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萍踪

首頁 > 最新文章 > 海角萍踪

法國巴比松森林的「畫家村」(2023.5)

發布日期:2023-06-12

◎沈大力  法國

巴比松是位於法蘭西島楓丹白露森林西部邊陲的一個林木茂翳,崗氣繚繞的小村莊,被列為自然公園。1830年時,這裡還只是一個伐木者棲身的偏僻之地,產生於此的巴比松風景畫派使之冠以「畫家之鄉」美名。頭一回到巴比松漫步的藝人羅曼·塞奧感歎:「這兒讓人癡狂迷戀的是森林,真切地感到森林在向我親切召喚:『來這兒安身吧!』」。

首位妙筆卓著的巴比松派畫家

十九世紀初,最早被吸引到巴比松的是風景畫大師卡米耶·柯羅。他生於巴黎一個富商之家,得父母應允和資助,自青年時期開始習畫,打下堅實的傳統美術基礎。但是,他更傾向於露天寫生,暢想描繪林中仙女和人身羊足,頭上長角的農牧神,形成自身獨特的天然景色結構。他以《塞納河岸》和《阿沃萊市郊》等作品,成為首位妙筆卓著的巴比松派畫家。

當年,柯羅來到巴比松,跟鄉野風景畫家米耶等人在「卡納老爹旅店」相聚,被當地居民呼為「卡納畫家幫」。他們黎明即起,進入森林寫生,領略珍椿草的自然情韻,日暮方歸,成為一種巴比松派的繪畫「法朗吉」群落。他們還不時徒步到附近的夏伊-昂-彼埃爾,直至楓丹白露森林,為喬治·桑筆下的奇崛景色作畫,以形寫神,意境深遠。在法國畫史上也稱作「楓丹白露派」。

關於柯羅和米耶,人們一向只突出他倆在美術上崇尚自然的秉性,從不提及二人氣質不凡,追求社會自由與公正的意向。實際上。他們兩人都加盟過1871年春天的巴黎公社。史載,巴黎公社時,庫爾貝組織成立了有400餘名藝術家參加的「巴黎美術家同盟」,支持公社的社會革命事業。詩人兼工藝美術家鮑狄埃起草了同盟章程,選舉出47名同盟委員,其中就有柯羅和米耶。他們宣稱要跟杜米埃、馬奈、達魯、奧丹和彼契奧等一道為「普世共和國」的創作自由奮鬥,徹底推翻既立秩序的「文化霸權」。柯羅品格高尚,在此際向被圍困的巴黎捐款,慷慨濟貧。

公社慘遭血腥鎮壓,他們回歸了巴比松雲霧繚繞的「紫藤和野罌粟花境界」,一心漫射晨曦和玫瑰晚霞,卓然獨立地堅守文藝創作的自由取向。米耶則進一步致力於描繪他所熟悉的巴比松農戶日常生活,畫了《三鐘經》、《打麥秸的人》和《拾穗農婦》等巴比松派傳世佳作。據傳說,《三鐘經》裡那位虔誠祈禱的村姑,原型就是巴比松村的一個侍女,名叫阿黛爾。她還因而得了一個「三鐘經嫂」的綽號。米耶本人晚景淒涼,一直掙扎在貧困中,最後死在巴比松,同他另一位好友盧梭一起埋在楓丹白露森林裡。柯羅贈送一萬法郎給其遺孀,資助她撫養子女。

盧梭是另一位傑出的巴比松畫家,於1848年來到巴比松。他經常跟其他畫家們一道去楓丹白露森林,尋求情景相為珀芥的新意境,揭示大自然的奧秘,留有意出塵外的名作《夕遊楓丹白露》,終了實現夙願,於1867年在巴比松托體大自然。另有巴比松奇特畫家,西班牙血統的納克索斯·迪雅茲,他受普律東性格感染,感懷傷遇,盡泄悒怏之意,抒哀怨逸氣。然而,到巴比松隱居蓬蓽,他以畫會友,如魚得水,倒似乎找到了一個閒適寧靜的港灣,頗有興致地坦腹:「我們都是藝術家,皆在抱幻想的年齡。我設想,今後的青年倘若進入這片森林,或許會恒久聽到可憑之追憶我們的笑聲。」迪雅茲已離世多年,但他當年在巴比松住過的木屋至今猶存,圍繞在鄉野紫藤叢中。

