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以數字經濟推進 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2023.3)

發布日期:2023-03-31

◎陳曉林  廣東省社科院特約研究員

中共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為粵港澳大灣區指明了發展方向。隨着數字技術在我國生產生活中應用程度的提高,數字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問題的提出

高品質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是新的產業與創新生態磨合的成果。然而,目前我國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更加突出,傳統產業發展面臨需求減弱、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產能過剩等多重困難。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可以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發展數字經濟對於我國應對三重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香港全面落實中央惠港政策,抓住國家發展新機遇,特別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二、大灣區的獨特優勢

在數字經濟領域,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雙重獨特優勢:

一是制度優勢。儘管我國還有兩個地方有建立大灣區的意向:京津冀經濟圈擬建成環渤海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帶擬建成環杭州大灣區,但中央為什麼不選擇上述兩地(姓「社」),而是謀定後而動首建粵港澳大灣區(「社」+「資」),就是因為有港澳(姓「資」)的存在,有「一國兩制」的優勢。所以必須充分利用「一國兩制」這個最大的優勢。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單獨關稅區,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獨有的優勢。

二是比較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金融等領域具備比較優勢,產業鏈完整。通俗地講,從科研、融資到生產、物流,具備全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鏈,我們有一條龍的服務。香港具有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等享譽全球的美名,在基礎研究、品牌設計和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具有大灣區內地9市無可比擬的優勢,可帶動其他城市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高品質發展。深圳等大灣區內地9市在數字經濟賦能下,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雙向聯動,已呈現出新的產業特徵。

從數據變動態勢來看,《粵港澳大灣區藍皮書: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報告(2022)》顯示,2010年以來大灣區內地9市第一產業經濟佔比已由2.0%逐步下降到2021年的1.7%,第二產業經濟佔比由49.1%逐步下降到2020年的40.7%,第三產業經濟佔比則由2010年的48.9%逐步上升到2021年的57.6%,產業結構逐步呈現出二三產業「雙支柱」的發展態勢。筆者結合多年研究,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三、幾點建議

(一)發揮一個優勢:夯實產業集群,培育數字經濟新生態。

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因素主要包括數據、政策、基礎設施、技術和人才的融合。其中,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蘊含着巨大經濟和社會價值;政策則為建立全國統一數據要素大市場提供着頂層設計及制度保障;數字基礎設施為數據從產生到價值創造提供重要承載;數字技術是實現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原動力;既精通數字技術,又掌握傳統領域專業知識的人才是數字經濟做優做強做大的根本。

我國在數字經濟方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產業鏈齊全、市場規模大兩方面,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問題還不少,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獨特優勢,夯實產業集群,培育數字經濟新生態。

一要搶佔產業制高點,在工業軟件、作業系統、高端晶片及其上游的材料設備下苦工夫,盡快實現「卡點」技術突破和大規模應用。

二要積極構建開放的數字生態系統。將數字經濟做優做強做大,一是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二是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延鏈強鏈補鏈,三是鼓勵優質企業積極加入全球數字化合作中,在細分賽道上搶佔數字經濟新高地。

(二)做好兩個連通:破除地區壁壘,構建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新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雖然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但是灣區內部協同發展依然面臨粵港澳三地不同法律、不同關稅區、不同貨幣等約束。因此,一方面,要做好內部連通。大灣區內部要實現互聯互通,打破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區域性壁壘,解決城市間規則不銜接、資格不互認、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激發香港、深圳等核心城市的輻射力,以點帶面,通過提升金融發展水平與營商環境等措施,活躍東莞、中山、江門等非核心城市的創新活動。特別要注意避免產業重複建設和同質化競爭,各城市可通過錯位競爭、協調發展等方式實現產業融合。

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外部連通。要利用好大灣區內幾個開放的門戶,建設高端數字經濟生態圈,接受國際環境的客觀檢驗。通過數字跨境貿易、數字跨境支付、數字信息連通等數字技術手段,保障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具備完善的產業鏈承接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和創新鏈,並在產業鏈的參與位置上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

(三)形成三大特色:強化特色,共享數字經濟新模式。

相較於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大灣區在數字經濟發展上已形成一定特色,包括區位特色、產業特色和空間特色,未來應進一步突出和加強。

一是區位特色。大灣區在數字化治理上存在三種制度安排,不斷探索創新粵港澳三地數字經濟合作機制、合作模式,可以為全國提供數字經濟跨境合作的鮮活經驗和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二是產業特色。作為製造業大省強省,廣東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數量眾多,在第二產業上的數字化投入遠超第三產業,達到12.9%,全國最高,這是和全國其它區域相比的一個鮮明特色。在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建設上,廣東做得最早、投入較大、工作較紮實,走在全國前列。所以,在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上,應該延續這樣的基礎和優勢。

三是空間特色。在數字經濟城市的空間牽引模式上,粵港澳大灣區已形成了香港、深圳、廣州組成的「三超」和東莞、佛山、珠海等城市組成的「多強」梯度發展的格局。與京津冀、長三角地區有明顯區別之處,應基於這個基礎上,強化「三超多強」的空間牽引模式,實現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造福民眾。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