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夏寶龍調研香港意義重大(2023.5)

發布日期:2023-06-12

◎區漢宗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4月13日上午抵達香港,展開長達六天的考察之行。夏寶龍以中央要員身份,2020年初擔任港澳辦主任,見證了這3年來香港局面轉變,此行既是一次成績驗收,也是對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進展的一次調研,意義重大。

1、走入香港社區,廣納建議,匯聚眾智

中央3月組建了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夏寶龍表示,港澳辦要進一步增強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政治自覺,又提到要大興調查研究,解決港澳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港澳辦4月10日召開有關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會議,夏寶龍提到要「大興調查研究」、「深入檢視問題」、「發揚嚴實作風」。三天後4月13日,夏寶龍便乘飛機來到香港展開了考察。

夏寶龍不入住酒店,而是下榻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他先後與行政長官李家超、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及特區政府高層官員進行交流及聽取工作匯報之後,又馬不停蹄地與香港各界代表廣泛交流。夏寶龍走入香港社區,廣納建議,匯聚眾智,切實落實中央部署要求,認真履職盡責,為香港開展調查研究、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作出示範。

夏寶龍強調鍛造港澳工作「鐵軍」。「鐵軍」前身是「葉挺獨立團」,打響了南昌起義第一槍,被稱為「軍旗升起的地方」、「軍魂發源的地方」,歷經3,000多次戰役戰鬥,孕育出生生不息的「鐵軍」精神。鍛造港澳工作「鐵軍」,是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迫切需要。

夏寶龍曾就治港者提出五點要求,包括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及利益藩籬、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夏寶龍此行,敦促治港者走入群眾「聽真話、察實情」,敢於正視問題、善於發現問題,特別是一些長期未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夏寶龍6日的考察行程涵蓋國安、民生、科研、教育、法律等多個領域,體現出中央對香港的關心深入且廣泛,中央對香港的支持日趨完善、日臻成熟,進而香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2、國安才能港安,國安才能家安

4月15日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第三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出席開幕典禮並致辭,活動其他出席者包括特首李家超、中聯辦主任鄭雁雄等。如此隆重舉行開幕典禮,說明樹欲靜而風不止,香港面臨的內部和國際環境仍然暗湧陣陣,維護國家安全依然任重道遠。

社會上一些人認為國安法實施近三年,國安風險已經消除,亂局已經一去不返,對此夏寶龍一針見血指出,社會千萬不要受到現時看似平靜的局面而掉以輕心,平靜的背後其實暗流湧動,只要一有機會街頭暴力就會重來。所以社會各界更需要時刻懷有憂患意識,對鬥爭有充分的準備。

夏寶龍指出:國安才能港安,國安才能家安。保國家安全,就是保「一國兩制」,就是保香港繁榮發展,就是保香港民主自由,就是保香港全體居民的人權和根本福祉,就是保所有外國和內地來香港投資者的利益。事實告訴我們,「安」來「福」來,「安」是最大的福,「亂」是最大的禍。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

國家主席習近平談國家安全:「備豫不虞,為國常道。」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階段,社會秩序恢復正常,營商環境持續改善,香港重回熱鬧繁華。但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也在同場活動講話舉例指出,有人現在開始鼓吹一些法不用立,一些法要取消。鄭雁雄強調,在「興」的發展中,不能忘記「治」的相伴,現在絕不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

現時國際環境複雜多變,美方透過打香港牌破壞香港繁榮穩定,遏制中國發展,美國對香港的種種舉措,是其對華戰略競爭的一部分。如果有人因為香港國安法已實施而掉以輕心,香港將來還會有危機。我們絕不可以「事不關己」,必須身體力行,為維護國家安全出一分力。

3、遊行不是表達訴求唯一方式

夏寶龍出席「國安日」還強調,維護國安與表達訴求不矛盾,遊行不是表達訴求唯一方式,過往民生等利益訴求容易被騎劫,人民善良願望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操縱,民生利益訴求被歪曲成政治問題,誘發社會對抗,強調對立社會是沒有前途。

