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全國兩會換屆:三維度前瞻(2023.3)

發布日期:2023-03-31

◎子瞻

進入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將循例召開。今年的全國兩會尤為特殊,既關係到開局之年宏觀部署又將完成諸多人事調整,外界將以何種維度來觀察換屆之年的全國兩會引人關注。

換屆之年的全國兩會向來備受海內外關注,新一屆政府會如何構成以及將如何規劃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藍圖,無疑是兩個重要觀察維度。不僅如此,從國際角度看,疫情防控逐步放開後的中國勢必將與世界更加頻繁互動,這次全國兩會按慣例也將梳理並規劃中國外交政策,在此大背景之下的任何調整都將受到來自世界目光的關注。

大換屆之年的中國兩會

無論是從國內還是國際的視角觀察,大換屆之年的全國兩會都尤為特殊。今年的全國兩會是換屆大年,涉及高層的人事變動將對於中國政治生態產生何種影響,這既關係「廟堂之高」,也關係「江湖之遠」。早春時節,數千名新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將齊聚北京,依據憲法和相關法律以及政協章程,投票選舉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一任國家主席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國家軍委、國家監委、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領導班子,國務院各個組成部門一把手名單也將出爐。今年是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二十大確立了未來五年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航向,相關部署的推進與落實,將有賴於新產生的立法、行政、監察和司法團隊。

中共十八大之後,國務院在2013年、2018年分別進行了一次機構改革,重點圍繞轉變職能和理順職責關係,推進大部門制。2020年以來,國務院已經進行了小規模的機構改革。例如,副部級的國家疾病控制局在防治新冠疫情過程中應運而生,再如,打贏脫貧攻堅戰後,國務院扶貧辦退出歷史舞臺,國家鄉村振興局揭牌亮相。今年全國兩會上相關人事安排將與新的機構改革規劃同步啟動。

再者,這將是中國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後的首次全國兩會。新冠疫情已經延續三年,中國經濟受到嚴重衝擊,市場普遍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在過去一年將維持在3%左右,低於年初設定的5.5%增長目標。如果將時間拉長,疫情後三年中國經濟年增長4.5%也低於現階段潛在增長水平。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近期定調,要將穩增長置於首要位置。

隨着防疫政策得到優化調整,中國也勢必將出臺相應刺激經濟增長措施,提振市場信心,搶回疫情三年「失去的時間」。據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表的文章指出,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對全球增長貢獻率將達四分之一,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是喜訊。由此可預見,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國政府將如何有針對性解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棘手問題,並合理規劃未來一段時間經濟發展藍圖和重點值得期待。

其次,這也將是中國「物理意義」上重回世界舞臺後的首次全國兩會。其實,疫情三年間,中國外交並未按下「暫停鍵」。從視頻會見到書信往來,中國領導人與世界始終保持「雲端」聯繫。但是隨着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重新開放進行頻繁線下面對面會晤,中國「雲外交」的弊端也開始日益凸顯。在此情況下,中國元首外交在去年下半年重新啟動,從上合峰會到G20巴厘島峰會,從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到阿拉伯國家三環峰會,中國在「物理意義」上又一次重新回到世界舞臺。

毋庸諱言,外交作為一項溝通的藝術,面對面打交道的形式至關重要,重返世界舞臺的中國料將再難回到以「雲外交」為主的交往方式。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國最新的外交政策將得到梳理和明晰,伴隨着中國調整防疫政策後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新深度接軌,中國和各主要大國間的關係,也有望在大力推進疫後復蘇的市場願景下,找到更多的共同話語。

維度一:經濟如何走出低谷穩增長

在結束嚴格疫情管控之後,中國在當前以及今後一段時間將如何全力拼經濟,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重要看點之一。有權威機構統計,受到內外部因素影響,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是1990年以來首次低於亞洲經濟增速,也可能是首次低於美國經濟增速。對於中國高層以及社會民眾而言,這樣的發展態勢既是速度問題,更是信心問題。針對當前恢復經濟的壓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更直白的語言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盪不安,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料將針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作出針對性解決和調整,促使經濟走出低谷,進而穩定社會信心。過去一年,雖然各地也都迫切希望扭轉經濟低迷的狀態,但受到多方因素制約,尤其是疫情擴散多發的不確定性影響給地方政府造成巨大潛在壓力。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之後,中國各地在防疫限制基本解除的情況下,可以更好放開手腳全力抓好經濟建設和高品質發展。因此,中國經濟將在今年迎來復蘇也得到目前市場及國際權威機構的普遍認同。

