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中國春季外交展開魅力攻勢(2023.6)

發布日期:2023-08-10

◎子瞻

兩會閉幕,西班牙、馬來西亞、新加坡、法國、巴西以及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紛紛訪華。在長安街兩側的華燈上,中外國旗的組合不斷變化,有段時間還出現幾個國家國旗同時掛起的情況,這正與各國領導人密集訪華的行程相互映照。

除了「請進來」,中國以元首外交為引領也在不斷「走出去」。在俄烏衝突持續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3月下旬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隨後在4月又同烏克蘭總統通電話,持續對外闡釋中方在重大國際事件中的原則立場。

此外,在斡旋地區熱點問題上,中國的身影也並未缺席。中國、沙特和伊朗三國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長期敵對的沙特和伊朗達成包括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係在內的雙邊協議,隨後中東地區相繼掀起一股「和解浪潮」,又一次令國際矚目。

在俄烏衝突中勸和促談

當前,俄烏衝突的外溢效應早已超出地區範疇,成為影響全球政治經濟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在衝突升級一周年之際,世界各方都在積極探討盡快結束戰爭,進而實現地區和平的有效方式。2月底,中國外交部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呼籲各方共同尋求危機的政治解決,被外界稱作應對烏克蘭危機的中國「和平方案」。

此後,在中國一系列外交活動裡,從3月1日到訪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到4月12日開始其訪問行程的巴西總統盧拉,中方幾乎在每一場首腦會談中都會談及烏克蘭危機,並不斷宣示自身勸和促談的核心立場,以及強調政治解決衝突的必要性。

在全國兩會閉幕後不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開展國事訪問,這既是新一屆中國政府的外交開篇之作,也是在俄烏衝突大背景之下的重要外交活動,烏克蘭問題自然成為兩國領導人溝通的重點。

訪俄期間,習近平在與普京會見時特別指出,不久前,中方專門發表了立場文件,呼籲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普京也回應表示,俄方認真研究了中方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的立場文件。雙方互動形成的共識也被寫入了中俄兩國元首簽署的聯合聲明。在聲明中,雙方強調,負責任的對話是穩步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俄方歡迎中方願為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積極作用,歡迎《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中闡述的建設性主張。

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對俄羅斯訪問約一個月後,中烏兩國元首也實現了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的首次通話。面對烏克蘭危機延宕,中方通過這次關鍵通話,再次表明勸和促談的核心立場,而「派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赴烏克蘭等國訪問」等具體舉措,也對外傳遞出中方更積極參與推動勸和促談進程的信號。

在通話中,中方的核心立場也得到烏克蘭的積極回應。澤連斯基指出,歡迎中方為恢復和平、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危機發揮重要作用。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副主任、外交政策顧問安德列·西比哈也在社交媒體評論道:「向停止戰爭又邁進了重要一步。」

進入5月之後,中方具體勸和促談的舉措也得到進一步落實。中國外交部宣布5月15日起,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大使將赴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和俄羅斯五國訪問,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同各方進行溝通。這將是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中國到訪烏克蘭的最高級別官員,而這位具有多年歐亞地區工作經驗的中國前副外長將如何與各方溝通受到世界矚目。

回顧中國春季展開的一系列外交活動,烏克蘭危機始終是繞不開的一大關鍵。如何應對這一歐洲二戰後的最大危機,也是世界主要大國開展外交活動不可迴避的問題。或許目前評價中國將發揮的作用還為時尚早,但正如基辛格所言,現在可能正接近一個轉捩點,因為「中國已經加入談判」。

脫鈎不是中歐的選擇

在中國春季外交中,中歐頻密互動的熱絡溫度持續不斷。4月13日至15日,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應邀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為歐洲政壇的「訪華熱」再添新筆。

近1個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先後訪華。如果加上去年11月、12月分別訪華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歐洲理事會主席蜜雪兒,以及日前因新冠陽性推遲訪華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這份半年內來自歐洲的訪華政要的名單會更長。

為何歐洲政壇不斷掀起「訪華熱」?在外界看來,不斷來華的歐洲政要正在用實際行動回擊所謂與中國「脫鈎」的論調。

在與中國領導人會面後,馮德萊恩4月6日對中外媒體表示,儘管經歷疫情和俄烏衝突等動盪,歐盟對經貿佔比和供應鏈「過度依賴」的問題日益警覺,但她質疑與中國「脫鈎」是一種切實可行的策略,「脫鈎」的後果也並非歐洲真正的需求。她指出,同中國「脫鈎」不符合歐方利益,不是歐盟的戰略選擇,歐盟獨立自主地決定對華政策。

