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復常後香港應重視深層次問題的解決(2023.4)

發布日期:2023-05-30

◎成一

香港要立足長遠,要在未來的大灣區格局中保持牽引和龍頭地位,要在競爭中保持前列地位,要實現長久的繁榮穩定,就必須從現在開始,既着眼目前的經濟恢復,又立足長遠,重視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解決。

3月1日,特區政府取消了抗疫的最後一道禁令—「口罩令」。這標誌着肆虐3年的新冠疫情在香港已經基本結束,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以及市民的生活開始全面恢復正常。

近一段時間以來,隨着香港和內地各個海關關口實行正常化通關,巴士、高鐵全面開動,內地赴港旅遊的人數成幾何級數迅速增加,香港的酒樓食肆日日爆滿,商場和旅遊景點的客人也明顯暴增。

與此同時,特首李家超率團出訪中東,推介香港,開展「友誼之旅」和「開拓商機之旅」、率團訪問大灣區的龍頭城市廣州和深圳,與廣東省和深圳市的主要領導交換意見,共同探討大灣區的高水平合作和高質量發展。特區政府全球推廣香港旅遊的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舉行。旅發局「你好,香港!」全球宣傳片,邀請李家超、商界領袖以及藝人郭富城、陳慧琳、鄭秀文拍攝,預料該宣傳片會於全球超過3000個平台和社交媒體上播放,覆蓋面達兩億人次以上。

有消息說,香港今年將會各種大型活動250多個。此間人士認為,隨着各項舉措的落實和各種大型活動的展開,在人氣大旺,經濟提振的帶動之下,香港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盛事之都。

然而,解決眼下和立足長遠的問題不可避免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確實,香港要提振經濟,迅速恢復到疫情之前的局面,以目前旅遊業、餐飲業的帶動,各個行業的復常,很快就能實現目標。但是,香港要立足長遠,要在未來的大灣區格局中保持牽引和龍頭地位,要在競爭中保持前列地位,要實現長久的繁榮穩定,就必須從現在開始,既着眼目前的經濟恢復,又立足長遠,重視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解決。

要警惕和控制樓價的再度飆升

前不久,香港地產中介的信息櫥窗出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原來滿是二手樓降價求售的推介信息,一夜之間,大量的推介招貼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地產中介自己的宣傳廣告。

這明顯地傳遞出一個信息,香港復常後,賣家對樓市的期望值發生了逆轉性的變化。他們迅速抽起了自己手上的賣盤,準備待價而沽。

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尤其是樓價問題,是全社會普遍公認的老大難問題,當然也是最突出的深層次問題之一。

香港土地房屋問題由來已久,而且兩極分化嚴重,有不少人住半山、住豪宅、住海景大屋,也有很多人住劏房、住籠屋、住寮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及主管港澳工作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夏寶龍對這個問題極為關注,多次提出要以民為本,希望特區政府切實關心廣大市民的疾苦,讓大家房子住得大一點、生活過得好一點。

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集中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貧富懸殊,苦樂不均;二是樓價之高,冠絕全球。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樓價炒得越高,房地產的體量越大,房地產業在香港經濟發展中所佔得比例也就越大。

長期以來,香港的房地產在多種力量的合力推動下,已經成長為佔香港經濟「半壁河山」的「怪獸」,它綁架了政府、綁架了金融機構,也綁架了將近半數的香港市民,不僅體量越來越大,而且還越漲越有,樓價上升則皆大歡喜,樓價稍稍回落,各方面的力量立馬發聲,齊齊撐樓市。疫情3年,香港股市跌得慘不忍睹。樓市呢?僅僅是稍有回落而已。而且,一有機會,立即止跌。

現在的情況是,社會各方面已形成共識,加快公屋建設,進一步抒緩民困。特區政府採取系列措施,覓地收地,優先解決草根階層的住房困難。立法會也通過了特區政府「簡約公屋」項目的首批撥款,部分輪候公屋的市民將會以最快速度解困,兩年之內就可入住安全、舒適、配套齊全的簡約公屋。

但是,很多人恐怕沒有意識到,房地產這隻「怪獸」對香港未來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一,樓價之貴,冠絕全球,商家、資本和人才望而卻步,營商環境一定會大打折扣;其二,政府、地產商、炒家、買家長期沉浸在樓價、地價上升的喜悅之中,會造成香港缺乏競爭力的虛假繁榮;其三,本地青少年看不到未來。出來工作,窮其一生,也難以供樓上車,難免失望之下,心生怨氣,走向頹廢。