香港反修例風波2019年從6月9日開始,觸發連串大規模示威,從相對和平和人數破紀錄的大遊行,逐步演變成暴力衝突。其後暴徒的襲擊行動不斷升級,發生了一場又一場血腥暴力的場面。亦有遊行示威有外國人控制指揮,暴徒被搜出藏有類比槍、縱火、製造爆炸裝置而被起訴,部分人更因此而入獄。

外國對遊行示威的規管比較嚴格,許多地方組織者以及參與者皆可被罰。舉例來說,《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並無賦予人民在暴動、動亂、公路交通受阻塞,或對公共安全和秩序構成其他即時威脅的情況下,有權利進行集會。第一條修正案容許制定法規,禁止人民為達致不法目的而集會及使用武力或暴力。新加坡公共抗議受到極為苛刻的限制。即使與政治關聯甚微的公開聚會,也只能在芳林公園一隅的「演說者角落」舉行,否則必須申請警方許可。就算在「演說者角落」,發言內容也受到嚴格限制,而且外國人不得上臺演講,甚至根本不允許有外國人在場。

4、細味《大風歌》望有更多猛士守護香港

4月14日,在行政長官李家超陪同下,乘坐專車,到九龍灣宏天廣場一間酒樓飲早茶。夏寶龍席間分享劉邦的《大風歌》,夏寶龍希望大家細味「平定天下後如何得猛士守住」,在挑戰面前,到底怎樣守住香港和內地的和平與昌盛,令人深思。

《大風歌》是漢朝開國皇帝高帝劉邦,在西元前195年初平定英布之亂後,回到故里沛縣,在宴請鄉鄰的酒宴上,酒酣耳熱之餘,擊築而歌,《大風歌》由此問世。此詩僅有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第三句卻突然透露出焦灼,抒發了作者內心表現出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鬱惆悵。

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政浙江的時候,夏寶龍是他的副手。中央找夏寶龍出任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港澳辦主任,當然也是要貫徹中央的對港政策。國家最高領導人既然重視考察,實踐調研,夏寶龍在疫情結束後來港考察,自然就不令人意外。巧合,但不是沒有內在邏輯。

國家最高領導人2005年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發表文章《領導幹部必須做到「守土有責」》,說《大風歌》的意思是要有一批人來守土,負責站崗放哨,強調領導幹部要有強烈責任感。他提到:「清代守錢塘大堤的塘官,當時是四品官,與知府享受一樣的待遇,待遇很高。但是有一條,就是不能決堤,如果決了堤,不等皇帝來找他算帳,他就跳塘自盡了。」文章說領導幹部要敢於負責:「保一方平安,強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真正做到守土有責。」

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穩佔國際貿易、航運、創科的重要地位,是自由的經濟體,更是世界公認安全的大都會。夏寶龍按照習近平主席文章精神,希望大家細味「平定天下後如何得猛士守住」,在挑戰面前,到底怎樣守住香港和內地的和平與昌盛,令人深思。

5、直奔基層,到新界鄉議局調研,力求不粉飾太平,深入交流

夏寶龍4月15日進行第三日考察,直奔基層,到新界鄉議局與鄉議局代表會面及共進晚膳食屏山盆菜,力求達調研作用不粉飾太平,深入交流。

鄉議局席劉業強表示,會面中他主要表達對未來新界發展的意見,其中新界6,000公頃的農地,不少都荒廢,新界人願意釋放農地去發展,解決民生經濟問題。事實上,土地供應及房屋問題一直是政府最難解決的死結,針對各大發展商在新界囤積逾千公頃的閒置農地,特區政府及各界均想方設法釋放這批土地,務求增加公營房屋建屋量。不過,每當推行新發展區或大型發展項目時,就算由政府收地,亦會遇到有關土地的持份者反對。持份者有兩類,即佔用人和業權人,他們基於不同原因,而對發展建議有所抵觸。如果政府可選擇的工具不多,只依賴官方收地一招來回應,那麼理順持份者的過程,難免會曠日持久。

