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政經

首頁 > 最新文章 > 港澳政經

區議會改革重塑香港政制發展新方向(2023.6)

發布日期:2023-07-28

◎文軒

如今區議會改革延續了立法會完善選舉制度的精神,擯棄過去一味追求擴大直選的做法,將「亂」的因素排除在外,把「治」的基礎牢牢紮實,重塑的不僅僅是區議會,更是整個香港政制的發展新方向。

現屆區議會將於今年年底結束任期,特區政府早前推出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準備對區議會的組成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此,不少市民齊聲叫好,認為區議會若不改革,就要廢除,已經到了不得不動「大手術」的地步,斷然不能維持原樣再來一屆;反對派則是一片愁雲慘霧,稱改革是「民主的倒退」,部分人更擬「杯葛」選舉,從此退出區議會。區議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這次改革有多大程度能夠解決之前的問題?

直選比例由九成激削至兩成

從特區政府給出的改革方案來看,其主要內容無非三點:一是改變區議會組成方式,現時直選比例高達九成的區議會,下屆將通過委任、地區委員會、直選以「四四二」的比例產生,並將單議席單票制改為雙議席單票制;二是引入資格審查制度,任何渠道參選都需要通過資格審查;三是引入履職監察制度,區議員若有嚴重問題會受到懲處。

行政長官李家超明確表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從制度上防止顛倒黑白亂象在區議會發生,從基本上完善地區治理架構,要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並充分體現行政主導。

黑暴下的區議會亂象頻生

李家超之所以有此一說,純粹是因為現屆區議會的表現太過「惹火」。區議會過往予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地區性服務組織,但隨着近些年香港政治鬥爭不斷加劇,區議會為民服務的功能逐漸削弱,種種弊端日益顯現。尤其是2019年的黑暴,更是將這些弊端徹底暴露,毫無門檻的選舉規則讓攬炒派長驅直入,在狂熱的政治氣氛中,以壓倒性的優勢豪取逾八成議席。自此,攬炒派在區議會一手遮天,各種匪夷所思的亂象亦由此而生,下面不妨回顧幾個經典案例:

其一,為虎作倀,將區議會變成支援黑暴的據點。攬炒派區議員靠黑暴上位,當選後便以各種形式為其支持者「謝票」,例如在葵青區議會會議期間公開站立唱「港獨」歌曲;在屯門區議會會議上為黑暴期間身亡的「自己友」默哀。後來攬炒派大搞非法「初選」,在特區政府已表明此行為違法的情況下,仍有不少攬炒派區議員將自己的議員辦事處「貢獻」出來作投票站。

其二,對抗中央,罔顧民生。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前夕,離島區以外的全港17區超過300名攬炒派區議員舉行不合法的「特別區議會大會」,會上無理要求「撤回香港國安法」,其後又簽署所謂的「墨落無悔 堅定抗爭」及「抗爭派立場聲明書」。疫情爆發後,深水埗區議會在攬炒派的把持下通過動議,反對政府推行普及社區檢測及健康碼,並要求取消部分入境人士的免檢疫安排。動議雖然獲攬炒派區議員通過,但並沒有約束力,食物及衞生局、創新及科技局都沒有代表出席。

其三,侮辱市民,素質低下。「華人與狗不得內進」是臭名昭著的辱華字句,但時任深水埗區議員的李文浩卻把「藍絲與狗不得內進」的標語貼於其辦事處門口,門上還貼有黑暴口號「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標語。同用一個辦公室的公民黨深水埗區議員劉家衡亦在Fb發表同類字句,公然羞辱市民。作為區議員,竟以政見劃分服務對象,自然引起市民的強烈不滿,後來有大批市民到其辦事處外抗議,李文浩及劉家衡竟用擴音器辱罵對方,劉家衡女友「搣時潘」(潘書韻)更向市民潑漂白水,蠻橫至極。

巨額資敵 有苦難言

以上種種,僅為冰山一角。須知道,一名區議員每年酬金為40萬元(港元,下同)左右,完成任期後可獲酬金總數15%的任滿酬金,再加上員工薪酬、營運、辦事處租金、醫療保險或費用、外訪的實報實銷開支津貼,以及非實報實銷的交通及小額雜項開支津貼,4年任期的總收入最高可達460萬元。若以2019年攬炒派取得的388席來算,特區政府單單是養着這群處處與自己為敵、破壞社會和諧、製造社會矛盾的亂港分子,4年下來就要耗費近18億元的公帑。花錢資敵,還有苦難言。

所幸這批奇葩區議員隨黑暴而來,隨國安法而去。2021年,特區政府修例規定,包括區議員在內的公職人員必須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政府,有反對國安法或作出損害香港整體利益等亂港行為者將喪失資格。「身有屎」的攬炒派頓時慌了手腳,在自身利益面前,果斷捨棄選民,逾260人相繼辭職;而在宣誓過程中,有49人企圖蒙混過關失敗;再加上數十名區議員因黑暴被捕或畏懼國安法潛逃海外,導致原有的479名議員當中,留任的僅有146人,不足總數的三分之一。大規模的離職導致區議會幾近停擺,甚至多區連正、副主席都懸空,當中最誇張的是原本應有25名議員的黃大仙區議會,現時只有兩人在任。區議會混亂至斯,焉能不改?

