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首頁 > 最新文章 > 社評

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8月號)

發布日期:2014-12-12


1953年底,周恩來總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向國際社會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理念,主張以這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係的準則。第二年周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和印度總理尼赫魯和緬甸總理吳努會談。會談後,中、印和中、緬均把「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兩國關係的基本原則」寫進了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中。1955年在印尼萬隆召開的第一次亞非會議上,中、印、緬三國領導人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以發揚光大,會議通過的公報和宣言提出的處理國際關係十項原則包括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擴充和發展。

60年後的今天,中、印、緬三國領導人相聚北京,隆重紀念和慶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對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大會上發表了主旨講話,就新形勢下堅持和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了六點看法:堅持主權平等;堅持共同安全;堅持共同發展;堅持合作共贏;堅持包容互鑑;堅持公平正義。習近平重申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指出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

緬甸總統吳登盛在紀念大會上發言時,回顧了幾世紀以來緬甸、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關係,雖然是有着漫長邊界的鄰邦,卻能長期友好相處。由於信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緬甸和這兩個鄰邦都以和平的方式成功地解決了邊界問題。

印度副總統安薩里在紀念大會上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供了一個可以滿足各方訴求、公正、平等的全球秩序框架。他說,作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共同發起者,我們有責任不斷發展彼此間友好的關係,推進務實合作。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冷戰不斷升級、亞非拉國家反帝反殖、爭取民族獨立的年代,經歷了60年的實踐和考驗,獲得了各國的認同,逐漸成為國際社會處理國際關係的準則,影響深遠,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為推動和建立公正、平等、合理的新型國際關係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現在蘇聯已解體,剩下一個美國繼續稱霸,推行霸權主義,總是想把自己所謂的「普世價值」強加給別人,一再違反五項原則,到處干涉他國內政,甚至顛覆一個主權國家的合法政權,讓原本和平的國家出現動亂。美國除了在中東、歐洲挑起動亂,最近幾年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在東海和南海煽風點火,推波助瀾,慫恿中國周邊國家挑起事端,把這個原本和平的地區變得不平靜,影響亞洲和世界和平。在這種新形勢下,中、印、緬高調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具有現實意義。習近平重申不稱霸,有力地駁斥了某些國家蓄意渲染的中國威脅論。習近平提出的六點堅持賦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新的內涵。正如吳登盛所說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讓緬甸與兩個鄰邦和平解決了邊界問題,60年的實踐和考驗證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國際關係的重要準則。只要亞洲國家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共同發展,堅持合作共贏,東海和南海必將恢復平靜,世界才有希望獲得持久的和平與發展。


鏡報動態 | 最新文章 | 聯繫我們 | 加入我們 | 關於我們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