現今,遠方來的遊客可以參觀「巴比松畫家博物館」。該館包括兩部分,一是原先自1820年至1860年柯羅、米耶和迪雅茲等多人投宿的卡納旅店。陸續來此汲取大自然靈感的畫家中還有查理·多彼尼,曾師從德拉納羅什,1835年從羅馬歸來,到巴比松繪畫,以細膩的筆觸豐潤了巴比松派的畫風,起到一種「氛圍效應」,還為歐仁·蘇的社會長河小說《巴黎的秘密》插圖。尚需提及茹爾·杜普萊,他早先跟英國的風景畫家交往,認識盧梭後,於1846年到巴比松棲身,加入了「卡納畫家幫」,繪出凸顯厚塗純樸大自然的《大橡樹》和《船閘》等佳作。他的同伴貢斯當·特瓦雍畫行造詣精深,以在楓丹白露繪事怡然為樂,尤臻於畫奶牛,其動物畫《在池沼飲水的奶牛》意趣昂然,現存盧浮宮。巴比松可說名流輩出,秀出群芳,其中傑出風景畫家申特伊,也頗有聲藝壇。

給後世留下寶貴精神遺產

美術愛好者特別會追憶起的盧梭和為浪漫派詩歌插圖的石板印墨畫家塞萊斯特·南特伊,以及油畫家路易-戈德弗瓦·雅丹等人,均筆跡勁爽,善用雲水飛動呈現出詩情畫意的境界。盧梭的畫坊構成巴比松博物館的第二部分:盧氏在其中度過了一生最後的20個春秋,他和一批巴比松畫家的傢俱和日常用品以及裝飾,甚有意態的畫板,尤其是集體製作的木質壁畫,現今依然陳列如昔。

巴比松派畫家受啟蒙哲學啟示「返歸自然」,在大森林感召下,徹底突破了歐洲傳統畫壇的成規。一個個都將畫板放置於大自然懷抱,臨畫草木,用彩筆繪出一年四季變化無窮的神奇景致,乃至農家淳樸的田園生活,臻入化境,開闢了藝術新境界。他們崇尚創作自由,放眼無窮的宇宙,在天地間暢想,盡情抒發情懷,逐步向印象派發展。柯羅有名言:「永遠不要忽視觸動你們的最初印象。」盧梭也強調畫家對景求趣造意,總是處在「感覺的尖端」,要竭力保存「世界意識的頃刻。」可以說,巴比松派畫家們將繪畫題材重點從都會庭園擴大到流雲飄崗的鄉村,改變繪境,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繪畫藝術的審美範圍,給後世留下寶貴精神遺產。

宛如繪畫藝術的「朝聖」

巴比松森林依傍着法國最美森林之一「楓丹白露」,四季回蕩森林的呼喚。像過去召引柯羅、米耶等畫家那樣,依然吸引着當代厭煩大都會喧囂、渴望回歸自然的人們。巴比松村逐漸在變化為第二住宅度假地,一些文化和演藝界人士移居到此,「新居民」的到來大大改變了該地住戶的成分。而且,與過往靠大自然吸引人不同,休閒娛樂、特別是旅遊的色彩更為濃厚,全球無數好奇遊客,紛紛不遠萬里而來,宛如繪畫藝術的「朝聖」。

光景悠悠。今朝一些時髦文化的弄潮兒在此地「王家咖啡館」和「狂放巴比松」餐廳操辦起「即興節日」,暮鴉噪晚,夜半騰蹈。當地原住民不堪其擾,不無怨尤。令今人悲惜的是,向者受人讚絕的「巴比松畫家村」聲譽似逐流波,徒剩其名。可惜,大自然森林的呼喚已失天籟清音。暮鐘敲響,變成「無弦琴上彈於調」了!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