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動態

首頁 > 最新文章 > 神州動態

故鄉驕傲 餘暉璀璨(2023.7)

發布日期:2023-08-10

──僑鄉記憶中的徐四民

◎陳元朔

徐四民先生一生為國為鄉的人生經歷始終激勵着身為後輩的我們,《鏡報》作為徐先生創辦的媒體,全體同仁在踐行徐先生定下的宗旨的同時,也深感負有追尋徐先生思想之源泉的責任。徐四民先生祖籍廈門湖里徐厝,徐厝故鄉是他一生心中深深的掛念,今年4月,故鄉的兩位徐家老前輩,親長徐振忠和堂親徐家豐接受了《鏡報》的採訪。在他們的回憶裡,徐四民的情懷與徐厝人的精神傳統息息相關。

徐厝驕傲 光榮榜樣

「厝」在閩南語中是房屋的意思,由於同一家族往往將房屋安置在彼此附近,整個村子通常是沾親帶故的同姓氏族,在閩南人的聚居區產生了一種「姓氏+厝」的獨特命名方式。徐厝,就是徐家人聚居的地方,這個名字是對家和家鄉最親切的稱呼,也是徐厝人不管去往何方闖蕩,身居何處,始終放在心上的連結。

「小村莊竟然出了個讓全國人民敬仰的愛國僑領,我們徐厝人感到無比的驕傲和榮幸!」徐振忠先生談到徐四民時,興奮溢於言表,徐厝居民老老少少都知道這位僑領的事跡,知道他一生為新中國成立、香港順利回歸不遺餘力地做了大量工作。

徐厝人近海而居,向海而生。據了解,解放前徐厝和薛厝的35戶居民中,就有29戶在海外有親戚。因為經歷過漂泊在外,遠離鄉土的愁苦,大家對這位華僑徐四民的故事發自內心地尊敬。「他的愛國愛港愛鄉的崇高精神,永遠銘刻在我們徐厝人的心裏」。徐四民先生出生在緬甸,在緬甸長大,但一封封家書,一句句問候,把這位華僑的濃濃鄉情傳送到故鄉,故鄉的文化滋養他,他亦成為徐厝人的一座精神豐碑。

身在海外 情繫故鄉

有徐四民這樣熱心家鄉發展的眾多華僑,搭上特區的發展快車,徐厝這些年變化驚人。徐振忠、徐家豐兩位徐家人向記者介紹,1995年前,徐厝社是一個小村落,只有十幾棟民房,雜亂無章。1995年,湖里區政府為民辦實事,對徐厝和薛厝两個舊村莊實施改造,讓它們融入整個厦門文明城市的美麗家園,徐厝人真正享受到宜居之福。

徐四民先生雖然身在海外,但家鄉事他總惦念在心,兩位前輩回憶道:「當他知道家鄉徐厝福源宮,連同徐厝舊村莊改造拆遷重建時,也要盡一份弟子之責,當即捐資人民幣五千元。」要知道,當時五千元不是一個小數目,徐四民先生慷慨捐資,足以證明他心裡一直裝着這個祖家。「他工作很忙,但還是寫了【澤披四海】,並捐六千塊錢製作一塊精致的匾额。」

徐四民先生曾在《祖家的變化》一文中寫道:「我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出生在廈門市禾山鎮窮困的徐厝社,因此我自然認定那是我的祖家。」當年湖里社區改造,徐四民雖然不捨,但還是帶頭動遷,可見當年這位老華僑目光長遠,對家鄉的愛是大愛,愛它發展繁榮,愛它美好富饒。

僑鄉精神 世代傳承

「徐厝人有着和徐四民一樣的愛國愛鄉光榮傳統。」在這個典型的閩南僑鄉,村裡由僑資建成的房屋就有五棟,其中最有名的一棟通體就是用红色「雁只磚」砌成外牆的紅番仔樓。

「這五棟房屋面積就佔到了全村房屋的四成。」徐家豐向我們介紹,這些房屋都是「當年華僑省吃儉用,匯款回家建房,扶養家中老小」的見證,也是徐厝人落葉歸根的期待。

徐振忠先生舉了自己父親徐弗然(Julian Valdezco)的例子,當年,徐弗然先生在菲律賓謀生,回鄉結婚後還未及徐先生出生就不得不遠渡重洋,當時因時局動蕩、區域不通等原因,這一去就再未回到故土。但徐父在菲律賓千方百計地通過航船報回家信問安,還給徐振忠母子寄來家費,到1967年,徐弗然先生自知返鄉無望,即分三次匯款六千元讓徐振忠母子蓋房。父親的養育之恩徐振忠心裡不能忘,1999年,他終於有機會回到菲律賓。讓他驚訝的是,幾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居然能說一口流利的閩南話,後來才知道,這是因為父親當年為了下一輩不忘家鄉話,不惜重金讓孩子到華僑學校讀書,還立下「在家要講閩南話」的家規。

老一輩華僑在外闖蕩,心裡最放不下的就是家鄉人、家鄉情、家鄉文化,這是他們心頭沉甸甸的責任——就像《閩南古大厝》中所寫:「無論遠隔重洋,相距萬水千山,無論貧賤富貴,故鄉的祖厝,攏是永遠把你記惦。」

據徐四民先生的回憶,其父親徐贊周也很重視華文教育,他從小學認「人、手、刀、尺」到背誦《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直到攻讀《古文觀止》,都由徐贊周親自講授。可見徐厝人不管走到哪裡,身在遠方,心裡的根繫依然生長在祖地。

兩位老前輩告訴記者:「當年徐四民先生為福源宮懸掛這塊富有歷史意義的匾額時,我們舉行了一個十分隆重的掛匾儀式。並以此為契機,大力宣揚徐四民先生愛國愛鄉的崇高精神。」數十年間,村落逐漸成為街道,高樓大廈在周圍建起,但華僑精神的傳承一直都延續在這裡。當年許多從這裡走出的華僑同胞,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夢,就是幫助故鄉變得越來越好。

今天的徐厝社區是友好可親、秩序井然的,走在社區裡,「厝邊頭尾」(鄉里鄉親)之間會友好地彼此問候,大家和和氣氣,環境整潔乾淨,居民自覺負擔起對社區的責任。兩位老前輩介紹,每年的老人節和春節,徐厝老人都會領到一份情意濃濃的過節費,社區也常常開展鄰里活動,把大家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