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暑期北遊記:在變局中期待香港開新局

發布日期:2023-07-26
◎ 尚海龍 立法會議員(選委會界別)

       1979年至1984年,是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突圍的五年,恢復高考準備人才、破局交通體系打通經濟堵點等改革政策外,對當今影響最為深遠的恐怕要數各種開放政策:1980年8月國家破天荒地確立了四個經濟特區,位於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率先成立,位於福建的廈門則在10月成立。在總結了四個城市的發展經驗後,1984年,國家一口氣宣布了14個沿海開放城市,福州、青島均名列其中。而當時的安徽省會合肥因為不沿海,且經濟總量低,還不適合大規模對外開放,合肥同期就啟動城市舊改,希望為未來發展打基礎,好在七十年代初咬牙支持留下了由北京遷至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以及一批科研院所,為今天的合肥靠科技突圍奠定了基礎。

       7月中的立法會進入休會期,但議員們工作的步伐不停。筆者有幸11天考察四個城市,先是隨主席梁君彥到福建,展開5天的考察行程,先後到訪福州和廈門,了解重點設施和項目發展情況,並探討如何深化閩港在不同領域的合作。隨後,又繼續一連6日的安徽合肥、山東青島的考察行程,了解最新的創科發展。



尚海龍與邱達根、葛佩帆、黃錦輝議員共同考察青島東方影都科技製作基地


       廈門、福州、合肥、青島,一路北上,恰好是走了國家東南沿海的大半個輪廓,暫且稱為暑期北遊記。
       過去三年,全球疫情所帶來的挑戰前所未見,但這趟考察,令筆者深深感受到內地城市在對抗疫情的同時,透過科技助力,抓緊機遇,銳意進取,對於未來發展體現出的韌性與決心。政府和企業在寒冬裡的守望相助,才換來了疫後復常的春暖花開。
       精準施策,貼心服務是各城市的基礎要素。以廈門生物醫藥港和園區內的生物醫藥企業為例:首先政府對於入駐項目給予3-5年300-1500平方米(約3,000-15,000呎)的場地租金補貼;其次在研發創新上有三種不同的補貼,其中包括研發創新平台補助、新藥研發補助及仿製藥研發補助,金額最低100萬元(人民幣)至最高400萬元內不等。還專門出台了一些針對科技人才的優惠政策,包括提供一流的科研設施、工作環境,以及百萬級別的福利待遇,確保這些人才能在福建找到他們的「歸宿」,在這裏發展他們的職業生涯。福建省的這些精準創科政策無疑是走上了一條合適且成功的道路,只有尊重和依靠人才,才能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實現真正的發展和進步。
       超前布局、場景驅動是各城市的共同特色。此次北遊考察,和政府部門的座談、聽取城市介紹經驗也是管窺城市治理的有效途徑。除了廈門構建生物醫藥產業組團外,福建舉全省之力舉辦了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透過數字經濟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競爭力,智能超算中心正成為福州的發展基礎;青島開足馬力,大膽創造全面開花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如智慧交通、智慧電影等,從深圳、北京、香港等地吸引部分中等規模的科技企業將總部整體落戶到了青島,合肥的量子科技、智能顯示、大科學裝置令人印象深刻。
       政府下場、投資驅動是各城市的發展密碼。合肥創投,是投資界的熱議話題,透過一級市場對科技企業的投資,政府下場和企業合作,為合肥「搶」來了蔚來汽車、京東方、維信諾到大眾汽車新公司;而廈門、福州、青島也都成立了城市級、區級投資平台,透過「投」學習市場運作,感受科技前沿脈搏,提早鎖定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企業,將市場主體固化在區域之內,參與分享高成長性行業和企業的發展紅利,和創新企業風險共擔,政府不斷擴展對新產業的敏感度和失敗包容度,這也是學習新加坡「淡馬錫」模式的成功案例。
       筆者在參訪旅程中深刻感受到的是開放與創新對香港發展的啟示。沿海開放城市,加上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構成了我國沿海自南到北的對外開放前沿地帶。這些城市和深圳、廈門等經濟特區,是國家目前最重要的港口城市。現如今30多年過去了,已有6座城市(上海、廣州、天津、寧波、青島、南通)的GDP超過萬億大關。其中考察團到訪的青島跑出了三大企業:海爾、海信、青啤。而以海洋科技為核心的青島西海岸新區經過了20多年的開發積澱,建成了兩個香港大小的國家級新區。在2022年,西海岸新區的GDP以4691.85億元的GDP數據在青島市內遙遙領先。

       1980年代的香港經濟已全面起飛,人均GDP於1988年首次突破10,000美元,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入先進經濟體,成為亞洲最發達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舊時輝煌過眼雲煙,如今內地多個城市的GDP陸續早已超過香港,而香港對比內地城市在創新科技上的發展也變得望塵莫及。這些城市通過鼓勵創業、提供優惠政策和建立科技園區等方式,吸引併培育了大量的人才與創科企業。



尚海龍與福建省委書記、省長座談時交流發言


       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香港有着「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正如習近平主席期盼的,香港應發揮自身優勢,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珠聯璧合,強化產學研創新協同,着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香港在創科領域的發展需要搞好「內交」,通過珠聯璧合的方式,共同推動創新科技的繁榮。為此,香港不僅需要積極尋找適合的合作夥伴,更要深化與內地的互利合作,共同推動科技創新產品和服務的轉化,助推大灣區內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要向內地城市學習產業政策、早期投資、場景設置的「技術」,更要學習內地的敢闖、敢幹、敢拼的「精神」。
       此外,香港應扮演好橋樑和紐帶的角色,對接國際,充分利用其「一國兩制」的優勢,發揮香港作為國際橋頭堡的作用,與外發展協同,推動海外與內地城市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深度合作。
       筆者期待,香港能夠以更開放的心態,更積極的姿態,更深入的行動,與內地的科創發展一同探索與前進,共同推動科創事業的發展。只有通過內外合作,才能形成科技創新的強大動力。香港有責任,也有能力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變局中,期待香港開新局。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