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香港可成為東盟各國的商貿合作平台(2023.2)

發布日期:2023-03-07

◎朱家健

2023年迎來了各方好消息,疫情陰霾消退,國家和香港特區也要爭取經濟早日全面復甦,尤其香港特區,除了需要找回昔日的角色,也要積極尋求新的產業和市場,創造新的定位和服務對象,三年的時間,企業也習慣了新的視像通訊形式。此外,市場和商業模式轉變,個別業務減少了面對面的實體業務元素,改變了地產租務市場的生態,科技和手提電話的普及化也促成了新的消費和付費模式,孕育了融合科技、金融、通訊等多元的新產業,消費者可以透過創新科技去訂餐、訂票、留座、玩遊戲、做運動等,個別商業模式也混合個人化元素,重視消費者的個人體驗。

面對市場的銳變,香港更要與時俱進,產業升級和轉型,讓中高層人才學習和掌握新技能,企業也要審視簡化程序和人手後,讓員工調崗或自然流失,精簡架構,增加市場競爭力;大學更要增加具新科技元素的課程,因應社會現況和人力市場需求而改革課程,讓年輕人在投身社會前盡早掌握所需的技能。

免關稅自由商貿,商機無限

隨着香港特區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很多商家也把專注力和資源,投放在過去忽略的東盟市場,例如,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曾公務訪問東南亞國家和中東,意圖開拓新市場,為香港商家開展新機遇;商會也相繼舉辦東南亞國家市場座談會,介紹該等國家的政商情況和市場結構,也組織海外考察團;東盟各國的財金領袖也參與在香港特區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等高端活動;政黨和智庫也相繼到訪東南亞多國,希望乘勢分一杯羹。

現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成員包括中國、東盟十國(不包括東帝汶)、紐西蘭、澳大利亞、南韓和日本。這個包括十五個國家的龐大市場,人口逾22億,生產總額達26兆美元,貿易量和國內生產總額約佔全球三成。香港也在爭取申請成為RCEP成員,預期香港日後也可與RCEP內的東南亞國家就某些產品和服務進行免關稅自由商貿,商機無限。

個別發展中的東南亞國家的二線城市,的確有數十年前內地城市的影子,潛力無限,這些國家眼見內地的經濟騰飛和成功,也渴望複製成功模式;多個國家也樂於與中國企業合作,鋪橋搭路,大興土木,發展基建,例如連接中國西南部城市雲南省昆明與老撾首都萬象的中老鐵路、東南亞首架高鐵─印度尼西亞的雅萬高鐵等,構建「一帶一路」的高質基建項目。

當然,我們也明白,東南亞國家在地理、地緣、語言、文化、人口結構、宗教、法制等也各有不同,在非英語系的個別東南亞國家,港商在開拓、發展和維繫業務,除了需要翻譯和中間人外,業務還非常依賴當地專才和管理團隊,此外,企業在作出長遠投資決定前,也需要一併考慮該等國家的政局、軍隊參與、治安,以及是否位於地震帶等天然災害;另外,勞工、環保、歧視也是一些營商環境不能忽視的要素。

在過去,香港未有正視對英語、法語、日語以外的語種人才培育,在開拓東盟市場、中東市場、俄羅斯和中亞市場卻顯得被動。此外,香港的各所大學多年來提供通才教育的訓練,大學生幻想修讀了工商管理課程,便能即時在商界飛黃騰達,試問在未有實戰經驗、對公司、市場、產品和對手未有充分瞭解下,靠着紙上談兵,又怎能獲得青睞?其實,香港特區政府應在多年前向香港本地學生提供獎學金,資助他們到發展中的「一帶一路」沿路國家升學、留學或交流,或許他們在回港後,將成為香港開拓東南亞、中東、中亞市場的一路奇葩。

以東盟多個國家如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緬甸盛產的水果、花卉、木材、礦物為例,是中國作為主要進口市場,香港其實可以發揮其角色,例如ESG (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認證,冷凍物流管理、品種優化、加工配對等,除了中介角色,也為產品和服務增值。

東盟多個國家也在大興土木,興建碼頭、公路、機場和橋樑,甚至乎遷都等,個別國家的工程標準與國際接軌,中國企業也在多個國家有中標和以不同形式參與境外工程,香港的建造工程專才絕對有空間大展拳腳,走出事業的新軌道。

此外,香港的郵輪旅遊行業,隨着過去三年的疫情,仍然未能看到曙光,短時間不能享受疫後經濟復甦的紅利,多間郵輪公司的郵輪母港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等三個東南亞國家,其實,香港反而享盡地理優勢,內地同胞可透過高鐵和機場抵港乘坐郵輪到東南亞;倒過來東南亞遊客也可經香港到內地,只要簽證和酒店、交通和主題公園等相關配套能同時配合,其實香港具備充分條件開拓東盟遊客訪內地的市場。

育人才、搶人才、留人才,更關鍵的是香港的產業定位,明確人才發展的方向,把平台做得華麗和具前景,其實已可解決人才荒問題,而留下並符合產業定位路向的人才更會自行發展;即使人才遊走穿梭香港和東盟競爭對手,這也是正常情況,這樣良性競爭的人才流動,也是另一類商貿聯動合作。

背靠祖國,服務東南亞市場

香港特區可推動和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合作項目,與中國國企和民企「併船出海」,爭取在東盟國家在多個領域投資和合作,向東盟國家輸出工程技術和資金,同時也可把東盟貨品和服務帶進龐大的中國市場。

過去,香港特區歷屆政府的政策多變,吸引投機者,而部分真正實務投資者也陷於苦戰,香港特區政府需要知道,長遠商貿合作不是打口水戰,而是要實踐和持續投入,個別產業和市場開拓更需要官方高度支持和政策支援,樂見今屆特區政府在吸引全球頂尖人才而簡化申請程序,只要符合年薪或畢業院校等特設條件,也可在香港定居和投資,這有利吸引東南亞人才或早年已定居東盟國家的香港專才/企業家。

中國內地市場正邁向走向成熟的過渡期,然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因應商業生態、外來環境和科技發展等條件元素,香港仍可憑着勤奮聰穎的本地卓越人才和豐富經驗,充當應有的角色和持份,背靠祖國,服務東南亞市場,成為內地省市和東盟的商貿合作平台,貢獻國家「一帶一路」高端項目的定位。

作者為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