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萍踪

首頁 > 最新文章 > 海角萍踪

「西方神女」讓娜.艾布泰勒納(2023.3)

發布日期:2023-03-31

◎沈大力  法國

1920年1月26日凌晨,巴黎先賢祠區阿米奧街的庭院裡一棟樓六層一扇窗戶突然打開,一個女子像流星隕落般墜地。墮樓者是畫家莫迪格里阿尼( MODIGLIANI)的女伴侶讓娜.艾布泰勒納(Jeanne HEBUTERNE)。現場一個工人收攏女子脫骱的殘體,把她抬至其父母住家樓層平臺。死者雙親驚駭失色,緊閉大門拒收。那人只得將女子殘骸運到俗稱「大茅廬」的畫坊。但因死者並非正式住戶,被拒之門外。工人轉赴警署,警方命令依然將遺體擱置大茅廬街。可憐讓娜被陳屍街頭直至午間。

讓娜.艾布泰勒納1898年生於法國塞納-馬恩省的莫市,年方二八進入位於巴黎蒙巴納斯大茅廬街的柯拉羅西美術學院習畫。人稱她為「椰子」,因為少女冰肌雪膚,潔白如椰奶,一頭褐色秀髮結成長辮,身段苗條,婉若遊雲。據傳,意大利血統的畫家,昵稱「莫迪」的莫迪格里阿尼在大路上偶遇讓娜,好像當年但丁看見貝雅特里絲,以為慧星複現一般,立時屬意於杏眼陌生女。1917年3月,由烏克蘭雕刻家夏納.奧爾洛夫當冰人,二人在「赫桐德大酒店」邂逅,際會如期,雙方一見鍾情。另有一說是,莫迪為其姑射仙姿所迷,在一個假面舞會上,戴着「彼埃羅」面具頻頻向讓娜獻殷勤。其時,讓娜尚未成年,但情竇初開,被拉丁血統的俊美男子磁性吸引,毫不遲疑地投入了莫迪懷抱,跟他到大茅廬街八號陋舍同居。

讓娜的父母篤信教規,對女兒的輕率異常震驚,他們憎惡這個身無分文,還是猶太人的莫迪格里阿尼。尤其是,他還跟蘇廷、烏特里約等一批出自蒙馬特爾的潦倒畫家廝混,身患多種疾病,顯然去無多日。父母嚴辭要女兒跟他了斷,但姑娘已迷上莫迪,執拗不從,竟至於與家庭斷絕關係,一對情侶陷入困境。1918年3月,二人為打開畫作出路,經波蘭友人列.茲波洛夫斯基相助,去南方尼斯安頓。

認識讓娜前,莫迪曾與英國女詩人兼記者貝雅特里絲.哈斯汀來往。此女有怪癖,常身着奇裝異服,用籮筐提着活鴨,招搖過市。二人拍拖兩年,中間不無摩擦。女方認為他不務正業,耽於畫身材細長的「死亡女神」,又拒絕將作品當商品出售,窮得難以糊口。貝雅特里絲怒其不爭,苦於逆緣,一朝棄他而去,返回英國。

莫迪在畢卡索引領下,去到蒙馬特爾高地拉斐特街一夥藝術圈名流的屋簷下棲身。靠着俊朗豐神的長相,在街巷隨意拉女子當模特,養成放蕩惡習,被其母斥為「浪子」。莫迪跟女模特蘇珊娜.瓦拉東的私生子烏特里約交友後,愈加放浪,二人朝夕泡在咖啡館,酗酒通宵達旦,最後往往被送進警署。莫迪跟讓娜同居後,惡習不改。最令人難以容忍的,是他依然走花街柳巷,拈花惹草,令對他一往情深,忠貞不渝的讓娜心碎。

莫迪驚羨讓娜天生麗質,玉體如仙露明珠般奕奕翩翩,神態憂鬱,她纖細柔曼的長頸尤令他神魂顛倒。他的不少出名畫作都以讓娜為模特兒。譬如,莫迪1917年和1918年繪的兩幅《讓娜.艾布泰勒納》肖像,反映出畫家異常獨特的風格。巴黎盧森堡博物館和格朗宮相繼舉辦「莫迪格里阿尼作品巡迴展」,曾擺出多幅逝者為讓娜.艾布泰勒納繪的「戚容天使」肖像。在莫迪妙筆下,讓娜如勃朗西古的巴赫米吉亞諾聖母般瑩潔明瑟。她鵝蛋面龐,杏眼櫻唇,酷似仙子下凡,目光絲縷憂邃,沁人心扉。