香港長期陷入追求「一人一票」的怪圈

值得留意的是,此次改革的整體思路與2021年立法會完善選舉制度一以貫之,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幅削減直選比例至兩成,這一舉措徹底改變了過去通過不斷擴大直選推動香港民主化進程的做法,也是這次改革的核心意義所在。

事實上,將不斷擴大直選以達至「一人一票」全民普選視為民主追求的終極目標,是香港長期陷入的一個怪圈。區議會選舉、立法會選舉、特首選舉,三場選舉層層遞進、互相關聯,區議會選舉被視為立法會選舉的前哨戰,立法會選舉的結果又會影響特首選舉的政治氣氛。關鍵是每一場選舉都會製造社會對立和撕裂,而幾乎每隔一直兩年便舉行一場選舉的頻率,更是將香港拖入無休止的政治爭拗當中。

反對派早已看出其中利弊,亂港「軍師」戴耀廷於2017年提出的「風雲計劃」就是圍繞着這三場選舉,當中包括三個步驟:第一步,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取勝,以「囊括」選舉委員會中與區議會相關選委的席位;第二步,在2020年立法會選舉中,掌握過半數的議席;第三步,在選委會成員中拉攏與其立場相近組別的席位,如拉攏成功,將掌握超過半數以上席位,即可決定行政長官人選。計劃中的第一步已經實現,若非國安法的實施及時止亂,立法會選舉和特首選舉的結果是否會傾向反對派猶未可知。

諷刺的是,好幾屆特區政府都將以擴大直選為目的的政制改革作為自己的使命,而反對派又利用這一點,故意千方百計拖垮政改,不斷製造政治話題,並將之越炒越熱。這樣一來,特區政府的大部分精力被政改所牽制,建制派的重心則在於打選戰,整個香港在不知不覺當中被反對派牽着鼻子走了20多年。

回歸前突然「民主」 港英政府為特區政府埋「定時炸彈」

當然,單靠香港的反對派自然做不到這一步。早在香港回歸之前,英國人就已經開始了周密的部署。1979年3月,時任港督麥理浩到北京與鄧小平會面,得知中國將在1997年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麥理浩回港後,立刻着手加速在香港推動代議制發展,於1980年6月發表《地方行政模式綠皮書》,就建立一套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展開諮詢;翌年發表《地方行政白皮書》,決定成立區議會,並於1982年舉行首次區議會選舉,企圖以此達到「民主抗中」的目的。

這個圖謀在「末代港督」彭定康時期更是暴露無遺。當時他不顧中方在中英磋商前不公布方案的要求,單方面公布政改方案,完全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的規定。其政改方案不僅提出取消區議會所有委任議席,民選議席大幅增加至346個,還將所有選區劃一為單議席選區,即一個選區只產生一名區議員,改變過去「單議席」與「雙議席」混合的選舉制度。目的就是為了扶植以民主黨為首的親英政治勢力,並通過改革選制令區選變得政治化,讓反對派可以主導議會。為了增加區議會對立法局的影響力,還將所有當選的區議員會組成一個選舉團,推選10人出任立法局議員,回歸後的「超級區議員」正是由此蛻變而來。

與此同時,彭定康的政改方案還針對立法局選舉提出臭名昭著的「新九組」方案,不僅大幅增加直選議席,還將功能團體間接選舉的性質變相改為直接選舉,即取消法團票,改為個人票,並把功能團體的選民基礎從原先的不足10萬人迅速擴大到270萬人。

雖然中央當時「另起爐灶」,沒有讓彭定康政改方案下的立法局議員直接過渡成為特區的立法會議員,但可惜的是,回歸後的香港政制發展並沒有擺脫彭定康政改方案的影響,仍舊朝着擴大直選的方向前進,再加上外國勢力的滲透和本土激進勢力的崛起,最終釀成了「佔中」、黑暴之禍。

過去的種種事實無不顯示,無底線、無門檻、一味追求「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是香港的亂之源。香港今日的成就與輝煌,從來都不是靠所謂的「民主」得來,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這些賴以成名的優勢才是香港的金字招牌。捨己所長,而去盲目地東施效顰,追求所謂西式民主,只會學得個「四不像」。如今區議會改革延續了立法會完善選舉制度的精神,擯棄過去一味追求擴大直選的做法,將「亂」的因素排除在外,把「治」的基礎牢牢紮實,重塑的不僅僅是區議會,更是整個香港政制的發展新方向。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