但中國經濟將以何種幅度回升,卻是取決於今年兩會釋放的一系列政策信息。首先,由於受到產業鏈供應鏈衝擊以及國際局勢不穩定性影響,外需可能仍將面臨持續低迷局面,中國未來經濟穩增長很大程度上將依靠內需拉動。與以往通過投資拉動內需不同,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可見消費將在中國未來經濟回升中發揮更大作用。其次,消費疲軟的背後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緩、意願降低等綜合因素造成,中國經濟若要通過刺激消費帶動增長,今年全國兩會需要重點關注擴大就業、擴大收入提升和財富公平分配等治本之策。最後,對經濟回升的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刺激經濟的政策出臺需要切實改善市場主體的普遍預期,外界也普遍關注中國將如何從戰疫體制重新回歸市場體制。

維度二:外交如何於變局中開新局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尤其是俄烏衝突使得地緣政治格局再掀波瀾,由此引發的糧食危機、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等外溢效應持續影響國際社會。在此環境之下,中國將如何應對時刻變化的世界局勢,受到外界高度關注。

經歷三年嚴格防疫的中國,在去年下半年正式重返國際舞臺。尤其是元首外交高潮迭起,三大訪問以及多項國際多邊峰會使中國與世界互動逐漸回到疫前水平。外界注意到,在中國高層去年底的展望中,今年中國元首外交仍將掀起新高潮,主場外交也將亮點紛呈。不難預計,在全國兩會場合,涉及中國領導人出訪和主場外交的具體安排將有望得到進一步透露。最值得關注的莫過於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前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都成為中國主場外交的經典案例,第三屆論壇何時召開、擬邀請哪些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將如何總結成就規劃藍圖,都將是各方關注的重點問題。

就在全國兩會召開前一個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定的訪華行程因「氣球事件」被取消,這一突發事件使得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的關係再次變得緊張微妙,也呈現出中美之間政治互信的嚴重缺乏。自去年G20巴厘島中美元首會晤以來,兩國關係原本呈現出止跌企穩的態勢,但「氣球事件」為這一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再添不確定性。在全國兩會上,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將闡述中國外交的重點任務和目標,中方如何表達對穩定大國關係的看法,以及中美關係未來將如何發展是中外媒體聚焦的重點話題。

此外,在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外長和總理按照慣例將出席記者會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今年特殊之處在於外長和總理都將以新面孔亮相,而新一屆外交系統高層是否有新風格,中國外交政策是否由此轉向等等,都是一段時間以來民間熱議的話題。屆時,外界通過對記者會的言談舉止的觀察,將為全面瞭解中國外交政策打開「窗口」形成自己的判斷。

維度三:人事變動如何影響中國發展

在換屆之年,今年全國兩會一項重要議程將是審議通過國家領導機構人事「建議名單」,立法、行政、監察、司法等團隊將面臨人事變動。其實,在中共二十大後,中央和地方的人事調整已經先後步入進行時。在二十大後兩個多月內,中國省級黨委「一把手」超半數已調整。而隨着全國兩會召開,中央各機關部委一把手名單也將出爐,這意味着中國政壇將完成換屆交替,形成新陣容。

在最終安排揭曉前,對人事調整的推斷與猜測向來外界最為感興趣的話題之一。近期,據香港媒體披露,新一屆國務院將進行徹底換班,舊領導層幾乎一個不留,部委首腦也將進行大部分更換。而在國務院37個組成部門、直屬和辦事機構中,有27個首腦在一年內剛剛更換或即將更換,包括外交、國防、公安、財政、央行發改委、國資委等。

此外,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陸續選舉產生和公佈,新面孔將如何履職盡責、參政議政是外界關注焦點。尤其是全國政協增加「環境資源界」組別,這是自1993年第八屆全國政協增設「經濟界」以來首次出現新增界別。對此,外界也紛紛將其解讀為,中國未來可能將持續轉變發展模式,對於生態環境保護投入更大精力和資源。由於人事變動事關重大並高度敏感,相關任何跡象都可能折射出中國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考量,而最終的答案可能只有等到屆時才能真正揭曉。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