紅顏薄命,悲劇跟莫迪的厄運密不可分

讓娜也為她心目中的丘比特畫像,留給後世的是她1916年畫的《莫迪》,及莫迪病臥在床期間,她的幾幅素描作品,寥寥數筆,楚楚有致,映出一個玩世不恭的浪蕩公子狀貌。讓娜深入簡出,作品大多是自畫像,多不為人知,只有1919年畫的兩幅水彩畫《自盡》和《死亡》引人關注。反映出讓娜的病弱心理。《自盡》描繪一個少女,即畫家本人,用一把匕首刺向自己心窩,鮮血直淌。《死亡》恰似其續篇,畫上一黑衣男子佇立女子臥房門口,本人則躺倒在病榻上,已無聲無息死去。

讓娜紅顏薄命,其悲劇跟莫迪的厄運密不可分。1918年秋,讓娜分娩後,疼愛親生女兒的母親主動前來尼斯幫忙。然而,莫迪因家裡來人覺得礙眼,常無端滋事,最後,他乾脆拋下兩個女人,自己住進了旅館。1919年7月,讓娜第二次懷孕,莫迪一身疾病,二人返回巴黎。莫迪肺結核病情日益嚴重,想讓對方解脫,勸說讓娜道:「你太年輕,太純潔。你的淚水像鮮奶一般,應該回父母家裡去了。你生來不是為我的。」只是,癡心女子深陷情網,不能自拔。莫迪同樣十分矛盾,曾寫下保證書,允諾要娶讓娜為妻。直到病重臥床不起時,他向在病榻旁的讓娜表示,二人的愛情「繾倦永夕」,要她誓死相殉,跟他一道去死。1920年1月24日晚,莫迪格里阿尼被緊急送往醫院,不治而亡。事實上,讓娜類同一名採女,萬念俱灰,無處生路。在莫迪死後剛兩天,1月26日凌晨三時,她趁哥哥熟睡不備,穿過屋內沙龍,默然走到高樓窗前,懷着八個月身孕,墮樓殉情。

追述莫迪與讓娜在天堂與地獄之間苦度三年光陰

讓娜死後,父母不讓她跟莫迪合葬,將她埋在巴黎南郊的巴涅墓地。直到十年後的1930年,讓娜的雙親才同意把女兒遺骸移至拉雪茲神甫公墓,跟「蒙巴納斯王子莫迪格利阿尼」掩埋在一處。

莫迪死後作品天價,可他生時潦倒,幾無人賞識,絕色美姝讓娜納至死癡迷不悟,為一個浪蕩子殉情。女歌星維羅尼克.帕斯岱爾為她編了一支曲子《讓娜.艾布泰勒納》。2006年,女小說家弗朗西.於瑟寫出小說《橙唇女》,追述讓娜慘死前夕的生活場景。1958年,新浪潮導演將莫迪與讓娜的情事搬上銀幕,掀動一股衝擊人心的浪漫情潮。繼之,弗朗戈.達維尼亞拍了描述「畫壇情侶」的彩色傳記片。近年來,巴黎又上演了2004年由米克.達維斯導演的電影,追述莫迪與讓娜在天堂與地獄之間苦度三年光陰。

一般來說,文論家門都倚重莫迪格里阿尼這一歐洲畫壇的怪才。2015年11月,他的一幅《躺臥裸女》竟以1.8億歐元的高價拍出。女作家納狄娜.梵.德雷斯特萊滕不認同這種重男輕女的趨向,於2017年7月發表長篇畫傳《讓娜.艾布泰勒納,短暫的氣息》,詳細陳述讓娜這朵奇葩的生死經歷,描繪她的氣質和風度,顯示一個弱不經風,吹氣如蘭的弱女子仿佛蜉蝣一般展開雙翅在人生波濤上飛翔,而又極短暫時間就淒涼神秘地隕滅。難怪有人將她形容為「法蘭西前拉斐爾派的奧菲麗婭」。讓娜難堪破情癡,不悟愛的玄微妙締,釀成玄氣仰散的悲劇,實比莫迪不幸的遭際更令世人感念。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