既然中央強調官員考察要「聽真話,察實情」,「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夏寶龍此行自然也不能夠粉飾太平,由官方只展現香港較好的一面。夏寶龍直奔基層到新界鄉議局考察,對香港土地供應及房屋問題加深了認識。

6、民主不一定是「一人一票」,揭穿西式民主荒謬性

夏寶龍4月16日繼續在港第4天考察行程,到立法會與議員交流。有議員引述夏寶龍的話表示,民主發展需要有質素,傾聽不同意見,但不一定是「一人一票」,西方民主制度也有自身問題,更提醒議員:「不要覺得反對就是民主」,並指民主可以是協商,內地正是其中一個例子,最重要的是找到對人民有益的道路。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過:「民主是最壞的管治模式,所有已嘗試過的模式除外。」著名英國政治學者葛賴甯在其最新著作《好的國度》中便提出一系列對西方民主制度具有深度和批判性的討論。他認為民主不應簡單地與選舉或「一人一票」畫上等號;相反,西方傳統的民主概念和模式卻存在很多「顛覆民主」的因素;例如:一、政客的私心;二、政黨只求掌權和爭取政黨利益的心態;三、掌權政黨的私心,特別是不惜任何手段繼續掌權的野心;四、缺乏權力有效分隔的西敏寺民主模式,特別是行政與立法互相扶持的曖昧關係;五、因為爭取選舉經費而令商界有極強影響力,導致既得利益者持續壟斷政治等。

的確,民主不應簡單地與選舉或「一人一票」畫上等號,納粹德國領袖希特勒也是以民主選舉制度,「一人一票」選出來的,卻殺害了數百萬猶太人。向金錢臣服的「美式民主」怎會是真民主?美國「民主燈塔」孕育劣質政客,特朗普和拜登都是一人一票的產物,特朗普被捕鬧劇徹底暴露美國民主的荒謬,拜登不斷拋出劣質政治產品惡化國際交往。有議員形容夏寶龍是「脫稿」發言的「肺腑之言」,而「不要覺得反對就是民主」、民主不一定是「一人一票」,是一整套論述,揭穿了一人一票、多黨制等西式民主的荒謬性。

7、「50年不變其實是可以超越」,夏寶龍再次安定、鼓舞香港人心

夏寶龍訪港6天行程到尾聲,4月18日下午乘飛機離開,而他昨日主要考察本港財金及創科領域。有商會代表透露,夏寶龍談及「一國兩制」時形容「50年不變其實是可以超越」。

國家最高領導人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一國兩制』是經過實踐反復檢驗了的,符合國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門根本利益,得到14億多祖國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門居民一致擁護,也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同。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這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從國家民族發展的戰略高度,從港澳發展的實際情況,從維護港澳同胞切身利益的角度出發,所作出的重大政策宣示。「一國兩制」將在香港長期堅持下去,堅定不移,不會動搖。

可以說,從「五十年不變」這一說法提出開始,「五十年不變」就是形容意義上的概念。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鄧小平對「五十年不變」有多次解釋。

1984年,鄧小平會見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時表示:「我們在協議中說五十年不變,就是五十年不變。我們這一代不會變,下一代也不會變。到了五十年以後,我國發展起來了,那時還會小裡小氣地處理這些問題嗎?所以不要擔心變,變不了。」

1988年,鄧小平會見「九十年代的中國與世界」國際會議全體與會者時表示:「實際上,五十年只是一個形象的講法,五十年後也不會變。前五十年是不能變,五十年之後是不需要變。」

1990年,鄧小平會見香港商人李嘉誠時表示:「不會變、不可能變、不是說短期不變,是長期不變……就是說五十年不變,五十年後更沒有變的道理……」

「一國兩制」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前進,也必然在實踐中遇到一些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新情況新問題甚至風險挑戰。國家層面也好,特別行政區層面也好,都需要在制度建設和制度發展方面作出積極應對,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化解新矛盾、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發展。

夏寶龍強調「一國兩制」50年不變是可以超越,加上有《香港國安法》和持續改革開放,將為香港帶來很多機遇,對繁榮穩定起很大作用。夏寶龍再次安定、鼓舞香港人心。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