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精英

首頁 > 最新文章 > 華裔精英

傲立時代潮流的跨國經濟學家(2023.2)

發布日期:2023-03-07

──訪楊崇藝博士(一)

◎莫利亞  鏡報紐約分社社長

◎圖:龔文謨

在與美國上海總商會共同主席吳凱先生交談中得知,他們商會新任秘書長楊崇藝很厲害,在紐約曼哈頓華爾街經營一家公司,全名叫美國國泰金控集團有限公司(原美國國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已經6年了,做得很成功,這裡是總部,業務遍及洛杉磯、倫敦、新加坡,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台灣、香港。曾參與香港標立地產集團、香港第一東方投資集團、招商局基金、興業銀行、上海第一食品(中國A股上市)、避風塘餐飲、上海廣電、美國綜合能源系統(納斯達克主機板SYMX)、核心能源(納斯達克主機板)、眾品食品(納斯達克主機板,已回歸中國)、海魁水產(法蘭克福上市)和美國賽百味、台灣捷豹能源集團等公司的相關投資、管道建設、併購整合及上市籌備等工作,還把美國著名速食品牌SUBWAY引進中國,等等,等等。

行筆至此,筆者先按下暫停鍵。對金融、投資筆者雖然是外行,但以往也採寫過幾位在美國金融界成功的華人,有大投資銀行管理層人士;有不論行情漲跌都能賺的炒股高手;有悶聲大發財的對沖基金玩家;也有自己賺了錢還想着同一戰壕裡摸爬滾打的同袍,把大家召集起來請美國最成功的投資者介紹經驗。他們有個共同之處,都在華爾街的美國公司工作,而楊崇藝創辦的公司則是我遇到的第一個由華人創辦的金融公司。自然引起筆者訪談的興趣。

不久與楊崇藝博士見面了:剛達標的中等個子,樸素的衣着,真誠的笑容;聽別人說話特別認真、專注,自己說話簡要不繁,條理清晰,直奔主題;臉上與他年齡不相稱的像出自雕塑家之手的皺紋,記錄着他豐富的人生閱歷。永遠掛在臉上極富感染力的笑容,讓對方感到真誠、豁達、可信、可靠。這笑容能熨平前進道路上的溝溝坎坎。

1961年,楊崇藝出生在上海黃浦區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那時的華夏大地普遍缺吃少穿,連想買一塊5分錢的小點心、掰一角逗孩子開心,也要憑票的。時光老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在楊崇藝臉上刻下了第一道皺紋。這個時候出生的孩子,在懵懂中懂得了物資的珍貴,金錢的重要,懂得精打細算,也懂得了老百姓渴望什麼,懂得市場應該有什麼。和以往比,孩子們變得更「精」了。學生階段楊崇藝的成績名列前茅,進入中學階段,數理化的成績更為突出,尤其是物理學科,簡直讓他學活了。嚴謹的數理學科養成他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為日後進一步深造打下了紮實基礎,處理工作時迅速決策如虎添翼。

「文革」浩劫結束後高考得以恢復,楊崇藝像千千萬萬學子一樣,眼前出現一道曙光,爭取考出好成績,向目標中的高校奔去。可惜的是楊崇藝分數沒有達到他心儀學校的錄取標準。正在惆悵之時,他看到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恢復招生的消息,撥動了楊崇藝的心弦,毅然報考立信並被錄取。

