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特區政府施政仍有三大隱憂(2023.2)

發布日期:2023-03-07

◎成一

特首李家超率新一屆政府團隊就任半年以來,社會穩定,民心凝聚,政治局面煥然一新。但是,我們在看到成績的時候,也應該正視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從新一屆特區政府就任半年多的情況看,仍有三大隱憂需要解決。

特首李家超率新一屆政府團隊就任半年以來,香港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拉開了由治及興的大幕,社會穩定,民心凝聚,政治局面煥然一新。

李家超強化治理能力,優先解決社會民生問題,成立四個工作組。包括由政務司司長帶領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由財政司司長帶領的「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由政務司副司長帶領的「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以及由財政司副司長帶領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在推動解決跨代貧窮、土地房屋、地區工作、公營房屋等最受關注的民生問題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李家超廣泛聽取民意,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務實進取,廣受好評。這份施政報告推出七大施政舉措,涵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包括房屋土地等在內的多領域政策措施近600項,涉及一系列增強香港整體競爭力的政策。同時,施政報告還提出110項KPI(績效指標),要求把各項工作紮實推進,落到實處,切實取得成績。

最值得點讚的是,特區政府對新冠疫情防控的正確把握。今年7月以來,經歷過第五波疫情掃蕩的香港,儘管確診人數逐步上揚,從每日2000左右,上升到半年後的兩萬多。但是,特區政府沒有因此而驚慌失措,也不搞時緊時鬆、圍封強檢,而是通過對香港疫情整體情況的正確分析,對防疫屏障的正確把握,順應民意,以「可控」和「不走回頭路」的果敢精神,有條理、分步驟地放寬疫情防控措施,使香港社會各方面一步步回復正常秩序。

同時,李家超不斷向中央積極爭取,與廣東省有效溝通,終於在2003年1月8日開始,香港與內地恢復人員正常往來,逐步、有序、全面實施通關。兩地因疫情而中斷三年的通關往來就此打破!接下來,海關通、人員通、貿易通、旅遊通、經濟通。可以預見,香港與內地必將互相促進、共同發展,迎來後疫情時段的黃金振興期。

但是,我們在看到成績的時候,也應該正視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從新一屆特區政府就任半年多的情況看,仍有三大隱憂需要解決:

隱憂一:司法機構仍未落實「愛國者治港」

大家都知道,香港特區的管治權由三大部分構成,分別是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

現在的情況是,香港在落實愛國者治港、完善選舉制度的三大選舉之後,即選委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和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可以說,香港的立法權和行政權基本上完全回到了愛國者手中。但是司法權,尤其是以香港各級法院為主要架構的司法權,則似乎仍然停留在回歸之初的20多年前,基本沒有任何變化,還是港英時期的一套,還是外籍法官「當家」。

司法機構未能落實愛國者治港,帶來的惡果是非常明顯的:

且不說,當年最經典的「環評司法覆核案」,一位目不識丁的窮苦老太婆被人唆擺,以「環評」為藉口,濫用司法程序,申請法律援助,提出司法覆核,狙擊港珠澳大橋建築工程。這麼一個顯而易見「爛招」,居然在高等法院贏得勝訴,最後迫使工程嚴重受阻,導致延誤時間近一年,浪費公帑89億元。也不說荒唐法官變相鼓勵「佔中」、「暴亂」分子的判詞:「公民抗命」、「違法達義」等等。最近發生的兩個案例,就很能說明問題。

其一是「違法濫發免針紙」案。7名私家醫生被揭發懷疑違法濫發醫學豁免證明書(免針紙)約2萬張,從中牟取數千萬經濟利益,並對社會切實構成防疫風險。為保障公眾利益,特區政府果斷採取應對措施,宣布這些從違法渠道取得的「免針紙」無效。

誰能料到,就這麼個事,卻引發了一場「司法覆核」。先是某立法會議員,不知出於什麼動機,她不去譴責罔顧抗疫大局,違法濫發「免針紙」牟利的那幾名私家醫生,反而對特區政府率先發難,質疑政府衛生局長盧寵茂是否有權廢除非法「免針紙」的效力。接着,那位因經常以「訟」為樂並因此而破產「覆核王」如獲至寶,乘機跳了出來,入稟香港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而高等法院的法官迅速「開展工作」,裁定「覆核王」勝訴,並推翻政府的決定。

當然,政府最後出招,修改條例,賦權有關部門行使相關權力,反敗為勝,大得民心。但此案例可看出,香港的司法機構是何等的荒腔走板!