樓價不控制,香港沒未來。這是香港深層次問題及其重要的一環,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切莫掉以輕心。

社團功能作用的轉型與「人心回歸」

這是一個獨特的社會現象,回歸後的香港,各種社團、政黨、商會、協會之多,在世界範圍內,應該沒有哪個城市和地區可以相比。

大家都知道,中國收回香港,結束港英政府長達150年的殖民統治,英國是不甘心的。無奈之下,當年的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處心積慮搞出了一個「主權換治權」的方案,也被鄧公嚴詞拒絕了。

客觀而論,香港回歸以來的政爭,最核心的就是管治權之爭。「愛國者治港」是中央的一貫政策。但是,由於選舉制度的不完善,香港的反對派,甚至是反中亂港分子,他們可以打着「愛國者」的旗號,通過正常的選舉渠道,堂而皇之地進入「治港者」的序列。「管治權之爭」最後直接演變成了「選票之戰」,誰的選票多,誰就成為「治港者」。

於是,為了「選票」,無論是建制派還是反對派,無論是愛國者還是亂港者,都在千方百計地凝聚自己的力量、壯大自己的隊伍,組織社團,建立政黨,成立商會和行業協會,毫無疑問這是獲得選票的最佳途徑。香港回歸20多年來,一年復一年,爭奪「管治權」的「選票之戰」,就是這麼打過來的。

現在情況不同了。自從中央出手,制定並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以後,香港的反中亂港分子抓的抓、判的判、逃的逃,樹倒猢猻散,各種亂港組織分崩離析,一潰千里,已經完全不成氣候。當「管治權之爭」和「選票之戰」已經變成過去式的時候,眾多的愛國愛港社團、政黨、商會、協會等等,其功能和作用也必將適應新的形勢而發生轉變。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聯辦主任鄭雁雄說,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不斷適應形勢發展和工作需要優化改革港澳工作領導體制,才能確保黨對「一國兩制」事業的有力領導,才能保證「一國兩制」實踐沿着正確方向行穩致遠。

香港的回歸,最重要的是「人心回歸」。只有讓香港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廣大香港市民更多地認識祖國、了解祖國,自覺地親近祖國、熱愛祖國,才是「人心回歸」的題中之義。香港的愛國愛港社團、政黨、商會、協會適應新形勢,轉變新功能,發揮新作用,通過各種活動、論壇、講座、知識競賽等等方式,精準發力,促進香港的「人心回歸」,應該正得其時。

創新科技與香港新的增長動能

多年來,無論是中央有關治港的方略表述,還是社會各界對香港社會持續發展的反思和思考,都頻繁提及香港的「深層次問題」。

到底香港的「深層次問題」是什麼?有多少?社會上人言人殊。本屆香港立法會的議員們,也曾經各抒己見,從人心回歸、國家安全、經濟、民生、競爭力以及未來發展等方面列出了各自的問題,可惜沒有形成最後的定論。

但有一個問題幾乎意見是一致的:就是香港產業單一,經濟結構失衡,嚴重依賴服務業。舊的支柱產業,如貿易及物流、旅遊和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所佔比重持續下滑,新的支柱產業尚未形成。創新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及環保產業所佔份額不足1%。

其實,香港的科技實力還是挺強的。港大、科大、理工大等一批高校,都擁有不少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教授,他們的科研成果也很多。但是,由於香港長期以來比較熱衷於短線投入「賺快錢」,對高科技成果的轉化重視不夠,對長線和高風險的科技投入興趣不大,無法形成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大環境。致使許多科研成果從論文,到獲獎,然後就束之高閣,再也沒有下文了。香港有「光纖之父」,卻沒有光纖產業;「大疆無人機」不選擇在香港落戶,就是典型的例子。

近幾年,無論是中央的要求,還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體規劃,都對香港成為「創科中心」提出了要求。特首李家超說,創新科技是激活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牽引。他在首份《施政報告》中就「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了包括完善創科生態園、壯大本地和海外創科人才庫、建設智慧香港等發展方向,並制定了重點政策。

3月10日,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一個「青年科學家論壇」上表示,香港現已投入60億元發展生命科技,預留30億元加強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傑出科學人計劃」推出至今,已吸引80名科研學者來港。

發展創新科技,靠的是人才、資金和項目。由此看來,香港在發展創科方面已經得到了政府的足夠重視。香港的產業結構,如果補上科研成果產業化,並使之成為香港未來經濟的重要支柱,就會形成全新的經濟格局和完整的產業結構,帶來新的動能。香港的繁榮穩定也會因此而邁上一個嶄新的台階。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