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聚焦

首頁 > 最新文章 > 國際聚焦

美國企業大佬密集訪華為哪般(2023.7)

發布日期:2023-08-10

◎胡后法

歐美企業大佬們的紛至沓來,與美國官方的對華封鎖政策形成強烈反差。拜登政府自上臺以來,一心想切斷中國和西方的經濟、貿易和科技聯繫,將中國排除出與西方的分工之外,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其實現的難度越來越大。不要說美國的盟國紛紛表達質疑,就連美國的企業大佬們也拒絕接受政府的脫鈎政策。

近來,不僅訪華的各國首腦接踵而來,歐美企業界的大佬也密集訪華,成為今年以來中國對外關係的一道風景線。歐美企業大佬們的紛至沓來,與美國官方的對華封鎖政策形成強烈反差。拜登政府自上臺以來,一心想切斷中國和西方的經濟、貿易和科技聯繫,將中國排除出與西方的分工之外,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其實現的難度越來越大。不要說美國的盟國紛紛表達質疑,就連美國的企業大佬們也拒絕接受政府的脫鈎政策。

如果從美國全球戰略的角度考量,增進大國間的合作,構建相互依賴的關係,是確保大國關係可控的正確選擇。採取「脫鈎斷鏈」,不僅不可能阻止中國的發展,還意味着失去影響和改變中國的機會,並加快中國自主發展的速度,最終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擺脫西方依賴的國家。雖然這並不是中國所追求的,但面對美國的強迫,中國並無其他選擇。

企業大佬不買政府賬

近來訪問中國的均是美國頂級的企業大佬,其中包括特斯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蘋果公司的蒂姆·庫克、英特爾公司的派特·格爾辛格、通用汽車公司的瑪麗·巴拉、全球製藥業巨頭阿斯利康的巴斯卡·索里奧、黑石集團的史蒂芬·施瓦茨曼、摩根大通的傑米·戴蒙、高盛集團的大衛·所羅門、橋水基金創始人雷伊·達里奧等。僅3月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就吸引了67位外國商界領袖出席,其中相當數量來自美國。這些叱吒風雲的美國大佬們對中國情有獨鍾,他們利用訪問中國的機會,表達對中國發展前景的信心,向美國政府發出了反對與中國脫鈎的一致聲音。

特斯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也許是他們之中最受人關注的,也是中國官方給予最高禮遇的美國企業大佬。雖然他在中國僅呆了44個小時,卻得到兩位中國副國級領導、多位部委首長的接見。作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馬斯克在各種場合表達反對與中國脫鈎的明確態度。在與中國外長秦剛會談時,馬斯克認為,中美利益交融,並形象地將中美關係描述為「如同連體嬰兒」。

關於中美合作對兩國的重要性,馬斯克是最有發言權的。他所創辦的特斯拉汽車公司在上海的超級工廠,從提出申請到建成投產,僅用了一年左右時間,並成為公司的「利潤大戶」,中國的這種效率和速度在當今世界是無與倫比的。馬斯克這次專門來到他的超級工廠,與員工們共同歡慶特斯拉在中國取得的成功,向世界表達與中國的合作是特斯拉的優先重點。

半導體產業是拜登政府對中國實施打壓最重點的行業,恨不得一聲令下,禁止所有美國和西方企業與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聯繫。然而,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司派特·格爾辛格和英偉達的首席執行官黃仁勳都表示,中國市場至關重要且難以取代。他們最擔心的是,如果退出中國市場,將損害他們的長期國際競爭力。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如果西方的半導體企業被美國政府禁止進入中國市場,這無異於剝奪它們的生存基礎。美國晶片製造巨頭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不久前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提出警告,美國挑起的晶片「爭奪戰」可能讓美國科技業「蒙受重大損失」。他認為,拜登政府為抑制中國半導體製造業發展而採取的出口管制「綑住了英偉達的手腳」,讓公司無法在其最大的市場銷售先進晶片。

拜登政府要求企業尋求中國以外的市場多元化,即通過銷往其他國家來抵銷從中國市場的退出,但黃仁勳警告美國政府:「如果被剝奪了中國市場,我們沒有應急措施。世界上沒有另一個中國」。言下之意,如果被禁止向中國銷售晶片,美國就不可能找到像中國這樣的巨大市場。黃仁勳指出,如果不能從美國購買晶片,中國就會自己研製。就中國而言,即使美國晶片全面斷供,也絕不會出現「死了張屠夫,就吃帶毛豬」的情景。

全球製藥業巨頭阿斯利康的老闆巴斯卡·索里奧在訪華後對中國生物技術企業的爆炸式增長大發感慨,並對阿斯利康在中國的前景感到興奮。雖然美國政府對生物技術領域的對華合作實施嚴格審查,但阿斯利康對在中國的長遠發展依然雄心勃勃,索里奧表示將繼續發揮阿斯利康作為在中國最大外國製藥企業的作用。

美國企業家之所以紛至沓來訪問中國,歸根結底是他們不願意放棄中國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拜登政府的政策違背了企業利益,企業家只能「以腳投票」,獲取利潤是企業家的「看家本領」。由於他們認定中國是贏利的理想之地,所以就會不顧政府的政策,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我行我素」,在中國這塊「營商沃土」上履行其追求利潤的企業家使命,而這正是美國企業大佬們密集訪華的根源所在。