其二是「黎智英聘請洋大狀」案。前不久,「亂港四人幫」之一的黎智英涉嫌犯下違反「香港國安法」的相關罪行,他要求聘請英國「洋大狀」為其辯護。明眼人都清楚,國安法所涉的幾條,都是大罪,「勾結境外勢力」、「顛覆國家政權」等等,事關國家機密,又豈是外國大狀可以插手的?此事,特區政府律政司多次上訴,明確反對,而香港的上訴庭、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卻始終一意孤行,駁回律政司的上訴,堅持同意黎智英聘請洋大狀。特首李家超無奈之下,只好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

香港司法機構如何落實「愛國者治港」,問題非常複雜。但由此看出,「隱憂」不除,正氣不彰,社會發展肯定不順。

隱憂二:政府官員的責任擔當仍有不足

客觀而論,特首李家超率領的新一屆政府團隊,新人新要求,新人新作風,精神面貌與往屆政府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但是,由於香港回歸之初,所有公務員幾乎全班過渡。雖然20多年過去,特區政府的運營體系、規章制度、行為準則以及官員和公務員的思維模式、價值理念等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仍然陳陳相因,沒有受到新時代的洗禮,沒有受到靈魂深處的衝擊,更沒有進行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因此,很多情況下,不遇事則罷,場面上說話還是比較響亮,若須有擔當的時候,往往就「露怯」了。

特區政府在收回粉嶺高球場部分用地這件事上,就起到了「試金石」的作用。這件事,有媒體稱之為新一屆政府與商界富人的首次較量。這場「較量」中,確實看出了相關政府官員在銳意進取和勇於擔當方面的不足。

本來,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伊始,根據中央的要求,也根據香港公屋輪候超長的現狀,為抒緩民困,收地建公屋,這完全是站在道德高地上,天經地義的事。而且,開口很小,簡單易行,並不是收回整個高球場的用地,只是收回停車場的用地。此項目在上屆政府就已經完成論證,並得到廣泛的民意支持。應該說,是一個成熟的方案。

但是,特區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的環評報告,在環境諮詢委員會論證會上卻變了味。該會煞有介事地開會近20個小時,最後,認定政府的環評報告沒有該停車場雀鳥凌晨2點至6點的生態觀察,沒有飛蛾凌晨2點至4點的生態觀察等,要求補上半年這方面的報告。

任誰都看得出來,這是典型的「雞蛋裡面挑骨頭」。同時,這個「環境諮詢委員會」並非權力機構。但是,政府相關的各級官員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講話,更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駁斥,有關部門則乖乖地按其要求再做半年「雀鳥、飛蛾生態報告」。好端端一個抒緩民困項目就這麼被拖延下去了。反而,只有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義正詞嚴炮轟該委員會主席黃遠輝。

特區政府已經畫出香港發展的宏偉藍圖,未來五年至關重要。古人有云:「為官避事平生恥」。政府的官員和公務員是香港社會經濟發展的操盤手,責任擔當是達成目標、實現結果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必須加強再加強,提高再提高!

隱憂三:香港發展科技吸引人才步子不夠大

香港要大力發展創新科技,增加全新發展動能,已成為社會的共識。而發展創新科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特首李家超多次公開強調要「搶人才」,相關的司局長也大張旗鼓地推出了「搶人才」的措施和辦法。

應該說,香港這次的「搶人才」計劃和措施亮點不少,跟過去相比,力度也大了很多。比如,成了專門的人才服務窗口,取消過往「優才、專才」計劃的配額限制,以及新推出「高才通計劃」等等。

但總體感覺,香港發展創新科技吸引人才的步子還是不夠大。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

一是感覺格局不夠大、心胸不夠廣、步子邁不開。最直觀的一條,就是政府關於人才「購房退辣」的政策。該「政策」表述:人才到港後,欲要解決住房問題,可自行市價購房,但仍需額外繳納30%的「辣招稅」。不過,請放心,當你在港住滿7年,並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之後,「辣招稅」可如數奉還。遠的地方不說,相鄰的深圳,人家的人才政策是「半價購房」。對比之下,真不知道該說香港是「引人才」還是「拒人才」了。

古有「千金買馬骨」的佳話,香港何不鑒之一二?

二是感覺香港的人才政策不夠聚焦、不夠精準。香港要大力發展創新科技,最缺的是創科人才。因此,香港的人才政策必須要分開層次,精準攬才,不同類別的人才匹配不同的政策待遇。否則,按照年收入250萬、世界百強名校的現有標準,「鬍子眉毛一把抓」,就算吸引了大量的人才,香港的創新科技照樣發展不起來。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