馬克龍更在一場面向在華法國僑民的演講中表示,與中國的對話是不可或缺的。他直言不諱,當前,自己能夠聽到一些關於西方和中國未來關係的強烈擔憂,如「脫鈎」已經在生效,問題只是「脫鈎」的節奏云云,但他強烈回應稱,自己不願意相信未來是這種情況。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訪華的一項特殊安排是,參觀完在天津的德企後,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一道乘高鐵轉場北京。貝爾伯克提及此表示,很高興有機會一道乘坐中國高鐵,並參觀德國在華企業。她還表示:「『中國速度』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德中合作成果令人讚嘆。」德方不贊成「脫鈎斷鏈」,期待盡快重啟兩國各領域交流對話。

在中國春季外交魅力攻勢中,歐洲是最為重要的方向之一。與之相呼應的,「不能失去中國」也逐漸在成為歐洲共識。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指出,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中歐已形成強大的經濟共生關係。不少歐盟成員國承認,不論國際局勢如何,歐洲「不能失去中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進一步分析稱,經貿合作一直是中歐關係的壓艙石,互利共贏是中歐務實合作的「底色」。當前,隨着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將為歐洲帶來新機遇,促進共同發展。歐洲政壇「訪華熱」也顯示出,所有世界上願意與中國合作共贏的國家,中國都願意和他們相向而行。

事實如此,「脫鈎」並非中歐的選擇,而維護好中歐關係需要加強「與中國對話」。當前,正值中歐關係改善的特殊時期。過去三年,中歐關係出現波動,今年適逢中國和歐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中歐關係進一步發展迎來重要契機。當前歐洲內部正在討論調整對華政策,「訪華熱」顯示出歐方改善中歐關係、建立更好對華認知、推進雙方合作的意願。

斡旋外交引發和解效應

在世界目光還聚焦烏克蘭時,一則關於中東地區和解的好消息從北京傳出,為中國春季外交增添了又一抹亮色。3月10日晚間,中國、沙特、伊朗發布一份三方聯合聲明,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復自2016年以來就中斷的雙邊外交關係。

一個月後,沙特和伊朗兩國外長4月6日在北京舉行會晤,這是兩國外長7年多來的首次正式會晤,雙方宣布即日起恢復外交關係並簽署聯合聲明。在外界看來,作為沙伊北京對話的後續,兩國外長在北京的又一次互動,是按照「北京協議」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在緩和關係的道路上邁出的新步伐。

從2022年底習近平赴沙特出席「三環峰會」,到2023年3月中東兩大長期對手在被北京達成復交協議,有媒體評論指出,短短三個月時間裡,中國在全球地緣矛盾和鬥爭最複雜激烈的中東地區,促成了具有外溢和示範效應的重大斡旋突破。

外界注意到,除了沙特和伊朗正式復交,中東地區近期「和解外交」頻現,多國關係呈「回暖」態勢,例如土耳其外長十餘年來首次訪問埃及,敘利亞總統到訪阿聯酋等,掀起一股備受關注的「和解浪潮」。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分析表示,沙伊改善關係的意義不僅在雙邊範疇,對整個中東地區關係的緩和,都有巨大帶動效應、示範效應、輻射效應。中國選擇從海灣地區入手斡旋調解中東地緣政治矛盾,是牽住了中東安全的「牛鼻子」,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沙伊和解已撬動中東局勢,在其影響下,中東陣營對抗的堅冰已開始融化。

在集體會見沙特和伊朗外長時,中國外長秦剛也談及沙伊關係改善的利好強調,為宣導全球安全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精彩實踐。沙伊握手言和的一小步,也是人類跨越衝突、實現和解的一大步。

展望未來,以沙伊復交為契機,中國在春季外交中對於中東地區的關注料將進一步加強。據媒體報道,中國下一步着力方向或是推動伊朗同海灣阿拉伯國家整體關係的改善,並在今年內計劃籌辦伊朗與六個海灣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領導人峰會。不難預見,屆時中國斡旋外交落子中東,將成為推動地區和平的又一股強大力量。

兩會之後,中國在春夏之交又迎來一個外交熱潮,北京成為令人矚目的世界「會客廳」。中國元首外交接連走出去,中俄元首莫斯科會晤令全球矚目。在斡旋地區熱點問題上,中國的身影也並未缺席,沙特和伊朗在北京達成復交協議,促使中東地區掀起「和解潮」。中國正在積極展開外交魅力攻勢,一系列的落子與布局受到國際高度關注。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