關於「立信」,也許不少讀者感到陌生,筆者就自己所知作個簡單介紹:在全國範圍來說,立信會計專科學校也許沒有什麼知名度,但在上海灘這所開辦時幾乎沒有校舍的私立學校卻名氣不小。上海開埠之後,商業、地產、進出口貿易迅速發展,外國商人和各色冒險家湧入上海,與之匹配的銀行金融業也蓬勃興起,在這幾乎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中國傳統的記賬方式已不能適應這新的變化,讓一向受人尊敬的帳房先生大跌眼鏡的是老的記賬方式不適用了。為適應新興的商業經濟模式並與外貿接軌,由「中國現代會計之父」之稱的會計學專家、教育家潘序倫先生於1928年創建了立信會計學校,培養新型的財經會記人才。隨着大大小小報紙被報童們沿街叫賣,立信的招生廣告和什麼「借方」「貸方」之類新名詞迅速傳開。所以老百姓說它是培養「新帳房先生」或「洋帳房先生」的學校。校名立信是取中國古語「民無信不立」之義。辦學之初借一些中學或基督教青年會的教室晚上授課,這樣也便於在職人員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年輕人渴望獲得新知識,中年人急需更新老手藝,生源不愁。老賬本要退出歷史,立信設立配套的印刷廠和專營門市部,生產和銷售會記賬冊及其它專用(如圖書館)賬冊、卡片和櫥櫃等,成了立信的獨門生意,應時而生的立信不但站住了,還站穩了。1952年中國全國院系調整,立信與其它上海財經類學校合拼,升格為上海財經學院,吸引了有志於經濟、金融的莘莘學子,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也許在某些人的頭腦裡,那校名中的財、經二字孕育自萬惡的資本主義娘胎,在「文革」必須剷除,學院被裁撤了。「文革」結束後,撥亂反正,為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經潘序倫先生等人倡議,1980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復立信高等專科學校,2003年9月升格為本科學院至今。

有個小插曲:上世紀80年代初某日,筆者一失聯已久的舊相識顧先生到訪,告知他已推薦我到立信高等專科學校任職,對這突如其來的「喜訊」我一口回絕,理由很簡單,對會計一竅不通,怎可濫竽充數誤人子弟!顧先生急了,說:「不是讓你教課,現在立信發展很快,急需管理人才,你一直在中學任教,對管理學校有經驗,我推薦你是做管理工作,職務和待遇好商量。」我還是堅決謝絕了顧先生的美意。現在想來,如果當時真去立信,豈不與楊崇藝有同校之誼了?

楊崇藝在立信攻讀物價專業。這個看起來多少有點兒誤打誤撞的選擇,成了他人生一大轉折。他畢業時正好趕上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拐點,急需大量物價專業人才。1983年楊崇藝剛畢業就成了香餑餑,被分配到上海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財務物價科任職。在外行眼裡,在整個公司裡這個科室也許不很重要,實際上,那是關乎經濟命脈的牽一髮動全身的部門,楊崇藝用他所學知識加上早已練就的縝密的邏輯思維,工作得心應手,表現突出,短短四年,獲得了「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稱號。從此以後他的工作被頻頻調動,擔子也越挑越重,滿滿一頁的履歷足以羨煞旁人,他不是一心想着當官發財圖享樂的人,先是[c1]調到上海市人民政府經濟研究中心任研究員,三年後任調到上海市物價局涉外收費處任副主任科員,參與上海城市建設資金管理分析、地方商業銀行籌建和控制物價總水準上漲等重大課題研究和政策制定。1991年楊崇藝通過了國家外國專家局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深圳舉辦的「英國公認會計師ACCA資格考試」選拔,次年被送往香港理工大學脫產學習,備考英國的會計師。這也讓楊崇藝第一次親臨「資本主義」環境,體驗和感受西方經濟運行邏輯。1994年起,楊崇藝放棄「公務員」金飯碗「下海」,先後在招商銀行上海分行、上海海外聯誼會海聯實業總公司、香港第一東方集團、上海第一食品股份公司擔任高管。期間還參與了福建興業銀行增資擴股、中東巴林王國海灣基金設立、將美國著名速食品牌SUBWAY引入中國等。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這樣繁忙的情況下,楊崇藝居然還取得了華東師範大學的國際金融與貿易研究生碩士和美國南加州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2014年獲美國加州州立蒙特瑞分校的博士後。

2010年開始,楊崇藝任央企中建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參與了私募基金的發起、多起海外高科技併購、美國紐約專項投資基金發起和投資管理工作。2016年策劃收購美國歷史上第一家華人背景的證券公司——國泰證券有限公司,開啟了為中概股海外上市專業服務之路。同時參與創立了「美國國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2021年改為國泰金控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地幫助中國大陸和台灣、新加坡、加拿大等全球多家華人企業赴美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SPAC(特殊目的併購公司)併購重組融資等。