美政策背離經濟常理

拜登政府上臺以來,出臺了很多背離自由經濟理念的政策措施,其核心就是主張制定產業政策、強化國家干預、管控企業投資等。拜登政府的這些做法實際上背離了西方長期以來所信奉的自由市場經濟理念。從這幾年美國出臺的政策和通過的法案看,市場經濟的運行準則正在美國受到顛覆,市場原理正在受到行政行為的蠶食。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是西方國家最核心的經濟理念,但拜登政府這幾年的所作所為違背了這一理念。

關於拜登政府的內外政策,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4月27日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的演講也許是最好的詮釋。沙利文強調對事關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的重要領域要實行「小院高牆」的政策。也就是說,在涉及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美國將對中國實行「脫鈎」政策,阻止中國和美國企業的聯繫,而其他不存在安全風險的領域,則可以「網開一面」。沙利文還強調了產業政策和國家補貼的重要性,認為通過國家行政干預扶持重點產業、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增加就業等,是十分必要的。

沙利文認為經濟運行不應完全由市場主導。按他的思考路徑,全球化也不應不受管理,全球化導致了美國經濟上的對外依賴,威脅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從中可以看出,美國過去推動全球化的真正動機並不是促進全球經濟的發展,而是謀求美國的獨家利益。過去幾十年,全球化推動了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打破了國際市場壁壘,實現了商品、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通,不僅使美國及西方發達國家謀求剩餘價值的觸角延伸到了世界各個角落,也帶動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然而,在拜登政府看來,全球化發展到今天,其給美國和其他國家帶來的利益已失去平衡,尤其是中國通過全球化助推國家復興,導致了中美力量對比的變化,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因而美國要對全球化加以管控,以達到限制中國發展的目的。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拜登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所謂「脫鈎斷鏈」的政策法案。然而,這些立法和行政措施在實踐中並不可行,也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有的還需要動員盟國集體行動,浪費美國的外交資源,結果卻遭到盟國不同程度的質疑和反對,折騰了兩年多效果並不明顯。

白宮似乎意識到遭遇的挫折,並開始反思和調整。一段時間以來,白宮在對華政策上的口氣有所變化,政府高官不再提所謂的「脫鈎斷鏈」,而是拋出了「去風險」這個新的說辭。其實,不管是「脫鈎」還是「去風險」,其政策意圖和戰略目標並沒有變化,都是遏制中國的發展,阻止中國借助與美國及西方的經貿關係而變得強大。

然而,這是非常天真的想法,違背了市場經濟和貿易往來的規律。人類的文明和進步正是通過商品、技術、人才、資本的自由交換才得以實現和加快。落後國家通過這種交換才得以發展,發達國家也通過這種交換才得超越自己、進入更高端的經濟領域。退一步講,如果真的切斷先進技術和產品流向中國,中國也不可能停止發展。回顧歷史,中國在不少領域的技術趕超正是在美國和西方的封鎖下實現的。

全球化本質是互利共贏

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背離了全球化的時代潮流,其根本原因在於錯誤理解了全球化的本質。全球化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因為它可以給參與全球化的所有國家實現互利共贏的目標。全球化進程雖然導致了發達國家部分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但這種轉移促進了全球產業的升級,發展中國家承接了中下端的產業鏈,發達國家則騰出資源從事更高端的價值鏈環節,如設計、晶片研發、生物工程等。

中國汽車工業走過的歷程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實現互利共贏提供了最好的案例。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全面放開包括汽車業在內的投資市場,鼓勵和吸引美、英、德、法、意等西方老牌汽車製造商積極參與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美歐汽車公司成為助推中國汽車工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軍。美國汽車業巨頭大舉投資中國,不斷擴大在中國的汽車產能,致使通用公司在中國的汽車銷量早已超過美國本土。中國成為西方汽車商的最大市場和利潤來源。

目前,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浪潮席捲全球,不僅發展中國家而且許多歐美發達國家也成為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市場。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動汽車出口107萬輛,同比增長58%,超過世界汽車製造大國日本,成為全球頭號汽車輸出國。德國《圖片報》甚至以「中國汽車橫掃歐洲」為題加以渲染。然而,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浪潮並沒有引起美歐汽車大公司的恐懼和打壓,這要歸功於中國長期以來所堅持的面向全球的開放路線。中國堅持全球化路線,與美歐汽車企業共謀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

相比日本經歷的教訓,證明中國堅持互利共贏的全球化道路是正確的。日本汽車業相對封閉,歐美企業極少介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汽車業突飛猛進,質優價廉的日本汽車對歐美企業形成巨大壓力,進而引發了歐美國家的打壓。美國迫使日本接受168萬輛的汽車出口配額,並通過日元升值等方式,給日本汽車出口製造障礙。

中國電動汽車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振興了中國自身的製造業,也刺激和帶動了在中國的西方汽車公司的產品轉型。在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中,投資中國的歐美汽車公司佔據了相當比例,中國電動汽車的後發優勢讓中外企業實現了共贏目標,從而堅定了歐美企業紮根中國的信心。

可以相信,只要堅互利共贏的原則,全球化就不會終結。而歐美企業家紛紛訪華,也正是因為中國堅持互利共贏,為他們提供了理想的經營環境。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