美術館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在這棟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當中,展示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和中國藝術的基本面貌。

事實上,就是在中華藝術宮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轉身」的2012年,上海藝術行業開始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那一年,徐匯「西岸文化走廊」等品牌項目開始推動,短短幾年間,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油罐藝術公園、香格納畫廊等眾多知名文化藝術機構入駐此地。2014年,原上海飛機製造廠廠房經過改造,轉型為西岸藝術中心,成為了每年11月西岸藝博會的固定展出場地。2019年,與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合作的西岸美術館開館。2020年,西岸藝島Art Tower正式啟用……其中,幾乎每座藝術場館的開放,都是一個工業遺產改造或國際知名建築師項目,上海西岸也從一片工業廢墟成為城市極具人氣的藝術目的地。

除了西岸外,濱江岸線上還坐落有復星藝術中心、上海久事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藝倉美術館、震旦博物館、浦東美術館……在濱江岸線的發展中,美術館注入的活力顯而易見,它可以啟動整個區域,讓城市的品質變得更好,其中民營美術館也成為了國有美術館的有效補充,但在發展中也看到部分民營美術館存在展覽網紅化、「非營利性」和「營利性」 界限模糊等問題。

上海西岸堪稱當代藝術前沿

上海西岸位於徐匯區黃浦江畔,岸線長度11.4公里,區域面積9.4平方公里,區域建築總量950萬平方米,是「上海2035」城市總體規劃中承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高品質中央活動區。這裡曾是20世紀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為契機,啟動地區城市更新,對標巴黎左岸、倫敦南岸,開啟了生產型岸線向生活型岸線的華麗轉變。

徐匯濱江的西岸文化走廊上,幾乎每座藝術場館都由工業遺產改造而來。

較早入駐的龍美術館西岸館原本是一座運煤碼頭,建築師柳亦春在改造過程中,保留了煤漏斗與地下車庫,新建的空間採用「傘拱」結構,在形式上與原有遺址相呼應。

2019年,油罐藝術中心在西岸開幕,建築師李虎及其團隊OPEN建築事務所將廢棄的五個機場儲油罐改造為美術館,並以一個覆土綠化的一個新地面,將五個獨立的油罐「連接」起來,這個特別的建築空間被定位為公共藝術公園,除了展覽之外,舉辦一系列室內外公共活動。

當原本的工業空間隨着城市的產業改造而逐漸歸於沉寂,西岸經由一系列精心的規劃和改造,向人們打開了這個新的生活空間。在這裡,過去與當下共存,藝術與生活交織。

經歷了大約十年的發展,如今的上海西岸已經成為上海文化藝術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這裡彙集着余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等多家美術館與畫廊,一年一度的西岸博覽會在這裡舉行,西岸藝島的落成更是進一步鞏固了西岸的聚合型藝術空間屬性。

香格納畫廊於2016年遷入西岸,與此同時保留其位於M50的空間。畫廊創始人勞倫斯·何浦林(Lorenz Helbling)曾表示,相較於M50,西岸則相對更新,主題更多地圍繞當代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空間分布集中、相互距離很近,藝術活動和展覽等品質也都很高。

2019年11月,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宣布與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卡達博物館群聯合開發、共享展覽和項目,為西岸注入更多的國際元素。大約同一時間,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開啟五年展陳合作項目,這是蓬皮杜中心在亞洲的首個合作項目,也是中國首次與國外頂級美術館共同運營文化機構的嘗試。蓬皮杜中心國立現代美術館館長伯納德·布萊斯涅表示:「蓬皮杜非常注重上海的藝術生態,注重在此土壤上發生的所有事情,我們希望能夠融入上海當地的藝術生態。我們不是法國風格藝術的代言人,我們想成為新一代上海人。」

作為一個藝術生態的集聚地,當代藝術與國際交流是上海西岸的關鍵字,各大美術館在過去的幾年中為觀眾呈現了一批重要的當代藝術展覽,而蓬皮杜中心的參與讓當代藝術的線索在西岸變得更加明朗——三大常設呈現蓬皮杜中心現當代藝術收藏中的標誌性作品,試圖系統且完整地展現20世紀至21世紀現當代藝術的歷史面貌和發展進程;特展則由合作雙方共同選題,挖掘當下全球化語境下熱議的藝術話題。

如今,從城市更新、國際交流到線上與線下整合,西岸正在形成趨於完整的藝術產業鏈。這樣的發展並非一日鑄成,而是基於整體規劃與自然生長。也正因如此,西岸的發展折射出一個地區、一座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有序演變,在市場機遇中碰撞出藝術的發展圖景。

2022年11月,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國際藝術品交易周相繼在上海舉辦。其中上海西岸博覽會和ART021兩大重點活動成績喜人——上海西岸藝博會開幕第一天就完成近億元的銷售業績,ART021多家參展畫廊在VIP首日銷售超過半數。11月何以成為藝術的「上海時間」?近年來在黃浦江兩岸崛起的美術館群,尤其是西岸形成的聚合型藝術空間,或許能夠給出答案。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