楊崇藝博士還撥冗撰寫了《贏在退出》、《人氣經濟學》、《SPAC上市實操案例》和《美國香港雙重上市》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術與實用相結合的專著,深得華爾街同行的讚譽。

自從擔任美國上海總商會秘書長以來,他不掛虛名,不缺席商會活動。2023年元旦,紐約法拉盛華人第一次組織慶祝遊行,他親自扛旗子、冒寒風走在遊行隊伍前頭,走完全程。

以上是筆者與楊崇藝博士多次接觸獲得的資料,下面就一些具體問題請楊博士解答。

筆者:請你介紹一下美國國泰金控集團有限公司的業務。

楊博士答:美國國泰金控集團,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跨國精品投行,業務涵蓋紐約、洛杉磯、香港、台灣、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新加坡,東京和倫敦等地區,既有傳統投行業務又有新興創新業務。

1)為企業海外上市設計頂層方案;全程輔導和保薦;首發公開募集(IPO)及上市後再融資;

2)擔當SPAC發起人,負責設立專項造殼基金和IPO的股票承銷,以及後續標的尋找和De-SPAC 合併全程統籌;代表標的公司,尋找、匹配已經完成上市的SPAC殼,設計交易方案,説明標的公司搭建海外架構和系列檔,直至完成合併;

3)OTC造殼、買殼、更名、反向併購裝資產,以及後續NASDAQ和NYSE轉板上市;

4)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定向增發;市值管理;

5)私募PIPE(上市前、後私募股權投資);

6)財務諮詢及估值模型建立服務;

7)上市前後股權激勵方案設計、落地和兌現安排;

8)商業計劃書策劃和撰寫;公平性意見函發布;

9)禁售股解禁銷售;非交易性路演;投資者關係和危機處理等。

問:如何看待美國圍堵中概股?

答:首先,我認為美國並沒有像在媒體上說的「圍堵」中概股,美國它是全球資本市場中心,它要吸引全球各個國家優秀公司前來上市,那麼它需要一套完整規則來規範所有的國內外的企業照章行事。

對於中概股,早期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為吸引中國優秀企業赴美上市,在審計底稿方面放寬了要求。但之後個別中概股企業出現財務造假的原因,包括去年又出現了「妖股」的怪像,使得美國監管機構就對中概股十分警惕,他們針對中概股重新立法,提出了一系列監管新的規定。但到現在為止,今年一月仍然有多家中概股在美國成功上市。其實也就是說,近五年來,中概股在美國上市的步伐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圍堵打壓。

第二個觀點,我就是要表達一下,當前中美之間處於一個:既存在全面的意識形態的對抗,又有雙邊貿易金融的深度融合;既有高科技領域的競爭,也有人文、教育和旅遊的合作和往來。所以說它是一個全面的、全方位的複雜「纏鬥」關係。所以並不能把中國企業上市短期受阻現象上升到意識形態鬥爭。美國是一個非常市場化的國家,華爾街的金融體系是一個獨立於「黨派爭鬥」的運轉體系,它並不受於所謂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只要我們按照國際的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去進行規範,就不用害怕是否存在打壓的問題。特別是中國優秀的民營企業,仍然是全球資本市場競相爭奪的「稀缺資源」。打鐵還需自身硬。

問:中概股若退市到底誰損失最大?

答: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滴滴公司上市招股說明書中,其前三大股東分別是日本軟銀,持股21.5%、美國優步持股12.8%和中國騰訊持股6.8%。而商業巨頭阿里巴巴的大股東包括日本軟銀集團和雅虎,阿里創始人馬雲佔比僅7%。騰訊的第一大股東一度曾為Prosus,也是南非報業Naspers控股的公司。在大量中概股上市中都可以看到是以海外投資人主導佔多數。如果中概股退市,外資投資人、美國的股民損失大,股市受影響更大。(待續)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